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孩子觸覺失調,對此可能會有很多人不太了解,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在平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有一些問題讓家長困惑不知所措。 比如:孩子很聰明,但有時卻又顯得比較獨特,生活中總是會愛發脾氣、愛哭、愛鬧,在小小的團體顯得孤僻;因為總是愛惹到別人,招來他人的不喜歡;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總是分散,不能夠很好的集中精神等。 對于這種情況,父母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孩子或許是「觸覺失調」了。 人類的感官中,觸覺系統是人體分布范圍最大的感覺系統,通過觸覺,我們能夠判斷事物的軟硬、冷熱、粗糙滑順。 人類在胚胎期,有三層結構,最外層日后發展成皮膚及神經系。因此人類的觸覺和神經體系是相關的,觸感便是神經組織最重要的營養,觸覺的敏銳度會影響大腦辨識能力、身體的靈活及情緒的好壞。
寶寶出現草莓舌伴有嘴邊紅爛的癥狀,最常見的疾病考慮和猩紅熱是有關系的,簡單的科普一下猩紅熱。 猩紅熱多發生于冬春季節,尤其是五歲以上的寶寶發病率是很高的,屬于呼吸道急性傳染病,主要是由于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出現的癥狀主要是以發熱、皮疹、咽喉腫痛、頭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草莓舌等癥狀為主的。 猩紅熱的一些癥狀,寶媽媽都很了解的,但草莓舌這個癥狀,有的寶媽媽不是太了解,簡單的科普一下。 草莓舌主要發生于患有猩紅熱的寶寶,當然長期發熱的寶寶,也容易出現草莓舌的。草莓舌主要是舌苔上出現白色,舌尖部出現增大發紅,類似于草莓樣的癥狀,對于嚴重的寶寶草莓舌更為明顯。 寶寶出現猩紅熱時,需要怎樣護理及治療? 寶寶在出現癥狀時,首先要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后對癥治療。確診后,在治療期間要注意飲食,要以清淡的食物為主,也可以適
我們家有卡味問題的餐具是塑膠水杯,其他餐具我都使用不銹鋼、陶瓷及玻璃材質,因此沒有卡味問題。 寬寬在滿一歲自然離乳之后開始改喝配方奶,然而由于他不接受奶瓶,所以我是用玻璃奶瓶泡好奶之后、再倒入吸管水杯裡面;因此,水杯免不了的就會開始出現惱人的奶味!另外,一歲以后的飲食口味也越來越接近成人,有時候吃味道重一點的食物(如內含很多大蒜的青醬)再喝水,吸管就會沾上濃濃的食物氣味;如果有使用吸管水杯裝開水以外的飲料也都多少會卡味,多多味、柳橙味、蘋果味、豆漿味,混在一起超噁心的啊!雖然寶寶不懂得抗議,但媽媽我還是覺得需要幫他避免掉這么恐怖的味覺體驗XD 我塬先的作法是將有異味的水杯浸泡于奶瓶清潔液中,但感覺還是無法完全去除異味。后來我忽然想到「啊~~小蘇打粉的效用之一就是去除異味啊!」(背景音效請搭配"叮咚"),使用結果當然是相當令我滿意啰~~~
自從有了寶寶之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成為了我們心中的頭等大事。 有的媽媽說自己好像有點強迫癥似的:每次孩子拉完粑粑都研究來研究去,有的時候有奶瓣、粘液,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那寶寶便便里有奶瓣、粘液究竟是怎么回事?需要我們怎樣做才能改善呢?下面我們就跟大家詳細聊聊。 1、什么樣的便便是正常的呢? 1)、胎便 寶寶剛出生以后,也就是新生兒階段,一般寶寶出生后的12個小時以后就會有有墨綠色的胎便排出,這種便便很黏,而且會持續三天左右才會排完。 2)、正常便 寶寶排完胎便后,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是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膏狀,偶爾有小顆粒,偶爾稍稀薄,可以帶少量綠色; 奶粉喂養的寶寶大便為淡黃色,質地干燥,有明顯的臭味,這是因為牛奶中含蛋白含量高,分解時較臭;大便中可有白色奶塊,這是因為牛奶中含大量絡
