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的免疫接種項目中,吃糖丸是比較關鍵的一項,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友情提醒家長們,小兒吃糖丸要注意的以下這兩大事項,希望爸媽們能將這些事項牢記在心。 一:糖丸不宜帶回家服用 目前,我國可供選擇的脊髓灰質炎疫苗有口服減毒脊灰疫苗(俗稱糖丸)和注射滅活脊灰疫苗兩種,前者是國家一類免費疫苗,后者是二類有償疫苗。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表示,我國普遍使用的口服糖丸,是一種非常安全、有效的疫苗。在我國,口服糖丸的接種程序是在兒童2、3、4月齡各服1次,4歲再服一次。 由于脊灰糖丸是減毒活疫苗,需-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運輸,如果保存不當會影響脊灰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建議在接種點服用糖丸。不能將糖丸帶回家服用。 小兒吃糖丸要注意的兩大事項 是不是吃過糖丸就不會得脊灰?專家表示,通常情況下,口服首劑脊灰疫苗后,約50%的受種者能產生針對所有三個型別脊灰病毒的免
給寶寶接種疫苗是寶寶預防疾病的一種手段,寶寶打完預防針后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反應,那么哪些反應是正常的,哪些反應是不正常的呢? “每次打完疫苗孩子都要生場病,我都害怕了。”“想著以后能不打就不打了。”……近日,育兒群里的媽媽們對寶寶打疫苗提出了很多問題。那么,打完疫苗究竟哪些反應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打完后該注意些什么?我們不妨聽聽專家怎么說。 問題1 孩子出現發燒、皮疹等情況是不是正常的? 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寶寶每次打完疫苗都會出現發燒、皮疹等“小毛病”,這種情況是不是很普遍,也很正常呢? 專家解答: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護師郭淑惠表示,打完疫苗個別孩子會出現發燒、皮疹等癥狀,但這不具有普遍性。 打疫苗有個前提,那就是寶寶必須在身
在現實生活中,年輕的父母總是憑經驗、憑肉眼觀察判斷孩子是否健康,認為只要歡蹦亂跳就沒毛病,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 比如有的家長憑經驗認為自己的孩子營養充足,可體檢時,按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年齡與相對身高”、“年齡與體重”、“身高與體重”3項標準衡量,這個孩子就有可能是營養不良。 因此,北京兒童醫院體檢中心張峰主任認為,0至18歲的孩子定期體檢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干預。 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應1-2周作一次檢查;6月齡以內的嬰兒每月1次;6月齡以上、1歲以下的嬰兒每2月1次;1-3歲幼兒半年1次;3-18歲每年1次。 兒童體檢有重點 兒童體檢重在監測生長發育情況,及時發現體格和智力發育異常。兒童體檢有幾個特有的項
寶寶身體發育很快速,毫不夸張的說,基本上一天一個樣,給嬰幼兒體檢主要是看寶寶是不是健康的成長,體檢的重要指標是身長、體重和頭圍。媽媽們可以根據寶寶的這三項指標來判斷寶寶的身體情況。 身長 嬰兒在生后頭3個月身長每月平均長3~3.5cm,4~6個月每月平均長2cm,7~12個月每月平均長1~1.5cm。在1歲時約增加半個身長。小兒在1歲內生長最快,如喂養不當,耽誤了生長,就不容易趕上同齡兒了。 體重 新出生的孩子的正常體重為2.5~4.0kg。生后頭3個月嬰兒體重增加最快,每月約增750~900g;頭6個月平均每月增600g左右;7~12個月平均每月增重500g,1歲時體重約為出生時體重的3倍。健康嬰兒的體重無論增長或減少均不應超過正常體重的10%,超過20%就是肥胖癥,低于平均指標15%以上,應考慮營養不良或其他原因,須盡早去醫院檢查。 嬰幼兒體檢的重點是
