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運動時受傷不可小覷 寶寶運動時受傷了怎么辦?不少家長慌慌張張的問,其實寶寶在運動過程中受傷是常見的,尤其是部分家長缺乏安全意識,但是若是寶寶運動受傷后能得到郵箱的早期急救那么會將受傷害程度大大降低。 運動損傷 紅會醫院骨科接診的暑期兒童跌傷病例明顯增多,玩滑板跌傷的病例增加。 從醫院骨科接診情況來看,滑板受傷兒童多數為腕部和踝部受傷,還有的因重心不穩后腦勺著地,造成頭部受傷。 武警廣東總隊醫院番禺分院院長龍源深說,家長沒考慮到玩滑板過程中速度很快,孩子滑起來時膝蓋繃緊、韌帶緊張,這就容易造成膝關節等身體部位遭遇損傷,而夏季衣著單薄,受傷的程度可能較其他季節更大。 “玩滑板跌倒落地時千萬不能用手撐地,容易造成肘關節和前臂骨折。”醫生建議玩滑板的時候要帶上頭盔、護肘、護膝等護具。 應對:冷
孩子誤吞異物 造成氣道堵塞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意外,由于小孩子對什么東西能吃什么東西不能吃辨別能力地下導致孩子誤吞異物這個意外傷害高居不下,那么孩子不小心吞了異物怎么辦呢? 氣管異物 小孩無意中將異物吸入也是暑期常見的意外傷害。廣州軍區總醫院小兒科主任許蔓春介紹,小兒呼吸道異物常發生在鼻腔、咽、喉、氣管等處,病情輕重取決于異物性質和氣道阻塞的程度,一顆堅硬食物如黃豆、花生或小玩具掉到氣管內,可能造成窒息或傷及腦部功能。 兒童吞咽、咳嗽反射不成熟,如果進餐過程中哭笑打鬧,就更容易發生意外異物吸入,表現為突然呼吸困難、咳嗽、張口呼吸和喘息等情況。 應對:推壓法可助異物排出 遇上兒童吸入異物,應該盡快送院,或呼叫救護車。在救護車到達之前,可以嘗試一下急救方法: 方法1.對于小嬰兒可用背部叩擊-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意外,孩子中毒在寶寶意外傷害中排名第二,但是部分家長缺乏早期急救常識致使傷情惡化,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那么孩子中毒了怎么辦呢?跟著案例一起學習。 急性中毒 廣州軍區總醫院小兒科主任許蔓春介紹,兒童誤服安眠藥、魚肝油、鈣片等事情時常發生。有些家長習慣把洗滌劑、殺蟲劑裝在普通礦泉水瓶內,容易讓兒童誤飲。另外,進食未經處理的含毒植物、被污染的食物,被有毒動物咬傷,甚至環境污染(包括家庭使用滅蚊、滅鼠藥等)均可造成兒童急性中毒。 毒物可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黏膜等各種途徑進入人體。 應對:筷子刺激喉嚨可催吐 中毒時如果孩子意識尚存,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喉嚨催吐,也可以喂服牛奶、雞蛋清,它們可以減輕一些腐蝕劑對人體黏膜的損傷。 但意識不清的孩子不能催吐或喂服,以免吐出物誤吸入氣管內,
孩子燙傷了怎么辦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意外,孩子燙傷在寶寶意外傷害中排名第一,但是部分家長缺乏早期急救常識致使傷情惡化,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那么孩子燙傷了怎么辦呢?跟著案例一起學習。 近日,家長王先生燒水給女兒菁菁洗澡,正當他把熱水倒進桶還沒有加上冷水時,聽到屋外有人找。他跑到門口不到一分鐘的光景,就聽見5歲的菁菁在洗澡房里尖聲痛哭。等王先生沖進去一看,菁菁把左手伸進滾燙的熱水里,燙得手上皮膚脫落。 據全球兒童安全網絡(中國)的調研數據顯示,超過40%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中。尤其在暑假期間,大量少年兒童留在家中,家長容易疏忽大意,使孩子遭受各類意外傷害。 燒傷燙傷 燙傷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原因,已成為1~4歲兒童意外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暑期以來,各大醫院燒傷科比平時要多收治5~6倍的兒童燙傷小患者。 解放軍
