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闌尾炎是小兒外科常見的急腹癥,有腹痛、嘔吐和發熱三大癥狀,其中腹痛是最典型的特征。但幼兒無法準確表達“疼痛”的概念,且低齡幼兒對疼痛的感覺沒有年長兒童和成年人敏感,給診斷增加了困難。據統計,近50%的闌尾炎患兒在做手術時,闌尾已經穿孔!小兒外科專家提醒家長要注意一些細節,早期識別闌尾炎,不讓它從眼皮底下“溜走”。 肚子不咋痛卻已滿腹膿液 4歲的暉暉經常說肚子痛,而大便過后,肚子就不痛了,所以家長對于他肚子痛的訴說習以為常。可是前幾天的“肚子痛”,卻差點釀出大禍來。 那天上午,暉暉說肚子痛,并嘔吐了一些早餐吃的食物。 媽媽給暉暉吃了些助消化的藥后,就沒太在意。臨近中午,暉暉哭鬧得更厲害了,體溫也升到39℃,媽媽開始著急起來,連忙帶孩子去醫院。
識別吞氣癥 有的孩子在吃奶時突然中斷吮乳,表現煩躁不安,兩手握拳,啼哭不停,面紅耳赤或面色蒼白,醫學上叫嬰兒吞氣癥。當導致寶寶吸入過多空氣的原因消除后,通常就不容易再頻繁地發生吞氣癥了。然而,當寶寶喝奶時又出現嬰兒吞氣癥的癥狀時,應該如何緊急處理呢?應先暫停?奶,用熱毛巾敷在孩子的腹部,然后媽咪以手按住毛巾,輕輕施以按摩,以舒緩腸痙攣的癥狀,幫助把空氣排出來。 嬰兒時期發生吞氣癥的孩子,縱然經過照護改善癥狀,但其腸胃仍屬于較敏感虛弱的,因此需長期注意飲食。例如,少吃辛辣、冰冷的刺激性食物,選擇溫和、易消化的食物。老一輩的人常說“胃病非重癥,牽拖一世人”,可見腸胃毛病對生活與飲食造成的不便,不過,只要時時注意,不要貪圖一時的口腹之?j,并保持情緒的安穩,腸胃毛病就困擾不了你與寶寶???/p> 如何照護有吞氣
秋季腹瀉家居護理四個重點 寶寶發生秋季腹瀉時,需要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并加強營養,對寶寶的小屁屁也要精心的呵護。 一、 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干舌燥,并且,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后馬上松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 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較重了;或在家已經治療了3天,但病情總不見好轉,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后尿仍很少,寶寶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癥狀,則需趕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二、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很多媽媽只要寶寶一腹瀉,便急著往醫院跑。其實,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里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
為什么早產寶貝這么容易腹瀉呢?主要是因為早產寶貝的身體發育更加不成熟。 1.早產寶貝的胃腸道發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低,但營養需要多,吃奶量相對較大,增加了胃腸道負擔,因而容易腹瀉。 2.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的發育都未成熟,調節能力差,對輕微的外界刺激也不能適應。 3.腸道的免疫功能更差,非常容易被病原體所感染。 早產寶貝易發腹瀉3個因由 1.病從口入 對于配方奶喂養的寶貝,如果奶放置時間過長而變質,奶瓶、奶嘴消毒不嚴,或媽咪沒有洗手就護理寶貝,都很容易造成寶貝的腸道感染細菌或病毒。 2.身體其他部位感染引起 早產寶貝患了肺炎和敗血癥時,細菌有時也可從腸道外或血液中透過腸壁,滲入到腸道內,引起寶貝腹瀉。 3.消化道功能紊亂 如果配方奶沖配不當或寶貝受涼,就會發生消化道功能紊
小兒腹瀉的治療-注意飲食 1.繼續母乳喂養,鼓勵進食。 2.人工喂養兒年齡<6個月者,可繼續喂養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6個月者給予平日習慣的日常飲食(如粥、面條、爛飯等,可給一些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避免不易消化食物。 3.腹瀉嚴重或嘔吐嚴重者,可暫禁食4~6小時,但不應禁水。禁食時間≤6小時,應盡早恢復飲食。 小兒腹瀉的治療-用藥治療 根據孩子的不同病情,采取合理的用藥方法,很多的孩子是因為出現了著涼造成的拉肚子,所以,可以吃一些健胃健脾的藥物。因為孩子的胃腸 功能很弱,不要盲目的使用一些藥物方法,更不能使用一些抗生素,這樣容易對腸道造成刺激,但是,可以采取中藥調理方法。有效地進行止瀉。 小兒腹瀉的治療-喝姜湯
