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這只是判斷生長發育的指標之一,目前尚無統一檢測標準 近幾年,深圳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成長機構,這些機構宣稱通過骨齡和骨密度的檢測,可以科學判斷小孩身高是否發育正常,并且通過骨齡和骨密度年齡可預測小孩長的最高身高。只測骨齡和骨密度就能知小孩的生長發育情況和身高了嗎?專家表示,雖然一個人的身高靠的就是骨骼的生長和增高,但是影響小孩生長發育有很多因素,骨齡和骨密度的檢測只能是判斷生長發育的一個指標,不能作為一個人身高全部的評判標準。 現場 12歲女孩被測最高只能長到1.6米 上周末,羅女士夫婦帶著12的女兒小佳(化名)到福田區某青少年健康成長中心進行骨齡和骨密度的檢測,在進行體重和身高的檢查后,小佳做了一個骨齡和骨密度的檢測,也就是拍了一個手掌骨片。中心醫生在看了骨齡片后,告知小佳的骨齡是12.5,現在已經153cm的身高只有半年骨齡生長的機會了,通過骨齡和骨
寶寶出生后不久就需要給寶寶注射疫苗了,但是很多媽媽并不了解疫苗的一些相關知識,總會走進接種疫苗的誤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最常見的接種疫苗誤區。 免疫接種也可間接保護那些不能接種疫苗或對疫苗沒有反應的人。如果他們周圍的人群都接種了疫苗的話那么,他們感染上傳染病的幾率就會降低。 1、有些傳染性疾病已經絕跡,因此,幼兒無需接種有關疫苗。 由于免疫接種的實施,多數疾病在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發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這并非意味著傳染那些疾病的細菌及病毒已經絕跡,獲得對這些疾病的免疫,仍是必要的。在世界上的其它國家或地區可能還很普遍,旅游者可能會將這些病菌帶過來,很快得到蔓延。 免疫接種也可間接保護那些不能接種疫苗或對疫苗沒有反應的人。如果他們周圍的人群都接種了疫苗的話那么,他們感染上傳染病的幾率就會降低。 2、水痘不是致命性的疾病,因此,不必接種水痘疫苗
“多次接種麻疹疫苗,會不會對孩子的健康有影響?”“已經接種過,是否還需再接種?”給孩子接種疫苗預防疾病的一種有效方式,同時很多家長會存在這樣的疑問,寶寶得過麻疹了,還需要打麻疹疫苗嗎?關于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專家是如何回答的。 [一問]什么是麻疹強免? 麻疹強免是在一定范圍內、短時間迅速提高人群麻疹免疫力水平,形成免疫屏障,阻斷麻疹病毒傳播、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麻疹強免給既往漏種者提供一次補種機會,同時對少數雖然接種了麻疹疫苗但因個體差異等原因沒有產生免疫力的兒童再次接種,從而盡可能減少易感兒童數量,避免個體感染、降低傳播風險。 因此,適齡兒童不論是否接種過麻疹疫苗,或曾患過麻疹,只要無接種禁忌癥,都需積極參與此次麻疹強免。 [二問]接種疫苗是自愿、免費的嗎? 麻疹強免遵循自愿、免費的原則,確認孩子無接種禁
有沒有注意到我們每個人胳膊上都有一塊不同于周圍皮膚的類似圓形的花紋,這些都是接種疫苗后留下的,從小開始就要注射疫苗,乙肝疫苗幾乎是每個人都需要接種的,那是不是必須要打夠三針呢? 接種疫苗標準是打三針 接種疫苗切忌半途而廢,標準接種是打三針,打完后必須做檢查確認抗體水平。高志良說,國內最近有一項研究指出,過去認為健康人群中10%的 “免疫無應答”人群無法打出抗體,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注射的疫苗量對其機體來說分量不夠,只要足量注射,他們也能打出抗體來。“我們推薦的注射劑量,每一次要打20個微克才保險。”他說,國產疫苗通常每支5微克,可以一次打四支,連續三次按時接種。 不過,另一種打不出抗體的情況就需要高度重視了。“這提示你有潛在乙肝感染,必須密切監控,也就是對乙肝的全程管理。” 肝功能正常患者可
接種疫苗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做的事情,對于接種疫苗,媽媽總搞不清楚,什么時候應該接種什么疫苗,在此,親親寶貝小編就收集整理了一套兒童接種疫苗時間表,以供大家參考。 我國現有疫苗按照付費情況分為兩類: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類疫苗由國家支付費用,全體兒童都要注射。二類疫苗,由家長支付疫苗費用,自愿接種。 一類疫苗(計劃內疫苗,屬于免費疫苗。) 出生時: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礎) 一個月:乙肝疫苗(基礎) 兒童接種疫苗時間表 兩個月:脊灰疫苗(基礎) 三個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礎) 四個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礎) 五個月:百白破疫苗(基礎) 六個月:乙肝疫苗、A群流腦苗(基礎) 八個月:麻疹疫苗、乙腦疫苗(基礎) 九個月:A群流腦苗(基礎) 1.5-2歲: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加強)
