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傳統的灸法是把艾絨揉成圓錐形,放在肉上直接點燃,為了治療效果好,甚至留下疤痕灸瘡……過于高級的玩法,暫時不推薦。
艾炷和皮膚之間隔墊物品,如姜片、蒜片、鹽、附子等。例如隔姜灸:鮮生姜切成直徑30毫米、厚3毫米的薄片,中間用牙簽扎幾個孔,上置艾炷放在應灸部位,一般灸5~10柱,如果感到燙,可移動、提起姜片。適合寒癥。
手拿艾條對準穴位,在高于皮膚2~3厘米處進行熏烤,感覺溫熱而不灼熱為好。比起直接接觸皮膚的灸法安全許多,而效果又比溫灸器更好。
自己玩艾灸比較安全的做法是用艾灸盒,可以根據需要艾灸的部位選擇不同的類型,有松緊帶可以固定,便于自己操作。
每天中午前艾灸效果更好。
每個穴位10~15分鐘,皮膚紅暈,溫熱而不灼熱為好,每次艾灸穴位不要太多,以免氣血大動,反而耗氣、上火。
連續灸5~7天,休息一兩天。如果上火(嗓子痛、眼屎多),停幾天。
艾灸時煙火味道不小,要開窗通氣,但最好不開空調。裸露部位要覆蓋防風。
艾灸后喝一小杯溫水,2小時內不要洗澡。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