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驚厥是什么回事?這是寶寶的一種反射(嬰兒有5種原始反射),在母體里他的手也是在動,但是當他碰到子宮壁時,就會有安全感,可當他出生后,用小手觸碰不到東西就感到害怕。所以,看到寶寶用手在試圖著抓住什么時,父母可以用手握住他的手,就沒事了,當孩子稍大一點這種反射自然就消失了。 孩子睡不好,總愛一驚一乍,新手父母先看看自己是否“躺槍”吧~ (1)尤其是年紀很小的孩子。不要突然地大聲喊他,或者突然出現嚇到他,更不要拿孩子害怕的東西去嚇他,盡量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如果孩子白天受到驚嚇,那么,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很可能會因為白天的驚嚇而突然驚厥。 (2) 白天玩得太多,尤其是對于比較小的孩子,和他玩的時候要適度,不要玩得太激動,如果白天孩子的情緒比較興奮激動,晚上就會經常驚醒。雖然白天玩的是很開心的,但是這種刺激會影響到夜間的睡眠哦。
寶寶上火怎么推拿?小兒推拿手法要注意什么?最近秋冬天氣干燥,孩子陽氣盛,不少寶寶出現了上火的癥狀,媽媽們也跟著著急上火起來,下面小編就來給寶媽們分享幾招滅火秘訣,趕緊收起來吧! 小兒上火的推拿方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睡眠不踏實、多夢、來回翻身,甚至睡覺時出現抽搐。請爸爸媽媽們按揉以下穴位: 1、清心經 3-5分鐘 位置:位于寶寶中指掌面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線; 手法:用右拇指從中指末節推向指尖; 作用:清熱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熱神昏、面赤口瘡、小便短赤等癥。 2、清肝經 3-5分鐘 位置:位于寶寶食指掌面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線 手法:左手握住寶寶的手,使其手指向上,手掌向外;右手拇指從寶寶食指的末節指紋開始,推向指尖,稱為清肝經。
紙尿褲怎么選?寬襠好?還是窄襠好?但是紙尿褲品牌那么多,是買貴的?還是看評價買口碑?難道別人說好,就好?怎樣才能證明你選對,買對了? 挑選紙尿褲的 5 大要點 1摸厚薄,測透氣性 通常來說,紙尿褲越厚,透氣性越差。太薄的雖然透氣性好,但會犧牲一定的吸水性。 透氣性較好的紙尿褲,一般厚薄應該適中,更換時,小屁屁摸上去干爽不潮濕。否則容易積蓄尿熱,引起尿布疹。 寶媽們還可以通過往紙尿褲里倒熱水的方式,利用水蒸氣的通過量,來判斷紙尿褲的透氣性。 2測吸水量、滲透性 吸水量大的紙尿褲,能避免夜間頻繁更換,保證寶寶和媽媽的睡眠。 而干爽不反滲的紙尿褲,可以減少發生側漏、滲漏的情況,提高屁屁的舒適度,減少紅屁屁的發生。 寶媽們可以用杯子裝 200 mL 的液體
有些孩子晚上睡覺前有些壞習慣,家長們不知道怎么改掉孩子的壞習慣,那么一個習慣的養成對于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今天就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前兩天寫了孩子安撫物的稿子,有很多媽媽留言問,孩子的安撫物是自己,可怎么辦?細細看大家的經歷,其實這些場景都太熟悉了:有喜歡扯衣領的,有喜歡摸著胳膊、脖子甚至neinei才能睡著的,也有喜歡玩媽媽頭發、腋毛的…… 說實話,孩子的這些行為,我家也有過的。 Eric兩歲多的時候,有段時間和奶奶一起睡了半個月。有一天我在和婆婆聊天,婆婆突然很惆悵地半開玩笑說,“Eric也不知道為什么,總是要扯著我衣領睡覺,多難受啊,我也動不了,一晚上腰好酸啊,真麻煩。” “那你為什么不制止呢,Eric這個行為不能默許啊。”我當時很詫異地問婆婆。 婆婆說了很多的擔心,比如擔心Eric睡不好,試過離開Eric,但一離