隨著秋天的漸漸走近,前來求診的腹瀉病嬰幼兒越來越多。這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消化道綜合癥。其中,輪狀病毒感染是秋、冬季嬰幼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因此也稱為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呈散發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也可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潛伏期1-3天,多發生在6-24個月嬰幼兒,大于4歲者少見。所以秋季腹瀉在幼兒園或者人員密集的地方都容易發生,如果遇到有寶寶腹瀉就盡量不去上學或者人多的地方,防止傳染給其他小朋友。 同時要做好手衛生工作,注意飯前便后清潔雙手,養成從外面回來要漱口的習慣。 秋季腹瀉起病急,常伴有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病初即有嘔吐,常先于腹瀉;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腹瀉病的患兒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容易并發脫水和酸中毒。我科近日收治1名從湖南來穗探
人的身體就像一臺神奇的機器,當這臺機器的某一部分出現問題的時候,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小狀況來提醒我們的注意。然而,每天忙碌的生活是否讓你對這些健康警報視而不見了呢?生活家小編特意為繁忙的你搜羅了全面的疾病知識,希望能夠讓你的每一天都過的健康愉快。 6歲以上較大的兒童可自訴腹痛部位和性質,配合醫生作體格檢查,診斷較容易。而年齡小不能準確表達腹痛性質和配合體檢,診斷則存在一定困難。在診斷中注意以下幾點: 1、小兒發熱、腹痛即應考慮到闌尾炎的可能,應做必要的檢查和觀察。發熱,體溫多在37.5~38.5℃之間,闌尾穿孔時嬰兒體溫可達39℃以上。不能除外闌尾炎的患兒應留住院嚴密觀察。當患兒入睡時邊搖晃邊輕拍患兒身體,如表示抗拒或哭啼時應提高警惕,反復進行檢查。 2、腹部體征在診斷上有較大價值。如果反復檢查均可發現右下腹有明顯壓痛,則對確診很有
受訪專家:佘繼林 碩士生導師,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會北京分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治療:久咳、久喘、久瀉 聯系電話:010—52176906, 52176951 門診時間:周一、四上午 當孩子厭食、不睡覺、脾氣急時,爸爸媽媽們多半都會選擇帶到醫院去化驗、吃藥、打針,實在是很麻煩。如果給您介紹一種中醫的方法,可以不打針、不吃藥、沒有副作用,一些常見的小毛病都能不藥而愈,您是否愿意帶孩子來醫院嘗試一下呢? 這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捏積療法。捏積療法在中國傳統醫藥學中,是一種古老而實用的用來治療小兒疳積的推拿療法,它根據中醫的基本理論,通過捏拿脊背所產生的良性刺激,來治療某些疾病。晉朝醫學家葛洪在其所著的《肘后備急方》中,已有捏積療法的具體文字:“拈起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
孩子得了慢性胃炎以后,細致入微的日常調理至關重要。 △實行“分食制” 幽門螺桿菌導致的胃炎是會“傳染”的。有調查發現,“人人接觸”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如果父母感染了病菌,其子女染病的機會比其他家庭的孩子高很多。所以,為了防止胃炎的“傳染”,家中宜實行“分食制”,食物分開,食具最好也要分開。平時,媽媽還要督促孩子勤刷牙,以清除藏在牙垢中的幽門螺桿菌。 △改掉“壞習慣” &nbs
嘔吐 1.嘔吐是如何引發的? 嘔吐多是胃部受到刺激引起的,比如冷刺激、病原菌刺激或胃部肌肉痙攣等。 胃部受到刺激傷害后,會出現正向和逆向不規則的交替蠕動,而蠕動的紊亂又會導致食物或胃腸液體經胃、食道、口腔返流,這樣就會出現嘔吐。 2.正確應對措施 當孩子出現嘔吐時,先要暫時停止通過口腔進食和喝水,讓胃腸得到適當的休息,同時觀察孩子的表現,比如是否存在發燒、精神狀況或神志異常、咽部腫痛、大便異常等狀況。 如果存在,記錄嘔吐前孩子的異常表現,并記錄下引起嘔吐的直接原因,例如,進食、咳嗽、服藥等。 3.用藥及治療 很多家長能夠理解暫時停止進水、進食的觀點,但為了孩子早點康復,經常很快給孩子吃藥。 其實,吃藥對胃腸的刺激更大,容易引起新的嘔吐。 所以,要想給孩子盡快用藥,
