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燙傷和一般燒傷不同的是,傷者并非被火或者溫度很高的液體燒傷、燙傷,而是由于皮膚長時間接觸一些溫度感覺上并不太高的取暖器所致。 在人們的認識上,一般只有上百攝氏度的高溫才會造成損傷,其實不然,因為導致燙傷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熱力,而另一個則是作用時間。 像熱水袋之類取暖器,即使溫度不高,但與皮膚接觸的時間過長同樣會引起燙傷。除此之外,電熱毯等可能引起低溫燙傷。 因此,使用熱水袋等取暖物品的時間最好不要過長,并盡量避免整夜置于被窩內,使用時一定要用毛巾包裹隔熱。一些患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后遺癥的老人以及年幼嬰兒,尤需特別注意。 此外,購置電熱毯要保證質量,使用時做到:睡前打開,睡時關閉。
誤區一:游泳后隨意滴眼藥水 6歲的陽陽今年暑假里幾乎每天都隨媽媽去健身會所游泳。由于小區會所管理相對松散,出泳池后從沒有專人滴眼藥水。陽陽媽媽覺得不放心,就自行準備了一瓶氯霉素滴眼液,每天游泳結束后都不忘為兒子滴上兩滴。 研究表明,兒童若持續使用氯霉素眼藥水,可能會導致血中氯霉素濃度過高,嚴重時會損害心肌組織,引起循環衰竭, “灰嬰綜合征”。導致 氯霉素滴眼液的確可以治療一部分眼部細菌感染,如沙眼、結膜炎、角膜炎、眼瞼緣炎等。但因為兒童的眼部組織柔嫩,黏膜血管豐富,對藥物吸收非常快,眼藥水中的氯霉素能被寶寶迅速吸收。由于孩子的肝腎功能發育不健全,肝臟缺乏分解、破壞氯霉素的葡萄糖醛酸轉移酶,腎臟對藥物的排泄能力較弱,如果長期大劑量使用則會引起視神經炎或視神經乳頭炎。 所以夏季游泳以后,一定要使用專業的眼藥水沖洗眼睛。如果父母要自行準備,記得
寶寶出現食物過敏,通常表現為皮疹、嘔吐、腹瀉等。 寶寶過敏的癥狀有時在吃完食物后立即出現,有的要過幾小時或數天后才出現,有的是過一周或一個月才出現。在照顧有過敏體質的嬰幼兒時,應特別認真細致,提高警惕。 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延長母乳哺育時間 母乳喂養的寶寶過敏發生率比較低。因為,母乳中含有很多營養成分,包括低聚糖(益生元),能促進有益菌的生長,阻止有害菌的生長,從而降低這些寶寶發生過敏的風險。母乳還能增強新生兒免疫力。 如果發現寶寶有發生過敏的風險,可以延長母乳哺育的時間,至少保證6個月。母親在哺乳期間也應避免食用易致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牛奶、蛋等。 2、使用特殊的配方奶 如果發現寶寶有對牛奶蛋白過敏的風險,那么用普通牛奶配方奶粉喂養的時候,就會出現過敏癥狀。在這種情況下建議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如嬰兒豆奶粉、水解蛋白嬰兒奶粉、基本氨基酸
食物中毒是指寶寶吃了某些帶致病菌或毒素、毒質的食物而發生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大多數是由于吃了不干凈的飯菜和沾染了有毒物質的食物。其他如某些果仁(如苦杏仁、苦桃仁、楷杷仁、李子仁、楊梅仁、櫻桃仁、蘋果仁、白果)、未腌透的青菜、毒蕈、發芽馬鈴薯、河豚、癩蛤蟆,某些魚、貝類等都有可能含有毒素。 吃了帶細菌或毒素的食物發生中毒后,寶寶一般都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現象,大多還伴有發熱。重癥食物中毒,在短期內可出現四肢發冷、面色蒼白、出汗、抽痙、青紫等,甚至發生生命危險。如果吃下了帶肉毒桿菌的食物,那就更厲害了,除胃腸癥狀外,寶寶還可有眼瞼下垂,瞳孔散大,看不清東西或把一個物體看成兩個;重的不能說話,吞咽和呼吸困難,體溫下降;如不迅速治療,常常引起死亡。吃了沒有腌透的蔬菜,除上述的一般中毒癥狀外,皮膚和粘膜還會出現青紫色。 預防小兒食物中毒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不
