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訊變化
小時候,有一次小小的我找不著家門,敲錯了別人家的門,剛好那一家又沒人,我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驚天動地,最后媽媽聽見了我的哭喊聲,才把我領回了家。
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小孩子為什么不帶個GPS呢?不然爸爸媽媽找不到我該有多難過呀。
長大了,爸爸媽媽光用這件事來取笑我。我非常生氣,特別沒面子,看到我手里的手機,決定做一個調(diào)查,先從爺爺開始,爺爺講:“那時候,交通與通訊都有限,從內(nèi)蒙到中衛(wèi)看朋友,因為通知不到,所以就很冒昧的拜訪,騎馬要一天才能到中衛(wèi)朋友家,但是去了朋友剛又不在這就白走了一遭。
剛解放了,但是從中衛(wèi)到銀川騎小毛驢也要兩天兩夜,非常慢。”
媽媽說:“我小時候,家里來客人了,叫爺爺回家,一路小跑,結(jié)果一不小心滑到了小水渠里,洗了個泥水澡,要是當時有手機就好了,打一個電話:‘喂。’不就好了嗎?
以前的交通與通訊都不方便,而現(xiàn)在變化非常大,由以前沒有電話變成了有,先是呼機,然后是心不好太好的小靈通,再由不好用的小靈通變成了家家人人都具備的手機,固定電話,都是免費安裝的。還有電腦上網(wǎng),連上寬帶后,全國如為一家。就不用麻煩的寫信了,發(fā)個電子郵件就OK了,只要幾秒鐘就可以收到,不像寫信,還要三四天才收到。要是有長假,走北京一趟都不成問題,為什么?因為通訊方便了,交通也要變化了,原本的土路變成了水泥路,又由水泥路變成了澆瀝青的的公路,又寬又廣,接著又添上了鐵路,通上了火車,建起了飛機場,坐上了飛機。
通訊與交通這兩方面無論從那看,都是在變化,變的先進,變得發(fā)達,難道不是嗎?
指導老師:保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