一旦家長發現孩子真的誤服了藥物,一定切莫驚慌失措,更不要指責打罵孩子,否則孩子哭鬧,更不利于說清真象,還會拖延時間。這個時候,家長要特別牢記四個處理原則:迅速排出,減少吸收,及時解毒,對癥治療。 如何早發現孩子吃錯了藥 家長首先要盡早發現孩子吃錯藥的反常行為,如孩子誤服安眠藥或含有鎮靜劑的降壓藥,會表現出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一旦發現此類異常,要馬上檢查大人用的藥物是否被孩子動過。其次,家長要盡快弄清孩子誤服了什么藥物,服藥時間大約有多久和誤服的劑量有多少,及時地掌握情況。 確認孩子吃錯了藥,在送醫院搶救之前,應先做初步處理。催吐和更進一步的洗胃是兩種主要的應急措施。催吐可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藥物被嘔吐出來,胃部內容物少者,不容易嘔吐,要讓其喝水,而且催吐不能套用土辦法,讓其喝鹽水等帶辛辣的湯水。一般體重一公斤給喝10~15毫升。成年者喝水后可用手指刺激舌
德國一本嬰兒雜志在今年第5期刊文指出,如果兒童出現中毒癥狀,首先應做的就是盡可能地給他們多喝水,因為液體可以稀釋被吞食下的有毒物質,并有助于毒素的排出。 文章稱,可以給孩子飲用的液體包括水、果汁和茶,但不要給他們喝牛奶,因為牛奶中的脂肪會加速有毒物質進入血液。 如果手頭有活性碳,也可以給孩子服用,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克活性碳。但如果孩子不愿服用,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另一個禁忌就是,一定不要不經醫生允許就讓孩子嘔吐。 文章最后還建議,孩子的父母手頭應隨時掌握中毒急救熱線的電話號碼,以便緊急情況發生時及時撥打電話。
總有些孩子一送到幼兒園,就大哭大鬧起來,怎么哄都不行, 就是不愿意留下來,父母感到束手無策。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父母教育方法欠妥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孩子在人園之前,家長盡量讓孩子不要有懼怕老師的心 理,要告訴孩子,幼兒L園老師和藹可親,幼兒園有許多好玩的玩具, 許多小朋友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讓入了園的J、朋友給孩子講他 們在幼兒園里的生活和游玩,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好感和興趣。 (2)家長對待幼兒入園時的哭鬧要理智。孩子離開媽媽,初到 幼兒園,難免會哭一哭,只要大人不把這種情況看得很嚴重,采取不予理睬的態度:經過幾次后,孩子知道哭也沒用,以后就不哭鬧了,并逐漸對幼兒園的生活習慣起來。 (3)從嗽應培養孩子學會與J、朋友交往。可常帶孩子至付朋友家作等,或請別的小朋來家里玩,讓孩子養成愿意到小朋中 玩的習慣。當他看到別的小朋友都去幼兒園時,他也就
當人體落水后,水進入呼吸道并有溺水產生反射性喉頭痙攣,氣管和肺被污水阻塞造成缺氧,窒息。病人表現全身青紫,面部腫脹,眼結膜充血。口腔、鼻孔內有泡沫,神志不清,脈搏細弱,嚴重者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因此,一旦發生溺水者,應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暢溺水者被救上岸后,首先應立即將口鼻中的泥沙、雜草、嘔吐物等清理干凈。并將舌頭拉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2、控水救護者一腿跪下,另一只腿屈膝而立,解開患者衣帶。將患者趴在救護者的膝蓋上,使其頭部下垂。使水從氣管、肺、胃內排出。但控水時間不宜過長而延誤復蘇,應馬上進行下一步搶救。 3、口對口人工呼吸控水后檢查溺水者的心跳,呼吸情況。有心跳無呼吸者,應立即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是:患者仰臥,急救者用左手托起下頜或頸部,使頭部盡量后仰,以利氣管通暢。捏住溺水者的雙側鼻孔,深吸氣后,對準患者口用力呼出。然后放松鼻孔,如此反
