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人來客往,大人們聚在一起談笑風生;孩子們則盡情嬉笑打鬧。在這特殊的節假日,爸爸媽媽一時留意不到,興奮過度的孩子難免會出現點磕磕碰碰的意外傷害。危及孩子安全的意外傷害中除了滑倒摔傷外,嚴重的還有異物卡喉、鞭炮炸傷等,因此,春節期間,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必要時掌握一些意外急救小常識… 加強看護慎防扭傷摔傷 近年來,不少爸爸媽媽會帶孩子外出過年。但由于春節期間氣溫尚低,有的地方甚至冰天雪地,這時無論是探親訪友,還是外出游玩,都應特別注意交通安全;到游樂場所或進行爬山、滑雪等游玩項目時,也要留意游樂場所的安全性,并加強看護,防止孩子從高處墜落,跑跳時扭傷、摔傷等。 【應急措施】 1. 扭傷 孩子發生扭傷時,爸爸媽媽自己先不要驚慌,記得要在發生傷害的第一時間,對傷處進行冰敷(如無條件,冷水毛巾也可以),時間不超過1小時,然后再
每家每戶都會要用電寶寶都有一種探險精神,對于新鮮的事物都很好奇。隨之而來的就是安全了。近幾年發生寶寶觸電的案例不在少數,那么寶寶觸電的隱患及急救措施是怎樣的呢? 觸電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意外傷害,因觸電而死亡的人數占兒童意外死亡總人數的10.6%。而寶寶對電的認識還很模糊,他們不知道觸電是一種怎樣的危險。事實上,觸電的危險到處存在。 要消除寶寶觸電的隱患 0~3歲的寶寶好奇心很強,他們可能會“到處探索”,去戳能看到的每個小孔,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家里用電設施的安全,把出現在寶寶視線內的安全隱患消除。 常出現的安全隱患 1、寶寶用手指或細長的物體插入插座中,尤其是金屬物最危險 家里的插座最好選擇有安全斷電功能的,一旦寶寶把不明物體插入插座造成短路,也能安全跳閘斷電。最好平時把插座都放在家具后面“藏”起來
嬰幼兒也會出現意外,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當嬰幼兒出現意外時,父母應該采取怎樣的急救措施呢?下面的文章,父母們一定要知道,也是必須掌握的,防范于未然。 ◆嬰兒急救篇 爸媽不可不知! A.異物梗塞處理(嬰兒哈姆立克急救法) 1、先將寶寶口中異物去除。 2、將寶寶翻身為“頭低腳高”的姿勢,一手扶住寶寶脖子,放在大腿或前臂上,另一手用手掌根部,由上往下拍打寶寶的兩個肩胛骨之間,連拍五下。 3、然后將寶寶翻回正面,兩個指頭并起,在寶寶乳頭聯機處的“下方”連壓五下。 4、重復步驟2和3,直到寶寶將異物吐出。若寶寶情況變差、失去意識時,就須開始做CPR急救,并打119求救。 B.嬰兒急救CPR 醫生表示,過去行之已久的急救教學口號是“叫叫ABC”,但因為國內外研究調查發現,幾乎
經常聽到孩子食物卡氣管的事情,為什么寶寶容易被食物卡住氣管呢?寶寶被卡氣管該如何急救?其實,做家長的最好要做好預防工作,最好不要給5歲以下孩子喂食堅果類食物。 專家提醒,不要給5歲以下孩子喂食堅果類食物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周密報道 有專家近日提醒,每年春節期間,都是兒童氣管被異物傷害的高發期,因此,家長一定要看護好孩子,尤其不要給5歲以下幼兒喂食堅果類食物。 日前,有家長給只有一歲八個月的孩子喂食花生,導致花生卡在孩子氣管。“醫院搶救時,孩子已有呼吸困難加重,口唇也開始發紫,意識模糊癥狀,生命危在旦夕。”市婦兒醫療中心急診和麻醉醫生立即對患兒實施了全身麻醉,通過氣管探查查清氣管異物位置和數量,并用特制器械將卡在喉嚨的花生取了出來。手術進行了3個多小時。 據市婦兒醫療中心耳鼻喉科急診副主任醫師陳彥球介紹,近幾年,氣管異物成為耳鼻喉
