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來臨,護理寶寶的4個誤區。正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護理很重要,希望寶寶們在新的一年里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 誤區一:春捂秋凍,得給寶寶多穿些 易犯指數:★★★★ 不知道有多少爸爸媽媽懂得“捂”這個概念呢?其實“捂”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室外的溫度來給寶寶增減衣服,要改變一下穿得越多越暖就會越好。在春天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里,寶寶在戶外活動的量相對就會加大,如果給寶寶穿得太多就會很容易出汗,如果沒有及時擦干,一遇冷風就會容易導致感冒。 溫馨小提示:春季,給寶寶穿衣應該以進行一般活動不出汗為標準。媽媽最好在此基礎上進行少穿衣的訓練,這樣可以增強寶寶對外界氣流變化的適應能力,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一般來說,寶寶比成人穿一件衣為宜,也可以通過摸寶寶的小手心,如果是溫熱的,證明寶寶夠暖和。 誤區二:春天
不同月齡寶寶每晚吃幾次夜奶正常?如何斷夜奶?輪到自己家娃,夜奶無數次,哄睡、抱睡無數次,這樣的話題,媽媽們吐槽三天都吐不完。 那么不同月齡的寶寶,夜奶應該吃到幾月算正常呢,而且每晚吃幾次算正常呢?今天就和媽媽們分享一篇關于夜奶的文章,希望可以幫到媽媽們。 寶寶吃夜奶有規律,不同月齡寶寶每晚吃幾次夜奶算正常? 不同月齡的寶寶,吃夜奶的情況不同,基本在寶寶6個月后,就可以斷掉夜奶了,因而家長需要根據寶寶的情況,適時的幫助寶寶斷掉夜奶,而在斷夜奶前主要按需給寶寶正常吃夜奶。 1、新生兒期 由于新生兒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因而小寶寶必然會處于一種頻繁的喂養狀態。一般來說,寶寶每天大概會進食8次以上,而每次吃奶后的睡眠時間最長大概4小時左右。 在這個階段,寶寶夜奶的總體原則是順其自然,在
新媽媽常做的15個育兒陋習,你中了幾條?為大家整合了一些育兒禁忌與注意事項,希望對新媽媽有所幫助,數數看你占了幾條? 1、頻繁把尿 不知道為什么那么多的家長放著那么簡便好用的紙尿褲不用,偏偏就頻繁給孩子把尿。這樣做的害處實在太多,對孩子的脊椎、括約肌發育都不好,容易引發痔瘡和脫肛,而且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是有害無益的! 2、搖晃寶寶入睡 有時面對著哭鬧不肯睡的寶寶,很多媽媽都會左右搖晃寶寶,因為使用了這個方法,寶寶很快就不吵鬧了,慢慢“睡著”。雖然這種做法的壞處不至于像有些所謂科普文說的那么嚇人,但是養成這樣的壞習慣,最后受累的肯定是你自己 。你難道準備以后寶寶每次睡覺就這么搖到底嗎? 3、晚上叫醒寶寶喂奶 吃母乳的寶寶容易餓,許多爸爸媽媽擔心寶寶沒吃飽,經常在夜里把寶寶叫醒喂奶。其實,寶寶餓了醒,醒
寶寶這4個小動作,是在告訴媽媽,他不舒服了!其實,寶寶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身上這4個小動作,是在告訴媽媽,他不舒服了! 1、寶寶愛蹬腿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神經系統不發達,不能完全自主的控制腿部肌肉,寶寶會蹬腿;寶寶的骨骼處于發育期,骨骼和關節神經活躍度高,蹬腿的動作會延緩寶寶骨骼發育的緊張感;寶寶腸胃不適的時候,會用蹬腿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發育期的寶寶缺鈣是正常現象,寶寶在睡覺的時候不踏實,容易有肢體驚顫的現象。 2、寶寶愛拱背 穿的太厚,背部出汗覺得不舒服,寶寶會拱起背部;寶寶消化道感到不適,就會拱起背部緩解,通常還伴有奶回流的現象;寶寶睡覺時候拱背,是因為這個姿勢讓他能更好的進行呼吸;運動神經中樞受損,寶寶會不自覺的拱背,這通常是先天性疾病。 3、寶寶愛揪耳朵 3個月之后的寶寶感官逐