我國政府為了預防1歲內嬰兒患結核病、乙肝、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及麻診疹等傳染病,規定自出生之日開始需依次地接種:卡介苗、乙肝、脊髓灰質炎糖丸、百白破和麻疹疫苗的基礎疫苗。 隨著以上這些措施的貫徹,我國小兒對上述各種傳染疾病的免疫效果已達到80-95%,發病率明顯下降,有的甚至已接近國內絕跡(如小兒麻痹、白喉),對確保嬰兒的茁壯成長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這種基礎疫苗的接種,除了脊髓灰質炎采用減毒糖丸口服之外,其他的都采用注射疫苗的方式。由于實施對象嬰兒的抵抗力弱,又存在個體差異,因而在接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輕微的局部有全身反應或癥狀,使父母產生種種的疑慮。為此,將因接種各種疫苗可能出現的反應及特征,分別介紹如下: 卡介苗:接種的目的是預防結核病。在健康小兒出生后立即接種,在2-3周后接種處出現局部紅腫、硬結,直徑約10毫米,有的形成小膿皰,可自行吸收或穿破成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廣大新媽媽們,在照料寶寶的日常工作中,不必太過于讓寶寶干凈,因為有關研究表示,如果你的寶寶太干凈反而不利于健康,而且還會導致免疫力變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導致這種結果的具體原因吧。 專家表示:寶寶生長環境過于潔凈不但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相反還會損傷孩子免疫力,增加寶寶患上某些疾病的幾率。 美國科學家發現,人在嬰幼兒時期的成長環境如果過于潔凈,將影響其免疫系統發育,成年后更易罹患心臟病等。對此,專家指出,美國科學家的發現指的是“衛生假說”理論。即人人都知道要注重保持清潔,但過于追求干凈衛生對人體健康可能有害。多項研究顯示,生活在農村的兒童較少患過敏癥、哮喘和濕疹等,而接觸貓、狗的兒童抵抗力也更強。 專家提醒:寶寶太干凈免疫力低 孩子需要健康的生活環境,并不是讓孩子生活在幾乎沒有細菌的環境中。家長們應該知道,除了讓孩子加強
據有關調查表明,有相當一部分的寶寶在進行疫苗接種后,身體上都會出現一些不同的反應,對于這些反應常常讓家長們為之苦惱,到底是正常的反應,還是不適的反應,親親寶貝小編也對此收集了相關資料,在這里,我們就詳細的來看看,孩子接種疫苗后的幾種常見反應。 反應一:局部紅、腫、熱、痛 典型疫苗:注射類疫苗 幾乎每種經注射接種的疫苗都可能引起這種局部反應。其中比較明顯的如破傷風疫苗,還可能同時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注射部位有瘙癢感等反應。這些局部反應一般都比較輕微,大多在兩三天后自行消退。 孩子接種疫苗后的常見反應 護理方法:用清潔毛巾熱敷注射部位,可以減輕疼痛感和不適感。注意不要讓寶寶抓撓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繼發感染。如果接種疫苗部位的紅、腫、熱、痛持續性加劇,局部淋巴結明顯腫大、疼痛,說明有可能出現繼發性感染,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反應二:發熱 典
專家提醒家長朋友們,小兒出生后第2個、第3個、第4個足月是糖丸的初服年齡,4歲時需加服1次,對于寶寶吃糖丸,有許多事項需要家長們注意,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寶寶吃糖丸應注意的事項分別都有哪些? (1)服小兒麻痹糖丸是為了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這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可引起肢體癱瘓,造成終身殘疾。 (2)為了使疫苗有效地發揮作用,服用小兒麻痹糖丸時應用涼開水送服(禁用熱水)。另外,由于母乳中含有抗體,對活疫苗有降低效果作用。因此,孩子服糖丸前、后半小時內不許吃母乳,也不能喝熱水及熱奶。 寶寶吃糖丸應注意的事項 (3)如果孩子正患腸道疾病(嚴重腹瀉)時應暫緩服疫苗。何時服用,應由醫生檢查后決定;如孩子患有免疫缺陷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以及其他急慢性嚴重疾病,也應暫緩服用。 (4)服疫苗后一般反應輕微,個別孩子可有輕度腹瀉。 (5)對牛奶或奶油
