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我是獨生子在這個世界上最愛的人,但突然有一天他告訴我,他要和他喜歡的一個小女孩結婚。 有一天,我的兒子小米從幼兒園回來,帶著一顆破碎的心。“我摘了花送給艾艾,我還分給他吃我的點心,我對她可好了。可是,為什么她還是說,她只和凱凱結婚。”“媽媽,”小米苦惱地問我,“我怎么才能讓艾艾喜歡我呢?” 一時間我不知所措,像突然進入了一片新的天地,面臨一個想也不曾想過的難題。對面前這個還穿著卡通小內褲的羅密歐,我努力想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聽到自己那還沒
真的是“小馬虎”嗎? 小路: 我外甥女這次區里的統考又考雜了。看來這孩子以后進大學是沒什么指望了。 小郭: 那可不一定。得找她老師聊一聊,看問題出在哪里呀。 小路: 據說是這孩子太粗心,所以把許多簡單的題目都想得太復雜,結果就錯了。 小金: 是不是真的粗心呢?會不會是孩子根本不懂,所以才錯的。 小路: 也可能吧。可我看她爸爸老是罵她粗心嘛。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對孩子的簡單粗暴的訓斥和批評是無濟于事的,無法弄清孩子出錯的真正原因。建議耐心一點,幫助孩子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 1、 分析出錯的原因:是馬虎大意的錯誤還是“不懂”的錯誤。 2、 針對孩子的不同錯誤,制定不同的糾正措施。 如果是由于不懂造成的錯誤,家長就要根據孩子的弱點,一個個幫助克服。如果是馬虎大意的錯誤,首先要求孩子審好題,培養孩子認真思
許多爸媽在孩子問及“性”方面的問題時都感到尷尬不已,不知如何回答,有的索性避而不談。其實,性是美麗而圣潔的,對孩子的性啟蒙也應該是一個美麗的過程,不應該是刻板的照本宣科或缺乏感情色彩的說教,而應該自然些、美麗些、柔性些,多些真情,多些熏陶。 PART1: 不同家庭的心得 爸爸:毛毛爸,IT工程師 媽媽:毛毛媽,公司文員 孩子:毛毛,男孩,7歲, 上小學一年級 妹妹,2歲 毛毛家有點特殊,兩個男生、兩個女生在一個屋檐下共處,所以爸爸媽媽從小就告訴孩子們“男女有別”,最需要強調的是上廁所的問題,在外面的時候,如幼兒園、學校、公共場所,一定要認清男、女廁的標志,特別是毛毛,因為他是哥哥呀,要給妹妹作出好榜樣;家里只有一個衛生間,無論是誰,上衛生間一定要關門,其他人再內急也要忍著。好在孩子們都比較遵守規則,從沒出過什
農歷新年過后,學校開學在即,孩子們還十分留戀假期的生活,想起上學,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不樂意,有些孩子甚至出現了胃痛、頭痛等由“開學焦慮”引發的軀體癥狀。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怎么辦呢? 常見“開學焦慮”有以下情況:有的孩子假期功課沒做完,擔心老師批評;有的孩子假期太舒服,睡眠、飲食都沒規律,一想到開學馬上要早起早睡就難受,談到開學就發脾氣,情緒易波動,同時還伴有腹痛、頭痛、頭暈等渾身不舒服,有些孩子甚至會睡不著覺、沒胃口;某些多動癥的孩子上學期間為了保障學習質量而服藥,假期停藥后生活沒規律,行為問題非常突出。 面對孩子的“開學焦慮”,老師、家長及學生該怎么一起解決上學的畏難情緒,讓孩子高高興興上學去? 首先,家長不要過于緊張。否則家長的這些情緒很容易使孩子的開學焦慮擴大化,例如經常詢問孩子有關開學的問題,反而
一旦失去控制,寶寶的胡鬧就會令頭痛的父母無所適從。如果恰好在公共場所,父母更是處在一個兩難的境地,既不想當眾懲罰寶寶,又不想輕易放棄原則,于是,他們的頭痛就會一再升級。那么,怎樣才能讓寶寶有效地控制自己呢? 寶寶為什么容易失去控制? 雖然父母為寶寶制定了各種各樣的規則,但是寶寶常常會失去控制,無視規則的存在,給父母帶來很多煩惱。尤其在公共場所,比如商場或者飯店,因為這些地方有太多誘惑寶寶或者讓寶寶犯混的元素,要履行規則也就會遇到更多的阻力。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控制力也比較弱,所以遇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不喜歡的事情都會以比較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時候,規則對他們來說就很容易失去它本該有的約束力了。 防止寶寶失去控制的12條妙計 1、了解寶寶能夠控制的極限 每個寶寶的控制力都不太一樣,有的寶寶能
維生素A、B1、B2、C、D,都是寶貝不可缺少的常見維生素,一旦缺乏將會影響生長發育。由于維生素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更何況寶貝的胃腸道還很稚嫩,只能吃很少幾種簡單的輔食,但只要多曬太陽就不會缺乏,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維生素A、B1、B2、C主要存在于食物中,需要寶貝從食物中攝取。怎樣讓寶貝從飲食中攝取到這些維生素?這里面有很多學問,以下這33個妙計會讓寶貝體內不缺這些維生素。 防缺維生素A的妙計 1、孕媽咪應從孕期開始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哺乳媽咪也應注意從食物中攝取,這樣可避免體內缺乏維生素A,間接影響寶貝。 2、多給寶貝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注意在寶貝的食譜里多安排這些食物。 3、雖然植物性食物中不含有維生素A,但植物性食物中卻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它可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多給寶貝吃富含胡蘿卜素的綠色蔬菜
