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西寧的溫度突然驟降,天上還飄起了雪花,就在這樣一個寒冷的早晨,一對出生不到24小時的龍鳳胎嬰兒卻被拋棄在寒風凜冽的街頭,被凍得渾身發青。好心市民發現后立即報警,嬰兒被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目前,警方正在全力尋找孩子的父母。 如此狠心!龍鳳胎遭棄街頭 10月31日一大早,在高槽巷早市做生意的市民馬金萍正準備擺攤,突然發現自己攤點旁邊有一個白色泡沫盒子。因為前一天已經把所有東西都收回了家,馬金萍對這個突然出現的東西有點驚奇:“里面是不是別人放的菜,會不會是誰不小心留下的?”她一邊想一邊打開了盒子。令她沒有想到的是,盒子里竟然裝著兩個新生兒。只見,兩個嬰兒渾身發青,身上包裹著棉被,泡沫盒子里放有20元錢。馬金萍發現孩子后立即向110報警,周圍群眾聞訊都來到兩個嬰兒旁邊。 “太可愛了,這么漂亮的孩子父母怎么忍心不要?&rd
好動是孩子的一大特征,加上沒有安全意識,很容易就出現跌掉、燒傷、燙傷、溺水等意外,因此做好學齡前寶寶的安全護理工作特別重要。 3-5歲寶寶(學齡前)特點:喜歡沖撞,愛玩小飛俠游戲,還不能完全明白父母講的道理。 可能發生的意外:跌倒、燒傷、燙傷、溺水。 學齡前寶寶安全護理措施: * 要及時把學齡前寶寶的玩具收好,避免絆倒孩子。 * 家里陽臺的護欄要夠高,不要堆放物品使孩子能夠攀爬。 * 浴缸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不要讓寶寶獨自在浴缸旁玩,容易發生掉入浴缸中溺水的危險。浴室的清潔劑要用孩子打不開的安全蓋,以免孩子誤食。 * 熱水壺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 開始寶寶安全教育,并教寶寶學會打求救電話。美國3歲的孩子就已經開始學習如何打求救電話和自己家里的電話。包括告知自己的名字、地址等。父母要告知孩子火的危險及燙傷的疼痛。同時要多次反復教導寶寶
寶寶年齡小,自我保護力不夠,又活潑好動,所以在家中往往容易出現意外,燙傷是最常見的意外之一,寶寶被燙傷后,家長心疼孩子,往往手忙腳亂。實際上,您應當明確的有幾個要點。 莫忽視小面積燙傷 寶寶燙傷的程度深淺不僅僅是燙傷面積決定的。即使燙傷的面積很小,若燙傷的很深也屬很嚴重的燙傷。此外,寶寶的頭部、面部、頸部等嚴重的燙傷需立即送往醫院,否則隨時會引起寶寶休克。 輕微燙傷先冷處理 若寶寶是輕微燙傷可用冷水持續沖洗燙傷處,持續浸泡20分鐘以上。若是全身性的燙傷就不能用水沖洗。燙傷以后會形成水泡,應立即連著衣服泡到水中,嚴重者需及時送至醫院。寶寶燙傷后勿揉、搓、按摩、擠、壓燙傷的患處,也不宜用干毛巾擦拭,燙傷處的衣褲應剪開取下,以免表皮剝脫使皮膚的燙傷變重。 別用有色藥涂擦 寶寶燙傷處不宜用有色藥涂擦(如:紅藥水、紫藥水),以免耽誤醫生對燙傷病情的判斷;燙傷后
寶寶們經常會發生一些意外,磕傷碰傷摔傷是在所難免的。新媽媽們看見寶寶有出血現象時,會緊張的不得了,同時也會手忙腳輪,不知該如何進行急救。 寶寶流血怎么辦? 寶寶經常會因為擦傷、碰傷、刮傷而出現流血現象,新媽媽如何做才是正確的急救措施呢? 寶寶不管如何的看護都無法避免受到一些意外,而這些意外傷害導致的最直接結果就是寶寶流血。這時候媽媽們不要過于驚慌無措,穩定自己的情緒,給寶寶提供正確的急救措施才是當務之急。 寶寶在跑動、玩耍時很容易摔倒,碰傷鼻子而引起流血;復雜、多變的天氣狀況也是引起寶寶流鼻血的重要原因。干燥的空氣很容易造成寶寶鼻腔內水分缺乏,引起寶寶流鼻血。 急救 按壓鼻翼 寶寶鼻子出血時,媽媽要用食指與拇指的第二指節僅僅的按壓住寶寶的雙側鼻翼,因為寶寶鼻子出血通常是在鼻中隔的前部,壓迫寶寶鼻子的雙側鼻翼可以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 冷毛
