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圍是測試嬰幼兒大腦發育情況的一個指標,頭圍的大小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應寶寶大腦是否健康發育,那么,嬰幼兒的頭圍檢測數據在什么范圍屬于正常?
頭圍的大小是反映嬰幼兒大腦發育情況、腦容量大小和體格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家長應對此有所了解。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兩年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此時的頭圍增長也最快。新生兒的頭圍平均約為34厘米,男孩約33―35厘米,女孩約32.5―34.5厘米。
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的頭圍應該總增長12厘米左右,前6個月增長更快,約8―10厘米,后6個月約3厘米。兩歲這一年,孩子的頭圍應大約增長2―3厘米,達到48厘米。以后頭圍的增長速度逐漸減慢,5歲時達到50厘米左右,15歲時接近成人頭圍,約為54―58厘米。
家長可以根據上述數據,檢測自己孩子的腦發育狀況。測量頭圍一般采用軟尺,孩子臥、站、坐均可。家長應取孩子眉弓上緣最突出處為卷尺的“0”點,將軟尺緊貼頭皮繞枕骨結節最突出點及另一側眉弓上緣回至“0”點,讀數記錄至小數點后一位數就可以了。
頭圍的正常值范圍是在該年齡的平均數加減兩個標準差(2SD)以內,每一個年齡組的標準差不完全相同,但大約均在1.1―1.3厘米之間。
如果孩子的頭圍大于正常范圍,或者頭圍在短期內增長過快,都是不正常的表現,可能是巨腦畸形、腦積水或軟骨營養不良等疾病因素導致。如果頭圍過小,則屬頭小兒,可能是大腦發育不全或頭小畸形,孩子智力也會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因此,當寶寶的頭圍長得過快或過慢時,家長應及時帶他去做進一步檢查。
有些家長覺得量頭圍簡單,只要拿軟尺在孩子的頭上一繞就行了。其實,測量頭圍是需要專業技巧的,軟尺稍松或稍緊都會影響實際評價,甚至給家人造成不必要的緊張和擔憂。家長最好還是請受過正規訓練的醫務人員測試為準。還要注意的是,頭圍只是衡量孩子生長發育的指標之一,要想全面、準確地了解孩子的發育狀況,還必須把頭圍和身高、體重、胸圍等其他指標一起綜合考慮。
大頭寶寶可能有的疾病
寶寶可能患有以下疾病,所以才造成頭圍比正常的寶寶大:
1、腦積水,是指腦脊液容量的增加。表現為前額突出,眼球向下轉,上部鞏膜暴露,呈“太陽落山征”,頭皮靜脈顯露,常可伴有智能落后;
2、顱內占位性病變,常見的有顱內腫瘤、血管瘤等。這類寶寶除了有頭圍異常增大外,還可表現出煩躁不安、哭聲尖利、惡心甚至嘔吐等;
3、巨腦癥,主要是由于神經膠質細胞的過度增生。嬰兒頭圍進行性增大,體格發育遲緩,所以寶寶頭大身體小,半數可伴有驚厥,一般預后不好;
4、單純性頭大,但智力正常的,可能為軟骨發育障礙,這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起病于胎兒期。此病表現為四肢短小,頭圍相對地比較大。由于顱底軟骨骨化過早而頭顱蓋骨繼續生長,所以形成頭大、面寬、塌鼻、前額及下頒向前突出的特殊面容。
由此可見,如果寶寶的頭圍過大,還是應到小兒專科醫院就診,進行一些必要的實驗室檢查,排除某些器質性的疾病為好。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