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孩子幾歲和父母分開睡更好?這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有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堅持讓孩子單獨睡,覺得這樣會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堅強的意志;有的家長則覺得等孩子各方面能力都達到一定水平后再讓孩子獨自睡更加穩妥。那到底孩子幾歲開始分床睡好呢?聽聽園長和老師們的見解吧。
在世界各地,孩子與父母是否應該分床睡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就此話題一直爭論不休,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育兒觀點和家庭文化背景。
選擇孩子與父母同睡的一派的理由是:我國大部分家庭受住房條件所限,無法實現分床睡;一些家長認為與孩子同睡能使親子間在身體和感情上更親近,并能減輕夜間育兒的麻煩和孩子的恐懼。選擇讓孩子分床睡的一派的理由是:分床睡可以避免親子同睡時可能出現的孩子窒息;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減少孩子的依賴情感。
在國外,倡導孩子與父母分床睡的主要是美國的父母。1990年美國某地進行了一次家庭睡眠安排的調查,303位有2~3歲孩子的父母參加了這項調查。其中,44%的孩子從未在父母的床上睡過,55%的孩子偶爾在父母的床上睡過。14%的父母說,每星期會有幾天讓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只有11%的父母與孩子同睡。
是否與孩子分床?何時分比較好?這是家長多年來討論不休的一個話題。其實分與不分各有利弊,家長應該全面地去考慮。如果家長傾向于讓孩子分床睡,那就應越早分床越好;如果孩子已經懂事了,那么在分床過程中要盡量取得孩子的理解;在分床后仍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關愛,如在睡前講故事、親吻孩子、彼此說晚安等,這些都是對孩子的心理慰藉;當然,偶爾和孩子睡一晚也會讓孩子感受到母愛。
對于不希望讓孩子分床睡的家長,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如:摸著媽媽的耳朵才能睡著,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依賴感。對家人依賴感的增強,不利于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因此家長應在合適的時間制造一些讓孩子獨睡的情景,為分床睡打下基礎。
分園小三班教師 杜婷
孩子的獨立性應該從小培養,至于幾歲,我認為年齡越小越好,在嬰兒時期孩子就應該與父母分床睡,這樣有助于孩子吸入新鮮空氣,也能夠讓孩子從小形成一定的獨立性,不會過分依賴于父母,為今后的分屋睡打下良好的基礎。與孩子分床睡對父母來說能夠休息得好一點,還能夠避免孩子形成不良的睡眠習慣。有些孩子在家與父母一起睡時喜歡枕著父母的胳膊或摸著父母睡,到了幼兒園后還必須找一個替代品,如:小毛巾或娃娃,這樣既不衛生,又會吸入一些灰塵和顆粒物,對孩子的身體絕無益處。如果一開始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那么等孩子養成這個習慣后就很難改掉了。
孩子何時開始分屋睡,現在有很多的爭議,我覺得孩子在3~4歲時就應該與父母分屋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基本能夠大小便自理了,也能夠自己穿、脫衣服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都能很快地培養起來,但如果孩子一直依賴父母,他的自理能就很差,就有礙于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比如我們班的麗麗,她的父母就是在她3~4歲時開始讓她分屋睡的,通過與她父母的交談我得知,剛開始讓麗麗自己睡也是很困難的,但是她的父母并沒有放棄,而是想盡辦法讓麗麗堅持,結果分屋睡后的麗麗自理能力特別強。而我們班的小強,由于一直與奶奶生活,等到上幼兒園后還不會自理,就連喝水都要老師追著喝,顯而易見,過早地為孩子創設這樣的機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益處。
總之,我認為幼兒3~4歲與父母分開睡比較好,這對孩子的各種能力及行為習慣都是一種鍛煉。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