家長在兒童發生意外時,會采用自己的一些方法來進行急救措施。有些方法是不恰當的,不但不能急救反而會讓寶寶更加痛苦。看看下文,您有沒有在寶寶發生意外時盲目的采用急救措施呢? 暑期是兒童意外事件的高發季節,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5萬名15歲以下的兒童死于意外傷害。 近日,上海市教委主任、著名兒童醫學專家沈曉明指出,孩子發生意外后的第一現場施救非常重要,許多傳統的做法并不科學,而事實上,正確的急救措施操作起來非常簡單。 燙傷勿用醬油涂抹 解讀:由于孩子的皮膚比較稚嫩,免疫力又弱,一旦發生燙傷,程度會比成人嚴重,用醬油或牙膏涂抹燙傷部位,容易引起傷口感染。 正確措施:第一時間是讓孩子脫離熱源,將燙傷部位置于潔凈的涼水中沖淋15~20分鐘。如果燙傷在臉部,可用冷的濕毛巾冷敷,每隔1~2分鐘更換一次,也可在毛巾上放置冰塊,有利于減輕疼痛;同時可用寬松的衣物覆蓋在燙傷部
現在是電氣化時代,孩子們的好奇心會讓孩子遭受意外。在意外傷害中,孩子被燙傷占相當大的比例,當孩子燙傷后家長不能盲目采取急救措施。那應該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下文為你分享解答。 案例:媽媽給2歲半的妮妮洗澡,先在洗澡盆里倒上熱水,然后又去接冷水,就在妮妮媽媽轉身去接冷水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妮妮的哭喊聲。媽媽趕緊回頭,只見妮妮的一只腳已被盆內的熱水燙紅。妮妮媽媽馬上抱起妮妮到客廳的沙發上,隨即在她燙紅的局部涂了一層醬油,想緩解疼痛,但是妮妮仍不斷喊疼,并大哭不止,媽媽只得帶妮妮去醫院就診。 易致燙傷的熱源 冬天,孩子在家的活動時間相對其他季節要多,父母要注意避免以下容易引起燙傷的熱源: 電暖器:要遠離家中的床單、家具、衣服等一些易燃物品,平時不要把濕的衣服搭在電暖器晾干,電暖器表面溫度較高,覆蓋物品后,會影響散熱,容易引起著火;尤其是當電暖器開著時,別將孩子單獨留在房
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磕磕碰碰的,無論你怎么保護都會有些小意外發生。那么,當家長遇到突發事件時該如何處理呢? 凡是貓、狗咬傷,千萬不要急著去醫院,首先應立即、就地徹底地沖洗傷口,而且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最好是對著自來水龍頭急水沖洗,傷口不可包扎,經過反復沖洗后再送醫院進一步做傷口處理,并在24小時內接種狂犬疫苗。 創傷的急救處理:對大量出血的患兒,應首先止血;對切割傷及刺傷等小傷口,可擠出少量血液,以沖洗掉傷口上的細菌和塵垢;對傷口宜用清潔的水清洗;對無法徹底清潔的傷口,須用雙氧水或碘酒消毒;對于較大的傷口,止血后應用清潔的布覆蓋并立即送醫院處理;凡是貓、狗咬傷,千萬不要急著去醫院,首先應立即、就地徹底地沖洗傷口,而且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最好是對著自來水龍頭急水沖洗,傷口不可包扎,經過反復沖洗后再送醫院進一步做傷口處理,并在24小時內接種狂犬疫苗。 嚴重創傷的急救處理:
洞洞鞋在市面上一度流行不已, 很多媽媽都給小寶寶選購了不少漂亮可愛的洞洞鞋,可你知道嗎?漂亮方便的背后可能就隱藏著大禍,究竟洞洞鞋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腳易被電梯卡住 杭州5歲男孩欣欣在乘坐自動扶梯時,腳上穿的是一雙洞洞鞋,鞋頭很寬,鞋子很軟,結果鞋不小心被扶梯夾住了,寶寶伸手去拉鞋子的時候,3根手指被夾斷。而從2006年的夏天開始,腳指頭被電梯夾住的事故頻頻發生在美國各個火車站和購物商廈,受傷的都是小寶寶。華盛頓地鐵系統的負責人表示,夏天里,一個星期發生3-4起事故是經常的事,運氣不好的時候,還曾經一天里接連在不同地方發生三四起事故。作為美國最大的地鐵系統,華盛頓地鐵曾在站內張貼廣告,專門提醒穿洞洞鞋的人搭乘自動扶梯時要小心。 (2)皮膚遭罪 微微媽媽就喜歡讓微微穿洞洞鞋,覺得很多洞洞所以比較透氣,這樣舒服又方便。但是微微穿了一兩個
周末或節假日來臨,許多父母會駕車帶孩子購物、出游、參加活動等,由于兒童年齡尚小,缺乏安全意識,乘車難免出現意外情況,父母在應對時不要慌張,應盡量保護好兒童的乘車安全。 意外一:緊急剎車慣性傷害 當遇有急剎車時,兒童頸部極易受到過大的慣性沖力而造成傷害。兒童與成人相比,頭部的比例大,致使頸部受力更大;尤其嬰幼兒的骨骼更是十分脆弱,其頸部更易受到致命性傷害。 父母對策:自駕車時,為孩子準備兒童專用的安全座椅或安全坐墊,可以有效預防急剎車的危害。 意外二:誤吸零食窒息傷害 孩子乘車時間過長需進食時,不要為其提供顆粒狀食物。當車子行經不平的路段或緊急制動時,兒童食用果凍、糖果、小餅干等零食,可能誤吸入氣道,引發氣道梗阻窒息而危及生命。 父母對策:可采取將孩子抱著倒置過來壓肚子的急救法,通過沖擊頂壓,增高孩子的腹內壓和胸內壓,將吸入氣道的食物擠出來。如果仍不能