7月出生的寶寶穿什么衣服:棉質薄款長衣長褲 棉質服裝以其舒適、吸汗等優點,有益于兒童的身心健康,成為了童裝的主要面料,也是倍受媽媽歡迎的寶寶衣服面料。 麻、蠶絲、等天然材料也是不錯的童裝制作材料。 7月出生的寶寶穿什么衣服:寬松的衣服 寬松的衣服寶寶穿著會比較舒適、涼爽。 選擇松緊帶的衣服時,松緊帶不要太緊,謹防壓迫胸部和腰部,導致寶寶胸廓變形。 7月出生的寶寶穿什么衣服:前面開襟的衣服 前面開襟的衣服便于家長幫寶寶穿、脫衣服。 由于新生兒身體較軟,套頭的衣服不太好穿,怕傷到寶寶。 而且新生兒會經常吐奶,大小便等,可能輝耀經常更換衣服,開襟的比較方便。 注意檢查衣物接縫等處縫制是否平整,以免磨傷寶寶皮膚。
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一到家就喜歡把鞋子脫掉,喜歡光著腳丫走路。你想知道孩子不愛穿鞋的原因,想知道該怎么 應對嗎?那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 為什么不穿鞋? 1、不穿鞋真舒服 現在的居住條件和從前不一樣,基本都是樓房,家家有木質地板,小腳丫踩在地板上,有一種被按摩般的舒適感覺,尤其是酷暑之際,光著腳丫走在地板上,還很涼爽呢。 2、他在練習穿脫鞋 比起襁褓中的小不點,兩三歲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少。不但不需要大人總抱著,還能干很多事情呢。穿鞋總是由大人代勞,他就是想自己也試試看,“哼,別看我小,我也能行,不信你看著。”確實呀,他坐在地上,認真地穿鞋呢,雖然小腳丫不能總是順利地伸到鞋子里,可他還挺較真呢。 3、他在擺脫約束 穿著鞋的時候,小腳丫是被束縛起來的。穿鞋是爸爸媽媽
夏天這個多汗的季節又到了,給小寶寶洗澡成了許多爸爸媽媽頭疼的問題。由于寶寶的皮膚也會接觸到外界的塵埃和細菌,除此之外,寶寶每1平方厘米的皮膚上,就有100—250個排汗的汗腺,這些汗腺排出的體內污垢也需要及時清除。如果不及時清除體垢,就會影響細胞的新陳代謝,不利于寶寶體內的血液循環。 但是,給小寶寶洗澡可有許多講究哦!給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洗澡有不同的要求。 (一)給哺乳期的寶寶洗澡 與其說給寶寶洗澡,不如說給寶寶“沐浴”更為貼切。這不是咬文嚼字,因為“洗澡”的重點在“洗”字上,要擦洗。而“沐浴”的重點在于“浴”,要浸在水里泡。所以給哺乳期的寶寶沐浴時,切不可使勁地擦,一定要輕輕悠悠地抹。嬰兒皮膚表層的角質還很柔軟喲! 小寶寶在進
你家有嗎?這類玩具,幾乎所有家庭都有,還是少玩吧!對孩子有壞影響。小女孩的爸爸表示懷疑,他問我,這樣的玩具是否真的有用。 我問他:“這樣的玩具,跟一個會講故事、會唱歌、會教英文,還會教算術的電視機,有什么區別?” 他恍然大悟:“似乎比電視機還糟糕……” 現狀:父母的焦慮無處安放? 如今很多玩具標榜“可以讓孩子一邊玩一邊學習,越玩越聰明”——切合了父母焦慮的心理,連“玩”也要“贏在起跑線”。不過,這種想法很可能只是美好的愿望罷了,并且還可能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小寶寶可能會因為聲音和閃燈而受到不良的影響 有些父母很“信任”這樣的玩具,從寶寶出生后就一直擺在嬰兒床旁邊播放,認為“寶寶聽多了就會說話”,事實上結果相反。這種“學話方式”反而會妨礙寶寶學話。為什么? 如果寶寶