面包剛好卡在孩子的喉嚨里,短短不到十秒鐘女兒的嘴唇就開始變青,接著臉色發白同時暈死過去,把王女士嚇的也大哭起來。幸好王女士的丈夫平時喜歡學習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識,他把女兒馬上翻過來,放在腿上用力拍大概1分鐘,她才慢慢睜開眼睛。 接著又把女寶馬上送到醫院,到醫院檢查后孩子已經沒什么事了,緩過勁兒來喊了一聲媽媽。這可真是把全家人也嚇得不輕,想想都后怕,所以呢,平時學習一些急救常識是很必要的。 日常生活中,寶寶吃東西難免會噎到,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驚慌,可以一邊打急救電話,一邊先自己對孩子進行施救,那么常見的急救方法有哪些呢? 1.拍背部 對于大一點的意識仍清醒的孩子,可讓孩子站著或坐著,大人站在孩子的側邊,一只手扶著孩子的胸部,另一只手在孩子的背上連續拍打,6—8次即可,拍打要輕快有力。 對于意識不清醒的孩子,可像
寶寶乳痂如何正確處理?寶媽該怎么處理寶寶乳痂?我們都知道剛出生的寶寶皮膚表面有一層油脂,下面來看看處理寶寶乳痂的方法。 嬰兒剛出生時,在皮膚表面有一層油脂,這是一種由皮膚和上皮細胞分泌物所形成的黃白色物質。如果嬰兒出生后不洗頭,時間一長,這些分泌物和灰塵聚集在一起就會形成較厚的乳痂。一般不疼不癢,對孩子的健康也沒有明顯影響。這在嬰兒中非常普遍,會存在一段時間。乳痂摸上去有些油膩,會脫皮,大部分會自然痊愈,屬于暫時性的現象。 一、乳痂形成的原因: 這是因為新生兒頭皮的表皮與真皮聯系不夠緊密,因此表皮容易脫落;再者新生兒及小嬰兒皮脂腺相對較多,其分泌功能旺盛,能大量分泌皮脂;另外新生兒在1個多月時胎毛就開始脫落,又生新毛發,以后在1歲以內又脫落、再生數次,由于上述生理特點,所以嬰兒頭皮的皮脂腺分泌物與脫落的表皮、毛發以及灰塵積聚很容易形成一層厚痂。
有媽媽說“寶寶出生已經25天,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是純母乳喂養。前段時間一直也是很正常的,但從最近幾天起,寶寶每天總有段時間吃完奶后就會哭鬧不止,而且哭鬧的時間都會在2個多小時,而這期間寶寶也會尿幾次,所以就哭一會尿一會,而最后拉出來大便時才止住哭聲。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寶寶是因為沒吃飽而哭,于是在寶寶哭的時候就喂奶,但寶寶吃兩口就把奶頭吐出來了,但過一會又想要吃的樣子,我真怕給他吃多了,后來發現不給他喂只要拉干凈了就能好好睡覺。而昨天半夜更是讓人心疼,一直鬧了三個小時才睡,真是急死人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是寶寶便秘了?還是寶寶肚子疼?還有,寶寶的大便是金黃色帶有奶瓣。寶寶的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呢? 其實,通過以上媽媽的介紹,我們可以排除孩子患疾病狀態后,考慮到孩子可能有些消化不良的情況發生。所以最直接的做法就
過敏源是什么玩意?寶寶怎么查過敏源?寶寶會對一些物質,產生過敏的現象,這時候身體就會出現,一些不適的反應。那么寶寶怎么查找和處理過敏源?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和環境的變化,兒童的過敏性疾病有增加的趨勢。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一般認為與遺傳和環境有密切的關系。兒童中常見的過敏有食物過敏、皮膚過敏、藥物過敏和環境致敏因子。 小孩子怎么查過敏源 食物記錄 把寶寶每月所吃食物種類、食入時間(如月、日、時等)、過敏發生時間一一加以記錄。一旦有過敏發生時,可從記錄中找出食物與過敏發生的關系。一般應多注意過敏發生前12~24小時所吃的食物,方法雖簡單易掌握,但較難得出準確結果。 皮膚試驗 一般在皮膚科或呼吸科可做此類檢查,方法簡單,兒童也容易接受。用空針吸入含牛奶、大米、大豆等皮試液,在上臂處做多個點刺即可觀察多種食
溫開水一沖,再狠的咳嗽,吃一小口,不出10分鐘立止!小孩好飛快。一到換季。身邊很多的媽媽都來吐糟,沒法睡覺,實在是糟心呀~ 作為一個過來人不得不說,孩子反復感冒啊咳嗽啊發燒呀,歸根究底就是體質差!媽媽們只有在給孩子調理好體質了,才不會生病啊!而所以啊身體一向很好~我這個當媽的也是不操心的 ~趁著今天有時間趕緊給大伙講一個止咳的方啊,做法也是相當的簡單的呢!那就是洋蔥水~ 洋蔥水(風寒咳嗽)做法: 1、先把洋蔥表面洗干凈,反復搓洗最好 2.把洋蔥表面的皮去掉,切成絲 3.把電飯鍋洗干凈(用燉盅也是可以的,我覺得電飯鍋方便就用了),往里面倒點水(我到了兩碗) 4.把切好的洋蔥絲全部用碗裝著,把碗放進電放鍋里面(溫馨提示:碗里面不要放水哈!)