孩子好動,總是不能很安分的呆在一個地方,因此兒童乘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想要減少兒童乘車帶來的安全隱患,家長一定要為寶寶系上“安全帶”。 隨著家庭轎車保有量的逐年增多,兒童乘車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據有關部門統計,去年我國有1.85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是歐美國家的2.6倍。這一現象引起了我國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出臺了《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其中明確規定生產企業所有在產車型必須安裝安全座椅接口及安全鎖,兒童安全座椅經檢驗合格后才能上市。然而,記者走訪調查時發現,兒童安全座椅的銷售商和使用者仍寥寥無幾。 兒童安全座椅是一種系于汽車座位上供兒童乘坐的束縛設備,能在發生車禍時保障兒童安全。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汽車裝潢店和嬰幼兒用品店,發現只有一家出售兒童安全座椅。這位店主告訴記者,他們家銷售的兒童安全座椅價
寶寶調皮貪玩,自我安全意味又較多,所以很容易發生一些意外狀況,比如寶寶眼鼻耳進了異物,出現這種情況,媽媽們應該怎么辦呢?在此,親親寶貝小編就查找了相關解決方案,分享如下,以供媽媽們參考。 當眼鼻耳遭遇異物入侵時 小寶寶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強,他們每天爬到東走到西,這里碰碰那里摸摸,見到東西都喜歡往嘴里、眼睛里、耳朵里塞。如果你一不留神疏忽了照看,很容易導致“意外傷害”。當寶寶眼、鼻、耳遭遇異物入侵時,你一定要保持鎮定。比起盲目地趕往醫院,下面這些急救處理方法,可以在第一時間幫到你。 異物進入眼睛怎么辦 1.制止寶寶揉眼睛 眼睛里進了東西,寶寶自然會覺得不舒服,本能的反應就是用手去揉,這樣做傷害反而更大。如果寶寶要揉眼睛,媽媽首先要制止他。 2.準備好涼開水給寶寶沖洗眼睛 馬上準備一碗干凈的涼開水(經煮沸后又放涼了的水)或者
被狗咬傷后,4歲女孩小雪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昨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躺在病床上的小雪渾身是傷口。據家人介紹,兇手竟是平日與小雪朝夕相處、對小雪言聽計從的家犬“阿福”。 事發:被關出租屋 遭狗咬傷 記者昨日在市一醫院見到滿身血跡的小雪的叔叔,他第一個發現小雪被狗咬傷,隨后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據其叔叔介紹,由于小雪父母三年前離異,平日里小雪和父親陳先生住在鹽步南井村一處出租屋內,該出租屋距叔叔家的出租屋僅幾十米。 前日,小雪父親陳先生因為要去深圳找工作,便將小雪寄養在叔叔家。到了下午,叔叔家小孩與小雪吵架,叔叔便將小雪放回她的出租屋內,“下午3點多我還去她家的出租屋看過她一次,她當時好好的,在屋子里騎單車玩”。 下午4時50分許,叔叔再度來到小雪家出租屋,卻不見小雪人影,只看到身上有血的阿福。“我心想
