堵塞的鼻孔 怎么做:在溫水中溶解小半勺食鹽,然后將溶解后的液體裝在小的噴霧器內,在每個鼻孔噴兩下,然后讓孩子用紙巾擤鼻涕。(假如孩子太小,還不懂得怎樣擤鼻涕,可以用吸鼻器替孩子吸出鼻子內的臟物。) 為什么要這么做:鹽水可以軟化濃稠的鼻涕,使之容易被擤出或吸出,同時有助于補充鼻粘膜的水分。 什么情況下需要醫生:如果懷疑孩子的癥狀為耳朵或鼻竇感染就需要去醫院了,其癥狀為發燒、持續不斷的咳嗽、耳朵疼、或者鼻孔出現黃色或綠色的分泌物。 被蚊蟲叮咬后 怎么做:用液體止汗露或固體的止汗藥在發癢的包上輕輕地滾動摩擦,如果過了5分鐘還癢的話就再重復擦一遍。 為什么要這么做:圣路易醫藥大學醫學博士Kenneth Haller解釋說:“止汗露所含的鋁鹽可以讓身體重新吸收被咬的包中的液體,包消腫了,也就不再癢了。” 什么時候需要醫生:如果被咬
倒掛控水為何不可取? “倒掛控水”或許是希望通過倒掛的姿勢將進入胃部及肺部的水控出,但實際上“控水”在溺水急救中沒有任何幫助。 首先,進入肺部的水并不易控出,控出的大部分是胃內容物(包括胃內的水還有食物殘渣),反而增加發生誤吸的風險。 其次,如果溺水者已經呼吸心跳驟停,需要馬上心肺復蘇,任何多余的舉措都只會貽誤寶貴的救治時機。 那么,發生溺水事件,該如何急救? 正確的溺水急救 首先,發現溺水者,需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兒童、不會游泳者或者溺水同時存在觸電可能的情況下尤其需要注意),盡量借助工具第一時間將溺水者營救上岸,同時請人撥打120急救電話。 接著,確認溺水者處于何種狀態,根據相應狀態進行急救。 如果溺水者意識清醒 先拍打和呼喊,觀察溺水者是否有反應。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意外傷害,面對這些意外傷害,媽媽們一定要做好急救措施,本文就列舉出寶寶有可能遇到的4種意外傷害,以及如何做好急救措施,媽媽們趕緊來提前學習下吧。 第一:窒息。 造成窒息的原因無非就是異物卡到氣管中或者呼吸道造成無法呼吸,再有就是嗆到了也會導致窒息。所以說當寶貝的月齡不能接受固體食物的時候千萬不能因為某些食物有營養就添加給孩子,這樣孩子很容易卡在呼吸道中不能呼吸,再有一些小零部件也要注意不要讓寶貝拿在手里玩。對于還處在喝奶期的小嬰兒來說,喂奶姿勢不正確導致吐奶、溢奶都會造成窒息,就是睡覺的時候無意間趴著睡覺也很可能造成呼吸困難最終導致窒息。 寶寶4種常見意外傷害的急救措施 如果寶貝是因為異物造成的窒息第一時間發現時將寶貝翻過來傾斜45度角,臉朝下,用力拍寶貝的后背,這樣異物就會被寶貝自行排出。千萬不能讓寶貝站立著拍擊后背,這樣異物就
小兒驚厥是大腦神經元暫時性功能紊亂的一種表現,發作時孩子會失去知覺,全身抽動、兩眼上翻、牙關緊閉,甚至大小便失禁。驚厥以4歲以下兒童多見,可分為熱驚厥和無熱驚厥兩類,以高熱驚厥較多見。 孩子出現高熱驚厥時,家長須將患兒立即平放在床上,移開枕頭、解開衣服及包被散熱,并做到以下幾點: 1、及時止驚厥。家長可用拇指尖緊壓患兒的“人中穴”(鼻唇溝中上1/3處)及“合谷穴”(手背部的虎口處)。 2、要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注意將兒頭部頸部后仰并偏向一側,以免口中的嘔吐物如食物和糖果堵塞咽喉,如有則應及時從口中取出,防止吸入氣管,引起窒息。驚厥發作時不要喂藥,以免吸入氣管。 3、防止發生意外事件。對已長牙的患兒要防止驚厥時咬傷舌部,家長可用干凈的手巾或者醫用紗布裹住筷子或者牙刷把,放在孩子的上下牙齒之間,但在牙關緊閉的時候不可強行塞入,