又想讓孩子涼快,又怕孩子受不了。怎么才能把握好其中的度?這是很多媽媽關注的問題,現在,就隨著我們一起,來看看適合孩子的納涼之道吧! 1.夏天可以讓孩子喝冷飲嗎? 孩子的胃腸功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而且孩子的脾胃負擔比較重:一方面,孩子日生夜長,對營養的需求比較大;另一方面,孩子的脾胃功能還比較弱,有時候跟不上身體對營養的需求。 孩子年齡越小,這個特點就越突出。而且,夏天是孩子脾胃功能相對“呆滯”的時候,潮濕、高溫的天氣,容易使孩子的消化功能受影響,所以,夏天更要保護好孩子的胃腸。 不管是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飲料,還是冰棍、冰激凌,都要比胃里的溫度低二三十攝氏度。吃冷飲后,孩子的胃黏膜受到冷刺激,黏膜血管會強烈收縮,使胃酸、胃酶分泌銳減,胃的消化、殺菌、免疫能力就會下
寶寶在成長時,有些寶爸寶媽可能回去關注寶寶的腿紋。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發現寶寶腿紋不對稱該怎么辦呢?有什么影響?一起來看看吧。 “我家寶寶五個月了,腿紋有點不對稱,平時倆腳蹬的也挺有勁兒。但網上說腿紋不對稱比較嚇人,就想咨詢一下。”“女寶寶四十四天,兩條腿紋不對稱,一條腿有兩條腿紋,另一條腿只有一條腿紋,網上說這種情況是髖骨發育不好的可能,請問是這樣嗎?” 腿紋和臀紋是醫生評估髖關節是否有問題的方式之一,如果確定髖關節存在異常而置之不理,將來寶寶可能會出現跛足、下肢不等長、關節畸形,甚至還會面臨截骨的風險。所以,不少家長們被寶寶的「腿紋不對稱」是搞得膽戰心驚的。 腿紋不對稱真的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嗎?置之不理的最壞結果真的要面臨截骨嗎?如何在家判斷寶寶骨骼是否有問題?哪幾類寶寶必須就醫確診?好了,各位家長們搬好小板凳,聽小康君慢慢道來~ 腿紋
孩子總是半夜驚醒哭鬧,老人說是“中邪”了?老中醫的解釋很靠譜。婆婆說了句“孩子該不會是中邪了吧?”,把我嚇了一跳。 看著女兒每晚驚醒哭鬧,于是,就想聽婆婆的話,找人給驅邪、叫魂。但是,我不信那一套,就又帶女兒去看了一位中醫。 那位老中醫聽完我講的癥狀,又給女兒做了一番檢查,得出的結論是孩子精神不濟,脾胃虛弱,跟“中邪”根本就不沾邊。 然后,在老中醫的調理下,我女兒的癥狀慢慢好轉,現在晚上睡得很安穩,一家人也放心了。后來,我仔細想了想,老中醫的解釋確實很靠譜。 白天受到驚嚇 那位老中醫告訴我:“在中醫里,驚恐過度會傷腎,而腎主膽氣,所以孩子白天受到嚴重的驚嚇,膽子就會變小,晚上睡覺就會帶著恐懼入睡,自然睡不安穩,甚至還會做噩夢。”的確,我說女兒就是膽小,從小一受驚嚇就哭鬧
聽說吃魚會讓娃變得更聰明?但這三種魚千萬別給娃吃,影響很大。尤其是魚類所含的W-3系列脂肪酸,有極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多吃魚的確能夠增進寶寶們的成長發育。 但是很多家長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并不是所有魚肉都會對寶寶有益,比如說這三種魚,給寶寶吃了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對正在成長中的寶寶有危害,爸爸媽媽可一定要注意啦! 1、生魚片 生魚片不僅僅是日本人的最愛,就連很多國人也特別喜歡生魚片的味道。然而,不知道的是,其實生魚片里含了很多的寄生蟲,這種寄生蟲對于成人的身體健康來說會產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寶媽在給寶寶選擇魚的時候一定要避開生魚片。如果寶媽把生魚片給寶寶吃了,可能就會讓寶寶患上寄生蟲病,出現食欲不振、腹疼、浮腫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引起寶寶腹水。一般來說,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一些耐熱性較強的細菌,烹調溫度可能要高達80℃以上才能夠殺滅,所以,一