每個媽媽都應該想辦法來提升寶寶的免疫力,因為只有寶寶的免疫提高了,才能有效的減少疾病的侵擾,在此,親親寶貝小編告訴媽媽們,以下這3個建議能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建議一:注意均衡營養。 若想提升寶寶的免疫力,請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食品。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五谷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寶寶4個月后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后,替代食物也是谷類。全谷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 提升孩子免疫力的3個建議 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成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制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酸奶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后才能喝。 另外,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于體重比成人更高,
每個寶寶在出生后都要經歷很多次的疫苗接種,但為了寶寶的健康與安全,親親寶貝小編建議媽媽們在疫苗接種前,媽媽們務必問下醫生以下這4個問題,一起來看看這4個問題的具體內容吧。 專家指出,運用疫苗接種知情權,新生兒家長在接種前可以主動向接種點的醫生提問, 利用4個基本的問題就可以快速掌握疫苗的選擇方法。 第一問:這個疫苗預防什么病? 幫助家長了解給孩子接種了什么疫苗,這種疫苗具體是預防哪種疾病的。 疫苗接種:媽媽要問的4個問題 第二問:這個疫苗有什么禁忌癥?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哪些情況下不宜接種或者需要暫緩接種這種疫苗。每種疫苗成分不同,禁忌癥也會不同。之前,杭州有一名新生兒服用糖丸后被初步診斷為小兒麻痹癥,后經證實這名寶寶原本患有該疫苗接種禁忌癥。如果這位家長在接種前有問一下醫生這個問題,也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當然,如果孩子在接種疫苗前有任何不適,家
五聯疫苗相信許多家長都不陌生,但對于五聯疫苗,家長們也是疑問重重,最常見的就是以下這幾個疑問了,在此,親親寶貝小編就咨詢了有關專家,讓專家來幫大家解答這些有關五聯疫苗疑問。 Q1:五聯苗是如何將12針減少成4針的? 每個媽媽都愛子心切,對接種的針次問題十分在意。按照國家免疫程序,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采用滅活脊髓灰質炎疫苗),以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感染這5種兒童常見感染性疾病,共需要注射12針!哪個媽媽不希望孩子少受點痛?如果選擇五聯疫苗,寶寶則只需要接受三劑基礎免疫和一劑加強免疫,僅接種4針,就可預防上述提到的所有疾病。從常規的12針減少到4針,不僅減少了8針的痛苦,更減少了8次注射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寶寶少受罪,媽媽更安心。 有關五聯疫苗的幾個疑問解答 Q2:五聯苗在國外有使用嗎?適合中國寶寶嗎? 兒童五聯疫苗雖然剛在中國上市,但
每個寶寶從出生后都要經歷各個年齡段的體檢,對于兒童體檢,家長們除了要定期做以外,還需要注意以下這幾個事項,一起來看看具體的注意事項吧。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應1-2周做一次檢查;6月齡以內的嬰兒每月1次;6月齡以上、1歲以下的嬰兒每2個月1次;1-3歲幼兒半年1次;3-18歲每年1次。 兒童體檢需要注意的幾點 重點一: 鉛是人體唯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即使人體內有0.01微克鉛的存在,也會對健康造成損害。因此,鉛測定是兒童體檢的重中之重。 重點二:血色素缺鐵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影響認知能力,造成孩子行為怪異、多動。 重點三:鋅、鈣、鎂。 重點四:骨齡測定。