家里有2歲以內的寶寶要注意了,你有沒有聽過屏氣綜合征或者呼吸暫停征呢。2歲內的寶寶容易發作這種發作性神經官能癥。當寶寶出現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呢?怎樣采取急救措施呢? 因父母護理不當,健康的新生兒,有時也會突然臉色青紫,哭不出聲,甚至呼吸受阻而發生窒息。這種現象往往使父母手足無措,如果搶救不及時還會造成嚴重后果。那么應怎樣預防呢? 孩子哭鬧而突然發生屏氣,醫學上叫做“屏氣綜合征”或“呼吸暫停征”,俗稱“大憋氣”,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發作性神經官能癥,多在2歲以內發作,且頻率不一。 由于寶寶大腦興奮性較高,哭鬧時要及時安撫寶寶,不要讓他過度哭叫,嚴重時適度拍拍后背會有好轉。 孩子哭鬧而突然發生屏氣,醫學上叫做&ldq
家長們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最怕孩子發生意外,就那么幾秒鐘的時間孩子就很有可能把正在玩耍的小玩意放入口中,這樣意外就發生了,這個時候家長們又應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下面的文章值得家長們看看。 異物阻塞呼吸道常發生于3~4歲的小孩或老年人,因其咽喉防御功能不健全或衰退,在進食或玩耍時口中含有瓜子、花生米、棗核、大塊食物或其他異物,突然大哭或咳嗽后大口吸氣時,異物會突然阻塞氣道。這時病人立即不能說話,會用手伸向喉部表示哽咽窒息,表情驚恐萬狀,幾秒內嘴唇和皮膚由蒼白轉為青紫,意識隨即喪失。若不能在4分鐘內解除梗阻,可因嚴重缺氧、心跳驟停而死亡。即使搶救成活,也會因腦缺氧時間過長,遺留癱瘓、失語、智力障礙等嚴重并發癥。因此,時間就是生命,盡快解除呼吸道阻塞是挽救生命的關鍵,根據不同的情況,應分別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首先撥打120,在急救醫生到來之前,應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寶寶的安全是重重之重,意外無處不在。寶寶們的好奇心很重,什么都喜歡去摸一下,嘗一下。在這個情況下寶寶很容易將東西放進嘴里或塞進鼻子、耳朵里,這樣相當危險。當意外發生的時候,我們家長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 生活中,剛學會走路至兩歲間的孩子很容易將口含物吸入氣管內引起氣管阻塞,導致窒息。而當意外發生時,如能及時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是至關重要的,孩子能否得救也許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里。 如果發現寶寶誤吞異物出現咳嗽,甚至發生臉被憋紫的情況。如果較輕,應鼓勵寶寶咳嗽,但不要拍他的背,或給他喝水。如果情況嚴重,應實施以下方法推壓。 一歲內寶寶用掌推壓 急救方法:先將寶寶放在你的一只前臂上,讓他臉朝下,身體向下傾斜,你的手托住孩子的脖子,讓他的氣道保持暢通。然后將你的另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寶寶的肩胛骨之間,并快速向里向上推拍孩子的后背5次。此時,可以檢查一下寶寶的口腔,如果發現異物幾
冬季使用電器會特別的平凡,故此電器導致燙傷的情況也很多,尤其是寶寶們,家長們要特別留意呢。當寶寶燙傷時如何采取急救措施?急救要從細節開始。 易致燙傷的熱源 冬天,孩子在家的活動時間相對其他季節要多,父母要注意避免以下容易引起燙傷的熱源: 電暖器:要遠離家中的床單、家具、衣服等一些易燃物品,平時不要把濕的衣服搭在電暖器晾干,電暖器表面溫度較高,覆蓋物品后,會影響散熱,容易引起著火;尤其是當電暖器開著時,別將孩子單獨留在房間里; 電火鍋:吃火鍋時,要留意電火鍋的電線、插頭不要放在孩子容易接觸到的地方,以免孩子玩耍時被電線絆倒,拉翻火鍋,引起燙傷。 熱水瓶: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當這些熱液放在餐桌上時,要注意桌巾的長度,以免孩子好奇拉扯,而把熱湯拉下,家有小孩還是以不鋪桌巾為最安全。 飲水機:應告知孩子不要去碰飲水機的紅開關。父母在喝熱茶或熱咖啡時,要