當人體落水后,水進入呼吸道并有溺水產生反射性喉頭痙攣,氣管和肺被污水阻塞造成缺氧,窒息。病人表現全身青紫,面部腫脹,眼結膜充血。口腔、鼻孔內有泡沫,神志不清,脈搏細弱,嚴重者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因此,一旦發生溺水者,應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暢溺水者被救上岸后,首先應立即將口鼻中的泥沙、雜草、嘔吐物等清理干凈。并將舌頭拉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2、控水救護者一腿跪下,另一只腿屈膝而立,解開患者衣帶。將患者趴在救護者的膝蓋上,使其頭部下垂。使水從氣管、肺、胃內排出。但控水時間不宜過長而延誤復蘇,應馬上進行下一步搶救。 3、口對口人工呼吸控水后檢查溺水者的心跳,呼吸情況。有心跳無呼吸者,應立即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是:患者仰臥,急救者用左手托起下頜或頸部,使頭部盡量后仰,以利氣管通暢。捏住溺水者的雙側鼻孔,深吸氣后,對準患者口用力呼出。然后放松鼻孔,如此反
雖然對于一些小的傷口,一塊可愛的膠布和幾句安慰的話就能夠撫慰寶寶,但有時對于這些小傷口作為爸爸媽媽的你來說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你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識處理寶寶的傷口使其加快愈合。 誤區1:使用雙氧水來清潔傷口。 實際上雙氧水可能對于傷口的一些愈合細胞來說是有毒性的。許多父母可能會覺得雙氧水在傷口表面的泡泡是在清潔寶寶的傷口,但實際上這對于寶寶的皮膚來說是有害的。如果要清潔寶寶的傷口的話最好使用純凈水或者到藥房買一些含鹽類的消毒藥水。 誤區2:傷口流膿表明它出現炎癥 事實上在傷口結痂之前,傷口滲出一些黃色的膿汁是正常的,這表明了身體正在盡量讓傷口表面形成一層痂從而保護傷口。但是如果傷口的痂形成以后,還是有膿汁滲出的話就要注意了,這可能就是炎癥的癥狀了。 誤區3:傷口應該暴露在空氣中。 在傷口或者痂上面使用繃帶包裹的話有助于保持其清潔。同時還能夠防止寶寶用
由于消防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備,燒傷的發生率有所降低。但市民多了解有關燒傷燙傷的預防、如何正確處理燒傷燙傷創面的知識,對萬一發生意外時自救救人,仍然非常重要。 不同年齡不同對策 嬰幼兒好奇心強、好動,往往在廚房、浴室中被熱油、熱液燙傷,是目前構成家庭燒傷的主要受害者。事故的頻繁發生,與家長的照看不周密切相關。因此,細心照顧是預防此類兒童燙傷的主要措施,如將桌上的熱湯移至嬰幼兒不易拿到的地方;洗澡時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家用飲水機的熱水開關應相對固定,或將飲水機放在兒童不易碰到的地方。 學齡前兒童開始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想幫助或學著父母完成一些家務,由此發生危險的機會也增加了。加強對父母的安全教育,是預防此類兒童燒傷燙傷的有效措施。如火柴、化學物品均應收藏于兒童不易拿到的地方;不要讓孩子把廚房視作玩樂的地方,尤其在做飯時;教育孩子認識關于火、熱液、電等燒傷的危害。 青少
寶寶被燙傷后,家長心疼孩子,往往手忙腳亂。實際上,您應當明確的有幾個要點。 莫忽視小面積燙傷 寶寶燙傷的程度深淺不僅僅是燙傷面積決定的。即使燙傷的面積很小,若燙傷的很深也屬很嚴重的燙傷。此外,寶寶的頭部、面部、頸部等嚴重的燙傷需立即送往醫院,否則隨時會引起寶寶休克。 輕微燙傷先冷處理 若寶寶是輕微燙傷可用冷水持續沖洗燙傷處,持續浸泡20分鐘以上。若是全身性的燙傷就不能用水沖洗。燙傷以后會形成水泡,應立即連著衣服泡到水中,嚴重者需及時送至醫院。寶寶燙傷后勿揉、搓、按摩、擠、壓燙傷的患處,也不宜用干毛巾擦拭,燙傷處的衣褲應剪開取下,以免表皮剝脫使皮膚的燙傷變重。 別用有色藥涂擦 寶寶燙傷處不宜用有色藥涂擦(如:紅藥水、紫藥水),以免耽誤醫生對燙傷病情的判斷;燙傷后也不宜用堿面、牙膏等膏狀物質亂涂,以免使燙傷處感染。