你家寶寶是喝奶粉的嗎?那么寶寶喝奶粉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各段位奶粉有些什么區別?寶寶到了月齡是不是就需要更換奶粉呢? 很多媽媽都會糾結一個問題:寶寶6個月大了,按說該換二段奶粉了。但婆婆說一段奶粉貴,營養價值高,于是堅持還給寶寶吃1段的奶粉。按理說,既然奶粉根據寶寶年齡分段了肯定是有依據的。那么,一段奶粉和二段奶粉誰更營養?寶寶6個月一定要換二段奶粉嗎? 事實上,不同年齡段的寶寶對營養的需求是不同的,奶粉分階段正是為了滿足寶寶的成長需求,建議家長給寶寶提供適齡的奶粉。先來看看一段、二段、三段奶粉成份各有什么不同。 各階段奶粉有什么不同 01不同階段的奶粉成份不同 配方奶是根據寶寶不同階段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以及寶寶消化吸收能力配制的。隨著寶寶消化吸收能力的改善以及對營養物質需要的變化,奶粉的成分也會有所改變。嬰幼兒配方奶粉會根據寶寶適
孩子和保姆阿姨需要逐漸地熟悉彼此 平時孩子都是被媽媽照顧得更多,保姆來了之后,孩子的主要照顧者變成了阿姨,雙方都是陌生的,孩子也是能夠感受到的,千萬別不當回事,也得注重一下孩子和阿姨的感情培養。 1、父母向保姆阿姨介紹孩子的基本情況,比如,孩子的作息規律、日常生活習慣、孩子的特點、喜好等等,方便阿姨更多的了解孩子,有針對性的照顧好孩子日常生活。 2、讓孩子接觸保姆阿姨,開始熟悉彼此。阿姨來了不要著急對孩子又抱又哄,可以先讓孩子看看阿姨,有個視線上的接觸,有的孩子會認生、內向、生病等,這樣的狀態需要慢慢接觸,父母和阿姨不要著急、不要誤會覺得孩子不好帶。 先熟悉一下,覺得孩子排斥性減弱了,那就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增加互動。孩子在玩的時候比較好介入,可以和家人一起玩玩具,阿姨也加入進來一起玩,或者一起玩互動小游戲也可以,目的就是增
在新手媽媽生下寶寶之后,就要開始照顧寶寶。當聽到寶寶哭的時候,媽媽就會立馬抱起爸爸喂奶。但寶寶哭就不代表寶寶是餓了,所以媽媽就要注意寶寶餓的時候,會做的一些小動作。在寶寶沒有吃飽的時候,會有以下幾個表現。 吃奶粉的寶寶 如果寶寶是吃奶粉的話,就很易容易判斷,主要看一次吃多少。一般小于1個月的寶寶60~90毫升/次,大于1個月則90~150毫升/次。 有的寶寶胃口很大,吃了還要吃,寶媽最好每次準備的奶量稍微超過寶寶實際要吃的量。這樣一方面可判斷寶寶吃了多少,另一方面又可滿足寶寶食欲。 對于0~3個月的寶寶,每日總的奶量最好不要超過1200毫升,每次最多210毫升,寶寶奶粉吃太多易造成肥胖。 喝母乳的寶寶 根據醫生的建議,對于吃母乳的寶寶,寶媽可以從寶寶和自己兩個方面來觀察。 如果出現以下表
寶寶成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營養。而很多寶爸寶媽都缺乏這方面的經驗。那么問題來了,關于兒童營養的常識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由于不少父母缺乏基本的營養知識,養成了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目前偏食挑食的兒童十分普遍,造成一些孩子營養不良,而另一些則營養過剩,形成胖墩。 在轉型期出現的明顯兩極分化現象,給營養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嚴峻的任務,就是要盡快地把營養知識普及到每個家庭,把現代營養學知識的恩惠灑向居民生活中去。 本文就一個好膳食的三個基本要點——食物多樣化、食物的均衡性以及適量的信息,介紹了一些具體的做法,以期對父母做好一日三餐及提高兒童健康水平有所裨益。 一、兒童的營養主要來源于一日三餐,這是兒童營養的主渠道,年齡偏小或食量不大的孩子可適當增加1~2頓點心。 二、兒童的膳食應富有營養、容易消化,且清潔衛生。烹調適合