夜游癥 夜游癥過去之所以稱“夢游癥”,是因為以往認為,夜游發作時人正在做夢。其實不然,近年,夜游實驗室的研究表明,夜游癥不是發生在夢中,而是發生在非眼快動睡眠的第3-4期深睡階段,此階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癥通常發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時。 夜游癥患兒可兼有夜驚或遺尿,這三者都是發生在非眼快動睡眠的第3-4期深睡階段,可能具有類似的病理機制,但呈不同的臨床表現。三者都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而夜游癥可能是在深睡狀態中,大腦呈部分覺醒時所出現的一種運動。 夜游癥對孩子的健康沒有什么不利影響,一般無須特殊治療。但家長必須注意加強保護,防止發生意外。如房間內不宜放置危險物品,不宜生火,門窗要加鎖等。如發現夜游癥發作的患兒已走出門外,家長可將孩子牽回家中,使其到床上,讓他繼續睡覺。不要強行叫醒夜游癥發作的孩子,因為強行喚醒孩子可能會使孩子出現更炎
大人們的很多事情都讓孩子摸不著頭腦,比如媽媽說“張阿姨的肚子里有個小寶寶在睡覺”這件事。他們會好奇:“寶寶在肚子里做什么?”“寶寶能從肚臍眼往外看嗎?”“寶寶怎么從肚子里爬出來呢?”面對這樣的提問,我們該怎樣把握分寸呢? 經典提問1: “寶寶在肚子里面有玩具嗎?” ·推薦答案: 當然有了,比如說他從他媽媽那里獲得營養用的“膠皮管”——臍帶。他有的時候抓住臍帶玩,有的時候只是數數自己的手指頭。因為寶寶太小了,所以不需要更多的玩具。 ·貼心提示: 其實胎兒在肚子里的活動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跟小孩子沒有必要說太多,以免引起他的豐富聯想。只告訴他籠統的概念就可以了。 經典提問2: “寶寶是不是整天在睡覺?” ·推薦答案: 不是。他就像我們一樣,有時候睡覺,有時候醒著。阿姨睡覺的時候他可能會醒著,白天的時候他也會睡得
“幼兒園像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老師說我好寶寶,我說老師像媽媽。” 要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像媽媽一樣,幼兒教師應該以博大的胸懷包容幼兒,以平等的心態對待幼兒,以溫和的語言引導幼兒,以親切的態度理解幼兒,讓幼兒在你面前輕松、自由、無壓力。幼兒教師應象媽媽一樣理解孩子,懂得幼兒的需要與心理,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與規律,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 曾經有位老人和鄰里的孩子有些糾葛,每天,頑皮的孩子總要聚集在他那里,向他的房子上仍石頭。老人想過各種方法去阻止他們。他叫過警察,打電話給孩子們的父母,也曾威脅報復他們,但都無濟于事。出于無奈,老人將孩子們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我現在慢慢的喜歡你們向我的房子扔石頭了。為此,我愿意付你們每人每天一塊錢,作為你們向我房子扔石頭的報酬。”盡管聽起來有些離奇,孩子們還是欣然接受了這一協議。于是孩子們,每天都在約定的時間向老人的房子
問:我的孩子今年5歲,前幾天,我從幼兒園接他回家,到家后發現孩子的小書包里裝著一只玩具熊,是他背著老師偷偷從幼兒園里拿回來的。問他為什么要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他回答說喜歡小熊,想讓小熊和自己一起回家。第二天,我把小熊交給老師,并向老師說明了情況。沒想到,下午接孩子回來后,孩子哭個不停,說老師說他是個小偷,小朋友們也叫他小偷。看著孩子那難過的樣子,我心里也不好受,您說,孩子的這種行為能算偷嗎? 答:首先,我要對幼兒園老師的作法表示遺憾。她不分清紅皂白就給孩子扣上一項“小偷”的帽子,這種作法所帶來的傷害比孩子本身拿玩具回家要嚴重的多。這種踐踏人格的指責,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對他今后性格的發展產生極壞的影響。 作為家長或老師,當你第一次發現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時,一定要弄清楚原因后再下結論。有的孩子有時會把誤認為是自己的東西拿回家,比如一塊有圖案的手絹,玩