寶寶發燒該如何物理降溫?物理降溫對寶寶發燒有效嗎?新手爸媽一遇到寶寶發燒就慌了手腳,會用各種物理退燒法來給寶寶降溫。但是,很多物理降溫方法不一定有效。到底哪些物理退燒法是可以用的,哪些不僅沒用還對孩子有害的呢? 今天,就為各位寶媽寶爸盤點了幾種常見的物理降溫方法,希望各位家長面對孩子發燒時不再慌亂。 千萬別給孩子用這2種退燒方法? 捂汗退燒 兒童的體溫調節能力并不完善,在發燒 + 捂熱的狀態下,不僅無法出汗排熱,反而會因為不能散熱導致熱量在體內儲積,導致體溫升到比調定點更高,出現 41℃ 以上的超高熱。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因為溫度過高導致脫水或「熱性驚厥」。 1歲以內的孩子更有「捂熱綜合征」的危險: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環衰竭,嚴重時可致死。 酒精退燒 酒精在人體皮膚上揮發的速度非常
五顏六色的衣服 很多時尚的媽媽想要寶寶出生后也會一個潮人,于是在寶寶沒有出生時候就已經買了很多靚麗的小衣服,可是媽媽不了解,這樣打扮寶寶,帶來的卻是對寶寶身體的傷害,因為寶寶出生后,保護層比較薄,這些五顏六色的衣服上有刺激的燃料,很容易引起寶寶出現皮炎等問題,建議給寶寶挑選淺顏色的衣服。 穿的太多 很多媽媽就喜歡給寶寶多穿點衣服捂著,尤其是夏天高溫加上捂衣服,很可能會引發皮膚病。而且經常穿的太厚,寶寶抵抗寒冷的能力會減弱,就更容易受到病毒的入侵。其實判斷寶寶冷暖的方法就是摸摸寶寶的手腳,如果溫暖就是不用添,如果出汗就是穿多了。 全部都是分體衣 有的媽媽為了省心,就都給寶寶買成分體衣,這樣寶寶尿尿、拉臭臭時只換褲子就好了,而且要清洗的衣服也會減少。但是這些分開的衣服,很容易在寶寶掙扎的時候縮進去,從
寶寶能吃輔食的時候,很多寶媽都會每天蒸一碗蛋黃羹來給寶寶吃,但是你知道鮮嫩可口的蛋黃羹該怎么做嗎? 一:材料 雞蛋1只,食鹽、清水適量。 二:做法 1 取新鮮雞蛋一個,把雞蛋打碎入碗,用筷子打散打勻,打得越勻越好,之后加入極少量的鹽,用一到二個大米顆大小適量的食鹽即可。 2 加入涼白開水,水量與雞蛋液的比例應該是2:1為好,然后用筷子拌勻。注意加入的白開水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開水倒進去雞蛋液里就成蛋花了,太冷的水會使蒸出的蛋羹出現蜂窩狀的氣泡。 3 此時可以在雞蛋液里加入少量的豬油或者植物油,以增加雞蛋羹的營養。如果小寶寶愿意吃菜,你可以把胡蘿卜、小白菜一類的蔬菜用刀切的稀碎拌勻在雞蛋液里。 4 先把蒸鍋里的水燒開,然后放上蒸隔,把裝有雞蛋液的碗放在蒸隔上,在碗上面反扣一個盤子或者
寶寶多大可以看電視?千萬不能忽視!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寶寶多大可以看電視 美國兒科學會發布兩份官方文件,就家長如何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與避免孩子接觸不良信息提出建議。 不鼓勵不到1歲半的嬰幼兒使用電子產品; 2歲到5歲的兒童每天對著屏幕的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且應觀看高質量的節目(家長可與孩子商量后觀看節目); 對5歲以上的孩子,建議家長讓孩子自己控制時間,但要確保他們有充足時間睡眠與進行室外運動。 家長應設置“無電子產品時間”(如晚餐)與“無電子產品區域”(如臥室)。 對青少年,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做好網絡安全教育,并提醒孩子要注意線下人際關系。 家長與孩子溝通時間越長,孩子就越少時間開電腦。 美國兒科學會還
新生兒濕疹(奶癬) 新生兒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患有濕疹的孩子起初皮膚發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發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遇熱、遇濕都可使濕疹表現顯著。 新生兒濕疹起病大多在生后1~3月,6個月以后逐漸減輕,1-2歲以后大多數患兒逐漸自愈。一部分患兒延至幼兒或兒童期。病情輕重不一。皮疹多見于頭面部,如額部、雙頰、頭頂部,以后逐漸蔓延至頦、頸、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發全身。 初起時為散發或群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逐漸增多,并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及痂皮,可有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患兒煩躁不安,夜間哭鬧,影響睡眠,常到處瘙癢。由于濕疹的病變在表皮,愈后不留瘢痕。 處理方法: 1、盡量尋找發病原因并去除之,