預防并不難,平時最好讓孩子養成獨自睡覺的習慣,不要含著奶頭睡覺,不要和媽媽睡在一個被窩里。睡覺的床不要過于柔軟,要注意幼兒的睡覺姿勢。 晚上喂奶時,如果媽媽獨自睡著后,充盈的乳房會堵住孩子的口鼻,枕頭和棉被也會阻礙孩子的呼吸,造成窒息。 據統計,全國每年有超過2500名0-4歲的幼兒因意外窒息而死亡,更多的幼兒因此終身殘疾。意外窒息已成為我國幼兒意外傷害的主要原因。 新生兒窒息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1)應加強圍產期保健工作,特別對高危妊娠及高危新生兒必須加強監護,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措施,保證分娩時母兒健康或盡量減少發生窒息的因素,臨產時慎用麻醉藥或催產素等。 (2) 加強胎兒監護,避免和及時糾正宮內缺氧。 對宮內缺氧胎兒,可通過羊膜鏡了解胎糞污染羊水的程度,或在胎頭露出宮口時取胎兒頭皮血進行血氣分析,以估計宮內缺氧程度。PG和SP- A在接近出生
維生素A屬于脂溶性的維生素,人體吸收后不能很快的排除體外,所以如果補充過量,容易產生蓄積,導致中毒。 魚肝油中含有很多的維生素A,許多家長為了防止寶寶缺鈣,經常給寶寶吃過量的魚肝油,有的甚至把濃縮魚肝油作為補品長期給寶寶過量服用,結果就會造成寶寶體內維生素A 蓄積過量而中毒。 寶寶維生素A中毒后的癥狀表現: 急性中毒:多見于6個月~3歲的寶寶。主要表現是頭痛、嘔吐、煩躁、前?飽滿,頭圍增大、顱縫裂開、視神經乳頭水腫和復視等。 慢性中毒:頭痛、嘔吐、煩躁、前?飽滿,骨痛伴軟組織腫脹,但無紅、熱表現,皮膚粗糙,搔癢,脫屑,色素沉著,毛發稀少,干枯易斷,肝脾腫大,容易出血。 1、寶寶維生素A中毒疾病原因 多數是因為大量服用或者是長期多量服用濃縮魚肝油而引起,少數是因為一次大量使用鯊魚、鱈魚或者大比目魚肝臟引起。 2、寶寶維生素A中毒護理方案與就診建議
孩子被開水、稀飯等燙傷的事時有發生。這時首先要脫離熱源,然后采用冷療法,如冷水浸泡或濕敷,用冷水長時間沖洗,可降低皮膚溫度,止痛十分有效;若大面積嚴重燒傷,應立即就近入院治療 家長隨時不忘對孩子的監護,切記讓孩子遠離火種。廚房是兒童燒燙傷發生的主要場所,要加強對廚房用品和電熱用品的管理,在燒飯、燒水時,留心身邊的兒童;火爐旁加裝防護罩;熱水瓶放在兒童不易拿到的地方,尤其不能放在兒童的手可夠著的桌子上;剛使用過的電熨斗應遠離兒童的視線,防止電熨斗底面光亮吸引兒童用手觸摸;煤氣用后立即關掉總閥,火柴、打火機也應保管好。 孩子被開水、稀飯等燙傷的事時有發生。這時首先要脫離熱源,然后采用冷療法,如冷水浸泡或濕敷,用冷水長時間沖洗,可降低皮膚溫度,止痛十分有效;若大面積嚴重燒傷,應立即就近入院治療;切忌亂用外涂藥物,創面要保持清潔干燥。早期處理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孩子入院后的治療效果
防止寶寶意外傷害的注意細節 1.防墜落 如果將寶寶放在大床上玩,床的兩端最好有護欄,或者一邊靠墻,沒有遮攔的一邊用被子、枕頭擋一下,但一定要放穩,以免壓孩子。如果將寶寶在小床上玩,小床的欄桿間隔不要太寬,避免寶寶的頭部伸出護欄后被卡住。無論是在大床還是小床上,都要遠離窗子、燈具、加熱器以及能爬上去的家具。如果家里的比較大,可把寶寶放在木地板上,或在地上鋪上地毯,讓他練習爬。如果寶寶坐在小車,高腳椅或其他較高的地方,身邊最好有人看護。如果你的住宅是在一層以上,就應該裝上護欄;陽臺欄桿的間隔不可太大,以免寶寶穿過墜落。 2.防磕傷 一兩歲的寶報剛才學會走路,喜歡到處走走,跌跌撞撞地容易被桌子角、向內開的門或窗戶等硬的角碰著,也容易被和他身高差不多的家具磕著。所以要在家具的邊緣,有凸出部分的柜子、有一尖角的窗戶上加裝防護設施,如果圓弧角的防護棉墊;給桌椅板凳的腳裝上柔