這邊你心急火燎,那邊慢騰騰、慢騰騰,當急先鋒遭遇慢郎中,你需要見招拆招: 如果你家是天生的慢郎中 無論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老是跟不上?e人的速度,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總是拖三落四,那怕大人發脾?庖滄霾豢臁 天生如此的慢寶寶對事物常常表?出畏縮、害怕、害羞沉默,且不愿意與別人互動。 見招拆招 這一類寶寶處事磨蹭,是因為性格使然,所以要想從根源上改變這類寶寶磨蹭的習慣是不現實的。但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給予寶寶幫助與鼓勵,不要嘲笑寶寶的慢,而是對他的每一點進步予以最大的表場,從而激發寶寶做事加快速度。 他(她)可不是慢寶寶 做事并不每件都落后于別的寶寶,仔細觀察發現,這類寶寶通常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或有較大誘惑時做事動作較快,若所做或將做的事是他不情愿的,動作就變得慢吞吞。 查找原因 1、注意力
害怕或恐懼是一個人的本能,但它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近年,國外醫學、心理學專家的研究表明,害怕或恐懼其實從一出生便開始了。作為父母,了解孩子的這種感覺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指導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這種感覺非常重要,促使兒童的身心健康地生長發育。 恐懼對生存的積極意義 害怕或者說恐懼的含義是什么?恐懼是對真正或可感知到的威脅做出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當危險解除后,恐懼就會消失。恐懼可以使人做好準備避免危險,或在危險不可避免時抵抗傷害或壓力。因此恐懼對一個人的生存是有積極意義的。 恐懼與外界環境是緊密相連的,一個人對它在感覺和理解上的巨大差異,直接影響恐懼的出現及恐懼強度。比如,能夠激起嬰幼兒恐懼的刺激,可能并不會使學齡兒童害怕。 兒童害怕或恐懼的特點 兒童存在的害怕或恐懼,一般情況都較輕微,并有年齡特點,也是暫的。有些恐懼,會隨著兒童正常發育過
很多父母都覺得,小寶寶還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孩子大些才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其實不然,也許孩子還不能自己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獨立性的性格和意識,應該是越早培養越好。 獨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動中,較顯著地不依賴、不追隨別人,能夠相對獨立地進行活動。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之一,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孩子一歲左右時,就可以進行獨立自主性的培養。 首先,要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個年齡階段所普遍具備的各種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齡,孩子應該會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賴別人。你還要了解你孩子的“特別性”。知道你的孩子有哪些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對這些特別之處,你要相應地采取特別的教育。
那時桐寶還未出生,一天,酒足飯飽的“準”桐爸同志仰在沙發上“晾”肚皮,由于桐爸的體型很有特色——中間部分較為突出,飯后尤為明顯,外甥丁丁被吸引了,對著這疑似“大鼓”的東東使勁兒敲打起來,桐爸明顯吃力不住,便混說什么“不能敲、不能敲,舅舅懷孕了,肚子里有個小寶寶”,見丁丁不甚相信,還解釋說“我懷一個寶寶,舅媽懷一個寶寶,這就叫做雙胞胎”的鬼話,丁丁終于相信了,同時也嚇壞了,轉身飛奔著去找他的媽媽…… 應對寶寶性問題 隨著桐寶年齡的增長,“勤學好問”的本性逐漸顯露出來,“媽媽,我從哪里來?”被越來越多次地問及。當然,八?后的桐媽是絕對不會用什么“揀來的”或“買來的”等不靠譜的答案來搪塞寶寶的,經過深思熟慮,桐媽決定有選擇地將部分“真相”告訴他—— 對策一: 關于出生的童話 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來說,過于復雜的生理知識很難使他們
兒童強迫癥 所謂強迫癥是一種明知不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反復呈現的觀念、情緒或行為。在兒童期,強迫行為多于強迫觀念,年齡越小這種傾向越明顯,本癥多見于10-12歲的兒童,患兒智力大多正常。 一個正常的兒童,在他發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輕度的強迫性行為。如有的孩子走路時,喜歡用手撫摸路邊的電線桿;有的孩子走路時,喜歡用腳踢小石子,有的孩子愛反復地計算窗欄或涼臺欄桿的數目等等。這類行為不伴任何情緒障礙,而且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一個有強迫癥的兒童,除此以外還常有其他強迫性癥狀,如強迫意向、強迫觀念、強迫情緒等。其癥狀表現也多種多樣:如強迫計數,反復數天花板上吊燈的數目,反復數圖書上人物的多少,強迫計數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有的表現為強迫洗手,強迫自己反復
