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孩子可能表現的不良性格 1、自卑 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常會夸獎自己的父親。這是因為父親這個角色在孩子的心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分量,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親是百事通,是萬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由單親媽媽帶大的孩子,這份優越感就自然消失,也因此產生了自卑情緒。自卑情緒主要表現在:情緒的憂傷,缺乏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性格孤僻,不愛交際,畏縮膽怯,做事缺乏信心。 2、猜疑 父母離異,得不到來自爸爸媽媽共同的關心,會給年幼的孩子產生不小的心理陰影:爸爸媽媽是否還愛我?小朋友會不會不愿意跟我玩了?猜疑心理會讓孩子不能跟同齡孩子和睦相處,在處理人際關系上產生障礙。 3、逆反 隨著自卑心理及猜疑心理的產生,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日漸突出。一直很聽話的孩子有時會沒有理由地抗拒家人、小朋友,這一切原因來自于父母的離異讓孩子沒了安全感。 4、補償 父母
對于剛出生的新生寶寶,一定要精心呵護,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會導致孩子感染到病菌,或者出現其它異常狀況,特別是要避開以下這七大護理誤區,否則會影響寶寶的成長與發育。 誤區一:少洗頭發減少脫落 有些家長怕寶寶頭發脫落,盡量少給寶寶洗頭。其實洗發時脫落的都是處于脫落期的衰老的頭發,不洗也會掉。但如果長期不洗發,油脂及汗液刺激寶寶頭皮的毛囊會引起繼發感染,反而會影響寶寶頭發的生長。 正確做法:夏季每天洗1~2次頭發,其他季節每2~3天洗一次。洗發時可用嬰兒洗發液抹在寶寶頭發上,并用掌心輕輕揉擦寶寶頭皮,以促進血液循環。 誤區二:喂奶后用紗布擦口腔 新生寶寶在喂奶或溢奶后,口頰內及舌上往往會殘留奶塊。有的新媽咪喜歡用紗布蘸水去擦,這是錯誤的,因為粗糙的紗布有可能損傷寶寶稚嫩的口腔黏膜,引起口腔感染。 正確做法:喂奶后給寶寶喝少許溫開水,奶塊會被水沖走。 誤
誰都知道,牙好吃飯才香,愛牙護齒是孩子從小的必修課,因此,媽媽們一定要盡全力的來幫孩子完成刷牙的任務,教會孩子如何正確使用牙刷,如何正確的護理自己的牙齒,請看下文相關詳細指導。 醫生建議 學齡前寶寶不用含氟牙膏 廣東省口腔醫院副院長、廣東省牙病防治指導中心副主任黃少宏介紹,寶寶一般3歲左右就開始有學習刷牙的愿望了,當然,媽媽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而靈活處理。一般建議學齡前兒童都不使用含氟牙膏,因為有部分低齡寶寶漱口后不太會吐出,加上兒童牙膏一般都非常“可口”,寶寶偷吃牙膏的情況很常見,還容易把牙膏水吞進肚子。過多的氟攝入到寶寶體內,是可能引起氟中毒的。 黃少宏介紹,目前市面上也有含氟的兒童牙膏,不過其含氟量只有成人牙膏的一半,如果給寶寶使用,每次不用太多,擠一個豌豆大即可,最好監督寶寶不要吞食。 媽媽出招 讓寶寶愛上刷牙武器很
在給寶寶洗澡洗頭過程中,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導致寶寶耳朵進水,出現這種的狀況,有的媽媽急的手忙腳亂,這樣不僅問題不能解決,還可能由于太著急而使用錯誤的解決辦法,那么媽媽到底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本文就對此給出了詳細的指導,一起來看看吧。 一、寶寶耳朵進水了 媽媽是否常常很苦惱在給寶寶洗澡洗臉的時,寶寶的耳朵很容易進水?其實,除了洗澡或者洗臉時耳朵進水,有時候看看寶寶的耳朵,也發現里面有著某些液體,這是什么呢? 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洗澡水總是很容易進入耳朵內,液體常在寶寶的中耳積聚。另一種情況是感冒后,有些液體常在中耳積聚,如果細菌感染這些積聚的液體,很容易就引起耳朵疼痛、寶寶哭叫不安、發熱等癥狀,容易導致急性中耳炎。 還有一些吃母乳的寶寶,由于媽媽喂養姿勢不當或乳汁流出過急,而寶寶來不及吞咽,乳汁可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二、識別耳朵炎癥&mdas
