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嬰幼兒在母親及家庭那里得到的感受,將深遠地影響著他對自己以及對世界的認知;無論如何,都要以放眼全人生的眼光去看待生命的早期教育。”
——德福寶寶創始人 孟丹梅
“自我”是一個人內心對自己的內在認知。我是誰,我是怎樣的,一個人自我認知的慣性將會影響自己的一生。
如果一個生命對“自我”的認知是“自卑、匱乏、恐懼、漂泊、沒有穩定的存在感”這樣自我設限、自我否定的,命運的發展可想而知。
相反,如果一個生命內在的“自我”認知是積極、穩定、安全、自信的,那么幸福人生的創造就是必然的結果。
但是,您知道嗎?0歲到6歲是“自我”認知形成最關鍵的階段,尤其一歲以內,母親作為孩子的第一照護人,孩子最基礎的情感啟動都來自母親,母親就如同一面鏡子一樣,映射并形成了孩子內心對“自我”的認知。
舉個例子:嬰兒和母親之間的情感互動,如果母親經常“不高興、生悶氣、鬧情緒”,它就會成為抑郁性的共鳴,導致抑郁性的養育風格,嬰兒以后的自我發展就會被抑郁的基調所纏繞;反之,如果母親是持續性的樂觀、安全、歡快的風格,孩子就會表現得更加自信、自主和積極。
孩子從媽媽的眼里“看見”自己。深根胎嬰幼教育領域二十年的孟丹梅老師,每每被問到為何將教育的靶心和原點鎖定在孕教和母嬰的時候,都會這樣回答:
在實踐生命教育將近20年的時間里,我發現所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都會非常焦慮,但往往是越想盡快解決問題,就越制造新的問題。
因為任何一個生命,當他呈現出了一個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其實都是過往的時間里累積形成的。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是來源于生命的最早期。一個生命在胎兒階段,母親的情緒狀態對孩子的影響;嬰兒階段母嬰關系的質量、腦神經的發展狀況及性情哺育的程度;幼兒階段天然生命力的保護,充分良好的主客體分離,體驗感知的自主發展;兒童階段自動自發、自我肯定的心理形成等等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生命越在早期,天然的生命力就越蓬勃,只要不錯過時機,而且方法正確,一切的生命潛能都可以順勢而為地發展出來。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年齡越小,越是處在自我形成、主體確認、心理模式形成的關鍵期,越需要一個溫暖健康穩定的成長環境,尤其需要一個身心穩定,有“愛心”也有“愛能”的母親。
否則因為養育不當而形成的負面精神基因就會深深地進入潛意識,不但難以覺察,而且會不斷干擾和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
正是因為母親是孩子生命早期最親密最直接的照護人,因此,我們才要立足母嬰階段,以母親的生命成長為主體,協助父母親生命教育能力的提升。
讓你父母親有智慧、有能力關愛我們的孩子,讓孩子有一個自信溫暖、自我肯定的成長體驗,以協助我們的孩子成為自動自發、自由自主的創造性的生命。
END
孟丹梅老師:
德福寶寶品牌創始人
母嬰性情統合教育實踐體系創建者
浙江省德福仁智公益基金會發起人
中華孔子學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主修“中國哲學”、“孔孟荀哲學”、“性情學”
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高級班專修
孟丹梅老師創建了“性情統合教育”的實踐體系,提出人的生命教育有兩個極為關鍵的因素,一個是胎嬰幼時期的“腦神經發展”及“性情養育”;一個是“母親的覺醒與生命成長”。
二十多年來,她不辭辛勞,公益講座近千場,足跡遍布海內外,她所推動的“德福寶寶”養成計劃影響巨大,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德福寶寶”誕生。
她在一線教學中親歷數以萬計的家庭個案,了解每一位媽媽的教育困難,幫助媽媽們看到問題形成的原因,協助媽媽們成長改善,成為專家型智慧母親;
她相繼考察過全球多所著名的母嬰孕產及托幼機構和組織,深入了解學習世界各國在嬰幼兒階段教育的方法和優勢;
她帶領團隊建立母親成長及胎嬰幼輔導體系,無論走到哪里,都呼吁媽媽們重視母嬰關系,尤其是對胎嬰兒階段的情感照護,讓無數家庭知道、了解并重視生命早期的心智發展對人生的重大影響;
她發愿:要盡己所能,建立一套立足全人生的“胎嬰幼兒身心養護”與“母親成長”的教育體系,將“母嬰性情統合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推薦給更多母親,協助母親們成為幸福的母親、智慧的母親,帶動家庭成全孩子健康的生命發展。
如今,令人欣喜的是,這套教育理論終于在多方資源的支持配合與努力下,建立起開放性的教育推廣平臺,不斷地將孟老師的理念與經驗,形成有理論、有案例、有體驗、有實踐、有解決之道的線上線下課程體系。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