異物嗆入寶寶氣管怎么辦 首先應清除鼻腔內和口腔內的嘔吐物或食物殘渣,但不要試圖用手把氣管內的異物挖出來,建議試用下列手法誘導異物排除,同時盡可能盡早送專科醫院急救。 氣管被卡后急救有手法 當孩子發生異物嗆入氣管時,家長千萬別驚慌,首先應清除鼻腔內和口腔內的嘔吐物或食物殘渣,但不要試圖用手把氣管內的異物挖出來,建議試用下列手法誘導異物排除,同時盡可能盡早送專科醫院急救。 推壓腹部法:讓患兒坐著或站著,搶救者站其身后,用兩臂抱住患兒,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內放在患兒的臍與劍突的中點上,用另一手掌壓住拳頭,有節奏地使勁向上向內推壓,以促使橫膈抬起,壓迫肺底,讓肺內產生一股強大的氣流,使之從氣管內向外沖出,迫使異物隨氣流直達口腔,將其排出,但應注意不要按壓中線兩側。 拍打背法:立位急救時,搶救者站在兒童側后方,一手臂置于兒童胸部,圍扶兒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間區脊柱上給
異物嗆入寶寶氣管怎么辦 1 如果出血先止血 先用清水沖洗并且對傷口進行消毒,然后用紗布輕按住傷口,2~3分鐘來止血。 2 安撫情緒 想辦法讓寶寶安靜下來,并送往醫院。這個過程中不能移動患部,如果醫院較遠,可以先幫助他綁上夾板,或者直接撥打120。 需送醫院處理的情況 1.移動特定部位就覺得痛 只要一動特定的部位寶寶就很痛,可能發生了骨折,要前往醫院就診。 2.出現變形 出現了明顯的變形,或是時常發生不自然的彎曲,要立即到醫院就診。 3.痛得動不了 外表看起來雖然沒有變化,但是寶寶痛得無法站立時,或者動不了,就可能是發生了骨折,要前往醫院就診。 4.如果傷處骨頭外露 形成開放性骨折,要立即叫救護車。 5.皮膚變腫 當小孩跌倒站不起來,一直喊疼,受傷部位由肉眼就能辨認出發生變形,或者移動某個部位時,寶
寶寶扭腳的處理方法 寶寶剛開始學會走路的時候,由于骨骼還沒有完全的成熟,很容易扭腳,那么寶寶扭腳有哪些處理方法呢? ①減少腳部活動,較輕的扭傷不需特殊處理,只要在扭傷處用冷敷即可。 ②較重者應躺下休息,并用枕頭把小腿墊高,然后用茶水或白酒調五虎丹或七厘散敷患處并包扎。 ③24~48小時后可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敷患處。 ④小孩腳脖扭傷后,很容易再次發生扭傷,可在鞋底外側后半段釘一片膠皮或塑料,將鞋底墊高半厘米以保護韌帶。不要讓孩子在不平的路上跑跳,小孩不能穿高跟鞋。 ⑤如腳外形因扭傷變形,應速去醫院治療。 小兒急性扭傷后為什么不能立即按摩? 小兒頑皮,平衡及防衛能力差,常容易發生急性扭傷。急性扭傷常發生于活動較多的關節,如踝關節、腕關節等。扭傷后局部腫脹,且感疼痛,有些家長馬上在扭傷部位按摩,給小兒以精神上的安慰,減輕疼痛,其實這種做法非但沒有
必須要知道的日常急救知識 一、入室后發現發生煤氣中毒,該怎樣正確處理? 家庭中煤氣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氣、管道煤氣、天然氣中毒,前者多見于冬天用煤爐取暖,門窗緊閉,排煙不良時,后者常見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氣管道漏泄等。煤氣中毒時病人最初感覺為頭痛、頭昏、惡心、嘔吐、軟弱無力,當他意識到中毒時,常掙扎下床開門、開窗,但一般僅有少數人能打開門,大部分病人迅速發生抽痙、昏迷,兩頰、前胸皮膚及口唇呈櫻桃紅色,如救治不及時,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主要采取:煤氣中毒的現場急救原則 (1)立即打開門窗,移病人于通風良好、空氣新鮮的地方。查找煤氣漏泄的原因,排除隱患。 (2)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須盡快抬出中毒環境,在最短的時間內,檢查病人呼吸、脈搏、血壓情況,根據這些情況進行緊急處理。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口鼻分泌物,一旦發現心跳