小球、積木、紐扣、硬幣……嬰幼兒總喜歡抓起東西,往嘴里塞,嘗嘗它們的味道。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但也可能成為危及生命的誘因。因為逗笑、叫喊、哭鬧時,這些異物一不小心就會嗆入氣管,若不及時搶救,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家有幼兒,要掌握的第一節“急救課”,就是快速排出異物。 上海120急救培訓工作負責人、資深導師李明華告訴記者,首先,不論孩子吞的是什么,第一時間要鼓勵其咳嗽,將異物排出來。 如果孩子無法自主咳嗽,可以采用美國海利希手法,幫助其咳嗽。近10年來,全世界運用此方法,已成功搶救了上百萬氣管異物患者。這一方法操作簡單。若孩子有兩三歲了,父母應從背后抱住他,雙手互握,擱在其腹部正中,然后突然向上用力壓迫腹部,一股氣流猛然從氣管沖出,有助排出異物。若是寶寶才1歲左右,應該讓其臉朝前、屁股朝后,趴在父母的前臂上,父母要用大腿撐
小兒YJ就像人的眼睛、鼻子一樣都是人體的一個嬌嫩的器官,它的功能是排泄小便、成人后的性交器官。平時父母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保護: 一、早穿滿襠褲防意外傷害。穿開襠褲的小兒YJ常暴露在外,容易被貓、狗等動物咬傷,也容易燙傷、凍傷被銳器割傷等。早穿滿襠褲,小雞雞暴露在外的機會少了,上述意外損傷的機會也就少了。 二、經常清洗防止發炎。小兒YJ像人體其它器官一樣是“活的”,要進行新陳代謝產生廢物。小兒YJ因生理性包皮過長,蘑菇頭縮在里面,常有一種分泌物,叫做包皮垢。這些垢物時間久了會有鹽類沉積,稱為包皮結石,可以產生機械刺激引起發癢。孩子因癢搔抓,抓破皮膚或粘膜就會發炎。每日清洗可以避免發炎。清洗時注意把包皮慢慢翻上來,讓小蘑菇頭盡量暴露才能徹底洗凈。 三、及早糾正玩YJ的不良習慣。當孩子不知不覺養成玩弄“小雞雞”不良習慣時,
許多藥品的色彩、形狀以及甜味的糖衣對不懂事的寶寶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誘惑,所以兒童藥物中毒或誤服藥品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且有相當比例是由于家長的粗心或意外行為所致。作為家長,一定要做足預防措施,防止寶寶因偷吃藥物而發生意外。 如何安全擺放家中的藥品? ●藥品不可和其它物品混放在一起,而且不能放在杯子或其它容易拿取的容器內。 ●應保持藥品完整的外包裝,散裝藥品應裝于瓶內,貼上標簽,使用時需對照標簽。 ●藥品需放在寶寶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地方,最好是上了鎖的櫥柜或儲藏室內。如果你正在使用藥品時因有急事而必須離開,應馬上把它放到安全的地方。 ●平時喂寶寶吃藥時,不要騙他們說是糖果,而應該告訴他們正確的藥名與用途。否則,他們會真的相信是糖果,而隨時想吃。 ●寶寶模仿力強,最容易模仿大人的動作,應避免在寶寶面前吃藥。 ●要注意藥品使用的有效期限,必須定期清理藥
對所有孩子來說,尤其是在他們還非常小的時候,把東西放進嘴里是他們了解和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這也是每年都有數百個孩子發生意外中毒的原因之一。 父母們只要識別出有毒的東西并把它們鎖起來,就能預防很多這類意外的發生。但是萬一你的孩子還是找到了這些東西,你需要事先了解自己該做些什么。一旦孩子發生中毒,要趕快撥打120急救電話。 并不是所有危險品都明顯是致命的,你可能并不想弄明白究竟哪種有毒,以及每件東西里確切包含哪些成分。比如說,對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含鐵藥丸和殺蟲劑、汽油及打火機油一樣具有極高的毒性。化妝品和個人衛生用品、清潔液和植物等也都是非致命意外中常見的罪魁禍首。 我該怎樣保證孩子的安全? 最好的安全策略就是加倍小心。假定所有的清潔產品、工作間或汽車使用的物品、美容用品都有危險,買一個帶安全鎖的大藥箱,放在孩子不容易夠到的地方。把所有你覺得可疑的家庭用品都放進去