小寶寶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因此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有很好的睡眠質量。其實寶寶的睡眠好壞與他的睡眠姿勢密不可分。那么寶寶究竟采用哪種睡眠姿態最好呢? 1、仰臥睡姿 一般中國的父母都習慣于讓嬰兒采用仰臥的睡姿,仰臥時便于父母直接觀察嬰兒臉部的表情,寶寶的四肢能夠自由地活動。但是仰臥時寶寶容易發生嘔吐,由胃反流到食道的食物吐出后,會聚積在寶寶的咽喉處,不易由口排出,較易嗆入氣管及肺內,發生危險。 另外,仰睡對寶寶的呼吸也不利。由于受重力影響,喉部會阻擋呼吸氣流自由進出氣管口,一旦氣流阻力增大,寶寶在仰睡時呼吸就會有雜音(鼾音),造成呼吸困難,對原本呼吸就不順暢的嬰幼兒不合適。 2、俯臥睡姿 父母普遍認為,小嬰兒趴著睡容易阻礙寶寶呼吸引起窒息。其實剛出生的新生兒就具備了自身防御的能力,當臉朝一側俯臥時,他會本能地將口鼻露出來,舒暢地呼吸。趴著睡
細心的媽媽觀察寶寶“出汗”后就會發現,寶寶“盜汗”時的表現與普通出汗是有區別的: 1、寶寶盜汗vs出汗 寶寶出汗——健康寶寶多數是因為置身于炎熱環境或在跑跳玩鬧之后、穿得過多或睡時蓋得太嚴、睡前喝了高熱量的奶粉等原因引起出汗。嬰幼兒期由于新陳代謝旺盛,容易出汗,只要安靜下來,出汗現象自然就會消退。 寶寶盜汗——是在寶寶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寶寶盜汗可能有以下4種可能性: a 缺鈣引起。表現為入睡后的前半夜,頭部明顯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晃頭部,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發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禿”。應對辦法: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因缺鈣引起的盜汗現象也就會逐漸停止。 b 結核菌引起。假如寶寶不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
又到一年年底,各種大小節日如期而至,伴隨著節假日而來的,還有各種美食。當大人們對各種聚餐厭煩時,寶寶們卻在美食中嗨翻天。而在各種玩鬧中,隨即 而來的“寶寶節日病”也成為媽媽們頭疼。專家提醒,節日期間寶寶健康不可忽視,呵護寶寶需要多方下手。尤其是作為寶寶“健康隱形殺手”的虛汗,首先要特別 引起媽媽們的注意。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卜保平安 民間有句老話:“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而在這個大吃大喝的節日里,寶寶們怎能管得住自己的小嘴巴。豐富大餐吃多后,寶寶自然內熱重,特別容易“盜汗”了。而且通常是白天一活動就出汗,晚上睡覺后因為出汗多濕了衣服或被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寶寶很多“盜汗”都是發生在休息時候,如入夜入睡后或午間睡醒后,因此媽媽們很難發
到底孩子幾歲和父母分開睡更好?這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有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堅持讓孩子單獨睡,覺得這樣會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堅強的意志;有的家長則覺得等孩子各方面能力都達到一定水平后再讓孩子獨自睡更加穩妥。那到底孩子幾歲開始分床睡好呢?聽聽園長和老師們的見解吧。 