然后,最最重要的是,您要了解以下應急處理辦法: ■ Step 1:除去衣物 寶寶穿著衣服被熱水燙到時,若無法馬上脫下衣服,可讓寶寶先泡到浴缸里再把衣物脫掉,或用剪刀將衣服剪開取下。 ■ Step 2:冷水降溫 接著用自來水大量沖淋,或用洗臉盆或浴缸中的水浸泡燙傷的部位,替傷口降溫。30分鐘~1個小時左右的降溫時間即可。 ■ Step 3:包裹包扎 降溫后直接包上消毒藥布、干凈的手帕或紗布把寶寶送往醫院治療。注意不要任意涂外用藥,以免傷口感染。 ■ Step 4:送往醫院 即使寶寶只是受到輕微的燙傷,最好也要到設有燒傷整型外科的醫院及時就診。 注意事項: 1. 當寶寶傷口面積過大時,身體容易受到風寒,最好能
寶寶出現痙攣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如果家長發現不及時,或者救護措施處理不當的話,很可能會危及寶寶的生命,本篇資訊,我們就重點來看看,寶寶出現痙攣的緊急救護措施是如何做的。 1.出現呼吸停止時,要馬上作人工呼吸,直至呼吸恢復為止。 碰到高熱痙攣、抽搐的病人,首先將病人移至涼快的地方,解松衣服,在頭、頸、腋下、大腿根部用冰袋冷敷,并給病人喝冷鹽開水。以失去意識或抽搐劇烈者,要使病人呈昏睡體位,叫救護車送醫院處理。 寶寶出現痙攣的緊急救護措施 2.經常反復發作抽搐要作詳細檢查,反復出現抽搐癥狀的,除了癲癇外,也可能由腦血客障礙或腦腫瘤的原因引起的。高熱引起幼兒抽搐癥狀是很普遍的。 反復抽搐時要作全面檢查。癲癇是由腦機能障礙引起的,有障礙痙攣、抽搐等。出現抽搐、摔倒在地是發作的典型癥狀,但其間也有瞬間的意識消失、腹痛感等。癲癇的癥狀隨年齡、病因而異,要送醫院作神經
熱液燙傷處理辦法 ● 除去衣物 寶寶穿著衣服被熱水燙到時,若無法馬上脫下衣服,可讓寶寶先泡到浴缸里再把衣物脫掉,或用剪刀將衣服剪開取下。 ● 冷水降溫 去除衣物后,用自來水大量沖淋、浸泡燙傷的部位,替傷口降溫。一般15分鐘左右的降溫時間即可。 ● 涂抹藥油 寶寶的燙傷如果不嚴重,沒有造成傷口,媽媽可以為寶寶涂抹藥油。媽媽將藥油滴在寶寶燙傷部位,用手指輕輕的抹均勻。 ● 包裹包扎 涂藥后直接包上消毒藥布、干凈的手帕或紗布把寶寶送往醫院治療。注意不要任意涂外用藥,以免傷口感染。 ● 送往醫院 即使寶寶只是受到輕微的燙傷,最好也要到有燒傷整形外科的醫院就診。 化學性灼傷處理辦法 ● 流動水沖洗 無論是什么化學物品,寶寶一旦受傷后要立刻用流動的水沖洗受傷部位,至少15分鐘。絕對不要把寶寶的受傷部位泡在水里,因為化學物
新生兒胃容量小,發育差,呈水平位容易發生嘔吐,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癥狀,那新生兒嘔吐怎么辦呢?針對這個問題,下面由親親寶貝網小編為大家做介紹: 1.提倡抱起喂奶,必須臥位哺乳時,采用頭高腳低位 母乳喂養者,每次哺乳前溫開水擦洗乳頭,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頭上乳暈處,減慢乳汁的流出;人工喂養者每次哺乳前開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滿奶頭后在給予哺乳,乳頭孔不易過大。哺乳后直立抱起并拍背,使新生兒將吞咽的空氣排出,哺乳后不易短時間內抬起下肢更換尿布。 2.對經常嘔吐的嬰幼兒如果排除了器質病變、消化道炎癥,那么大多是胃食道返流 可選擇頭高腳低側臥位,以頭部抬高15°為益;對胃食管返流患兒可取頭側俯臥位,每次20分鐘,每日2—4次。但是俯臥期間一定有專人護理,防止呼吸暫停,這樣可降低返流頻率,減少嘔吐次數,防止嘔吐物誤吸,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發生。