據媒體報道,9月11日,周口太康縣一幼兒園發生一起悲劇,3歲的浩浩在滑滑梯時突然暈倒,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而元兇竟是浩浩身穿的一件帶后帽的衛衣。原來,浩浩向下滑滑梯時,衛衣帽上的繩子扭結在一起勒住了脖子,以至于食管反流,食道內的東西反流到食管里,浩浩因此被嗆死。 帽繩、鉚釘、水鉆、亮片……這些漂亮的裝飾為潮娃娃們增色不少。但是,你能想到這些東西其實暗藏殺機,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孩子的“奪命索”嗎?寶寶著裝除了追求可愛亮眼,安全更應是放在首位。 1、《童裝繩索和拉帶安全要求》相關規定 隨著天氣轉涼,不少秋裝都已經上市,在今年的童裝的款式中,大部分都是帶有后帽的秋衣,其中帶帽繩秋衣的帽繩可以隨意拉扯、收緊或放松。 其實,對于兒童服裝上的帽帶、拉帶等,我國早已有相關規定。2009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童裝繩索和拉帶安
有些人從來沒有聽說過“要給女寶寶擠咪咪”這種做法,而有些人則已經將這種做法實施起來了。那么,到底這種育兒法是“法寶”,還是“坑娃”?小編提醒,千萬別擠女寶寶咪咪,這樣容易引起感染!快來看看小編的介紹吧。 一、傳統坑娃育兒法——擠咪咪 在民間的某些地方流傳著一種育兒法——擠咪咪,要求在女寶寶出生后不久把她的咪咪擠一擠,意在把內陷的咪咪頭擠出來,不然寶寶以后長大為人母親,內陷的乳頭會給哺育喂奶帶來困難。 這種育兒法到底源自哪里呢?因為時間久遠,分布地區較廣,這種做法現在已經無從溯源,不同的地區對于這一做法的合理性也各執一詞。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家族里的老人給女寶寶進行“矯形”,把內陷的咪咪頭擠出來,直到咪咪頭呈現“凸&
冬季通常是燙傷最為頻發的季節,但是如果父母能注意預防,了解相關急救知識,從而避免兒童燙傷或者燙傷的程度就可以減輕。 易致燙傷的熱源 冬天,孩子在家的活動時間相對其他季節要多,父母要注意避免以下容易引起燙傷的熱源: 1. 電暖器: 要遠離家中的床單、家具、衣服等一些易燃物品,平時不要把濕的衣服搭在電暖器晾干,電暖器表面溫度較高,覆蓋物品后,會影響散熱,容易引起著火;尤其是當電暖器開著時,別將孩子單獨留在房間里。 2. 電火鍋: 吃火鍋時,要留意電火鍋的電線、插頭不要放在孩子容易接觸到的地方,以免孩子玩耍時被電線絆倒,拉翻火鍋,引起燙傷。 3. 熱水瓶: 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當放在餐桌上時,要注意桌巾的長度,以免孩子好奇拉扯,而把熱水或熱水瓶拉下。家有小孩還是以不鋪桌巾為最安全。 4. 暖水袋: 如果將保暖用的熱水袋長期放在
燙傷是常見的家庭意外之一。在燙傷之后,我們通常會馬上用牙膏、凡士林、肥皂、發油來涂抹,認為牙膏可以使燙傷部位降溫,可以緩解燙傷的程度。 有關專家認為,燙傷后涂抹牙膏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專家表示,由于傷口的熱氣受到牙膏等物質的遮蓋,熱氣只得往皮下組織深部擴散,結果造成更深一層的燙傷。雖然有些牙膏具有收斂作用,對較輕燙傷有一些作用,但牙膏并不能改變血管的通透性,也不能保護傷口。相反,牙膏很容易使滲出液積聚,滋生細菌,發生感染。 專家建議,處理燙傷最好的方法是將傷處用冷水沖洗,如直接放在水龍頭下,用自來水沖洗10分鐘,或將患處浸在冷水里,讓熱氣冷卻,減輕痛楚,降低傷害的程度。專家還提醒大家,如果燙傷的面積過大,必須立刻送醫,嚴重的燙傷或燒傷都會引起脫水、腎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不可不慎。