在世界各地,孩子與父母是否應該分床睡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就此話題一直爭論不休,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育兒觀點和家庭文化背景。 選擇孩子與父母同睡的一派的理由是:我國大部分家庭受住房條件所限,無法實現分床睡;一些家長認為與孩子同睡能使親子間在身體和感情上更親近,并能減輕夜間育兒的麻煩和孩子的恐懼。選擇讓孩子分床睡的一派的理由是:分床睡可以避免親子同睡時可能出現的孩子窒息;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減少孩子的依賴情感。 在國外,倡導孩子與父母分床睡的主要是美國的父母。1990年美國某地進行了一次家庭睡眠安排的調查,30
英國Britax,中文名字寶得適或百代適,是一家專門設計、制造和銷售嬰兒推車、安全座椅和寶寶旅行用品的兒童安全用品公司。Britax的產品質量遠遠超過了歐洲安全法規規定的標準,因此Britax受到全球消費者的親睞,很多中國媽媽也通過海淘這一新型購物渠道為寶寶購買Britax嬰兒推車。今天,小編就來給媽媽介紹一下,如何低價海淘正品Britax嬰兒推車。 Britax嬰兒推車海淘直郵網站推薦 說到海淘嬰兒車、安全座椅,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網站—kidsroom.de,這個網站已經有10年的經營歷史,主要出售兒童安全座椅,嬰兒車等商品,由于是專業銷售安全座椅、嬰兒車等商品的網站,爸爸媽媽在這里購買嬰兒車的選擇面更廣,如果要買Britax嬰兒車,也比在國內商場上的選擇面更廣。雖說如今各大城市均有Britax實體店,但是產品不夠豐富,比如說,Britax嬰兒車有不同的型號,也
寶寶愛尿床,怎么辦?父母不可大驚小怪,否則會讓寶寶害羞、難為情,甚至覺得自卑。通過觀察發現,凡是愛尿床的寶貝,會因為自卑感而不愿意與同伴交往,睡覺前也常常為尿床擔憂、睡不好覺、有時尖叫、驚醒、哭鬧等。寶貝尿床為何尿床?除了和遺傳、大腦發育不全或軀體疾病有關外,最主要的是如突然受驚,環境的改變等心理因素引起,還可能是因白天疲勞過度、睡眠太深所致;或者是沒完全養成自動控制排尿的習慣。 找出病因后,就要對癥下藥,只需5招,就能讓寶貝告別尿床煩惱。 1.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注重飲食。晚飯時少喝湯,睡前少喝水,睡前喝水不僅會使寶寶產生過多的尿液,也會產生眼袋,引起寶寶不適。 養成好習慣。不要讓你的寶寶在白天消耗過多的精力,臨睡前也不要進行太過刺激的游戲。睡前要讓寶寶排一次尿,時間應固定,以免養成良好的睡前排尿習慣。夜里每隔大約四小時排尿一次,以后逐漸減少寶貝夜里尿床的次數
美國心理學家推孟曾對1500名超常兒童進行長期的追蹤觀察,30年后發現20%的人沒有取得什么成就,與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對比,發現最顯著的差異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個性品質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堅強毅力、獨立性和勇往直前等個性品質的人。事實證明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僅有聰明的頭腦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獨立性、自制力、堅韌性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細心的媽媽們會發現,兩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會用“給我”“我會”“我要”等詞語來堅決表達獨立性意向。還有的媽媽們也許會納悶:為何一直乖乖聽話的寶寶,會出現了現在所謂的叛逆期呢?不明覺厲的媽媽們也許就會給自己的寶寶戴上一頂“不聽話”的帽子。那么,一旦發現寶寶們有了這種叛逆傾向,爸爸媽媽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正確指導孩子呢?又該怎樣在讓孩子學會獨立與適時表達父
