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孕期間進行胎教,到生育期間母子平安,再到親子教育迎接挑戰,每一位媽媽的角色轉換都是成長的歷程,性情胎嬰幼教體系創始人孟丹梅老師說:成長是有方法的,方法的背后就是人生的智慧。
01
人最難跨越的是自己,這個大家都深有所感。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迷失,明明知道人最難跨越的是自己。如果你真知道的話,你這一生只有一個課題,就是超越自己。
也就是說,外面遇到的一切的事情引發的都是內在自我的限制。如果外面發生的事情讓你低迷了,是不是你的意志力有問題?讓你頹廢了,是不是你的生命力有問題?讓你有情緒了,是不是你的修養有問題?這是不是真相?但是我們往往會說,你為什么要讓我有情緒?你為什么要打擊我?為什么對我這么不好?你看,明明知道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讓自己看到自己平靜的機會,那為什么你的人生不向內而向外?
所以第一條就是人最需要跨越的難關是自己。
如果我要在這句話后面來個注解的話,我會說一句:其實人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或者人最難的是回頭看自己。
我們人生所有的經歷,最終都有一個結論,就是能夠看到真實的自己。很簡單,有一個特別無理取鬧的人來騷擾了你,此時你的反應是不是看到的是你自己。被一個特別無理取鬧的人騷擾了,我們會看到不同性格的人會有不同的自己出現,有些人非要跟一個無理取鬧的人講道理不可,有沒有這種人?如果你是個旁觀者,你就會想這人真缺心眼,無理取鬧嘛?你怎么還能跟他講理呢?
人家是無理取鬧的人,你還跟人家講理,你有大把時間哦。我們做旁觀者的時候會不會這么說?你有大把時間哦,你真有趣…..我們看別人都能看得很準。
我舉這樣一個例子,是最能夠讓大家醒悟的,你的人生中不要說十有八九,別人做出的任何決定給你帶來的痛苦也好,挫折也好,外在社會、外在世界出現的問題,不要說十有八九,其實都有客觀原因的,即便是毫無原因的,你也要看你自己如何去面對這個毫無原因。
你什么都沒做,沒有任何做錯,但是別人就突然地來誹謗你,有這種情況嗎?那你要怎么面對?這里不岔出去了,我只是把問題提出來,至于如何解決,佛家有佛家的方法,道家有道家的方法。不是有佛家的瘋癲和尚說過嗎,別人唾了我,擦都懶得擦,自己隨他自干了。這是不是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不是代表這個生命力的強大?
所以第一段叫人最難跨越的關是自己,回過頭來,認定人的一生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跨越自己,這個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02
有媽媽也有學生問我:老師,我最近成長得還不錯,但是我老公實在是太那什么了,我該怎么辦?
我之前的回應是,每一次都看到你自己,成長你自己,不要管他。我很多年以前都是這么回應的,你要為你自己負責,他什么時候成長了,那要由他來決定。
我現在怎么回答?我說,你覺得你成長的程度已經可以不受他影響,你就每次從他的反應中看到你自己繼續成長好了,如果你覺得氣不順了,那你就該打就打,該罵就罵,罵完就當沒發生一樣,愛咋咋地。很多人就說,孟老師你這個是什么辦法呢?