寶寶一天天長大,隨之而來的危險也在上升,安全預防做得再好,也難免會有疏漏。所以,父母必須盡早學點急救常識,以備不時之需。防患于未然很重要。按照發生頻率的高低,寶寶的常見意外依次為驚厥、流鼻血、拉傷或扭傷、燙傷、燒傷、氣管異物、觸電、誤服藥物、眼外傷。 1.驚厥 驚厥,4歲以下寶寶較多,可分為有熱驚厥和無熱驚厥兩類。寶寶一般以高熱引起的驚厥較多,常常發生在體溫驟然升高的第一天,尤其在39℃以上的高熱時最易發生。 應急救護方案: (1)把發生驚厥的寶寶放到平坦、較寬敞的地方,如大床上或地板上,使其頭偏向一側,同時解開衣領,讓寶寶呼吸道通暢。 (2)用拇指掐壓寶寶的人中穴,同時取一筷子,外包一層清潔的布或紗布,插在嘴巴兩側或一側上下大牙之間,以防止舌咬傷以及舌后墜引起的窒息。但如果寶寶已咬緊牙關,則不宜強行撬開。 (3)用冷水浸濕毛巾,大面積敷于寶寶額頭
媽媽是不是發現,平時給寶寶洗頭洗臉的時候,寶寶頭一側,很容易耳朵就進水了。此刻手忙腳亂,除了把寶寶的頭往反方向側,讓水流出來外,應該如何是好?小編今天告訴你如何處理寶寶耳朵進水的問題,此外,還提醒你不要隨便給寶寶掏耳朵哦,想知道為什么,快來看看吧! 一、寶寶耳朵進水了 媽媽是否常常很苦惱在給寶寶洗澡洗臉的時,寶寶的耳朵很容易進水?其實,除了洗澡或者洗臉時耳朵進水,有時候看看寶寶的耳朵,也發現里面有著某些液體,這是什么呢? 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洗澡水總是很容易進入耳朵內,液體常在寶寶的中耳積聚。另一種情況是感冒后,有些液體常在中耳積聚,如果細菌感染這些積聚的液體,很容易就引起耳朵疼痛、寶寶哭叫不安、發熱等癥狀,容易導致急性中耳炎。 還有一些吃母乳的寶寶,由于媽媽喂養姿勢不當或乳汁流出過急,而寶寶來不及吞咽,乳汁可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二、識別
小孩子沒有安全意識,而且對外界的事物有著極高的好奇心理,如果家長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把異物放到了鼻子或者耳朵內,那么,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進行急救? 異物進入不同位置,處理的方法也不同。如果在取出異物的時候遇到困難一定不要勉強,要及時到醫院請醫生幫忙。 緊急救護措施 1 耳朵進水時 (1)單腳跳:如果小孩耳朵進水,可以幫助他將進水的耳朵朝下然后單腳跳,有異物的情況也一樣。 (2)將水吸出:或者用棉簽、衛生紙輕輕深入耳中將水吸出來,深入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分寸,寶寶的耳道淺,非常細嫩,很容易受傷。 2 耳朵進入蟲子 (1)用手電照:讓耳朵在暗處稍微朝上,然后用手電照射。 (2)用橄欖油殺蟲:可以將1~2滴橄欖油滴入耳朵里殺蟲,然后去醫院檢查。 3 鼻子進入異物 (1)用力擤鼻子:異物在鼻孔附近時,讓寶寶壓住另一個鼻孔,閉上嘴用
寶寶的安全意識薄弱,警惕性也不高,很容易受到誘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人販子拐走,因此在日程生活中學會預防兒童被拐賣是必不可少的,那么,預防人販子拐賣兒童的措施有哪些? 兒童因為年齡小,社會閱歷少,所以警惕心也不高,尤其是受到一些誘惑時,就會被不法的人販子拐走了。這種事在現在也有很多,我們經常會在電視或者其他媒體上聽說這種事情。自己的寶寶被拐走了,這對于一個家長來說是致命的傷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一定要格外小心。對于一些常見的拐賣兒童的方法,家長們一定要有所了解,預防這種事情的發生。現今社會騙子的騙術層出不窮,這也就要求對一些常見的騙術有所了解,相應的也能做出一些預防措施。 最容易放松警惕的幾個公共場所有:公園、商場、醫院、餐廳等人流量較多的地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人販子越是有可乘之機。因為商場、公園等相對開闊的場所,家長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這也就給人販子
