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Educational Quotient,縮寫為 EQ),被認為是個體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 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 各個層面和人生未來的關鍵的品質因素。那么,要想對寶寶進行EQ的早期開發和培養 應該從哪些方面下手呢? 如何培養寶寶EQ? ①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們成功的必要 條件,也是EQ的重要內容。要培養寶寶的 自信心,就要讓他知道,不論什么時候,不 論有何目標,都要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 達到。這一點要從人生一開始培養。 ②好奇心 嬰幼兒的好奇心一般都比 較強,他會對身邊的許多事情都感興趣,都 想動一動弄個明白。作為父母,一定要鼓勵寶寶的這種好奇心,要知道它是寶寶主動認識世界的動力源泉。 ③自制力 要培養寶寶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善于控制自己不當行為發生。 ④人際關系 要培養寶寶與他人友好相處的性格,在與
小小一顆雞蛋,蘊含著可以讓寶寶腦袋更聰明的營養。雞蛋有很多種吃法,你知道哪種吃法最有營養嗎?哪種吃法更適合寶寶呢?親親寶貝邀媽媽們一起來看看雞蛋怎么吃吧。 雞蛋的營養剖析 雞蛋是自然界的一個奇跡,一個受過精的雞蛋,在溫度、溫度合適的條件下,不需要從外界補充任何養料,就能孵出一只小雞,這就足以說明雞蛋的營養是非常完美的,雞蛋被認為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含有蛋白質、脂肪、卵黃素、卵磷脂、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 雞蛋中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等,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很大的作用,能健腦益智,避免老年人智力衰退,并可改善各個年齡組的記憶力。雞蛋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及有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對人而言,雞蛋的蛋白質品質最佳,僅次于母乳。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2,它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雞蛋中的微量元素也都具有防癌的作用。雞蛋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身體強壯,抵御住疾病的侵襲。可是,長期形成的一些誤區,有時會使父母的疼愛傷著寶寶。在此,親親寶寶的專家團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提醒寶寶的父母。 誤區一:寶寶多穿衣服能防感冒。 專家: “捂”是個相對的概念,應當根據室外溫度來增減衣服,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冬季,寶寶在戶外穿得過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風會導致感冒。因此,著衣應以進行一般活動不出汗為標準。最好在此基礎上進行少穿訓練,增強孩子對外界氣流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肌體免疫力。 誤區二:寶寶愛吃什么可能就是體內缺什么,孩子愛吃肉,那就讓他多吃點,長得壯。 專家:不管什么時候,孩子的飲食結構都要科學安排,合理搭配。冬季,氣候干燥,容易上火,在保證孩子攝入足夠蛋白質和脂肪的基礎上,飲食最好清淡一點,少吃羊肉和辛辣食品,少吃甜食,還要讓孩子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生食加熱要徹