流腦病毒存在于人體鼻咽腔的分泌物中,通過說話、咳嗽、打噴嚏等方式經空氣飛沫傳播,因此它的傳染性很強,對于流腦的預防最好是通過免疫接種,但有6種是人不能打流及疫苗,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哪6種寶寶不適合進行流腦的疫苗接種。 衛生專家提醒,接種流腦疫苗是預防流腦的重要措施,但是流腦疫苗不是人人能打,處于下列6種情況的人不適宜接種流腦疫苗。 1.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病人。 流腦疫苗6種寶寶不宜打 2.有高熱驚厥史的人。 3.有嚴重心臟、肝臟、腎臟疾病,尤其是臟器功能不全者。 4.有精神系統疾病和精神病的人。 5.有過敏史的人,過敏史包括藥物和食物的過敏。 6.如發燒或正處于疾病的急性期,可以等康復后再補種。 另外,專家還指出,預防流腦還要注意孩子的鼻咽部健康,被動吸煙的孩子易患流腦。所以,為了孩子,家長不要抽煙或抽煙時盡量避開孩子。
體檢能有效的發現寶寶的疾病及監測寶寶的發育狀況,因此,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友情提醒,對于1歲以內寶寶的體檢,父母更要重視,那么,家長們知道寶寶1歲內需要做幾次體檢嗎?專家告訴我們,1歲內的寶寶一共需要做5次體檢,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分別是哪5次吧。 第1次體檢:出生后第42天 醫院檢查: 寶寶出生后第42天,迎來第一次個體檢。通常醫生會檢查寶寶身高、體重、心肺、血色素、鋅卟磷、堿磷酶、分髖試驗、臀紋、臍部、進行營養測評。此時寶寶還很小,心肺檢查主要以聽診、叩診完成,查血也只簡單地查幾樣,其中鋅卟磷是查血液中鐵的指標,堿磷酶是檢查鈣的指標。分髖試驗和臀紋是檢查寶寶的髖部是否有問題,髖關節是否有先天性脫位的情況。臍部體檢是檢查寶寶是否有先天性疾病臍疝。 父母自檢: ·視力:爸爸媽媽最好借用手電筒,使手電筒光向單方向運動,若寶寶的雙眼很容易追隨光
由于小寶寶的身體抵抗能力還很弱,因此,在一歲以前需要接種很多疫苗,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各類疾病的發生,但許多家長都不知道在寶寶一歲前到底要接種哪些疫苗,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特此整理出一套,寶寶0至12個月接種疫苗時間表,一起來看看具體內容吧。 出生后:卡介苗(初種)、乙肝疫苗(第一針) PS:母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 滿1月:乙肝疫苗(第二針) PS:早產兒體重達2.5公斤后方開始接種疫苗 滿2月:麻痹糖丸疫苗(第一次初免) PS:可能有輕微發熱或惡心。 寶寶0至12個月接種時間表 滿3月:麻痹糖丸疫苗(第二次初免)、百白破疫苗(初免第一針) PS:可能有輕微發熱 滿4月:麻痹糖丸疫苗(第三次初免)、百白破疫苗(初免第二針) PS:可能有輕度或中度發熱 滿5月:百變破疫苗(初免第三針) PS:可能有中度發熱 滿6月
小寶寶出生后,要進行的體檢項目很多,同時要注意的體檢事項也很多,本篇資訊,親親寶貝小編就整理出,新生兒體檢項目列表,以供家長們的參考。 新生兒體檢項目列表如下: 眼距測量法 用軟皮尺小心測量寶寶兩眼內眥之間的距離,數值即為眼距。 胸圍測量法 軟皮尺經過寶寶兩乳頭,平行繞一周,數值即胸圍。 新生兒體檢項目有哪些 腹圍測量法 軟皮尺經過寶寶肚臍上方邊緣,平行繞一周,數值即腹圍。 前囟測量法 新生兒前囟呈菱形,測量時,要分別測出菱形兩對邊垂直線的長度。比如一垂直線長為2厘米,另一垂直線長為1.5厘米,那么寶寶的前囟數值就是2厘米×1.5厘米。 頭圍測量法 用軟皮尺測量,從眉弓開始繞過兩耳上緣和枕后,回到起始點,周長數值即寶寶頭圍。 眼裂測量法 用軟皮尺小心測量寶寶眼外眥到眼內眥的距離,數值即為眼裂
對于剛出生的小寶寶來說,出生后進行各項免疫接種很關鍵,那么家長們知道,新生兒什么情況下不能打疫苗嗎?如果不知道的話,就趕緊看看下文詳細內容吧。 牛奶過敏的寶寶別吃糖丸 吃糖丸是為了預防小兒麻痹癥,但是有免疫缺陷癥或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的寶寶不能吃。另外,對牛乳及牛乳制品過敏的寶寶不能吃糖丸劑型疫苗,可服液體疫苗。 癲癇寶寶不能打百白破疫苗 有癲癇、神經系統疾患的寶寶不能接種,媽媽們在早期可發現,孩子易怒、出現持續長達30秒的強直性驚厥,四肢或臉部的抽搐等都是癲癇的早期癥狀,媽媽們要注意觀察,及早確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的禁忌癥也大致相同。 新生兒什么情況下不能打疫苗 雞蛋過敏的寶寶不能打麻疹疫苗 嚴重疾病、發熱或過敏史的寶寶(特別是雞蛋過敏史者)不能接種。媽媽們排查也很簡單,可給孩子喂一點點雞蛋清,看是否有過敏反應。 過敏的寶寶不