養育寶貝的生活中,寶貝時常會出現一些“異常”表現,讓媽咪擔憂或著急。其實,有時寶貝的這些“異常”表現并不是疾病所引起。不過,媽咪也應該注意觀察,并做出正確的處理,一旦真的存在異常,不會耽誤治療時機。 1、寶貝的嗓子里總是“咕嚕、咕嚕”的,好像是有痰,是不是患了肺炎或支氣管炎? 當然,寶貝在患了呼吸道感染時,經常會使呼吸道出現很多炎癥分泌物,導致寶貝咳嗽、咳痰,不過,有些寶貝出現這種現象,卻并不一定是呼吸道有炎癥,而是由于唾液腺的逐漸發育,使唾液分泌越來越多,但因不會把增多的唾液及時吞咽下去而引起。當過多的唾液積存在咽喉部位時,就容易使嗓子里發出“咕嚕、咕嚕”聲音,聽起來就好像是嗓子里有痰,尤其是仰臥或變動體位時。 觀察處理法: 這種“異常”的
孩子的安全是孩子一生中的重中之重,家長們一定要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當孩子發生意外時,作為家長的您應該如何為寶寶進行急救措施。 孩子一天天長大,隨之而來的危險系數也在上升,安全工作做得再好,也難免會有疏漏,常言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父母最好提早學點急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防患于未然永遠沒錯。 一、燙傷、燒傷該咋辦? 孩子一旦燙傷或者燒傷,要迅速將孩子受傷的部位放到涼水中,這樣可以起到冷卻作用,能夠減輕傷處的腫脹程度。然后將傷口附近的衣服脫掉或剪開。如果衣服和傷口粘在了一起,不要動它,去醫院讓醫生處理。如果傷口面積很大,就要用干凈的保鮮膜或布把傷口蓋起來,馬上把孩子送去醫院。 二、寶寶又流鼻血了 讓孩子坐下,頭向前傾,使鼻血順利流出來。然后讓他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呼吸。10分鐘后,如果血還沒有止住,就捏兩次,每次10分鐘。 止血后,把鼻子擦干凈,告訴孩子
夏季如果不做好防暑措施,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很容易中暑。如果中暑了應該怎樣采取急救措施呢? 暑熱癥主要發生于炎熱的夏天,又叫小兒夏季熱,體溫升高是由于環境溫度升高引起,并不是感染了病菌。一般來講,體溫升高持續1-3個月,在天氣逐漸變涼后就會自然消退。不過,在我國亞熱帶地區,由于天氣炎熱時間較長,所以每年從4-10月份都有可能發病。 暑熱癥主要發生于炎熱的夏天,又叫小兒夏季熱,體溫升高是由于環境溫度升高引起,并不是感染了病菌。一般來講,體溫升高持續1-3個月,在天氣逐漸變涼后就會自然消退。不過,在我國亞熱帶地區,由于天氣炎熱時間較長,所以每年從4-10月份都有可能發病。 警惕幼兒夏季患上暑熱癥 暑熱癥主要發生在6個月到3歲的寶寶,這是由于他們的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在3歲前還未發育成熟所致。他們的體溫不能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自行調節,加上排汗功能較弱,身體不容易散熱。寶
孩子的坐立行走的姿勢是否正確時從小就要開始養成的習慣。有些孩子走路外八字,有些孩子坐得東倒西歪,有些孩子歪肩躬背。怎樣才能保持孩子的健美體形呢? 許多父母缺乏育兒知識,不注意孩子學步、學坐時的姿態,等孩子因從小養成的習慣導致走相難看、坐相不正時,則后悔不已。優美體形從幼兒期開始培養 其實幼兒期正是迅速生長發育的階段。寶寶在這個時期骨頭里鈣、磷等無機鹽含量少,有機物含量多,所以骨骼硬度小、彈性強、柔軟、不容易骨折、斷裂,但很容易變形。另一個特點是各個器官功能均不定型,容易發生變化。因此在這個時期注意保持寶寶健美的體形極為重要。 保持寶寶健美體形最重要的兩條是: 一、是合理營養。 讓兒童身體各個部分正常發育。如在日常生活中供給足量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以及各種微量元素。 二、是保持正確的姿勢。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正確姿勢,而且坐、立、走要有合理的