寶寶常常有時候會時不時腹痛,但是大多數的時候,寶寶腹痛一會兒以后馬上就好了。如果寶寶反復腹痛,可能是腸系膜淋巴結炎搗的鬼。 什么是腸系膜淋巴結炎? 因感染引起腹腔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炎性滲出的炎性改變,即為腸系膜淋巴結炎。 多有什么表現? 寶寶有臍周或右下腹疼痛,為陣發性腹痛,間歇期可以無任何癥狀,腹痛常不固定。按壓寶寶腹部有壓痛,并且隨寶寶體位的改變而變化,無反跳痛。部分寶寶還會有發熱、惡心、腹瀉等。 什么情況容易引起腸系膜淋巴結炎? 腸系膜淋巴結炎,多發生于冬春季節。常因寶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后引起。多為病毒感染,也可為細菌感染。 怎么確診? 1.腹部B超檢查(無痛、無創、方便、準確清晰地顯示腫大的腸系膜淋巴結):同一區域
秋天的早、中期間,氣溫仍然偏高,加之秋雨偏多,濕度較大,食物放置后容易腐爛和變質,使得致病菌滋生活躍。如果不注意飲食衛生,吃了這些食品常常會引起急性胃腸炎,表現為急性腹痛、腹瀉、食欲減退和惡心嘔吐。小兒體質較弱,還容易被腸道病毒感染而發生秋季腹瀉。 針對腹瀉的處理,除了注意休息和給予必要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之外,還要特別注意。
孩子便秘,家長一定心急如焚,用藥又怕有副作用,不用又不行,其實最好的療法就是在便秘沒發生的時候阻止它。 兒童便秘是很讓家長頭疼的一件事,因為如果糞便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在孩子的身體里停留的時間過長,會引起頭暈、乏力、口臭、惡心等一系列身體中毒的癥狀。 當然,如果能夠掌握一定的規律,讓便秘遠離你的孩子也是完全可能的。 少量多餐。孩子胃容量小,精力旺盛,幾乎每3—4小時就需要補充飲食。在選擇點心的時候也要注意,中醫提到銀耳、杏仁、蜂蜜具有滋潤作用,不但可以軟便潤腸,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孩子最佳的營養補給來源。按個人喜好加料的飯團,布丁、水果沙拉,甚至一小包葡萄干或枸杞子,都能夠成為不錯的營養來源。那些對牛奶過敏的孩子,則可以用豆漿、豆花取代補充鈣質。不過,在準備孩子的
近期在兒科門急診里,因腹瀉來就診的2歲以下嬰幼兒明顯增加。多數患兒接受的處理是掛一次補液、配點藥,卻把全家人給折騰壞了。有些家長不停地“反省”,“沒受涼、沒吃過不潔食物,像平常一樣好端端的,怎么就拉肚子了呢?” 這種專門發生在秋季和初冬的腹瀉又稱輪狀病毒性腸炎,它是由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好發于6個月至2歲嬰幼兒,故稱嬰幼兒秋季腹瀉。其傳染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 患兒的主要表現為水樣或蛋花湯樣腹瀉,每天可多達十余次或更多,可伴有嘔吐、發熱。 大部分患兒大便常規檢查無異,或僅見脂肪球,偶見少許白細胞。 秋季腹瀉在消化道癥狀出現前,20%-30%的患兒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病初期表現為流涕、咳嗽、發熱、咽部疼痛等感冒癥狀,繼而有嚴重水樣腹瀉和嘔吐。小部分患兒可伴有下呼吸道感染癥狀。 頻繁腹瀉與嘔吐,食欲又低下,因此
很多人對孩子腹瀉感到頭痛,看著孩子痛苦,自己也著急。在正確就醫的情況下,如何照顧腹瀉的孩子呢? 腹瀉(包括腸炎)是小兒特別是嬰幼兒的多發病之一。目前并非所有的腹瀉病兒都須住院,大部分在家中服藥治療和護理。因此家長應掌握一些護理腹瀉病兒的知識。 腹瀉小兒應調整飲食。如正在添加輔食的孩子要暫停輔食或減少次數與輔食量。幼兒應停止喂含油肉多的食品。小嬰兒如有母乳應盡量吃母乳。 有惡心嘔吐的孩子,除了應給易消化的食物外,要少量多
月月剛8個月。近來夜間睡眠時突然哭鬧,面色蒼白,怎么哄也不能安靜下來。月月爸爸和媽媽馬上帶小月月去醫院,可是到了醫院月月已經好了,害得月月父母白跑了一趟。此病發作時可以聽到腹部咕嚕咕嚕腸鳴的聲音。月月父母疑問:醫生說孩子是腸痙攣,是這樣的嗎?相關專家解答如下。 專家解答:腸痙攣是小嬰兒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引起的腸痙攣主要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如進食生冷或進食過急、過快、吞咽氣體過多,受涼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對牛奶過敏,或進食大量含糖多的食品。不消化的食物在腸腔內發酵,產氣刺激腸壁,以及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腸壁肌肉痙攣,暫時阻斷腸內容物通過,于是近端腸管發生強力收縮及蠕動紊亂,隨著腸蠕動加強,腹痛陣發性加劇,腸鳴音加劇。 腸痙攣發作時孩子表現為突然發生的陣發性的腹痛,有時從睡眠中哭醒。疼痛時間不長,幾分鐘或者數十分鐘。發作時由于小