說話晚,寶寶會不會是這幾方面異常。父母一旦發現寶寶說話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寶寶說話晚可能是以下幾個異常情況導致的。 1.腦損傷 寶寶出現腦部損傷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語言和智能障礙,俗稱腦癱。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腦癱已經不是不治之癥了,早期診斷并及時采取治療就可以恢復正常。由于寶寶在3歲前腦部發育還沒完全,腦部可塑性較好,在及時發現并治療后,會很快恢復,預防腦損傷后遺癥,減小傷殘的可能性,使腦癱寶寶像正常兒童一樣。 2.聽力障礙 聽覺正常是寶寶學習說話的前提,聽力出現異常,寶寶就不能模仿學習說話,也就不會說話了。許多寶寶出生以后看起來是非常健康,但有可能已經出現聽力異常的情況,只有到了2-3歲才會被發現,這時發現就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期了。所以,做好新生寶寶的聽力檢查是必要的。 聽力篩查能夠及時發現寶寶的聽力
心疼!寶寶喝奶總愛吐奶,怎么辦?痛在媽媽心上,而寶寶吐奶又是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幾乎每個寶寶都有吐奶的現象,為什么會如此呢? 其實寶媽不要因為看到寶寶吐奶而過于擔心,因為大部分寶寶吐奶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這要從人體的胃部結構說起:成人的胃是入口較緊,出口較松,這樣吃到胃里的食物就不容易返流,而新生兒的胃正好相反,入口較松,出口較緊,再加上寶寶胃容量小且呈水平狀態,寶寶吃到胃里的奶是容易返流出來的。 另外,喂奶姿勢不正確,對寶寶護理不周,喂奶后翻動較多等因素,也會導致寶寶吐奶。對于這種寶寶在吃完奶后,有少量的奶液流出嘴角的現象,一般稱之為“溢奶”,這種不會影響寶寶發育,并且隨著寶寶發育逐漸完善,溢奶現象也會消失。 如果寶寶是大口大口的吐奶,甚至向外噴出,那就是真正的“吐奶”了,同時寶寶在吐奶前再伴有張嘴伸脖,眉頭緊鎖等痛苦的表情,家長要
寶寶睡眠不好?這8個小妙招希望能幫到你。不好的睡眠狀態會阻礙孩子的成長發育,嚴重的還可能影響到孩子的體重,身高,智力發育。 尤其是五個月、六個月、七個月至兩歲階段的寶寶,睡眠問題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寶寶睡眠不好怎么辦才好呢?媽媽們應該如何進行糾正引導呢?要知道,寶寶壞習慣一旦養成,在糾正時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時間的,什么樣的方法可以幫助寶寶改善睡眠質量,可以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方法和技巧就在下文中,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寶寶睡眠不好怎么辦? 1、適應寶寶的生理時鐘:寶寶在出生3個月之前一直都是在睡覺,這時爸媽絕對不能可以改變睡眠時間,應該根據寶寶的生理時鐘按時喂奶按時睡覺。這才是培養正確的睡眠習慣的基本方法。 2、哺乳后不要馬上睡覺:出生3個月后,寶寶的生理時鐘逐漸有規律,但是在這個時期也很難培養獨自睡覺的習慣。另外,