徐女士的女兒燕燕現在8個月了,出生時是足月兒,3.6公斤重,49厘米身高,順產。從兩個月開始,燕燕便喜歡吃大拇指,徐女士開始以為這只是小孩的天性,就沒有刻意阻止。四個月后,徐女士開始上班,就給燕燕吃配方奶粉,但是燕燕不喜歡吃,卻更加愛吃手指了。徐女士只能在燕燕迷迷糊糊快睡覺的時候喂她一些奶粉或母乳。 但是,自從前幾天燕燕感冒后,吃手指更加頻繁了,添加的輔食米粉也很不愛吃。徐女士說,現在快6個月了,燕燕基本是手不離嘴,她很擔心長此以往寶寶會營養不良。不過,現在燕燕的精神狀態倒是很好,很愛笑,大動作的發育水平也比較超前,就是每次體檢身高體重都比標準要低一些。 寶寶愛吃手指是壞毛病嗎?寶寶不肯吃奶是因為吃手指嗎?要不要想辦法戒除呢?如果要戒除有什么好的辦法嗎?這些問題是徐女士最想知道的。 經驗分享:5招糾正寶寶的“吮指癖
感冒、發燒是3歲以下孩子的“家常便飯”,孩子發燒,家長急得團團轉。面對發燒的寶寶,在經醫院診斷化驗排除危重疾病的前提下,且沒有達到藥物退熱臨界點38.5℃情況下,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親親寶貝建議家長可嘗試一些其他療法。 38.5°是用藥的臨界點。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吳立群說。吳主任建議,還沒到這個臨界值最好先用物理退燒。如果過了這個臨界值,趕緊先用退熱劑,再送往醫院就醫。對曾有抽風史的嬰幼兒,體溫超過38℃,就需及時使用退熱劑,以防發生高熱驚厥。 不吃藥就可以讓孩子退燒的妙方! 醫生說退燒試試綠色療法 0~1歲兒童溫水擦浴:38℃以下的低熱可用溫水擦浴,擦洗孩子的四肢、頸部、腋下和腹股溝利于降溫。也可采用額頭貼敷退熱貼或涼毛巾等降溫,多飲溫開水。高熱不退時不可“捂汗”。 1歲以上兒童捏脊刮痧
1-3歲期間是寶寶脫離母乳自己汲取營養的階段,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家長的喂養是否合理對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尤其重要。 這個時候的寶寶讓媽媽煩心的不少,一直是醫院里的常客,動不動就感冒發燒,并且每次生病都要好長時間才能痊愈。 于是,有媽媽寶寶到醫院兒保科做了個全面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后,醫生意外地告訴媽媽:孩子屬于泥膏型體質,這也是小家伙經常生病的主要原因,這種體質很大程 度上是由于喂養不當造成的。 1-3歲喂養不當會使寶寶常生病 釋疑:喂養不當是生病主因 臨床中,白白胖胖但經常生病的孩子很常見,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業內把這種體質的孩子一般統稱為“泥膏型體質”,其主要特征就是虛胖,看著很健康,其實體質很差。 那么,“泥膏型體質”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一些孩子是因為單純的母乳喂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長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寶寶牙齒的生長發育與營養物質的攝入有著密切關系。作為父母,應培養寶寶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習慣,此外還要有意識地讓寶寶多吃一些健齒食物,以促進寶寶牙齒的健康發育。 哪些食物有利于寶寶健齒 一、多吃富含礦物質的食物。人的牙齒、牙槽骨及頜骨的主要成份都是鈣和磷,足夠的鈣磷是形成牙齒的基礎。鈣的最佳來源是乳類及乳制品,乳類及乳制品中不但鈣含量豐富,而且吸收率高,是寶寶最理想的補鈣食品。在粗糧、黃豆、海帶、黑木耳等食物中也含有較多的鈣、磷、鐵和氟,有助于寶寶牙齒的鈣化。要注意多讓寶寶攝入此類食品,特別是多喝牛奶。 二、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對牙齒的形成、發育、鈣化、萌出有著重要的作用。蛋白質的來源極為豐富,有動物性蛋白質如蛋類、乳類、魚類、肉類,也有植物性蛋白質如谷類、豆類、干果類。經常攝入這兩
