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已成為不可缺少的社會機構。一方面,都市中的婦女大多數是有職業的,將孩子送進幼兒園,是許多家庭的選擇。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家長體會到,在家庭中帶一個兩歲左右的孩子并不容易。
寶寶學會走路以后,腿腳逐漸加快,喜歡爬高爬低、“翻箱倒柜”、“固執己見”,但又處處依賴成人。使成人費神的是孩子既關不住又放不得。只有把他們送進幼兒園,才能滿足其日益發展的活動和交往需要。而在此之前,健康和安全的需要,家庭的養護和父母的愛是至關重要的。據調查,許多孩子入園后,膽子大了,動作變靈活了,體質增強了,獨立性增強了,飯量增加了,吃飯速度快了,挑食現象減少了,說話的內容豐富了,交往范圍擴大了。相當一部分家長表示,即使家中有老年人照料也愿意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來接受群體生活的熏陶。
至于什么時候入園最合適?根據我國心理學家茅于燕對三歲前兒童智能發展的跟蹤調查表明,2-3歲入園,兒童的智能發展既優于早入園的兒童,又優于一直在家的兒童,在語言、適應性行為和社會行為等項目方面尤為明顯。具體來說,幼兒園教育的優越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兒童在集體中能滿足社會交往的需要,有助于消除獨生子女的寂寞感和孤獨感,使兒童獲得與家庭完全不同的早期經驗,使幼兒感到滿足和快活。在幼兒園,幼兒可以學到許多處理相互關系的技能,獲得相互交往的各種體驗,促進幼兒的社會能力和社會情感的發展。
2 、幼兒園有比家庭更為開闊的場所,有適合孩子操作的大型運動器具,有發展手部肌肉的各種桌面玩具,能滿足孩子動作和智力兩方面得到平衡發展的需要。而每一個家庭,可能具有某一方面的優勢,卻很難提供各種能力都得到均衡發展的條件,尤其是發展大動作的場地和器具。
3、幼兒園的教師了解幼兒的特點和發展需要,能充分利用各種條件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而在各個家庭中,家長的教育觀念、要求和措施都各有不同,重視智力開發,輕視兒童積極主動的自發探索;重視營養保護、輕視獨立性和習慣的培養等傾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不同的家庭,在各個領域內也有發展失衡的現象。
4、幼兒園是兒童自我鍛煉的好場所。在幼兒園里,兒童需要自己應付處理很多事情。兒童的膽量、獨立性、主動性、自信心在實踐中得到發展,兒童自我發展的需要也在活動中得到滿足。有位外國學者曾經講過:兒童只有在小伙伴之間經受鍛煉,在孩子們自己的社會中生活,才能順利成長。
然而,幼兒園辦得再好,都不能取代家長的責任。童年早期,既需要積累一些集體生活經驗,更離不開父母的情愛和無微不至的照料。只有家庭與幼兒園兩者緊密配合,才能使幼兒發展得更全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