寶寶進入“猛長期”的3個信號, 想寶寶長得快媽媽要把握住!他會經歷幾個“猛長期”,當他出現下面的這幾個信號的時候,寶媽可要抓住機會了。 什么是嬰兒“猛長期”? 猛長期也就是快速生長期,它是嬰兒生長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這個階段,寶寶的身體會生長得特別快,主要包括身高、體重、頭圍等生理指標上。此外,寶寶也會逐漸掌握新的技能,比如坐、爬、走路等。 在一歲以內,寶寶的猛長期通常發生在出生后的: 第7~10天、2~3周、4~6周、第3個月、第4個月、第6個月、第9個月。在這些階段,媽媽要全力給寶寶提供支持,促進寶寶身心全面發展。 孩子進入“猛長期”的信號: 一、胃口大開 寶寶在猛長期食欲會變得特別好,頻繁進食,但是每次進食時間不長,此時媽媽也有很大壓力,總擔憂自己奶水會不夠寶寶吃。
孩子從小個子矮,是長不高還是晚長?這些方面來判斷,家長要清楚。尤其孩子年齡還小的父母,對孩子的身高抱有期待,所以一旦發現孩子長不高就會特別焦慮。 然而同事不知道的是,個子矮的孩子除了從小長不高以外,還有一種原因,也會讓孩子從小落后同齡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晚長”。 如果不弄清楚孩子屬于哪種情況就盲目增高,怕是反而給孩子正常的骨骼發育添麻煩。所以,想知道孩子是長不高還是晚長?只需要從這2個方面來判斷即可,家長要心中有數。 遺傳基因:孩子將來的身高大多由父母決定 眾所周知,孩子的身高大多來自父母的遺傳,雖不能說百分百,但刨除后天因素,高個子父母很少會生矮個子的孩子,畢竟身高70%都依靠先天遺傳。如果家長發現自己和愛人的身高都高出普通人,那么,即使孩子從小身高落后,也可能是因為晚長。
寶寶腿不直就是O型腿?若在這幾個時間段,腿有點彎很正常。然后寶寶拉肚子,弄得床上衣服上都是粑粑,我下班回來忙到現在才清理干凈,你說氣人不氣人?” 其實,我閨蜜還是很尊重她婆婆的,最初她婆婆不讓用尿不濕,說捂得慌的時候,她還專門買了一些透氣性好、能隨時取下來的尿片讓婆婆白天給寶寶用。可她婆婆現在又揪著寶寶O型腿的事情不放,我閨蜜也很無奈。 那么,寶寶腿不直,就是O型腿嗎?其實,從寶寶的腿型發育上來看,若在以下這幾個時間段中的第一和第三階段,寶寶的腿有點很正常。 第一階段:出生-1歲半,看起來像O型腿 寶寶出生后,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的腿看起來很彎曲,很像O型腿。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因為空間狹小,他的兩條腿是蜷著的,腳也是往里面勾著的。所以,出生后到1歲半之間,小腿還是
寶寶在一年當中這幾個時間段出生,很幸運,你的寶寶“很有福氣”。可以在各方面都占優勢,這樣對寶寶的成長更有利,對一個家庭來說也才能更滿意。 一年當中,如果你的寶寶在這幾個時間段出生,可以說是很幸運的了,因為你的寶寶“很有福氣”。 春秋季節,各方面都“很有福氣” 預產期在春季的寶寶,可以說是很有福氣的,因為這個季節本身就占有很大的優勢,首先天氣方面肯定是沒問題的,不冷不熱,寶寶出生后護理起來家人可以少操心很多。 我們知道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各方面抵抗力都會比較差,如果因為天氣不適合,忽冷忽熱的,寶寶就會很容易生病,但是春季就不會這樣。 其次,對產婦來說,在春天坐月子也是很有優勢的,不冷不熱,不擔心吹風著涼,也不顧慮太熱受不了。 并且在春季出生的寶寶,入學
寶寶吃手越吃越聰明?吃手背后的原因,每個父母都該知道“吃手多臟啊!會把細菌吃到肚子里的”,還有的家長說,“吃手會越吃越聰明,有助于大腦發育!” 這些說法都是靠譜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寶寶吃手那些事”! 其實,大多數的嬰兒3個月左右就會開始吃手,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那為什么絕大多數的寶寶都愛吃手呢?原因有以下幾個: 1、正常的生理反射 吸吮是嬰幼兒的天性,當沒在喝奶的時候,寶寶用手摸到自己的臉頰或嘴唇,下一秒把手放進去吸吮兩下,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反射。 