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體檢是檢測寶寶身體健康狀況的方式之一,第一次給寶寶體檢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從體檢前的準備,到體檢中需要配合的事項,再到體檢后對寶寶的照顧,都需要媽媽了解整個流程和方法,那么,寶寶第一次體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在給寶寶辦理體檢事宜前,應先查詢所確定體檢醫院具體的上班時間,第一次帶寶寶體檢時,需要帶的證件有:戶口簿、寶寶的出生證明、爸媽的身份證、寶寶的病歷本等。 第一次體檢 寶寶42天了,要帶他去醫院做健康檢查啦!這可是寶寶出生以來的第一次體檢!這次體檢是對寶寶生長發育開始進行檢測,所以,對寶寶來說意義很重大!媽媽要悉心準備,耐心呵護,讓寶寶安然度過人生中第一次體檢! 體檢前的準備工作 No.1 確定好體檢醫院 一般寶寶第一次體檢是在生產醫院或者是所在地區的婦幼保健中心,以后的每次體檢去所在的社區醫院就行了。所以媽媽在出院時要向醫生咨詢好42天
兒童預防接種,涉及千家萬戶。孩子1歲前需要接種的一類疫苗有10多次之多。孩子真有必要打那么多疫苗嗎?打得過多會不會降低孩子免疫力?二類疫苗是打還是不打……下面讓專家為我們一一詳解。 二類苗有條件者最好打 “疫苗分為兩類。一類是計劃內的,由政府免費提供,為強制性接種;一類是計劃外的,由公民自費且自愿受種。”閆濱說。不少家長認為,二類疫苗接不接種無所謂,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其實,一類苗與二類苗是相對的,在國家財政允許、并且疫苗可以足夠供應的情況下,二類苗也將會變為一類苗;同時,二類苗又是對一類苗的重要補充,許多二類苗針對的疾病發病率很高,危害很大。 家長只要能負擔,應根據當地傳染病流行情況、孩子體質、疫苗作用等盡量給孩子接種更多的二類疫苗。比如說,目前水痘還處于流行狀態,接種相應疫苗還是很有必要的。 疫苗打多了不會降
3歲以后寶寶基本沒什么疫苗可打了,很多媽媽認為這時候的寶寶不用再做什么體檢了,其實對于三至六歲的寶寶來講,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格檢查,是十分重要的。兒童體檢重在監測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及時發現生理和智力發育的異常。 一、學齡前兒童體檢的作用 1.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是否符合正常指標。 2.發現體格發育異常時,可以及時查明原因,進地矯正或治療。 3.早期發現兒童的生理陷和某些疾病,以便及時進行矯治,如眼的弱視力,耳的聽和低下,只有盡早發現,才能盡快治療,又如語言不清和“口吃”等,越早糾正,效果越好。 4.發現智力缺陷,可及早查明原因,并給予適當的治療與教育。如果僅是由于環境影響或教育不當引起的智力低下(輕度),可讓孩子與同年齡的正常兒童共同生活,給以適當的輔導,就能很快與正常兒童不相上下。 二、學齡前寶寶體檢的4大重點
對于小寶寶來說,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一定要進行相關的檢查,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證身體的健康狀況,特別是寶寶五官的檢查很關鍵,希望家長們引起重視。 定期對嬰幼兒進行體檢可以早期發現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干預。眼、耳、口腔的定期檢查不僅必要,而且直接關系到孩子的生活質量。 寶寶的五官檢查很關鍵 定期聽力篩查可以早期發現先天或后天性耳聾,及時進行聽力語言康復,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兒童聽力障礙如果在新生兒期及時進行治療,可使聾啞率大幅度下降。 一些眼部異常可通過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如先天性白內障和白瞳癥等外眼疾病,斜視、弱視和近視等眼位和視力異常,均可通過定期檢查發現并盡早矯治。 小兒乳牙患齲率很高,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影響恒牙生長,導致牙列不齊,甚至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如胃腸道病、營養不良。引起齲齒的細菌通過血液還可能侵犯其他器官,引起嚴重疾病。