寶寶便秘,媽媽常常不知所措,有的媽媽很依賴藥物治療,比如用“開塞露”一用就通,但醫生提醒,這樣只會養成寶寶依賴開塞露排便的不良習慣,造成更頑固的便秘。只有改善飲食習慣和食物結構、訓練排便習慣才是治療小兒便秘的根本方法。 寶寶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寶寶出現便秘,許多媽媽都以為是太熱氣了,上火了,其實便秘可能由許多原因引起。 1、飲食不足:進食太少,大便隨之減少,長期飲食不足,可致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瘦弱,蠕動無力,引起頑固便秘。 2、食物成分結構不良:這與大便的性質密切相關,如果食物中蛋白質含量過高、食物中缺乏渣滓、食物中含大量鈣化酪蛋白,均可引起便秘,如牛奶中含鈣較人奶多,因此以牛奶喂養的小兒
小兒急性腸炎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病(又稱嬰兒腹瀉),其主要癥狀是腹瀉,可因飲食不當和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引起。腸道內感染以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為多見。人工喂養比母乳喂養者較多發病,其原因除畜乳容易污染外,還與母乳含有一種能促進雙岐桿菌生長的粘多糖有關,雙歧桿菌能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 腸道感染除細菌性痢疾、霍亂、鼠傷寒等外,其它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真菌和原因不明的感染性腹瀉均可稱為腸炎。 2歲以下小兒,在秋冬季出現流行性腹瀉,糞便蛋花樣或白色水樣便,無膿血大便的,患輪狀病毒腸炎的可能性大;如發生于夏季,大腸桿菌致病的可能性大;糞便含粘液、膿血的應考慮細菌性痢疾、空腸彎曲菌或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 (1)輕型腹瀉的,要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和高脂肪飲食,暫飲米湯、豆漿、酸乳或脫脂乳,母乳
這段時間醫院的兒科醫生又開始不斷地加班了。因為生病的孩子多了,對于嬰幼兒來說最常見的疾病不外乎是兩種,一種是呼吸道的疾病,另一種是消化道的疾病。特別是寶寶腹瀉了。那么寶寶腹瀉,要上醫院嗎?一起來看看吧! 秋天我們能感受得到,所以加衣服了;樹葉能感覺得到,所以黃了;還是一種小生物也感覺得到,那就是輪狀病毒。秋天孩子容易被輪狀病毒感染后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癥狀。因為這個病毒素容易在秋天作怪,所以也叫做秋季腹瀉。一般秋季腹瀉在每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1月是高發季節。 寶寶腹瀉時,家長都要注意觀察和護理,必要時把孩子送到醫院就診。 在醫院兒科經常用遇上不同的家長,有些家長過于緊張 比如說孩子喝母乳,一天拉四五次,而且是大便是糊狀的,孩子精神也不錯,家長就覺得一天拉這么多,確定是腹瀉吧,就把孩子帶到醫院去看了。 醫生說不用擔心,沒事,孩
如果您的寶寶正在吃配方奶粉,或者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喂養,那么孩子有沒有出現大便干的情況呢?如果是這樣,年輕的父母們可別“等等看”。 據介紹,現在單純靠母乳喂養的孩子比較少,4個月以內的嬰兒有2/3以上僅靠配方奶粉喂養,或者由配方奶粉和母乳混合喂養。 王女士的寶寶出生1個多月了,由于母乳不夠,孩子平時主要靠吃配方奶粉。最近寶寶大便平均兩天才一次,而且每當大便的時候,寶寶的小拳頭攥得緊緊的,小臉也憋得紅紅的,排出的大便干燥成型。為什么這么小的孩子大便會干燥呢?王女士決定找中醫給瞧瞧。 通常所認為的嬰兒大便稀溏,多見于母乳喂養的情況,單靠配方奶粉喂養或者母乳、奶粉混合喂養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大便干結。 特別提醒年輕父母們注意,寶寶吃配方奶粉容易導致內熱,外在表現很可能就是大便干結,如果這個時候大人只想“等等看”,那么不僅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