最近有個新聞,孩子誤食含有硼砂的水晶泥出現嚴重的嘔吐現象,水晶泥五顏六色的,本意是為了鍛煉孩子的色彩辨認能力和動手能,就是設計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有時孩子在手上遺留一點,更加容易被誤食。除了新聞中說的這種“水晶泥”,其實家里有很多東西容易被孩子誤食,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堅果類零食 剛滿1歲5個月的小樂突然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情況,經過醫院檢查,發現右支氣管有異物存在,通過手術取出一粒圓溜溜的開心果。此時小樂的父母才想起,孩子發生咳嗽后的第一天晚上曾經吃過開心果。 當家里大人很開心地吃著堅果的時候,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也要湊一份子,家長也沒個心眼,很容易就隨便給個小的給孩子吃。但是堅果比較硬,小孩子的咀嚼能力比較差,很容易就直接吞下去,如果吞進了胃里就沒什么事,但假如堅果不小心進入氣管,很容易就會引發呼吸道阻塞、氣管發炎和肺炎等。 有時候家
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寶爸寶媽免不了會給寶寶轉奶。那么在這過程中,碰到寶寶拉肚子、拉綠便便怎么辦?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轉奶后綠便分6種: 1. 生理性綠便 這是因為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部分膽紅素轉變為膽綠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淺綠色,屬正常范疇,即便是平時,母乳或者混合喂養的寶寶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2.鐵利用不全 隨著月齡增長,幼兒腸道對鐵的吸收利用增多,大便就會逐漸轉變為黃色。這種情況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幫助鐵吸收,同時服用益生菌,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 3.脂肪消化不好 母乳轉奶粉的寶寶,易出現脂肪消化不好的情況,這時未完全乳化的膽汁就會轉化成膽綠素隨大便排出。此時需注意減緩轉奶速度,適當沖淡奶粉,減輕消化負擔。 4.饑餓 轉奶時,有些媽媽害怕寶寶腸道不適,就會減少
由于近期霧霾天氣的嚴重,因為,許多家長會考慮用專用的洗鼻器為寶寶洗洗鼻子,那么,寶寶洗鼻器如何正確使用呢?本文就對此給出了正確的指導: 究竟鼻子要不要常常洗?一般的洗臉算不算也洗了鼻?在空氣不夠清新的城市中,我們又該怎樣去保護鼻子?聽聽專家怎么說——— 1.鼻子要不要常洗? A:鼻腔有自潔功能,有鼻部疾病的患者也需在醫生指導下決定是否清洗 “一般人是不需要定期清洗鼻腔的,因為鼻腔本身就帶有自潔功能。”專家表示,首先,鼻毛會阻擋空氣中的較大的 顆粒或灰塵,對進入人體的空氣執行第一道過濾;當空氣中較小的灰塵或微生物等被吸入鼻腔后,由黏液毯和纖毛構成的黏液纖毛系統會對其進行第二次過濾,即灰 塵或微生物會被吸附在黏液毯上,隨著纖毛運動和吞咽動作,被咽入胃內或被咯出;再者,鼻腔內分泌的黏液中還含有一種&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