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像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老師說我好寶寶,我說老師像媽媽。” 要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像媽媽一樣,幼兒教師應該以博大的胸懷包容幼兒,以平等的心態對待幼兒,以溫和的語言引導幼兒,以親切的態度理解幼兒,讓幼兒在你面前輕松、自由、無壓力。幼兒教師應象媽媽一樣理解孩子,懂得幼兒的需要與心理,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與規律,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
曾經有位老人和鄰里的孩子有些糾葛,每天,頑皮的孩子總要聚集在他那里,向他的房子上仍石頭。老人想過各種方法去阻止他們。他叫過警察,打電話給孩子們的父母,也曾威脅報復他們,但都無濟于事。出于無奈,老人將孩子們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我現在慢慢的喜歡你們向我的房子扔石頭了。為此,我愿意付你們每人每天一塊錢,作為你們向我房子扔石頭的報酬。”盡管聽起來有些離奇,孩子們還是欣然接受了這一協議。于是孩子們,每天都在約定的時間向老人的房子扔石頭,老人如約付給他們每人一塊錢。過了幾天,老人試探著對孩子們說,“最近我的財政上有些困難,我無法每人每天給你們一塊錢了,每天每人五毛錢怎么樣?”盡管孩子們有些不樂意,孩子們嘀咕了一陣之后,勉強接受了條件。又過了幾天,老人再次對孩子們說:“最近我的財政狀況實在是糟透了,我連付給你們每人每天五毛錢也無法辦到,但我還是愿意付給你們沒人每天一毛錢,你們看怎么樣?”孩子們變換了一下眼神,其中一個打破了沉默:“別想的太美了,誰會愿意只會為一毛錢干這種苦差事。”就這么他們都走了,再也不回來了。文中的老人巧妙地將兒童的逆反心理轉化為對金錢刺激的激勵。由此觀之,了解兒童是成功教育的基礎。
要了解幼兒,首先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幼兒易沖動,情感外顯,常因情緒波動引發過激行為,對幼兒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不能用粗暴簡單的方法(如恐嚇、責罵等)解決。如果簡單粗暴地訓斥他們,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加重他們的消極情緒。相反,如果站在幼兒立場上同情和勸導他們,或者從幼兒的內心需要出發,巧妙地關注他們,轉化他們,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幼兒教師要了解不同幼兒的性格特點。有的幼兒活潑開朗,有的孩子調皮專橫,有的孩子性格孤僻,有的孩子沉穩聽話。只有了解不同幼兒的性格特征,才能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最后,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的不同特點因人施教,對愛說愛動的孩子應采用高標準、嚴要求的方法,要求其認真做事,善始善終;對大大咧咧的孩子宜采取批評、鼓勵相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