近日,有粉絲問起關于寶寶把尿的問題——該不該給寶寶把尿?原來,家里老人在“給孩子把尿”這個問題上與她產生了爭執。 其實,把尿除了在身體上會帶給孩子一些傷害,更嚴重的其實是對孩子心理上的影響。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把屎把尿。 為啥老一輩總喜歡把尿 “把尿”似乎是我國的育兒特色之一,老一輩似乎總是對這一做法特別青睞,有時孩子不配合,他們甚至會采取打屁股等方式,不限制時間,直到孩子排出了小便才停止。 有些孩子,甚至在剛出生幾個月后就開始了每隔1-2個小時即被迫排尿一次的生活。如果接受了新一代育兒觀念的娃爸娃媽們反對,他們還會振振有詞地表示:“你小時候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 為什么老一輩喜歡把屎把尿呢: 擔心尿布疹:以前的尿布很多都不透氣,如果孩子排便后不及時清理,很容易因為悶熱而導致尿布疹; 節約:感覺總
關于新生兒的“三早一晚”,寶媽們知道多少呢?“三早”指的是早接觸;早刺激;早吮吸。“一晚”指的是晚斷臍。詳細內容一起來文章中看看吧! 度過漫長的孕10月,又熬過艱難的分娩時刻。滿歡期待的迎來了寶寶的降生,除了欣喜和慌亂之余,為了孩子的體質和健康,媽媽們也需要了解“三早一晚”的含義,不然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什么是三早一晚呢? 三早一晚是指:新生兒早和媽媽接觸;新生兒盡早吮吸乳房;盡早給予新生兒良好的刺激;以及晚斷臍。這是在新生兒出生后的黃金72小時內,很重要的4件事,關乎母嬰關系建立、乳汁分泌、增強新生兒體質等等。 早接觸 分娩完成后,嬰兒應該盡快和媽媽接觸,不僅可以促進母子情感交流,也能夠給嬰兒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嬰兒的心理和情感發展。 早刺激 在嬰兒出生后接受父母的輕輕撫摸和按摩,
你家寶寶會自己上廁所了嗎?那么如何訓練寶寶上廁所呢?寶寶出現哪些信號表明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呢? 寶寶知道大小便是寶寶走向獨立的一個標志,也是很多爸爸媽媽關心的話題之一,什么時候可以訓練寶寶大小便?寶寶如廁訓練需要準備些什么呢?又該如何訓練寶寶如廁呢? 如廁訓練信號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大多數寶寶在18-24個月的時候會出現自主排便意識,這個時候的寶寶消化系統和膀胱基本成熟可以自己控制排便了。 以下這些標準供家長們參考,不必一一滿足,孩子的實際情況是家長們更要多關注的地方,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進行如廁訓練。 1. 紙尿褲能保持至少2小時干燥,或午睡后紙尿褲還是干燥的。 2. 渴望屁屁干爽,紙尿褲濕了會傳遞出不舒服的信號。 3. 對坐便器產生興趣,或愿意模仿大人上廁所的樣子。 4. 大便時間逐漸變