有些寶寶很容易上火,動不動就發脾氣,扔東西。家長們無論怎么哄孩子還是一樣,這時家長最先要找到寶寶發火的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 “哇!”的一聲,嚇了媽媽一跳,小家伙又開始耍脾氣了,扔東西、大叫、扭來扭去,為什么這么煩躁?是誰招惹了他?媽媽們怎么消寶寶的火! “火”從何來? 遇到煩燥的寶寶,父母先不要著急,更不能呵斥,要先找到寶寶發火的原因,才能有目的性地幫助小家伙找到發泄口。 1.身體不適。有些寶寶身體不舒服,又無從表達,只能通過情緒來傳遞信號,比如在長牙期,就會因為牙齦的腫脹而煩燥不安。 2.自我意識萌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煩燥、發脾氣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這也是寶寶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方式之一,他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肢體發育還不是很靈活,往往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所以會通過情緒的渲泄,來緩解心中的不適。 3
在廣場上能看到很多孩子穿著輪滑鞋在滑冰,仔細一看有的孩子才2歲多。但因滑冰而受到意外傷害的孩子不在少數。 一項研究表明,某醫院在去年暑期共報告了67例輪滑鞋所引起的傷害案例。其中,手腕傷害最為普遍。這些受傷者都沒有佩戴保護裝置。 這項研究表明:1、手腕斷裂是最通常被報告的傷害。其它傷害包括,胳膊其它部位的骨折,肘部,腳踝傷害,以及腿部骨折。2、傷害最通常的原因為,孩子們在試圖改變身體重心并尋找平衡時向前或者向后摔出。在一些案例中,傷害是由于跳躍或者突然改變方向而造成的。3、大部分傷害發生在戶外的馬路、人行道、匝道或者體育場。 研究者也發現20%的傷害發生于第一次使用輪滑鞋時,還有36%的傷害發生于學習使用輪滑鞋的過程中。
小寶寶對外界事物存在著極大的好奇心,看到陌生的東西就想著去碰一碰,玩一玩,加上幾乎沒有安全意識,因此很容易發生意外,遇到這些突發狀況時,如果家長把握時間,在救護車趕到之前現行幫助寶寶急救。 Point1 觀察有無意識 1歲以下的寶寶,可輕輕敲打其腳掌,1歲以上則可搖動他的肩膀來確認意識,如果是在沒意識的狀態下,喉嚨肌肉會松弛,舌頭會往后倒,很有可能會阻塞呼吸道。 Point2 確認呼吸與脈搏 抬起寶寶下巴打開氣道,觀察寶寶胸腔的起伏、仔細聽呼吸聲,以確定寶寶是否還有呼吸,經判斷后若無呼吸,要立刻實施人工呼吸。確認心臟是否跳動,可通過按壓脈搏方式得知,如果已無脈搏,就要馬上進行心肺復蘇術。 Tips:什么是心肺復蘇術(CPR) CPR是心肺復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英文單詞的字母縮寫。這是在你的寶寶沒有生命跡
面對超市里琳瑯滿目的貨品,這對于寶寶來說,是完全新奇的一個世界。但是,即便是超市,也隱藏著許多安全隱患,媽媽帶寶寶逛超市,一定要注意! 門簾 危險原因:大多數超市為了保證空調的效果及防止蚊蟲、防風沙,都在門口處設置了塑料或皮質的門簾,門簾較硬,如果打在寶寶臉上身上,會很痛。也可能刮傷寶寶的臉。 如何防范? 1、抱著寶寶進入門內,父母先打開門簾,當身體進入后,再放下門簾。 2、如果寶寶喜歡自己走,父母要提前看看對面是否有人要出來,確認沒人后,提前為寶寶打開門簾。讓寶寶進來。 手扶電梯 危險原因:手扶電梯由于速度很慢,所以人們乘坐時往往很容易忽視它的危險性。實際上,手扶電梯運行的梯級與側面不動的裙板、梯級出入口的梳齒之間存在間隙,扶手帶與滑軌、扶手帶出入口間也有間隙,若是使用或管理不當,都很容易造成傷害。當手扶梯因故障、超載等急停時,如果人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