3歲以下的幼童因為行動能力不足,加上家長看護較嚴,相對較少出現墜落事故。而超過3歲的學齡前兒童雖然已具備一定的行動能力,但對危險的環境尚無明確的概念。同時,男童的“冒險意識”比女童要強,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此類事故多發于男童身上。 兩年發生13起兒童墜樓 窗臺和陽臺成墜樓高發地帶 2至6歲男童“風險指數”最大 誰也阻止不了孩童攀爬的天性 家長應合理引導即使窗臺、陽臺夠安全高度 有小孩的家庭也要裝防護網飄窗低于0.9米須加裝防護欄 一7歲男童不慎從居民樓12樓窗臺墜亡,讓人無不扼腕嘆息(詳見本報前天第11版報道)。回顧這2年多來武漢城區發生的13起墜樓事件,八成多 2至6歲的兒童成為墜樓主要群體,住宅窗臺和陽臺則成為兒童墜樓的高發地帶。生命代價的背后,是社會一個又一個血的教訓。為什么每次都是兒童?該誰為他們
剛出生20天的小豆豆,高燒不退,生命垂危。讓家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導致小豆豆患上真菌性肺炎的,或可能是寶寶枕的蠶沙枕。 據小豆豆的爸爸黃先生介紹說,小豆豆入院時高燒39度,已經持續高燒6天了,在很多醫院治療都沒有退燒跡象,毫無效果。這才迅速將孩子送到鄭州市兒童醫院就診,經查被確診為真菌性肺炎。 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熊虹根據其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得出,一般細菌感染通常不會高燒不退,需要盡快找病原體。于是迅速聯合醫院血液科、胸科有經驗的醫師進行了會診,確診為曲霉菌感染。 兒童醫院又對孩子日常用品、衣物進行化驗檢查,最終在小豆豆的蠶沙枕中發現有曲霉菌。 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一區副主任醫師張璋介紹說:“曲霉菌是腐生真菌,主要以枯死的植物、動物的排泄物及動物尸體為營養源。蠶沙枕里面裝的是蠶的便便,一旦遭受潮熱,極易導致霉變滋生病菌,危害健
生活中,總會遇到種種意外,急救就顯得特別重要,因此對于常用的急救措施每個人都應該有所了解,同時家里要常備一些必須的急救藥品。 急救也要用藥 “其實,急救不光是用儀器或動手術,很多時候還要用到急救藥。常備的大致分五類,主要針對過敏、心律失常、大出血、呼吸道衰竭和疼痛。”某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醫院習慣以白色為主色調,白色的環境中,有一個深紅色柜子特別顯眼。專家介紹說,這里就儲存著急救藥物。拉開每一層抽屜,可以看到工整地排列著數十個正方形小格,每個格上都貼著一張紙條,用黑色、宋體字標明了具體存放的藥物名稱。在格子里,不論藥水或藥片,都只有五六劑,而且碼得整整齊齊。 急救藥見效很快 治療過敏的急救藥主要有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和非那根。近年來,化妝品、海鮮或藥物過敏的情況很普遍,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皮疹、心慌等癥狀,嚴重者出現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雖然藥是救命的良方,但同時也可能是有害的毒物。給0-2歲這個階段的小寶寶用藥,是一件必須非常慎重的事情,用藥不當可是會給寶寶帶來終生的傷害! 0-2歲的寶寶經常容易生病,打針吃藥可真是不少啊。媽媽們有時覺得寶寶的病情不嚴重,就按照自己的經驗給寶寶用藥,這可是要不得的呀。給0-2歲這個階段的小寶寶用藥,是一件必須非常慎重的事情,因為他們身體的各個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吸收性和接受度也與大人有很大的差異,一不小心,就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后果。 用藥不當的三大主要危害 1、藥源性腎病 發生原因:藥源性腎病的發生原因多為抗生素藥物(如氨基甙類抗生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等)、解熱鎮痛類藥物使用不當。 如果是長期大劑量用藥,十分容易引發兒童藥源性腎病,且孩子年齡越小(0-2歲階段),發生損傷的幾率越大。 藥源性腎病的癥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