現場救護昏迷后的寶寶 孩子昏迷不醒是大腦高級神經活動受到嚴重抑制的表現。昏迷分為輕度和重度,即淺昏迷和深昏迷兩類。淺昏迷又稱為半昏迷,病兒意識喪失,對周圍的聲、光無反應,有時有無目的的四肢舞動或有說胡話的情況,用手壓眼睛上緣,病兒有痛苦的表情,或用手來反抗,呼吸、脈搏、血壓一般無明顯變化;大小便多為潴留,少數病兒尿失禁。深昏迷則意識完全喪失,對各種刺激均無反應,無任何動作,并出現呼吸不規則、血壓下降,大小便多為失禁。 小兒昏迷后怎樣進行現場救護? 昏迷的現場處理,主要是預防病兒嘔吐的吐物,被吸入到氣管中,以致堵塞呼吸道,很快會造成病兒窒息死亡。所以,要及時清除病兒的嘔吐物,并讓病兒的頭偏向一側,并立即將患兒送到醫院急救。
如何面對小兒關節脫位 小兒為什么易脫臼? 是關節的骨端失去正常的連接,影響關節的活動。關節是兩根骨頭聯系的部位,它的周圍有關節囊、韌帶和肌肉。它保持骨胳的關節面正常對合,使關節既可活動,又不脫開。小兒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及關節囊較松,骨胳尚未發育完全,故易脫臼。 小兒發生關節脫位家長該咋辦? 孩子關節脫位家長著急,于是動手為孩子揉搓,這是不對的。因為這樣容易傷及孩子關節脫位的鄰近軟組織。正確的方法是:要安撫孩子保持安靜,不要活動,立即送往醫院由醫生來復位。如系肘關節脫位,可用布做成三角巾把前臂托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布帶經過胸部,在對側腔前打結,把脫位關節固定住;如系膝或髖關節脫位,應讓病兒躺在平板上送醫院診治。
寶寶頭部跌傷后注意哪些 頭部跌傷輕者引起頭皮擦傷,稍重的為頭皮裂傷和頭皮血腫。頭皮擦傷只要消毒傷口,涂些紅汞,局部包扎即可。頭皮裂傷一定要去醫院清創縫合,這樣既可避免感染,又使傷口迅速愈合,但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因頭皮血管豐富,頭皮下血管破裂后易形成血腫,一般讓其自然吸收,不必處理,更不能穿刺。 嚴重的頭部跌傷可引起顱骨骨折、腦的挫傷和顱內出血。顱骨骨折有時僅表現為頭皮血腫,經X線拍片后才明確診斷。頭部跌傷后常可引起硬膜外血腫,當時沒有癥狀,由于出血速度慢,在1~2日后可出現癥狀。因此,碰到這種情況一定要觀察72小時。如在72小時內出現頭痛、嘔吐甚至抽搐、神志不清等癥狀,一定要盡快送醫院搶救,否則危及小兒生命。輕度腦的挫傷可能僅有頭痛,嚴重時有腦水腫,出現劇烈頭痛、嘔吐。 小兒頭部跌傷后,家長一定要嚴密觀察小兒的情況,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第1妙法 如果寶貝是受涼引起的打嗝,媽咪先抱起寶貝,然后輕輕地拍拍他的小后背,再給喂上一點溫熱水,給胸脯或小肚子蓋上保暖衣被等。 第2妙法 如果寶貝是因吃奶過急、過多或奶水涼而引起的打嗝,將小寶貝抱起后刺激其小腳底,促使小寶貝啼哭。這樣,可以使小寶貝的膈肌收縮突然停止,從而止住打嗝。 第3妙法 媽咪也可將不停打嗝的小寶貝抱起來,用食指尖在寶貝的嘴邊或耳邊輕輕地撓癢。待小寶貝發出哭聲后,打嗝的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因為,嘴邊的神經比較敏感,撓癢即可放松寶貝嘴邊的神經,打嗝也就會消失了。 第4妙法 媽咪也可試試給小寶貝聽音樂的方法,或在小寶貝打嗝時不住地用玩具逗引,以轉移注意力而止住打嗝。 預防寶貝發生“打嗝豆”的TIPS 1.不要在小寶貝過度饑餓或哭得很兇時喂奶。 2.天氣寒冷時注意給小寶貝保暖,避免身體著涼
