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體驗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一些設備、燈光、演藝等來誘導人的感官體驗和認知體驗,營造氛圍讓參與者融入到場景中,早期的沉浸式體驗更多是和VR等高科技關聯在一起,但是現在被用在各行各業中,科技感和夢幻感十足包括全息餐廳全息婚禮等,更注重體驗的有近幾年興起的沉浸式鬼屋,密室逃脫,主題文旅夜游等游樂項目。
而在自媒體流行的時代,“沉浸式xx”也蔓延到了各大平臺,比如沉浸式化妝、沉浸式吃飯、沉浸式拆快遞等等,如果去看這一類沉浸式的視頻,會發現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類視頻基本上沒有聲音特別大的背景音樂,也沒有花里胡哨的特效,“沉浸式”視頻是安靜到只有實聲、視頻主專心做自己事情的短視頻。
雖然伴隨著網友們的腦洞,“沉浸式”的發展越來越千奇百怪,但無疑都促使著人們從被動觀看轉向主動體驗,也讓人們開始重視自己的感覺、留意生活里細碎的美好。萬物皆可“沉浸式”,前路漫漫,還有更多美好等待我們的發掘。
人是一種感官型動物,所以要想有沉浸式的體驗,就要抓住人的感官體驗,并結合人們的認知體驗來做。通常我們看到的比較容易產生沉浸式體驗的虛擬方式有游戲、VR、AR等。這些都是可以很好的營造氛圍,讓用戶有很強的代入感。而現實生活中,比如KTV里的燈光和音效氛圍,商場的購物氛圍,游樂場的娛樂氛圍,賭場的金錢氛圍等都是可以使用戶忘記了時間,沉浸其中。也正是因為用戶的沉浸,才可以使用戶在這些場景中花費更多的時間。
大家都有這種體驗或者了解,那就是健身房中的魔性動感單車。這讓很多體質很弱的人,在里面傾情忘我,揮灑汗水,只有在課程之后才感覺到雙腿不是自己的了,回家躺了好多天才能緩解。為什么在課程過程中能夠如此亢奮,是什么激發了你們的小宇宙呢?是健身教練的激情配合下的音樂和燈光,再加上其他會員共同運動創造的氣氛造就的,這就是沉浸式體驗的一種典型例子。
當然,不是所有的產品設計都適合沉浸式設計的,娛樂,活動,教育教學等需要長時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活動更為適合做沉浸式,而注重高效,信息獲取,以效用為目標的活動是不適宜的,例如股票、新聞、資訊等人們獲取信息以后需盡快脫離當前情境去使用這些信息或咨詢的場景便不適用。沉浸式設計的意圖在于盡可能排除用戶關注內容之外的所有干擾,讓用戶能夠順利的集中注意力去執行預期行為,并可利用用戶高度集中地注意力來引導其產生某些情感與體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