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寶寶,感冒發燒看醫生也是難免會遇到的事。媽媽們帶寶寶去醫院的時候,是否往往自己都有些暈乎乎的呢?在此提醒各位媽媽,從寶寶平時的身體情況記載、就診到服藥,都一定要仔細而認真,如此才能讓寶寶更加健康地成長。
一、就診前,媽媽要做哪些功課?
在醫院里,常見一臉焦急的媽媽們帶著寶寶來就診,但是醫生一問寶寶的狀況,卻模棱兩可說不上來。要確保醫生診斷無誤,媽媽首先要提供詳細的資料。現在醫院的門診量都相當大,每個人的看診時間有時甚至只有3~5分鐘,寶寶進入診室后,也容易因環境陌生而鬧別扭哭鬧等,媽媽要哄寶寶就更難和醫生溝通了。因此媽媽平時可專門用一個筆記本來記錄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例如,寶寶1天的進食量、排便次數等等。有時候由于時間緊迫,醫生是根據病患提供的病癥去下診斷的,并不會詳細檢查,這時候,就特別需要父母提供準確信息。新生兒生理發展尚未穩定,建議平時詳細記錄;1歲之后,家長可依寶寶的身體情況記錄,若是寶寶的生理發展及情況已漸趨穩定,就可等到身體出現異常時再記錄。
二、不要只追求大醫院
有些家長一味地選擇大醫院,大醫院的醫療條件比較好,但同時大醫院也是患者最集中的地方,醫院越大,患者就越集中,室內環境也污染得較嚴重。寶寶看病一般至少要在醫院逗留二三個小時,患病的孩子本身抵抗力就低,很容易通過呼吸道傳染或直接接觸等感染上其他病菌,造成舊病未愈又添新病,除非疾病遷延不愈或者加重了,沒有必要非得去追求大醫院。
三、怎樣選擇醫生
小兒科是非常重視經驗的科別,別看小孩子的病貌似單純,其實變數相當多,因此,醫生選擇對小寶寶來說就顯得相當重要。寶寶不管是什么病,第一個優先考慮的都應該是兒科醫生,因為兒科醫生幾乎都接受過3年的基本兒科訓練和2年的專科訓練,有了如此專業嚴謹的制度,自然更能確保寶寶的身心健康。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