這個就是我統合了心理學之后的方法,因為當你還不能完全不斷地每一步都自我超越的時候,你總有堵在那兒的時候。既然是親愛的人堵在那兒了,堵在那兒就發一發,因為對方也需要通過你的表現,看到一些他自己的問題。但是你說你想發了之后解決問題,這是你的虛妄,你覺得發了以后要用這種方法讓他改善,也是你的虛妄。
我只是說你在你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實在憋不住了,那你就表達一下你的感受,你說你這樣我很難受,我對你也是有期待的,但是當然我不應該對你有期待,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有期待。但是畢竟我們是一家人,我還是對你有期待的,我最大的期待就是你能不能不整天躺在床上刷手機。我能體諒你的無助和你想要歇一歇的感受,但是,全世界誰都想躺平,咱能不能135躺246不躺?當你這樣表達了之后,你是不是也通暢了一些?尤其是說完沒用的時候你就更通暢了,你還會繼續回來成長自己。堅定地成長自己、自我超越,這一步是最智慧的認知。
我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你們持續地只跟自我較勁,什么事都咬著牙跟自己較勁,不斷地咬著牙自己成長。而跟對方希望溝通的,希望表達的,然后想一想就算了,就不說了,一想到老師說的成長,自己就忍了。我很擔心有一天你沒到那一步成長的時候,你生病了。
情緒要流動,因為夫妻嘛,也不是說了兩句之后就會發生什么,相互之間總是要有一個信賴,你對他也要有信賴,你能跟他發作也是一個信賴,但是你要控制一下發作的程度,成本最后還是要你來承擔的。
03
大家有沒有感覺這樣的方式是不是能夠更輕松一些,然后更容易一些?要不然你以前是什么方式?要么悶著自己,因為老師說了人生只有一條路就是超越自己,要么崩潰,跟對方無限制地發作。
我現在希望你們明確自己成長的方向,同時也不要什么事情都憋著,因為對方也是想要成長的人,你也應該讓他知道。尤其是男性,你要不告訴他,他可能還不知道你的點。女人最麻煩的女人最麻煩的總是想讓別人猜,男人最麻煩的是根本猜不著,而且還覺得你莫名其妙。
其實成長啊,大家要知道,我總說夫妻這點事,我跟大家說成長其實就夫妻這點事,凡是在夫妻的這點事上能實現真我和真愛的都是圣賢,圣賢到這一步也就這樣。夫妻間整不明白的,根本也不可能成為圣賢。
曾昭旭老師不是說嗎?你不是愛天下人嗎?天下人派一代表,就是你老公,天下人派一代表,就是你孩子,你身邊的老公和孩子你真的能做到“成長自己、關愛他人”,你的理想,什么儒家的理想,佛家的理想,什么眾生無邊誓愿度,什么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都是真的,因為你面對你們家的這些折磨都能解決問題。
人最難跨越的難關是自己,這個就點出了人一生的最核心的目標。
END
孟丹梅老師:
德福寶寶品牌創始人
母嬰性情統合教育實踐體系創建者
浙江省德福仁智公益基金會發起人
中華孔子學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主修“中國哲學”、“孔孟荀哲學”、“性情學”
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高級班專修
孟丹梅老師創建了“性情統合教育”的實踐體系,提出人的生命教育有兩個極為關鍵的因素,一個是胎嬰幼時期的“腦神經發展”及“性情養育”;一個是“母親的覺醒與生命成長”。
二十多年來,她不辭辛勞,公益講座近千場,足跡遍布海內外,她所推動的“德福寶寶”養成計劃影響巨大,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德福寶寶”誕生。
她在一線教學中親歷數以萬計的家庭個案,了解每一位媽媽的教育困難,幫助媽媽們看到問題形成的原因,協助媽媽們成長改善,成為專家型智慧母親;
她相繼考察過全球多所著名的母嬰孕產及托幼機構和組織,深入了解學習世界各國在嬰幼兒階段教育的方法和優勢;
她帶領團隊建立母親成長及胎嬰幼輔導體系,無論走到哪里,都呼吁媽媽們重視母嬰關系,尤其是對胎嬰兒階段的情感照護,讓無數家庭知道、了解并重視生命早期的心智發展對人生的重大影響;
她發愿:要盡己所能,建立一套立足全人生的“胎嬰幼兒身心養護”與“母親成長”的教育體系,將“母嬰性情統合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推薦給更多母親,協助母親們成為幸福的母親、智慧的母親,帶動家庭成全孩子健康的生命發展。
如今,令人欣喜的是,這套教育理論終于在多方資源的支持配合與努力下,建立起開放性的教育推廣平臺,不斷地將孟老師的理念與經驗,形成有理論、有案例、有體驗、有實踐、有解決之道的線上線下課程體系。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