2、手部動作發育的信號 通過嘴來認識世界,嬰兒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手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以為手是屬于外界的東西,于是會把手放進嘴里探索一番,這是探尋世界的一種方式,等寶寶月齡在大一些,你會發現他經常會把雙手放在眼前看來看去,時而兩只手握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打嗝是常有的事,那么寶寶打嗝該怎么辦呢?你知道寶寶打嗝的原因有哪些嗎?有什么方法可以止嗝呢?一起來看看吧! 1受涼打嗝 先把寶寶抱起,輕輕拍拍他的背部,給他多喂點開水,再給他的小肚子鋪上棉被,保證腹部的溫暖,如果在秋冬季節,建議在被子外加一個暖手捂,效果更佳。 2打嗝很頻繁或持續時間較長 媽媽可以在沸騰的水中撒入桔片,等到水溫變低后再喂食,寶寶的嗝就會戛然而止。 3喝奶后平躺下打嗝 這多半是因為腹部脹氣,在喝奶的時候使勁過猛,吸入大量的空氣,小肚子愈發漲得難受,只能通過打嗝來排氣,奶瓶口開的太小也同樣會誘發這種情況。慢慢可以小心按摩寶寶的肚子,來幫他把肚子中的氣體排出。 4喝奶過急打嗝 若是因為喝奶太過急躁引起,那么可以把寶寶抱起,抓抓小腳底,這樣他便會哭出來
寶寶脾胃虛弱的表現有哪些?寶寶脾胃虛弱怎么辦?快來這里學兩招。由于年幼,寶寶脾胃往往較為虛弱,對此家長應該如何調理呢? 想知道寶寶是否脾胃關系是否和諧,通過觀看舌頭的質地和舌苔的狀況,媽媽們基本上就能辨別出寶寶的脾胃狀況啦,建議每天早上觀察寶寶的舌苔情況最為適宜。 1、 脾胃虛弱的寶寶舌質最大的特點是:舌體胖大,舌頭的邊緣上有牙齒痕,因為脾胃虛弱之后,不能運化水濕,水停留在內就會將舌頭泡大,胖大的舌頭與牙齒擠壓,于是便形成了齒痕。 2、健康狀態良好的寶寶舌苔薄而白,而且是濕潤的,不燥不滑。如果舌苔發黃,這就說明孩子的體內有熱;如果舌苔焦黃,這就說明體內的寒已經很重了;如果舌苔厚膩,而且白苔滿布,這就說明寶寶的脾胃已經不舒服了。 寶寶脾胃虛弱的表現 脾胃是人體的后天之本,氣血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若是寶寶脾胃
吐出奶后有這2個舉動,說明新生兒吃多了,不以為然影響發育。并沒有著急忙慌的下斷案,比如說“寶寶發育遲緩”“寶寶月齡小”,而是先問了寶媽幾個問題。 醫生問:“寶寶幾個月了?”寶媽說:“5個多月了”,醫生接著又問寶寶吃奶的量是多少,一天吃幾次奶,寶媽聽到這樣的問題犯難了,還真是沒掌握呢!醫生看出寶媽的心思,對寶媽說:“回到家之后,看寶寶一天能吃幾次奶,一次要吃多少奶,你連寶寶吃奶的情況都不知道,寶寶不吐奶才怪了。” 寶寶吐奶和吃奶的次數,一次吃多少奶有關系嗎?看到這相信各位家長都有這個疑問。其實,新生兒吐奶有兩個原因: 寶寶的月齡小、發育有限 新生兒月齡小,吃奶或多或少都會吐奶,寶媽不注意寶寶吃奶時的姿勢以及吃奶后的姿勢,都會造成新生兒吐奶的現象頻發,甚至還有一些寶媽在寶寶吃奶后立刻橫著抱哄睡,這樣的姿勢寶寶不
新手父母必看:照顧新生兒入睡,這兩點要注意,不然以后難帶。以后會很難帶,那么照顧新生兒入睡,父母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 一、不用太小心翼翼 很多父母在寶寶睡著以后,非常小心翼翼,盡可能讓家里保持安靜,不打擾寶寶。但實際上這么做沒有必要。因為寶寶在出生前,在媽媽的肚子里時,就會聽到媽媽的心跳聲、血液流動聲……這些聲音對胎兒來說還挺大。所以寶寶早已習慣了有聲音的環境。如果出生后環境總是很安靜,適應以后寶寶對環境的要求就會很高。以后家里一旦出現開門、說話、開水龍頭等聲音就會讓寶寶難以適應,會很難入睡,這樣就很難帶。所以家長不用太過于小心翼翼,稍微注意一些就好。 二、寶寶醒了先哄,別急著喂奶 夜里寶寶醒來哭鬧,很多寶媽立刻就會喂奶,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應該先哄寶寶。因為寶寶不一定是餓了,有可能只是想要哄哄,尋求安全感。