你給寶寶吃感冒藥嗎?很多父母以及爺爺奶奶們認為,只要是寶寶感冒了或患流感,只有吃藥才會好!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吃藥只能緩解癥狀所帶來的不適,吃過多不必要的藥,可能會造成腎臟的負擔。 對于普通感冒或流感,傳統的做法多采用“癥狀治療”,目的是緩解寶寶的不適,而并非抑制病毒,藥效過后,寶寶還是會不舒服。 寶寶非“藥”不可嗎?其實不然。0-1歲的寶寶患普通感冒或流感,吃藥與否,除了以癥狀嚴重程度判斷外,更多的時候是看家長的“感受”。如看到寶寶稍微有點不舒服的樣子,心疼的父母大概就會讓寶寶吃藥了。其實,如果寶寶能吃、能睡、能玩,精神狀態好、活動力佳的話,是不一定要用藥的。 或許有家長提出這樣的疑問,寶寶病情變嚴重就是沒有吃藥所致。你又理解錯了!大部分的藥物并不具預防感染的效果,也不一定能避免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但是近年來因交通安全知識匱乏、防范措施不力導致兒童交通意外傷害事故時有發生。目前兒童乘車安全最有效的保護方式就是兒童安全座椅,能降低嬰兒死亡率達70%,降低4至7歲兒童死亡率達59%。因此,家長為孩子配備兒童安全座椅刻不容緩。根據兒童乘車安全強制標準,選擇安全座椅要注意按照年齡來挑選合適的款型。 如何挑選兒童安全座椅 0-1歲寶寶 體重:不超過9公斤 適用:提籃式兒童安全座椅 安裝方式:后向式 搖籃(提籃)式安全座椅適用于新生兒到1歲以內的兒童。一般都裝有可搖擺的底部,且還有把手,可作手提籃用。 一歲以下的嬰兒是最嬌嫩的群體,因而需要的保護也更多。但絕大部分中國家長都是習慣把嬰兒抱在懷里乘車,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嬰兒的頭部較重,頸椎尚不能支撐頭部重量,因此如果以面向車頭的
很多媽媽認為,把房子消毒成無菌室,才能為孩子們創造出一個更健康的環境。可事實是這樣嗎?雖然幼小的孩童需要爸爸媽媽的更多呵護,但要是被養成“無菌”溫室里的花朵,那就太過了。這樣做不僅會讓我們的孩子暴露在有毒化學物質中,還很可能導致過敏成為流行病的脆弱一代。 過度清潔:反而降低寶寶身體免疫力 有的孩子長期生活在“無菌“的環境中,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導致自身免疫力低下,一旦與外界“親密”接觸,就會生病。 念念在上幼兒園之前很少生病。但是,今年進幼兒園的第一天,身上就出現了大量紅疙瘩,膿包瘡,只得回家。不久之后家人很快發現:只要孩子一進幼兒園,不是患皮膚病,就是感冒、咳嗽等,一回到家就好了。如此一來,孩子基本上沒上幾天幼兒園。 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醫生在問診中發現,原來是念念的媽媽有潔癖,為了不讓孩子接觸
1、把睡眠時間一點點地提前 當寶寶找各種借口推遲上床時間,或者與你討價還價時,你可以先做一些合理的讓步:你可以多呆1小時(具體時間由你來定),但是必須在自己的房間里,可以看書,但不能看電視,到時間我就要關燈了。說到做到! 但是,晚睡習慣不可能一下子調整過來。你可以每過兩三個晚上,把寶寶的睡覺時間往前提15分鐘至半小時。注意觀察他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睡著,什么時候醒來,以及睡醒后的情緒如何。通過這些,你可以判斷你所做的調整效果怎么樣。逐漸地,你就可以找到寶寶最佳的睡眠時間了。 讓寶寶主動按時睡覺的小方法 2、珍惜睡前故事時光 很多寶寶一直到10歲前,都希望在睡前與父母一起度過一段特殊的安逸時光,比如一起聊天、讀書,讓你給他按摩后背,或者安安靜靜地和你在一起。對寶寶來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睡前例行活動。
腹瀉過重、過久,都會引起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導致嚴重并發癥,并能影響患兒的生長和發育。因此寶寶腹瀉時家長要重視,及時治療,由于1-3歲寶寶胃腸還是比較脆弱,家長可以采用按摩治療,這對腹瀉尤其是慢性腹瀉效果較好。 下面介紹泄瀉的按摩手法,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病情使用不同手法: 一、基本手法 1)將患兒置于仰臥位。平揉下腹部,待腹部溫軟后,疊神闕,拇指平揉關元穴。 2)點雙側帶脈穴位。 3)沿下肢足陽明胃經和三條陰經路線,由上而下行擦法。 4)將患兒置于俯臥位。由長強至大椎穴行順序捏提督脈,加提捻或提拉,在腰骶部以拉響為宜。反復按摩7~9遍。 5)重點脾俞、胃俞、大腸俞、命門等。 6)醫生用指背快速搓揉八觥穴。 7)將患兒置于仰臥位。拿揉大腿外側,在三陰交