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很差,特別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燒燙傷容易高發,對此,專家表示,發生燒燙傷后,千萬不要給創面涂醬油、醋、堿、牙膏、油性藥膏、紫藥水、紅藥水等。 專家表示,來燒傷科就診的患者中1∕4是10歲以下兒童。由于這個時期的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很差,特別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燒燙傷更易高發。 家長應注意餐桌、茶幾上最好不要放桌布,吃飯時的熱湯、熱粥、熱水等一不小心就被孩子連著桌布拉下,特別容易燙傷孩子。 專家表示,如果孩子燙傷,家長不要慌,應懂得基本的早期家庭急救。其實燒燙傷的早期處理非常簡單有效。首先要保持鎮定,不要亂了分寸。如果孩子燒燙傷后患處立即起水泡并明顯感覺疼痛,可立即用自來水沖洗傷處30分鐘至1小時,感覺不太痛了,再把衣物慢慢脫掉,或用剪刀將衣服剪開輕輕脫掉,然后用干凈的布覆蓋受傷處,送往醫院。專家提醒,如果面積大、燒燙傷深,不宜用冷水處理,須立即送往醫院搶
一個寒風凜冽的早晨,夏方靚(音)帶著她剛滿11個月的孩子外出,而這次與往常不一樣,她不用再為孩子單獨坐在副駕上是否安全而提心吊膽了。 “我們買了安全座椅,小孩子出去用安全嘛,”這位戴眼鏡的年輕媽媽說道,“安裝也挺方便。”她向后座正享用安全座椅的孩子望去——顯然,孩子的心情不錯。 夏方靚是國內小部分愿意為孩子提供安全座椅父母中的一位。 目前,成人懷抱兒童、使用成人安全帶、及兒童坐有安全氣囊的副駕駛座位是國內較受家長歡迎的兒童乘車方式——如果這些父母知道這些方式的危害性,他們一定不會再喜歡了。 研究顯示,當汽車以每小時48公里的速度行駛,7公斤的兒童在遭遇撞擊的瞬間將產生275公斤向前沖擊的力量,成人無法抱住。 安全氣囊也是造成兒童頭部和頸部傷害的原因。測試結果
臨床上統計顯示,窒息、動物傷害、跌落、誤食藥品、溺水和燒燙傷這6類兒童意外傷害最常見。專家提醒,要牢記6條急救知識。 1.灌藥窒息 面朝下,拍后背 嬰幼兒窒息導致的意外傷害死亡率是最高的。特別是給3歲以下孩子喂藥,引發了不少悲劇。 很多家長都有過給孩子灌藥的經歷,遇到孩子不配合時,家長經常捏住孩子的鼻子,將藥硬灌進孩子嘴里,這樣做是最危險的;此外,也有家長用勺壓住孩子舌頭往里灌藥,這樣也很危險。如果藥液嗆入孩子氣管,弄不好會引發吸入性肺炎。不僅如此,壓舌頭的動作很容易引發孩子嘔吐反應,如果此時姿勢不正確,嘔吐物被誤吸入氣管,將立刻引發窒息。 因此,喂藥時,家長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急于求成。一次少喂一點,多喂幾次,不要怕麻煩。過小的孩子,則需要家長采取坐姿,讓孩子半躺在媽媽的手臂上,用小勺從孩子嘴角斜方向里喂,固體藥物也要碾碎用水化開來喂,動作要舒緩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朋友,當寶寶遇到異物入耳的現象,家長們千萬不要著急,此時最關鍵的就是做好正確的急救措施,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來看看,當寶寶異物入耳時要做的正確的急救措施。 1、如系小蟲入耳,可用 (1)窒息法:用手指緊緊塞住外耳道口以斷氧。 (2)光誘法:到暗室用手電筒照射耳孔,蟲子喜光,會順著光線爬出來。 (3)淹斃法:耳道口朝上,滴入麻油3—5滴,幾分鐘后蟲子會被淹死,再耳道口朝下,死蟲隨油液流出。 寶寶異物入耳的急救措施 2、如是水入耳,可用脫脂棉球把耳內水液吸出,或讓進水一側的耳道朝下,單腳跳躍,水珠即可流出。 3、小豆粒、小彈丸之類東西入耳,使身體彎向有異物的耳朵一側,單腳跳躍艱難險阻可。 4、以上方法無效時,切勿用尖銳物品入耳掏挖,而應趕緊上醫院就醫。