春季寶寶濕疹高峰期,家長應該做到這六點,避開這兩點!甚至有些部位還皸裂了,近期,很多寶媽都在說自家寶寶患了濕疹。 還有人說:“自家寶寶這兩個月濕疹就沒好過,總是反反復復的。真煩心!” 其實,患濕是嬰幼兒中比較常見的、高發的皮膚疾病,主要是由食物、環境等不耐受或者過敏、以及嬰幼兒的保濕做得不到位造成的。 一般來說,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濕疹類型也不同,主要有三種類型: 1.脂溢型濕疹:多發生在寶寶3個月內時 主要表現為前額、雙頰、眉間的皮膚潮紅,有黃色、油膩的結痂,脖頸,后頸褶皺處有擦爛、潮紅甚至液體滲出。 2.滲出型濕疹:多發生在3-6個月嬰兒身上 主要表現為:雙頰出現米粒大小的丘疹,可伴有連成片的水皰、紅斑。家長應該注意不要讓寶寶抓撓,以免治療不及時,引起繼發性感染。
寶寶出生24小時內要連闖五道關,最后一關難度最大,你家娃達標沒。你們知道在寶寶出生的24小時以內,需要經歷什么嗎?每一件可能都是人生的大事,一起來看看吧。 一、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要過五關 第一關:啼哭 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是他們對世界的宣言,告訴眾人他已經降臨到這個世界上。同時,嬰兒的啼哭聲還是他們第一次呼吸的證明。在子宮中的胎兒是無法呼吸的,因為他們的肺部充滿了羊水,只能通過胎盤進行氣體交換,等從母體出來后,新鮮空氣迅速進入體內,心臟內的卵圓孔關閉,肺泡開始擴張,新生兒就開始了人生第一次呼吸。 在呼吸過程中,寶寶的聲帶受到刺激就會發出聲音,這就是寶媽們聽到的啼哭聲。醫生會通過新生兒啼哭的聲音大小、呼吸強弱來判斷他們的身體健康程度,通常情況下,足月兒聲音洪亮、早產兒較為微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呼吸道疾病的
嬰兒吸鼻涕感冒好更快?小心方法用錯,鼻子流血更痛苦。你知道吸鼻涕前,如果沒做這件事,可能會造成嬰兒鼻子流血嗎? 為什么要吸鼻涕? 小寶寶的鼻腔空間小,只要鼻塞,更是很難順暢地呼吸。尤其如果鼻涕倒流太厲害,或是有細菌入侵產生鼻竇炎、中耳炎及咳嗽癥狀,更是讓寶寶不舒服。因此,適度的將鼻涕引流出來,可以縮短寶寶不舒服的時間,改善他的呼吸及睡眠品質,同時減少并發細菌感染的機會。 可以用嘴巴幫寶寶吸鼻涕嗎? 爸媽直接嘴對嘴幫孩子吸鼻涕,可謂不少老一輩傳承下來的習慣。雖然這樣的方式,多少能幫助減緩小寶貝鼻塞不適癥狀,但是弊大于利,不僅容易使家長也被傳染感冒外,若是大人口腔病菌(例如皰疹性齒齦炎)不慎經由孩子的鼻黏膜進入身體中,就容易有致病風險。 替寶寶吸鼻涕,常見2種工具 1、吸鼻器 吸鼻器是一般家
耳朵痛、愛哭鬧,小心是急性中耳炎!醫生:一定要看到好為止。當幼兒出現耳朵痛、哭鬧不停,甚至發燒癥狀,就要懷疑是急性中耳炎作怪! 何謂中耳炎? 中耳炎,顧名思義就是中耳腔發炎化膿,小朋友是個中耳炎的好發人群,因為他們的耳咽管發育尚未成熟,呈現較為寬、短、水平,因此在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就常會合并出現中耳炎的狀況;如果一再的感染急性中耳炎,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影響兒童的語言發展及學習不良等問題。每年1-3月,或是秋末冬初的季節交替時節,當感冒病患增加時,中耳炎的病例也會增加。 中耳炎好發的年齡 1-5歲是中耳炎好發的年齡,3歲以下的幼兒約有七成左右得過中耳炎,且小時候發生過中耳炎,入小學以前都可能反復發作。5歲以上或是成人也會得到,只是相比較之下比例較少。 急性中耳炎的3個診斷標準 1、急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