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病,急性起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多在病程1-3天出現。病兒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皮疹常見于手掌、足底及手指、足趾屈側和側緣、指甲及臀部周圍,開始時為玫紅色斑丘疹,逐漸形成半透明的小水皰;口腔黏膜、唇、齒齦、頰黏膜、舌面、咽部、軟硬腭均可見小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癥狀。 該病多數愈后良好,不留后遺癥。重癥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麻痹、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 六個技巧讓媽媽輕松照顧好手足口病寶寶 媽媽對寶寶的護理要注意六個方面: 1、輕癥患病孩子不必住院,房間要定時開窗通風,避免繼發感染;家人不要在室內吸煙。 2、孩子一周內應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家長不能因癥狀輕再將孩子送學校、托兒所或幼兒園。手、足、臀部的皮疹,在初期可涂爐甘石洗劑。皰疹形成或破潰時
細心的媽媽發現,一向熱愛輔食的寶寶忽然拒絕吃飯了。這是為什么呀?該怎么辦呢?別著急,15個小妙招化解寶寶拒吃輔食。 對寶寶而言,輔食是新鮮的東西,有時寶寶會將食物用舌頭往外推,可能是尚不懂得如何把食物吞下去,而食物含在嘴里不吞,可能是寶寶不餓。有時寶寶是因個性較溫婉,吃東西較慢,有時寶寶哭著不吃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或者疲倦想睡,或是寶寶對這個食物有過不愉快的經驗,例如曾經被燙傷、被強迫喂食過等。寶寶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突然抱他喂固體食物,寶寶也有可能因此不吃。有時寶寶吃完沒多久又吐出來,可能是量太多或喂食的速度太快,也可能是剛喂完食物就有劇烈的活動。 講究策略讓寶寶愛吃輔食 下面介紹15招化解寶寶拒吃輔食的方法: 1、示范如何咀嚼食物 當寶寶將食物用舌頭往外推,可以示范給寶寶看如何咀嚼食物吞下去。不妨再多試幾次,讓他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夏日高溫,成人都會不小心中暑,更不要說免疫力的寶寶了。小兒中暑一般表現為小兒高熱,偶有嘔吐的狀態。寶寶一旦中暑,家長往往驚慌失措,進行錯誤的處理辦法,可能給寶寶帶來更多的痛苦! 錯誤一:冷食傷身 有的父母發現寶寶中暑后身體很干渴,特別愛吃冷飲和瓜果類食物,就滿足了寶寶的要求,讓寶寶大吃特吃。其實這樣做對寶寶的身體有害無益,因為中暑后這兩樣東西都不能多吃,因為涼性食品會損傷寶寶的脾胃,尤其是對于1-3歲以及3-6歲這兩個階段的寶寶。 1-3歲寶寶夏季防暑三項注意 正確的做法:可以給寶寶喝一些鮮果汁。 錯誤二:過量飲水 中暑后須大量補充水分和鹽分,但過量飲用熱水反而會使寶寶大汗淋漓,造成體內水分和鹽分進一步的大量流失,嚴重時還會引起抽風現象。如此便是得不償失。 正確的做法:少量多次飲水,每次飲水量以不超過300毫升為
雖然現在很多家長都不在給寶寶穿開襠褲,但仍有多數人覺得寶寶穿開襠褲會比較方便,而且覺得有不少好處,這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習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開始關心起穿開襠褲是否衛生?是否有利于寶寶健康的問題? 穿開襠褲的必要性 穿開襠褲是由寶寶的生理決定。嬰兒期,寶寶還不能控制大小便,而且飲食主要以乳汁為主,大小便的次數較多,爸媽需要不停地為寶寶排便和更換尿布。此外,嬰兒無法用語言表示自己的要求,爸媽雖說和嬰兒整天相處在一起,但由于爸媽和嬰兒交流溝通的默契性差,對嬰兒把尿的習慣掌握尚不準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多數爸媽為嬰兒選擇穿開襠褲。這樣可以既大大降低了父母照顧嬰兒的辛苦程度,也可以解決因照顧不周而給嬰兒帶來的健康影響。 寶寶1歲后最好不要再穿開襠褲 1歲半后應告別開襠褲 一般寶寶在1歲半左右會用簡單的語言或動作表示大小便,爸媽