乙肝疫苗是每個小寶寶出生后必須打的一針,對新生兒來說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針,同時,乙肝疫苗接種需要注意一些事項,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總結出這些注意事項,家長們務必要仔細閱讀。 目前我國采用安全的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出生24小時后,為每一個新生兒常規接種。 接種時間 出生后24小時內注射第一針,滿月后第二針,滿6個月時第三針。接種部位在大腿前外側。接種方式為肌肉注射。 乙肝疫苗接種注意事項 禁忌 如果新生兒是先天畸形及嚴重內臟機能障礙者,出現窒息、呼吸困難、嚴重黃疸、昏迷等嚴重病情時,不可接種。早產兒在出生一個月后方可注射。 接種反應及注意事項 接種后局部發生腫塊、疼痛,少數伴有輕度發燒、不安、食欲減退,大都在2-3天內自動消失。 親親寶貝小編最后溫馨提醒: 乙型肝炎在我國的發病率很高,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還是造成肝癌、肝硬化的主要
對于剛出生的小寶寶,身體抵抗能力還很弱,因此進行免疫接種很重要,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某疾病的發生,那么家長們知道新生兒免疫接種措施都有哪些嗎?不知道的話,就趕緊看看下文詳細內容吧。 一、 乙肝疫苗的接種。本規程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發的<乙型肝炎疫苗兒童計劃免疫技術管理規程>(試行)的要求。對于2002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含7 月1日出生)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納入計劃免疫,將與其它計劃免疫的疫苗接種一樣,免費接種(不含接種費)。目前我國生產和使用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氫氧化鋁針劑,疫苗為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組(中國地鼠卵巢細胞CHO)乙肝疫苗,均為單人份液體疫苗,要求新生兒使用重組(酵母)乙肝疫苗。 新生兒免疫接種措施有哪些 注射細則如下,母親為HbsAg陰性的新生兒,第一針按10ug接種,第二、三針均為5ug接種。母親HBsAg陽性的新生兒三針均按1
接種疫苗是預防寶寶感染疾病的方式之一,一幫疫苗接種時間是有規定的,而有些寶寶可能因為生病而錯過接種疫苗的時間,那么,一般情況下,寶寶病愈后多久才可以接種疫苗呢? 一般感冒、發熱,待病愈后3~5天,小兒精神、食欲恢復正常后就可以預防接種。但特殊疾病就要分別對待。 患有腎臟疾病的兒童如腎炎、紫癜腎、腎病綜合征等,盡量不接種疫苗,即使已經痊愈也應慎重。因為接種疫苗有可能誘發疾病再次復發,如出現蛋白尿、血尿等癥狀。 有過敏史的小兒,如食物過敏、藥物過敏、花粉過敏等,即便過敏癥狀已經消失,接種疫苗也一定要嚴格掌握禁忌癥。因為疫苗均屬于免疫制劑,有過敏史的兒童,接種疫苗后誘發過敏反應的概率要比沒有過敏史的要高。 寶寶病愈后多久才能接種疫苗 患幼兒急疹的小兒,要在出疹3個星期以后再接種疫苗。因為幼兒急疹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小兒免疫系統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一般需要3個星期免疫
