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最近播出了一期電梯“咬人”的事故。原來為了便利而設計出來的扶手電梯,卻給兒童安全帶來很大隱患,甚至直接成為致命機器。
事實上,除了電梯,對兒童來說,生活中還隱藏著很多令人想不到的“殺手”。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調查顯示:在中國,意外傷害已經成為1~14歲兒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天近150名兒童因此喪生;調查還發現,超過60%的兒童傷害發生在家中,其中最多的是跌倒和墜落。
這個比例跟錢報記者從浙醫兒院了解到的情況一致。根據該院近些年的意外傷害接診數據分析,車禍、墜落最多;其次是誤食;燒燙傷排在第三位。這家醫院平均每個月門診就要收治30~40個墜落孩子,其中導致顱骨骨折、顱內出血等,急需要手術的,每個月也有十幾例。
看到這些數據,做父母的肯定很揪心。家是讓人安心的地方,但是對孩子來說,這是成人預設好的環境,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對孩子構成潛在危險。
記者采訪了省兒童醫院、省眼科醫院的專家,疏理了家里常見、但可能被父母忽略的危險因素,有的做成直觀的視頻,放在本報微信“浙江名醫館”上。年輕的父母,幫子女帶孩子的爺爺奶奶,不妨都來看一看。
易忽略的危險因素1
——跌倒或墜落
小小孩頭重
跌落時頭最容易受傷
今年寒假期間,僅僅從年初一到十五,省兒童醫院外科就給十幾個顱腦外傷的孩子做了手術,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跌落。
一個農村的小孩,家里房子還沒造好,從沒有護欄的樓梯上摔了下來;有個小女孩,晚上偷偷翻護欄出去玩,畢竟是第一次翻,沒有掌握要點,也摔下來了;還有一個3個月大的寶寶,親戚朋友都想抱他,抱來抱去,結果一個沒接住,孩子掉地上,經檢查,顱骨骨折,還有些出血。
浙醫兒院外科主治醫生沈志鵬告訴記者,過年的時候,這種抱小孩抱出的意外比較多。這個準備放手,那個沒接住;或者大小孩逞能,想抱小弟弟小妹妹,結果沒抱住。
“小小孩特別容易傷到頭部,因為頭比較大,占比重也大,摔下去肯定是首當其沖。”再加上頭不像身體其他部位,有衣服包裹著,而是硬碰硬的,一旦受傷就較重。沈志鵬說,小孩子一般要到4、5歲,才會在摔倒時有意識地用手腳去撐地。
醫生提醒
小孩子從陽臺墜落的新聞,每年都有,聽到這樣的消息,真是不忍心多看。除了盡量不要讓小孩一個人在家之外,也可以把家里環境改造一下,比如撤走窗臺邊的桌椅,給窗戶加把鎖。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