雖然市場上可以買到的肉泥不少,可是為了表示多寶寶的愛,家長可以動手自己做肉泥,給寶寶做最新鮮、最安全的輔食。 肝泥、肉泥、魚泥 原料:新鮮動物肝臟、瘦肉、凈魚塊、蔥、姜、植物油、食鹽。 制作方法:取新鮮的動物肝洗凈,去筋切碎,放入小碗中,加入少量蔥、姜、鹽和適量水蒸熟。也可把切碎的肝泥加點調料直接加入軟面條或粥中煮熟。肉泥和魚泥的做法與肝泥相同,但是要注意剝去魚皮、除去魚骨刺。 魚肉末 原料: 鮮魚肉(鯉魚、草魚均可)、蔥、姜、植物油、食鹽。 制作方法:取鮮魚肉,去皮、去骨刺,放入小碗中,上鍋蒸熟后,取出搗碎,加入適量鹽攪勻即可食用。 肉松 原料:瘦豬肉、醬油、料酒、姜、白糖等。 制作方法:選擇豬后腿或前腿瘦肉去皮、肥膘、骨頭、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很多媽媽開始為什么時候給寶寶穿小內褲犯愁。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對于這個問題怎么說的吧。 穿小內褲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外傷、防止臍部受涼,也可防止孩子總用手摸。最大的弊端就是孩子的不適應。專家的建議是:原則上孩子會走路了就穿。 寶寶多大開始穿內褲? 給寶寶穿小內褲的四大優點: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保健科的南亞華大夫了解嬰幼兒的生活習慣,她說,要求寶寶一律要穿內褲入園是老規矩了,原因是: 第一,衛生、防病。主要是防蟯蟲病和外陰感染; 第二,提高午睡質量。如果穿長褲入睡,既不舒服,也容易醒后著涼感冒; 第三,培養獨立性。內褲的橫向及縱向尺寸相差無幾,對寶寶的觀察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會有幫助; 第四,是能夠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綜合專家的意見和媽
磨牙對寶貝的4大不利影響 寶貝偶爾發生一兩次夜間磨牙,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媽咪不用太擔心。如果寶貝天天磨牙,就要引起媽咪的重視了,它對寶貝的不利影響還不小呢。 1.牙齒過早磨損 經常磨牙,會使寶貝的牙齒過早磨損,露出牙本質,引起牙本質過敏,遇到冷、熱、酸、甜等刺激即發生強烈疼痛。 關于寶寶夜間磨牙 2.影響寶貝的面容 磨牙時,面部肌肉特別是咀嚼肌不停地收縮,時間一久,寶貝的咀嚼肌纖維就會增粗,臉型變方,影響寶貝的面容。 3.發生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如果寶貝牙齒磨損嚴重,牙高度下降,面部肌肉過度疲勞,會發生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在說話、歌唱或吃飯時,寶貝的下頜關節和局部肌肉發生酸痛,甚至有張口困難。 4.在大腦皮層形成牢固的條件反射 有些寶貝因為磨牙時間
1、及早改用杯子喝奶 幼兒對牙刷比較會抗拒,媽咪可以用紗布沾一點含氟漱口水(沾濕即可)幫寶寶清潔、擦拭乳牙,或使用指套(市面上有販賣,上面呈顆粒狀)進行清潔,一歲以后,大約15個月開始,可使用兒童牙刷幫寶寶刷牙。 此外,最慢一歲以后就應該讓寶寶改用杯子喝奶,建議使用訓練杯幫助戒除奶瓶,并先從睡前那一次開始使用;同時避免含著奶瓶邊喝邊睡,而每次喝奶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以內。 如何護理寶寶的乳牙 2、使用溝隙封填劑,減少蛀牙機會 有些牙齒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溝隙(尤其是咬合面,家長很難用牙刷清潔,所以蛀牙很容易從這些縫隙開始,建議可請兒童牙科專科醫生使用溝隙封填劑(一種透明或有色樹脂),把溝隙填平,以利于清潔,減少蛀牙的機會。 3、即便喝母奶,清潔步驟仍不能少 喝母乳和喝配方奶的寶寶,在乳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