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兒童心理健康的標志是什么?這是家長必須了解的。 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近年來國內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衛生專家共同研究,他們對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認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兒有如下特點:智力發育正常,喜學愛問,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行為活潑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樂群,能適應集體生活,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具體說來,他們在生活、學習、勞動以及與人相處等方面,應有如下表現: 1.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定的。不經常發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 2.求知欲較強。喜歡提問題并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
聆聽春天的聲音問: 孩子們攀比心理必然緣自大人,而大人的攀比則很大程度上與社會潮流有關。想象中國的五十年代,大家曾經以貧下中農為榮,就明白現在的商品社會的商業文化中的拜金意識對大眾的左右了。所以,要做到讓孩子沒有攀比心理,必須建立他們獨立的價值觀。 無疑,過度的縱容和溺愛是培養了孩子驕奢專橫的個性。但是,應該怎么引導孩子的這種對物質的攀比心理呢?怎樣才能建立孩子正確的自信呢?這方面的知識我很匱乏。 聆聽朋友你好: 物質攀比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不妨從兩個角度看。 第一、價值觀 孩子們攀比心理必然緣自大人,而大人的攀比則很大程度上與社會潮流有關。
一份資料顯示:大約有70%的父母認定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將達到本科以上水平……為此,父母全力以赴,從小就開始全方位培養孩子。而這種“拔苗助長”與孩子注意力只集中幾分鐘的心理發展規律相違背,極易引發各種心理疾病。 個案一:孤單的明明 明明上小學一年級那年暑假過后,性格好像就有點變了。上學的時候還好說,課間還有同學一起玩,可是現在放假了,同學們都各有安排,父母又上班,只剩下他和保姆在家里。可是,由于農忙,保姆也辭工回鄉下了。明明的爸爸告訴他,只能他一個人在家里了,注意用電安全,注意煤氣,注意……每天叮囑一遍,然后也走了。家里靜得沒有一點兒生氣,明明感覺特沒意思,只好開著電視看節目。 電視機嘩嘩地響著,明明有時會看上一會兒,有時就不看。 “媽媽,我要出去玩,我……”明明也曾提出過要求。 “不行,外面危險。”明明媽媽不等他把說完便一口拒絕,“你看鄰
兒童孤獨癥是一種發生在兒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現: (1)孤獨離群,不會與人建立正常的聯系。即是缺乏與人交往。交流的傾向,有的患兒從嬰兒時期起就表現這一特征,如從小就和父母親不親,也不喜歡要人抱,當人要抱起他時不伸手表現期待要抱起的姿勢,不主動找小孩玩,別人找他玩時表現躲避,對呼喚沒有反應,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自己玩。有的患兒雖然表現不拒絕別人,但不會與小朋友進行交往,即缺乏社會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時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過去摟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為了找人聯系而只是一個動作,或者說只存在一個接觸的形式,而無接觸人的內容和目的。他們的孤獨還表現在對周圍的事不關心,似乎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自己愿意怎樣做就怎樣做,毫無顧忌,旁若無人,周圍發生什么事似乎都與他無關,很難引起他的興趣和注意,目光
走過去的都不是問題,還沒走過去的就會有許多問題,對于現在的家長而言,家里7、8歲的女孩子男孩子出現早期性發育征兆時,都會忍不住焦慮相互問詢:我的孩子這樣發育正常嗎? ■ 什么是兒童的性早熟? 目前,青春期提前是世界性的趨勢,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性發育普遍提前,性早熟的發病率也顯著增多,已經成為小兒常見的疾病之一,而女孩發生性早熟又較男孩多4~5倍。 那么,什么是性早熟呢? 醫學專家認為,女孩8歲以前,男孩9歲以前,出現與年齡不相應的第二性征,如周期性陰道流血、乳房增大、陰毛腋毛生長等,并伴有體格發育,如身高、體重、骨骼的增長的現象,就叫性早熟。 正確認識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又叫完全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