小寶寶出生后,就要進行相關的體檢,這樣才能有效的監測寶寶的發育狀況,在此,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媽媽們,寶寶出生后要做以下這3次體檢,一起來看看具體內容吧。 1、寶寶出生后以及一周內做的基礎體檢 寶寶出生后作的檢查內容就是:測量寶寶的頭圍、身高、和體重。檢查寶寶的心臟和呼吸是否正常、肌肉緊張程度和活動是否符合標準。這是寶寶出生后所經歷的檢查,根據醫生的經驗你是否得到一個健康的寶寶。 寶寶出生后要做的3次體檢 在寶寶一周之內,醫生會在寶寶的足底進行采血化驗。雖是寶寶的第一次采血寶寶會很痛,媽媽很心疼,但這是必要的檢查。為了驗證寶寶甲狀腺和循環系統是否正常運作。醫生還會提醒哺乳的媽媽飲食的注意事項,告訴你們照顧新生寶寶的一些注意事項,尤其是如何預防寶寶佝僂病以及寶寶猝死的建議。 2、寶寶滿月的時候醫生家訪檢查 在寶寶滿月的時候,主要為寶寶做聽力篩查,存在聽力問
卡介苗是每個寶寶出生后就要打的疫苗之一,大部分的小寶寶都可以接種卡介苗,但是有以下這兩種小寶寶是不能接種卡介苗的,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來看看,不宜接種卡介苗的寶寶都有哪些? 不能接種卡介廟的寶寶共有以下兩種: 1、有免疫缺陷病的寶寶不能接種卡介苗,如經常發生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或者發生感染性疾病后長時間不愈,或寶寶生長不好,這時應到醫院做近一步的檢查。如果確診為免疫缺陷病后,就不可接種卡介苗。這是因為接種后可以使結核播散,也有的出現卡介苗菌血癥等。 不宜接種卡介苗的寶寶 2、患有活動性結核病的寶寶,或者曾經患過結核病、做結合菌素試驗陽性反應的寶寶,都不需要再接種卡介苗。因為這些寶寶體內已有抗結合菌的抵抗力,如果接種了卡介苗,很有可能發生局部或全身的嚴重異常反應。 知識補充: 卡介苗接種常用的方法有3種:即皮內法、皮上劃痕法和內服法。 (1)皮內法:
疫苗接種能有效的減少寶寶發生某種特定的疾病,所以每個寶寶都要進行疫苗接種,但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要提醒廣大家長的是,寶寶疫苗接種并非越多越好,一定要科學的進行接種,下面請看相關詳細內容吧。 計劃免疫程序是通過大量科學試驗而制定的,不能隨意更改,既不要漏打、少打,也不可重打、多打。只要按照程序執行,完全可以保護兒童免受疾病傳染。 如果過多地注射疫苗,有時反而會使免疫力降低,甚至無法產生免疫力。這在醫學上叫免疫麻痹,就好像我們吃200克的食物就飽了,獲得的營養足以維持生命和工作。但為了多獲得些營養而拼命多吃,吃500克、1000克,表面看來吃進去的食物多了,獲得營養會幾倍增加,但事實上,由于胃腸的功能不勝重負,反而會因消化不良而減少營養的吸收。 寶寶疫苗接種并非越多越好 另外,各種疫苗都是用病菌、病毒或它們產生的毒素制成的,盡管經過殺滅和減毒處理,但仍有一定毒性,接
每個媽媽都應該想辦法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因為只有寶寶的抵抗力增強了,才會少受疾病的侵擾,在此,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媽媽們,增強寶寶的抵抗力需要分階段的進行,一起來看看詳細內容吧。 第1階段:0-6個月 加強腸道屏障 寶寶半歲前從母體中獲得較多的免疫抗體,可抵御多種病菌和細菌的侵襲。但這個階段的寶寶消化系統還不發達,胃腸道消化功能差,因此加強胃腸道的抵抗力非常重要。母乳營養成分全面,在初生及較小嬰兒的喂養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每個媽媽都能保證足夠乳汁供給,此時可以給寶寶補充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粉,益生元是不被腸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促進腸道中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加強腸道屏障作用,有助于減少感染和過敏反應,促進寶寶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發育。 增強寶寶的抵抗力需要分階段 第2階段:6-12個月 逐漸添加輔食 寶寶半歲以后從母體帶來的抗體逐漸