兒科免疫球蛋白怎么用?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是什么?小孩子抵抗力差能用免疫球蛋白嗎?下面小編要分享的是免疫球蛋白10種用量用法。 免疫球蛋白最初因為純化技術的問題只能肌注使用,新的純化技術出現后靜脈制劑才用于臨床。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在兒科可以用于多種疾病,下面我們分別介紹各種疾病的使用方法。 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 已有證據證實早期 IVIG 治療可以降低 KD 冠狀動脈并發癥的發生率。用法為單劑靜脈滴注 2 g/kg,10~12 小時輸入。用藥時間為發病后 5~10 天之內。因為 5 天內使用無反應性高,10 天后冠脈瘤發生率增加。有人認為 1 g/kg 是最經濟的有效量,1 劑無效,次日可再給 1 次。 2.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X-連鎖無
寶寶每頓吃得多不長高不長肉怎么回事?寶寶每頓吃一大碗好嗎?部分寶媽反映說:寶寶添加輔食后,身高就那樣,體重不長,甚至還變瘦了;寶寶每次飯都吃的很好,但就是不見長個子;……總之,寶寶吃得不少,但就是不長肉不長個。對此,很多媽媽就開始胡思亂想了。 問題并不在寶寶,而在我們各位家長。因為大家給寶寶吃的,可能都是些低營養密度食物。 營養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單位熱量為基礎所含重要營養素的濃度。 直白點說就是,食物中既得有能量,還得有能讓寶寶長身體的營養成分,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 營養密度低的食物,寶寶看著是吃飽了,但吸收到的營養可能不夠。 我簡單舉個例子大家就懂了。以白粥和米飯為例。 同樣一把米,熬成粥,可能是滿滿一碗,看著量很多。做成米飯,可能都不到小半碗。寶寶看似喝了一碗粥,是飽了,但實則就是吃了小半碗米飯而已。
給寶寶做被動操有用嗎?在微博上,時不時會有一些嬰兒被動操的視頻被熱議,之前有過一個單奶奶,最近又有一個類似的,這類視頻之所以引起這么多關注,主要是這些動作看起來很嚇人。關于給寶寶做被動操,各位寶媽知道多少? 看過的一個視頻是單奶奶的操作,而最近微博上流傳的那個視頻里,也是一個護士模樣的人對一個兩三個大月的孩子做被動操,時而倒提孩子左右晃,時而拎著兩只手翻轉身體,時而拉著孩子上肢上下竄、左右搖,甚至只拽著一只胳膊晃,整個操作過程像演雜技,孩子頭頸也完全沒有保護,看得人心驚肉跳。 這些被動操看起來雖然很嚇人,但其實都是父母自己把孩子送去做的,之所以送過去,是因為很多父母相信這樣做對孩子有很多好處,尤其聽了一些早教機構宣傳說這樣能開發孩子大腦,促進智力、運動發育等,而父母們都不想讓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實際上這些被動操有作用嗎?
案例回放 這是一個剛滿1周歲男寶寶的案例。家長反映,寶寶平時都是2~3天拉一次大便,而且都是坐在餐椅里吃飯的時候開始用力排便。每次他都會用特別大的力氣,臉都憋得通紅。寶寶的大便最開始有些干硬,后面就比較稀軟。家里人覺得是不是因為坐在餐椅里屁股被擋住,并且帶著紙尿褲,才會這么費力,就提出給他換到坐便器或者抱起來把著拉,請問哪種方法是對的呢?我到底應該怎么辦? 寶寶現在剛滿1周歲,如果他平時已經習慣在餐椅上排便,只要他自己沒有表現出任何不適,家長就無需刻意去干預,讓寶寶繼續在餐椅上排便即可。 至于是否可以使用坐便器,主要還是要看寶寶的接受度以及他是否發育到可以開始如廁訓練的階段。 一般來說,寶寶的如廁敏感期是在18~24個月,當寶寶感覺到排泄物在紙尿褲中不舒服時,就意味著他不想在紙尿褲里排便排尿了,這時家長才需要逐漸引導寶寶使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