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六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哭泣,那是因為他只有六歲;如果一個四歲的孩子總是無法在汽車座椅里保持安靜,那是因為他只有四歲。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表現(xiàn)得更成熟聽話一些,但事情是:孩子們總要經(jīng)歷那些固執(zhí),淘氣,自我中心,多動等行為的年歲,這是他們成長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記這個事實,因為孩子們這些“不乖”的行為總是令他們惱火。可是,當(dāng)你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你所表達的只是空洞的責(zé)備,而忽略了孩子會這樣做的原因。當(dāng)你對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聽話”時,你所關(guān)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
我們建議你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你忍不住要責(zé)備他的時候,請用一些比較有同情心的句子來開頭:“你看上去非常生氣。”或者“我知道你不高興,但這樣的事情總是難免要發(fā)生的。”
× 2、“別跑,會摔跤的。”
你當(dāng)然是好心,作為母親,你總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還是想說,諸如此類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讓孩子遭遇挫折,你知道嗎,你這樣說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肯定他一定會摔跤的。對于一個正在努力走向獨立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信息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更好的說法也許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記得把鞋帶系好。”這樣你強調(diào)的是鞋帶,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當(dāng)你的警告一次次地沒有變成現(xiàn)實(小心,果汁會灑出來的!你會把杯子打碎的!),你的孩子也就慢慢對你的建議表現(xiàn)出不以為然,因為他覺得你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 3、“我只是逗你玩兒。”
你或許認為,跟孩子開個玩笑沒什么大不了的,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的幽默感。可是你想過沒有,當(dāng)你對孩子說:“如果你再不認真聽媽媽說的話,下回我就用膠水把你的耳朵粘起來。”你想過嗎,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你會這么做。
作為父母,你的責(zé)任是愛并且?guī)椭愕暮⒆樱皇且媚切┛此朴哪瑢嶋H是侮辱的話來讓自己表現(xiàn)得那么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話你不是認真的,最好別說。
× 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麗麗那樣呢?”
諸如此類的比較只能得到一個結(ji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