養育孩子是個幸福的過程,同時更是個艱辛的過程,除了要做好哺乳、換尿布、洗澡等護理工作,還要面對孩子的哭吵、破壞進行教養工作。 可能對我們這些邊緣人士來說,我們也只能奉勸新爸爸、新媽媽耐心點,這是為人父母的必經之路。但實際上,繁瑣的護理工作已讓媽媽們精疲力竭,如果寶寶再哭鬧、任性,那么這時媽媽眼中的寶寶將會由小天使變成小魔鬼,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都會對寶寶發一通牢騷。 或許,發泄完之后,媽媽自己會好受些,并感覺這樣做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可媽媽是否想過,挨批后,寶寶的心里感受?專家告誡:媽媽生氣可以體諒,但在牢騷出口前必須得三思。 專家表示:日常生活中,媽媽們應避免6類最常見的牢騷,如下: 一、否定寶寶人格 媽媽正忙家務活時,一旦寶寶還粘乎乎,許多媽媽都會不耐煩地說:“煩死了,自己去玩。"可能媽媽自己沒在意,可寶寶就會受到莫大的委屈而嚎啕
由于近期霧霾天氣的嚴重,因為,許多家長會考慮用專用的洗鼻器為寶寶洗洗鼻子,那么,寶寶洗鼻器如何正確使用呢?本文就對此給出了正確的指導: 究竟鼻子要不要常常洗?一般的洗臉算不算也洗了鼻?在空氣不夠清新的城市中,我們又該怎樣去保護鼻子?聽聽專家怎么說——— 1.鼻子要不要常洗? A:鼻腔有自潔功能,有鼻部疾病的患者也需在醫生指導下決定是否清洗 “一般人是不需要定期清洗鼻腔的,因為鼻腔本身就帶有自潔功能。”專家表示,首先,鼻毛會阻擋空氣中的較大的 顆粒或灰塵,對進入人體的空氣執行第一道過濾;當空氣中較小的灰塵或微生物等被吸入鼻腔后,由黏液毯和纖毛構成的黏液纖毛系統會對其進行第二次過濾,即灰 塵或微生物會被吸附在黏液毯上,隨著纖毛運動和吞咽動作,被咽入胃內或被咯出;再者,鼻腔內分泌的黏液中還含有一種&ldquo
小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有生病住院的現象,那么在住院期間,媽媽應該如何正確的護理好生病的寶寶呢?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出護理住院寶寶要注意的6事項,分享如下,以供媽媽參考: 1.打針前要會夸小孩 護士在給稍大一些的小孩打針前,基本上會夸女孩子漂亮,男孩子勇敢。護士的這個針前夸獎法,家長完全可以借鑒。千萬不要在打針前嚇唬小孩。 2.越催護士越容易出錯 給小孩打針時,經常會有其他家長過來告訴她,自己家小孩的藥水滴快(慢)了、拔針、換藥等等。但她過后告訴記者,家長急,護士不能急,因為護士一急,出錯了就是大事。所以奉勸家長,不要在護士手頭有活時,態度惡劣地催促護士。而且護士在病房里換藥是有順序的,要一個一個來,不要覺得護士是怠慢了您的小孩。 3.2~3人來陪護即可 有家長跟記者說:“小孩有病還不如大人有病,小孩一點罪都不能遭。&rdqu
濕漉漉的尿布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同時也會危害寶寶的健康,因此,作為一名負責任的家長,一定要學會正確的為寶寶更換尿布,特別是新手爸媽,這是必學的。 一、換尿布有哪些注意事項? 更換過程中,除了要按照步驟來,父母們還需要注意到以下的一些事情,這樣不僅能保證安全地給寶寶更換到尿布,而且往往能事半功倍。 1、充分準備:在換尿布前將干凈的尿布,尿布桶,護膚柔濕巾,護臀膏等準備好,以備更換尿布時使用。 2、固定地更換平面:將寶寶平放于地板、床或小桌上,使其感覺舒適安全。需要注意的是要時刻用手保護寶寶的身體以免摔傷。如果選擇桌面,請最好保證桌面的高度和你腰的高度一致。 3、寶寶的安全保護:請確保換尿布的全過程,你的手始終托撫著寶寶,以防寶寶在換尿布的過程中從床或桌面上滾落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4、與寶寶親密接觸:把幫寶寶換尿布的過程變成和寶寶親密接觸的時間,通過撫觸,
相比起早產兒,還有一個極端,那就是巨大兒,對于巨大兒,家長們同樣需要精心的呵護,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整理出巨大兒的護理常識,分享如下,以供參考: 我國小兒出生體重平均為3公斤,其正常波動范圍為2.5-4公斤,如果低于或高于此標準,即是醫學上所說的高危新生兒,易出現早產或難產,我們應慎重加以對待。 早產兒是指妊娠不滿37周分娩的嬰兒,其體重不到2500克(屬于低體重兒)。早產兒為“瓜未熟蒂落”,其皮膚薄,皮下脂肪少,因而難以維持正常體溫。此外,還難以吸乳和喂養,臨床還易發生黃疸、感染、以及出血傾向等。統計資料表明,早產兒發病率高,死亡率幾乎占新生兒死亡率的一半。因此,在護理上應吃“小灶”包括注意保暖、合理喂養、預防感染,一有變化應及時就醫。 胎兒體重超過4500克,臨床稱為巨大兒。巨大兒除了給母親分娩帶來麻煩外,其生下后