每個寶寶從出生后都要進行各種各樣的疫苗接種,對于這些疫苗接種,家長們也是滿腹的疑慮,本篇資訊,親親寶貝小編就收集了,家長們對寶寶接種疫苗常見的6個疑問,并請專家給予詳細的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1:計劃免疫內的疫苗都要接種嗎?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預防所副所長盧莉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我國兒童疫苗主要有兩類,“一類疫苗”是國家強制執行的免費接種疫苗,有8種,都必須接種。自費疫苗即“二類疫苗”,則由家長自愿選擇付費接種。二類疫苗預防的雖不是危害巨大、流行風險高的疾病,但也有其重要意義,父母可以根據自身經濟情況及孩子的體質,選擇接種。盧莉指出,如冬春季是流感的高峰期,建議7個月以上、體弱多病的寶寶,以及照顧孩子的家人均接種流感疫苗。此外,上呼吸道反復感染的2歲以上兒童,可以考慮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給寶寶接種疫苗的6個疑
對于剛出生的小寶寶,進行必要的免疫接種非常關鍵的,這樣才會有助于寶寶少受外界細菌的侵擾,那么,新生寶寶免疫接種有哪些措施呢?請看本文對此給出詳細指導方案。 一、 乙肝疫苗的接種本規程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發的<乙型肝炎疫苗兒童計劃免疫技術管理規程>(試行)的要求。對于2002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含7 月1日出生)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納入計劃免疫,將與其它計劃免疫的疫苗接種一樣,免費接種(不含接種費)。 新生寶寶免疫接種的措施 目前我國生產和使用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氫氧化鋁針劑,疫苗為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組(中國地鼠卵巢細胞CHO)乙肝疫苗,均為單人份液體疫苗,要求新生兒使用重組(酵母)乙肝疫苗。 注射細則如下,母親為HbsAg陰性的新生兒,第一針按10ug接種,第二、三針均為5ug接種。母親HBsAg陽性的新生兒三針均按10ug接種。(父親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廣大新媽媽們,寶寶出生后就要注意免疫力的提高,因為只有寶寶的免疫力提高了,寶寶才會少生病,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來看看,提高新生兒免疫力3個方案。 方案1、注射疫苗 疫苗能夠刺激寶寶的身體產生抗體,從而保護她免于感染某些危險的傳染病,或者至少降低了感染的可能性。 提高新生兒免疫力3個方案 免疫接種不僅能夠保護你的寶寶,而且還有益于整個人群的健康。如果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都注射了預防某種疾病的疫苗,病菌就很難找到宿主,也就無法再傳播。 方案2、天生的免疫力 剛出生的小嬰兒,當他還在媽媽身體里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從媽媽體內獲得某些抗體,但是這些抗體只能在寶寶體內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 能在寶寶體內維持2-3個月的抗體,白喉、破傷風、百日咳、腦灰質炎、腦膜炎。 能在寶寶體內維持1年的抗體,麻疹、腮腺炎。 方案3、母乳喂養 母乳中富
排隊,繳費,登記,體檢……9月3日基本所有的幼兒園都開學了,而這個時候都是寶寶入托和入園的體檢高峰期,在秋季入園體檢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寶寶齲齒、扁桃體發炎不可忽視 寶寶們的體檢結果如何呢?專家們不約而同地用“不容樂觀”來形容。大致數據統計顯示,在接受體檢的孩子們中,約有三成寶寶偏胖,三成患齲齒。 “體檢中經常會見到肥胖的孩子,這其中有營養過剩的,也有營養不良的。”長安區婦幼保健站站長高杰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入托孩子身體發育、智力發育等普遍較好,而隨之出現的肥胖卻成了孩子身體健康的隱患。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很多,如家長一味地追求營養,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鍛煉等。因此建議家長們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科學的飲食習慣,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等。同時,讓孩子適當加強體育鍛煉,有效控制