這段時間氣溫變化太大,而且天氣十分干燥,3歲的圓圓身體總是出毛病,這不又流鼻血了。媽媽看到圓圓不停的流鼻血,心疼的不得了。因為以前圓圓身體素質可是很不錯的,最近為何總是動不動就流鼻血,是不是患上什么疾病了呢?看到圓圓現在這個樣子,媽媽越想越擔心,甚至晚上連覺都睡不好。 觀點剖析: 風干物燥的天氣,再加上寶寶活潑好動的性格,很容易出現鼻子出血的癥狀。本來寶寶的小鼻子就十分嬌嫩,遇到外界的不利影響,往往就會出現出血的癥狀。這時候寶媽可能就會十分緊張,不知道到底該怎么辦。其實寶寶流鼻血一點都不可怕,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寶媽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基本的預防措施,并學會如何進行緊急處理。 寶寶愛鼻出血的原因: 1、外界不良的氣候 在每年的春夏之際,氣候變得十分干燥,一旦再遇到少雨水多風的天氣,寶寶的呼吸系統
小球、積木、紐扣、硬幣……嬰幼兒總喜歡抓起東西,往嘴里塞,嘗嘗它們的味道。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但也可能成為危及生命的誘因。因為逗笑、叫喊、哭鬧時,這些異物一不小心就會嗆入氣管,若不及時搶救,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家有幼兒,要掌握的第一節“急救課”,就是快速排出異物。 上海120急救培訓工作負責人、資深導師李明華告訴記者,首先,不論孩子吞的是什么,第一時間要鼓勵其咳嗽,將異物排出來。 如果孩子無法自主咳嗽,可以采用美國海利希手法,幫助其咳嗽。近10年來,全世界運用此方法,已成功搶救了上百萬氣管異物患者。這一方法操作簡單。若孩子有兩三歲了,父母應從背后抱住他,雙手互握,擱在其腹部正中,然后突然向上用力壓迫腹部,一股氣流猛然從氣管沖出,有助排出異物。若是寶寶才1歲左右,應該讓其臉朝前、屁股朝后,趴在父母的前臂上,父母要用大腿撐
一般,寶寶發生意外時,大多數父母都會驚慌失措,然后匆匆忙忙地帶孩子趕往醫院。到了醫院,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或者應該做些什么。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一直處于一種很被動的狀態。但是,如果我們能提前做出預案,并知道如何應對,那么,這個過程也許就不會那么令人驚心動魄了。 意外發生時,需要立即做什么? 首先判斷是否需要立即趕往醫院,因為不是所有的意外都需要在急診室處理。 如果必須去醫院,首先看看孩子能不能移動。如果意識喪失、呼吸困難、傷勢嚴重,移動會增加痛苦和危險。這種情況下,應叫救護車。 看一下手表。在緊急情況下,人們通常會喪失時間概念,但醫護人員需要你提供孩子受傷的時間以及首先出現的癥狀。這對治療來說非常重要。 如果不需要救護車,你打算自己開車送孩子去醫院的話,最好叫上一個離你很近的親戚或朋友。這樣,他可以替你開車,而你可以在一旁安慰孩子,或者約好你的親戚
如果寶寶的眼睛意外受傷了怎么辦呢?這是大多數的家長都不知道回答的問題,本文就對寶寶眼睛意外傷害的幾種情況加以分析,分析出每種眼睛意外受傷的急救措施,以供家長們參考。 眼睛意外傷害的幾種情況 有異物進入寶寶的眼睛,例如沙子、小飛蟲、煤渣等。 化學劑進入寶寶眼睛,例如油漆、洗滌劑、化妝品等。 寶寶被利器所傷,如刀、針、玻璃、鉛筆等。 寶寶被強光刺傷眼睛。 寶寶自己摔傷、抓傷,寵物咬傷等 眼睛被爆炸物所傷,例如鞭炮、燈泡等。 處理原則 一旦寶寶眼睛受到傷害,家長一定要立即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在去醫院前可根據不同的狀況做適當處理,千萬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加重損傷。也不要覺得傷口細小而認為,不去醫院檢查,從而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另外,不要花太長的時間正在去醫院的路上,以免耽誤搶救時間。 急救方式 以下是不同狀況下的急救處理方式:
第1妙法 如果寶貝是受涼引起的打嗝,媽咪先抱起寶貝,然后輕輕地拍拍他的小后背,再給喂上一點溫熱水,給胸脯或小肚子蓋上保暖衣被等。 第2妙法 如果寶貝是因吃奶過急、過多或奶水涼而引起的打嗝,將小寶貝抱起后刺激其小腳底,促使小寶貝啼哭。這樣,可以使小寶貝的膈肌收縮突然停止,從而止住打嗝。 第3妙法 媽咪也可將不停打嗝的小寶貝抱起來,用食指尖在寶貝的嘴邊或耳邊輕輕地撓癢。待小寶貝發出哭聲后,打嗝的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因為,嘴邊的神經比較敏感,撓癢即可放松寶貝嘴邊的神經,打嗝也就會消失了。 第4妙法 媽咪也可試試給小寶貝聽音樂的方法,或在小寶貝打嗝時不住地用玩具逗引,以轉移注意力而止住打嗝。 預防寶貝發生“打嗝豆”的TIPS 1.不要在小寶貝過度饑餓或哭得很兇時喂奶。 2.天氣寒冷時注意給小寶貝保暖,避免身體著涼
孩子一天天長大,隨之而來的危險系數也在上升,安全工作做得再好,也難免會有疏漏,常言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父母最好提早學點急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防患于未然永遠沒錯。 一、燙傷、燒傷該咋辦? 孩子一旦燙傷或者燒傷,要迅速將孩子受傷的部位放到涼水中,這樣可以起到冷卻作用,能夠減輕傷處的腫脹程度。然后將傷口附近的衣服脫掉或剪開。如果衣服和傷口粘在了一起,不要動它,去醫院讓醫生處理。如果傷口面積很大,就要用干凈的保鮮膜或布把傷口蓋起來,馬上把孩子送去醫院。 二、寶寶又流鼻血了 讓孩子坐下,頭向前傾,使鼻血順利流出來。然后讓他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呼吸。10分鐘后,如果血還沒有止住,就捏兩次,每次10分鐘。 止血后,把鼻子擦干凈,告訴孩子不要說話,不要咳嗽,也不要擤鼻涕,以避免將剛剛凝固的血塊弄碎。但如果鼻血流不停、止不住,就必須送醫院了。 三、拉傷或扭傷如何處理? 首先
天氣越來越冷,寶寶暖暖的才舒服,所以,寶寶的洗手水變成了溫水;食物也溫熱了些,簡單的沖涼變成了洗熱水澡。當一切都暖了起來,媽媽們要提高警惕各種燙傷意外喲! 熱水杯、熱水壺 !天氣轉涼,家中使用熱水的地方也多了起來,媽媽給寶寶準備溫水喝時,如果習慣先倒入熱水再兌入涼水,媽媽轉頭取涼白開的空當,寶寶就可能自己抓摸到熱水杯而被燙傷! !此外,廚房里正在加熱的電水壺,無論是寶寶拉扯電線將電水壺拉翻,還是用小手去摸電水壺,都可能造成燙傷! !若是寶寶對媽媽烹飪的熱菜肴產生興趣,用小手去抓扯電飯煲或平底鍋,同樣會導致意外燙傷! 遠離危險 1.電水壺、暖瓶擺放的位置要科學,不要讓寶寶觸及。不要養成將熱湯鍋放在地面上的習慣。 2.電水壺使用期間,要注意收整好電線,避免寶寶拉扯。 飲水機
寶寶探索新事物的時候,“品嘗”是他常用的方式,但是又不會分辨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經常會出現誤食的情況,爸媽們除了悉心照顧的同時,也要掌握一些誤食的急救措施。 誤食硬物急救措施 先觀察寶寶能否發聲,如果還能發生,說明硬物還在食道內,或部分阻塞氣管,應直接送醫院治療。 如果不能發聲,則可能完全阻塞氣管,應立即采用急救措施。 1歲內的小嬰兒應采取拍背法急救。具體方法:大人坐下,將寶寶背部朝上,平放于雙腿,頭部位置略低,胸部緊貼于大人膝部,以適當力量,用掌根拍擊患兒背部,將異物拍出。 誤食化學劑急救措施 首先要明確寶寶剛才吃的是什么東西,吃的量以及時間長短。 查看該化學劑容器上是否有急救處理方法,按照其方法采取急救措施。 不要給寶寶催吐,仔細觀察寶寶的呼吸、脈搏以及臉色。 去醫院時應帶上裝有寶寶誤食物品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