春季風大,很多人喜歡戴太陽鏡,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它。戴上太陽鏡后,進入眼內的可見光減少了,瞳孔會自然放大,時間長了,容易誘發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出現眼紅、眼痛、視力急劇下降等癥狀。所以,青光眼病人或疑似患有青光眼的人,還有患有老年性白內障、晶狀體膨脹明顯的人不宜戴太陽鏡。 另外,6歲以下兒童也不適宜長時間戴太陽鏡。因為他們的視覺功能發育未達到成人水平,長時間戴太陽鏡就可能會形成弱視。
核心提示:近幾年,兒童眼睛近視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小學一、二年級的“小眼鏡”明顯增多。專家表示,這和過度的早教有一定關系。 一歲多開始早教,幼兒園學英語、數學……這些有可能導致孩子近視。昨日,“明亮一代人”公益科普宣傳活動在觀音橋步行街啟動。眼科專家葉劍介紹,近幾年,兒童眼睛近視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小學一、二年級的“小眼鏡”明顯增多。“這和過度的早教有一定關系。”“除了早教,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也會成為孩子患近視的重要誘因。”葉劍說,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可以玩,但不應過度沉迷,“玩半小時就應休息5-10分鐘”。
核心提示:眼科專家建議,家庭、學校、政府應重視青少年近視高發問題,積極做好青少年、兒童近視預防工作。 寒假臨近,青少年、兒童近視預防進入關鍵時期。專家提醒,不少孩子習慣在假期無節制地上網、看電視、打游戲、玩手機,導致視力急劇下降。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眼科主任夏曉波教授介紹,近年來,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逐年攀升,校園已經成為近視“重災區”。通過調查發現,70%以上的近視新發病例都出現在青春發育階段。除部分因父母有高度近視的遺傳外,大部分青少年、兒童患上近視是因為課業負擔重、沉迷電子產品等原因。 專家指出,不少家長熱衷讓孩子參加各種類型的補習班,孩子不僅要完成日常學習任務,還要應付名目繁多的輔導班和特長班,加上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流行應用,導致青少年用眼負荷增加,久而久之孩子的視力難免下降。 記者發現,有些家長喜歡在平板電腦上下載各種學習軟
核心提示:美國最新一項研究發現,夜里開燈睡覺的嬰幼兒將來發展成近視的可能性更大,尤其不到2歲的孩子。因此,建議家長能夠陪著孩子入睡,等孩子睡著后再把燈關掉,減少燈光直接照射孩子眼睛的時間。 近日,權威期刊《自然》刊登一項最新研究稱,開燈睡覺會使寶寶以后更容易近視。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療中心的理查德·斯通及其同事,對479名2至16歲兒童的家長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夜里開燈睡覺的嬰幼兒將來發展成近視的可能性更大,尤其不到2歲的孩子。寶寶兩歲前若是睡在黑暗房間,近視比例是10%;若是睡在裝小夜燈的房間中,近視比例是34%;若是睡在開著大燈的房間中,近視比例則為55%。 因此,建議家長能夠陪著孩子入睡,等孩子睡著后再把燈關掉,減少燈光直接照射孩子眼睛的時間。更好的辦法是,把臥室外走廊上的燈打開,或讓屋外的自然光源調節亮度。如果孩子非常怕黑,可以在臥室角落留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