疫苗接種對每個寶寶來說都至關重要,也是每個寶寶出生后必須經歷的,因此,家長們應該盡可能的多知道一些相關的知識,本篇資訊,我們重點要講的就是寶寶疫苗接種的10個不宜,希望家長們能將這些情況牢記在心。 1、當孩子患有急性疾病時不宜接種,如:發燒、腹瀉、嘔吐時,暫時不打預防針。當孩子發燒,體溫超過37.5度時,應請醫生檢查發燒原因,待治愈后再接種,這是因為打防疫針會出現體溫升高的反應,加重發燒的病情。另外,發燒往往是流感、麻疹、腦膜炎、肝炎等急性傳染病的早期癥狀,接種疫苗不僅會加快發病,還會加重病情,使病情復雜,給醫生診斷帶來困難。同時,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與致病的細菌互相干擾,會影響免疫力的生成。因此當孩子發燒時要及時告訴保健醫生,以便待孩子病好后,醫生再次根據情況預約合適的時間。 必讀:寶寶疫苗接種10不宜 2、當孩子患有皮炎、牛皮癬、嚴重濕疹以及化膿性皮膚病時,也不宜進行
免疫系統對寶寶來說非常的重要,因為只有免疫力增強了,寶寶才會健康的成長,因此,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想辦法提高寶寶的免疫力,本篇資訊就告訴大家,提高寶寶免疫力的4個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1、經常運動 媽媽的工作不管有多忙,也千萬不能忘記運動。運動可以增強免疫系統活力,使人心情愉悅,從而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媽媽養成經常運動的好習慣,也能帶動寶寶一起運動呢。 提高寶寶免疫力的4個方法 2、預防過敏 過敏性疾病是有遺傳傾向的。也就是說,如果爸爸或(和)媽媽曾經得過過敏性疾病,那寶寶將來過敏的風險就會提高30%。所以,最好提前采取一些措施,預防寶寶過敏。其中母乳喂養是最好的預防寶寶過敏的措施,所以,寶寶出生后,媽媽要盡可能母乳喂養。如果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喂母乳,可以為寶寶選擇適度水解蛋白的低敏配方奶。 3、生活規律 對于新媽媽們來說,很多的新媽媽們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朋友們,在給寶寶接種疫苗之前和之后,都有非常多的事項需要注意,如果家長們有所忽視,則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接種疫苗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分別都有哪些? 帶寶寶去醫院注射流感疫苗前,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仔細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尤其是精神狀況,如果發現孩子有些打蔫,可能就是生病了,要推遲疫苗注射的時間。 接種疫苗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二,因為接種后的一段時間內傷口不能沾水,所以最好事先給寶寶洗個澡,然后換上柔軟寬大的內衣,這樣既方便挽袖子打針,也不會摩擦針眼處皮膚。 第三,接種疫苗前應保證休息,避免空腹接種。 接種完疫苗,一定要留在醫院觀察20分鐘,以防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注射完流感疫苗后,很多孩子會出現低熱、頭痛、乏力等癥狀,個別的還會伴有皮疹、惡心、嘔吐、腹瀉等。但這些都屬于正?,F象,家長不用擔心,