給寶寶接種疫苗是必不可少的,那怎么給寶寶打預防針呢?給寶寶打預防針的注意事項有哪些?給寶寶發預防針易走進的誤區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 孩子接種計劃疫苗就夠了?接種過疫苗就能100%不會生病?打疫苗有副作用,影響人體健康?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教授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人們急需走出5個誤區。 誤區一:“孩子只要接種國家規定的計劃免疫內疫苗就足夠了,其他疫苗沒必要接種” 專家說,預防接種是醫學界公認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為安全、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在計劃免疫的基礎上自費選擇更多種類的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接種,多保護,為寶寶下一份全面的“免疫”保單;或者選擇更新升級的疫苗替代計劃免疫內疫苗,因為新一代技術使疫苗更安全有效。 誤區二:
卡介苗是為了預防寶寶患上結核病而打的預防針,因此,給寶寶打預防針卡介苗不能少,那么,什么時候開始給寶寶打卡介苗呢?給寶寶打卡介苗的具體原因是什么? 為啥一出生就打卡介苗 媽媽疑問 為什么寶寶一出生就接種? 因為媽媽體內具有抵抗結核病的抗體是不能通過胎盤傳遞給寶寶的,因此剛出生的寶寶對結核病不具有免疫力。因此,照顧小寶寶時要注意不和結核病患者接觸,少帶嬰幼兒去公共場所,寶寶的房間每天通風換氣等。 為何復查時在另一家醫院,而不是常去的保健科? 結核病的防控工作統一由地方的結核病防治所承擔,社區或地段的保健醫會告訴你到哪個地方復診。 接種后會怎樣? 接種卡介苗后約1~2周,局部會呈現紅色小節結,以后逐漸長大,微有痛癢,但不會發燒;6~8周會形成膿泡或潰爛;10~12周開始結痂,痂皮脫落后留下一個微紅色的小疤痕,以后紅色逐漸變成膚色。 接
寶寶從出生后直到3歲之內都要接種疫苗,但不是任何情況下寶寶都適宜接種疫苗的,因為接種疫苗的時間、接種者的身體條件、有何禁忌癥等,都對疫苗的功效以及接種后可能產生的不適反應有著影響,因此,家長們在給寶寶接種疫苗前一定要仔細了解寶寶的身體情況是否適合接種,要了解寶寶對即將接種的疫苗是否有禁忌癥,否則很可能不僅沒有達到預防疾病的作用,反而會引發其他問題。 有以下情況的兒童一般應禁忌或暫緩接種疫苗: 1、患有皮炎、化膿性皮膚病、嚴重濕疹的小兒不宜接種,等待病愈后方可進行接種;體溫超過37.5℃,有腋下或淋巴結腫大的小兒不宜接種,應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種; 2、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和活動型結核病的小兒不宜接種; 3、神經系統包括腦、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后遺癥、癲癇病的小兒不宜接種; 4、嚴重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兒不宜接種; 5、有哮喘、蕁麻疹
打預防針雖是預防疾病的一種有效措施,但也并非人人適合。 患傳染病的患兒當處于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渡過檢疫期的孩子,這時如果貿然打預防針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反應,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所以應該盡量避免。 對有哮喘、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素質的孩子,打預防針后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尤其是麻疹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混合制劑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更容易導致不良反應。而患有癲癇和驚厥史的孩子如果打乙腦或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混合制劑的預防針,很容易發生昏厥、抽筋等癥狀,應該盡量避免。對有免疫功能異常的患兒,預防接種和注射是絕對禁忌的。 哪些寶寶不適合打預防針 對有一些正在患感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發熱的孩子,預防針的注射,可能會使體溫升高,加重原有的疾病,所以,在疾病過程中避免免疫注射是可取的。 綜上所述,當孩子患有上述疾病是否需要注射預防疫苗時因征求醫生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