熱液燙傷處理辦法 ● 除去衣物 寶寶穿著衣服被熱水燙到時,若無法馬上脫下衣服,可讓寶寶先泡到浴缸里再把衣物脫掉,或用剪刀將衣服剪開取下。 ● 冷水降溫 去除衣物后,用自來水大量沖淋、浸泡燙傷的部位,替傷口降溫。一般15分鐘左右的降溫時間即可。 ● 涂抹藥油 寶寶的燙傷如果不嚴重,沒有造成傷口,媽媽可以為寶寶涂抹藥油。媽媽將藥油滴在寶寶燙傷部位,用手指輕輕的抹均勻。 ● 包裹包扎 涂藥后直接包上消毒藥布、干凈的手帕或紗布把寶寶送往醫院治療。注意不要任意涂外用藥,以免傷口感染。 ● 送往醫院 即使寶寶只是受到輕微的燙傷,最好也要到有燒傷整形外科的醫院就診。 化學性灼傷處理辦法 ● 流動水沖洗 無論是什么化學物品,寶寶一旦受傷后要立刻用流動的水沖洗受傷部位,至少15分鐘。絕對不要把寶寶的受傷部位泡在水里,因為化學物
鼻子出血、耳朵出血后,流出來的血可以用衛生紙擦拭,但把衛生紙往里塞是不對的。一方面,用衛生紙堵住鼻孔一般只是堵在口上,塞不到出血的破損位置,即使塞到出血部位,也常因壓力不夠不能止血。這種方法不僅徒勞無益,反倒可能形成大的血塊,或使原本往外流的鼻血流到口腔、氣管,咳嗽時會進入肺部,引起氣管炎甚至肺炎。另一方面,許多衛生紙消毒并不好,上面含有各種細菌,紙被沾濕之后很可能會有少量粘在鼻腔中,反倒使得出血的鼻黏膜不能愈合甚至感染、糜爛;如果衛生紙塞的時間過長,腐朽后還會形成異物,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耳鼻出血后不要堵,應讓血流出來,否則容易造成感染,特別是對于顱底骨折的人來說更要注意。”景尚華說,顱腦外傷后有血性液體從鼻腔、口內或耳道流出,這通常表明發生了顱底骨折。如果流出的液體被證明含有腦脊液的話,則意味著骨折撕破了硬腦膜和蛛網膜,發生了腦脊液外漏,原來封閉的腦
孩子在家庭出現發熱驚厥時,家長必須沉著鎮靜,不要大聲喊和晃動孩子,更不要將嬰兒緊緊抱在懷里,應立即將患兒平放于床上,不用枕頭,解開衣服。 1。止驚:家長可用拇指尖緊壓“人中穴”(鼻唇溝中點)及合谷穴(手背部的虎口處)。 2。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將患兒頭頸后仰,頭偏向一側,以免堵塞咽喉。口中如有糖果等異物,應及時從口中取出,防止吸入氣管。驚厥發作時不要喂藥,以免吸入氣管。 3。防止意外發生:對已出牙的患兒要防止咬破舌頭,家長可用干凈的手帕或布包裹筷子或牙刷把,放在孩子的上下牙齒之間,但在孩子牙關緊閉時不可強行插入。驚厥發作時也不可強行按壓肢體,以免引起骨折。 4。降溫:發熱驚厥的患兒,居室應保持安靜,空氣流通,可采用各種條件降低室內溫度;同時應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頭部或腋窩下;也可使用白酒或酒精擦浴,擦浴的部位是腋下、大腿跟部、掌心或腳心,酒
小兒發生觸電時,首先應迅速使他脫離電源,用干木棍將電線撥開,或用干木棍將孩子撥開。如果直接拉開小兒時,搶救者必須站在干紙堆或木板上,拉住小兒的干衣角,將他拖開。 如果通過人體的電流很小,觸電的時間也短,脫離電源以后孩子只感到心慌、頭暈、四肢發麻。這時候,要讓他休息1-2小時,并有人在旁守護,觀察呼吸、心跳情況,一般不至發生生命危險。皮膚灼傷處敷消炎膏以防感染。但如果讓患兒立即走動,也有可能引起死亡。 如果觸電時間較長,通過人體的電流較大,或者是電流從右手到左腳,此時電流通過人體的重要器官(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就很嚴重,孩子表現為面色蒼白或發青紫,昏迷不醒,甚至心臟、呼吸停止。這時就應該分秒必爭地進行現場搶救,立即做口對口呼吸和心臟擠壓。 對幼小兒童做對口吹氣時,鼻孔不要捏緊,讓其自然漏氣,并適當減少吹氣量,避免引起肺泡破裂;如果使小兒張嘴有困難,可將其口唇緊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