眾所周知,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寶寶的免疫能力也逐步增強,那么如何捍衛寶寶的免疫系統呢?對于這些問題,請看本文給出的詳細解答及指導吧。 捍衛寶寶的免疫系統,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 80磅(約36千克)以下的孩子,一天應喝的水量是每10磅體重對應250毫升(也就是體重18千克的孩子每天該喝1000毫升的水)。 如何捍衛寶寶的免疫系統 2、教孩子洗手 雖然太抗菌、干凈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上廁所后把手洗干凈,可以防止拉肚子或尿道感染等疾病。 3、和孩子討論身體自我治療的能力 家長朋友們在這個時候,可以讓我們的孩子自己去了解自己身體具備的自愈力,當孩子感冒或者是擦傷,在這個時候要一起留意他復原的速度,這樣孩子將會相信自己的身體本能,不致過于依賴藥物。 4、減
每個寶寶出生后都要經歷很多次的接種免疫,有些是有必要的,而有的是沒有必要的,在此,兒科專家提醒家長們,寶寶防疫針多打有不良后果,希望家長們要引起重視,下面一起來看看相關詳細內容。 計劃免疫程序是通過大量科學試驗而制定的,不能隨意更改,既不要漏打、少打,也不可重打、多打。只要按照程序執行,完全可以保護兒童免受疾病傳染。如果過多地注射疫苗,有時反而會使免疫力降低,甚至無法產生免疫力。這在醫學上叫免疫麻痹,就好像我們吃200克的食物就飽了,獲得的營養足以維持生命和工作。但為了多獲得營養而拼命多吃,吃500克、1000克,表面看來吃進去的食物多了,獲得營養會幾倍增加嗎?事實上,由于胃腸的功能不勝重負,反而會因消化不良而減少營養的吸收。 提醒:防疫針多打有不良后果 另外,各種疫苗確實都是用病菌、病毒或它們產生的毒素制成的,盡管經過殺滅和減毒處理,但仍有一定毒性,接種可引起一些反
對于小寶寶來說,定期的做體檢非常的關鍵,這樣才能有效的監測寶寶的發狀況,在此,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媽媽們,寶寶出生后一定不要錯過以下這8次檢查。 第一次檢查:出生后立即進行的檢查 檢查地點:寶寶出生的醫院 檢查內容:寶寶經歷的第一次常規檢查,測量寶寶的頭圍、身高、體重,查看寶寶皮膚的顏色,檢查寶寶心臟是否有雜音、呼吸是否正常、肌肉緊張程度和活動是否符合標準。 寶寶一定要做的8次體檢 第二次檢查:出生第一周內的基礎檢查 檢查地點:寶寶出生的醫院 檢查內容:醫生采一滴寶寶的足跟血做化驗,驗證寶寶甲狀腺和循環系統是否正常運作。醫生還會提醒哺乳的媽媽飲食上的選擇,告訴你們照顧新生寶寶的一些注意事項,尤其是如何預防寶寶佝僂病以及寶寶猝死的建議。 第三次檢查:滿月后的基礎檢查 檢查地點:寶寶出生的醫院 檢查內容:在寶寶滿月的時候,主要為寶寶
麻疹疫苗是嬰幼兒疫苗接種項目中非常關鍵的一種疫苗,也是寶寶必打的一項疫苗,對此,親親寶貝小編就收集了一些與接種麻疹疫苗的相關知識,并分享出來,以供家長們盡早有所了解。 接種對象 1. 8月齡以上的易感者:初免年齡為8月齡,再免疫年齡為7周歲。也可8月齡初免,1.5-2歲再免疫1針以減少初免失敗的易感者。 2. 病例發生后的應急接種:其對象是病人活動范圍的易感者。流行地區接種率應在95%以上。接種時間愈早愈好,在首代病例出現后疫情尚未蔓延之前接種完畢。麻疹的潛伏期一般為7-14天,最長可達21天。接種疫苗后7-12天就可產生抗體,比感染后產生抗體的時間短,因此對易感者進行應急接種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終止流行。對麻疹潛伏期的兒童接種疫苗后一般沒有不良反應,在麻疹感染后1-2天內接種疫苗可阻止病毒血癥的產生,使感染者的臨床癥狀減輕。 嬰幼兒接種麻疹疫苗須知 沒有注
預防接種是每個寶寶成長必須經歷的,對此,家長們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這方面的疑問,在此,親親寶貝小編就收集了常見的預防接種的4大疑問,并請相關專家給予解答,下面來看看具體內容吧。 1.問:兒子11個月了,上次服用輪狀病毒疫苗,剛喝進去就吐了,是不是沒用? 答:孩子喝疫苗的時候是一點點喝下去的,喝的過程中,會跟胃內容物混合在一起,不一定會完全吐出來,不建議再補服,按照程序繼續服用疫苗即可。 2.問:我家孩子八個半月了,孩子每次打完百白破疫苗后胳膊都能腫得跟雞蛋大的一塊,腫的地方又紅又燙。請問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正常嗎? 答:百白破疫苗本身就容易引起接種部位的紅腫熱痛,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用毛巾包冰塊局部冷敷,每次不要時間太長,以免凍傷皮膚,如果腫塊比較大,紅、熱痛消失后,下面還有硬結,改為熱敷,一天3~4次即可,溫度不要太高,以免燙傷皮膚。 預防接種4大疑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