寶寶一天一天長大,6個月的愛到處爬,7、8月開始蹣跚學步,對于新的事物總是感到好奇,無論是什么東西手一抓住,就往嘴里放,不分好歹地連啃帶咬。可是,萬一把那些紐扣、硬幣、別針、玻璃球等小物品吞食入口,這可不得了了!這類小東西極易掉進寶寶的氣管,導致堵塞乃至窒息,以致引起小兒腦缺氧,腦細胞破壞直至死亡,最容易發生在0-6歲的孩子身上了!因此,父母要當心孩子誤食異物。 這可把爸爸媽媽急壞了。爸爸媽媽們別著急,寶寶誤食異物,我們可以首先迅速開展家庭急救。誤食異物,預防與急救不可或缺! 誤食異物,預防為主 ①給寶寶添加輔食時,要將食物切碎,并注意要其安靜進食,勿亂動。 ②不要讓寶寶食用果凍、花生、瓜子、湯圓、荔枝等不適合孩子吃的食物,有核的水果先去核再喂食。 ③在寶寶爬行之前,先檢查地面是否有紐扣、大頭針、曲別針、紐扣電池、氣球、豆粒、糖丸、硬幣等小物品,有的話要清
嬰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各器官和組織尚未發育完全,咽喉部的保護作用不健全,會厭軟骨的功能由于神經系統的調節不夠好,沒有成人那么靈敏,而且嬰兒常常在做吞咽動作或口中含有食物時,又笑又哭,會厭軟骨來不及遮蓋氣管開口,而致使食物落入氣管內。除了食物外,因為寶寶天性好奇,還喜歡將一些小物體,如紐扣、花生以及鑰匙等含在口中,同時又嬉戲,就很容易導致這些物體落入氣管。嬰幼兒的器官比較狹小,一旦有異物落入,很容易將氣管堵住,而發生嚴重的呼吸困難。 氣管異物為何頻繁“騷擾”寶寶 (1)幾個月的小寶寶,雖然會吃些東西,但因牙長得不齊全,不能將食物充分嚼碎嚼爛。又因其喉部保護機制及吞咽功能不全,因此極易將異物吸入氣管。 (2)小寶寶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僅是通過眼、手、耳,他也通過口來認識世界,寶寶喜歡將細小的東西放進嘴里,認識物品的質地。 (3)有些寶寶進食習
一旦寶寶有骨折癥狀發生,父母應迅速但又動作輕柔的檢查寶寶全身狀況,如果寶寶昏迷,首先應重點檢查頭部及神經系統是否有損傷,因為它會即刻危機寶寶的生命。 如果寶寶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快而弱、主訴口渴、血壓下降等癥狀,可能是斷骨刺破大血管引起大出血,應當緊急處理,及時止血。如果斷骨刺破胸膜引起氣胸,應緊急處理氣胸。如果寶寶已不能走動或失去知覺,嚴重失血,或停止呼吸,請按以下步驟操作: (1)撥打醫院的急救電話,并努力讓寶寶平靜下來。 (2)不要試圖移動寶寶,尤其是傷到頭骨、臀部、骨盆、脊椎骨或大腿時。也不要試圖拉直受傷骨骼或改變它的位置。 (3)一旦需要給寶寶動外科手術,就不要讓寶寶吃任何東西,也不要喝水。 (4)如果寶寶失血情況嚴重,馬上用消毒繃帶或干凈的布壓住受傷部位止血。 (5)如果寶寶只是小型骨折,如胳膊或手指,寶寶會非常疼痛,父母可以自己帶
臨床上統計顯示,窒息、動物傷害、跌落、誤食藥品、溺水和燒燙傷這6類兒童意外傷害最常見。專家提醒,要牢記6條急救知識。 1.灌藥窒息 面朝下,拍后背 嬰幼兒窒息導致的意外傷害死亡率是最高的。特別是給3歲以下孩子喂藥,引發了不少悲劇。 很多家長都有過給孩子灌藥的經歷,遇到孩子不配合時,家長經常捏住孩子的鼻子,將藥硬灌進孩子嘴里,這樣做是最危險的;此外,也有家長用勺壓住孩子舌頭往里灌藥,這樣也很危險。如果藥液嗆入孩子氣管,弄不好會引發吸入性肺炎。不僅如此,壓舌頭的動作很容易引發孩子嘔吐反應,如果此時姿勢不正確,嘔吐物被誤吸入氣管,將立刻引發窒息。 因此,喂藥時,家長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急于求成。一次少喂一點,多喂幾次,不要怕麻煩。過小的孩子,則需要家長采取坐姿,讓孩子半躺在媽媽的手臂上,用小勺從孩子嘴角斜方向里喂,固體藥物也要碾碎用水化開來喂,動作要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