寶寶健康成長需要有很好的免疫力,提高寶寶免疫力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入手,最重要的是要懂得養生,千萬不要走進以下8大生活禁區。 寶寶免疫力低下的表現,容易導致反復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常說的經常感冒發燒,要注意這很可能是寶寶缺鋅的表現,缺鋅的兒童會導致:味覺障礙、厭食、偏食或異食;皮膚疾患、易患口腔潰瘍、受損傷口不易愈合、青春期痤瘡等;生長發育不良、身材矮小、瘦弱、免疫力下降、智力發育遲緩等。 一忌:晚上吃東西 半歲以前的嬰兒,一天睡眠時間要十幾二十個小時。為了保證營養,什么時候醒來就什么時候吃,深更半夜喂奶很正常。可到了半歲以后,孩子白天清醒、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多,生活作息也越來越正常,如果晚上還給他們吃東西,脾胃得不到休息,也會導致脾胃虛弱。 不少孩子因為偏食、挑食或者吃東西的習慣不好,家長總要在晚上給他們加餐,睡前還得喝牛奶,這種做法在一歲以后是很不恰當的。&ld
在寶寶一周歲內,需要給寶寶進行必要的體檢,主要是檢測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那么,在一周歲內寶寶的體檢項目都有哪些呢? 1歲以內寶寶的體檢項目主要有: 身高、體重、頭圍等生長發育情況。1歲以內的寶寶影響身高體重的更常見的原因是喂養、疾病、睡眠等因素。有時,雖然寶寶的身高、體重按照月齡來說是正常的,但已經幾個月沒有增長或長得不夠,生長曲線偏離了正常曲線。這種情況也是需要干預的。如果你的寶寶是混合喂養,或是剛剛開始添加輔食,你需要格外留意他的生長發育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后,多數是可以追上正常發育速度的。 對于頭圍的變化,如果有明顯停止增長的情況,有可能和寶寶的智力發育相關,醫生會建議同時要密切監測寶寶的智力水平發育。當然,囟門的閉合與否也會對頭圍生長速度有影響。 皮膚、牙齒、囟門,有無佝僂病體征、肺心腹等體格檢查。如果醫生發現可疑或異常,比如有心臟雜音、肝脾
親子鑒定是確定子女是否是親生的一個最常用的方法,很多家庭因為各種原因可能會做親子鑒定,關于親子鑒定的相關知識,你知道多少呢?親子鑒定怎么做? 親子鑒定原理 科學家發現,人與人之間的99。99%的遺傳密碼序列都相同,但又存在萬分之一的差別,使每個人都具備區別于他人的堿基序列,這就是DNA的多態性。每個人多態性位點的差別就成為個人識別的標志。根據遺傳學的傳遞規律,子女的身份標記必定來自雙親,據此可用于親子鑒定。 親子鑒定方法 親子試驗的方法已發展到今日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水平。目前國內外進行親子鑒定的試驗手段主要有: ①血型檢驗,即血液中各種成分的遺傳多態性標記檢驗。主要包括: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型、紅細胞抗原分型、紅細胞酶型及血清型; ②DNA多態性檢驗。主要包括有DNA指紋分析技術和聚合酶鏈反應技術(PCR),應用的檢材可以是血液、精液,也可以是組織。
轉眼間,寶寶都1歲了,這是值得慶祝的時刻,這一年中,相信父母很都是很辛苦的,為了寶寶的衣食住行,媽媽們也操了很多的心,但是媽媽們不要松懈,不要忘記為寶寶做定期的家庭體檢啊。 寶寶1 周歲時 動作發育: 這時候的孩子能自己站起來,能扶著東西行走,能手足并用爬臺階,能用蠟筆在紙上戳出點或道道。 視力: 可拿著父母的手指指鼻、頭發或眼睛,大多會撫弄玩具或注視近物。 聽力: 喊他時能轉身或抬頭。 牙齒: 按照公式計算,應出6 ~8 顆牙齒。乳牙萌出時間最晚不應超過一周歲。如果孩子出牙過晚或出牙順序顛倒,就要尋找原因,它可能是由缺鈣引起的,也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所致。 小編推薦: 寶寶體檢的測量方法有哪些? 寶寶3周歲家庭體檢測試 寶寶出生4個月時的體檢項目有哪些
寶寶9個月的時候,會在大人的幫助下慢慢的走路了,寶寶在學走路的時候,媽媽們總擔心寶寶磕著碰著,但是媽媽不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那上面,要注意寶寶9個月時,要做哪些家庭體檢呢? 動作發育: 能夠坐得很穩,能由臥位坐起而后再躺下,能夠靈活地前后爬,扶著欄桿能站立。雙手會靈活地敲積木,拇指和食指能協調地拿起小東西。 視力: 能注視畫面上單一的線條,視力約0.1。 牙齒: 小兒乳牙的萌出時間,大部分在6 ~ 8 個月,小兒乳牙的計算公式:月齡減去4 ~ 6。此時要注意保護牙齒。 骨骼: 每天讓孩子外出堅持戶外活動,接受紫外線照射,促使皮膚制造維生素D ,同時還應繼續服用鈣片和維生素AD 滴丸。 微量元素: 最好檢查一下體內的微量元素,此時孩子易缺鈣、缺鋅。缺鋅的孩子一般食欲不好,免疫力低下,易生病。 小編推薦: 寶寶體檢的測量方法有哪些? 寶寶3
健康提醒:我們每個人每年都要體檢一次,這樣有什么小的疾病,可以及時的治療,不至于小病變大病,到最后難以治療,尤其是寶寶,媽媽們在寶寶體檢上面可千萬不要忽視,今天小編給媽媽講講寶寶體檢那些事。 專家提示: 現在城市已經普遍設立了兒童保健卡,在0 ~3 歲間進行8 次體檢。如果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你有些什么疑惑或擔心時,你可以撥打社區兒童體檢科的電話,請兒童保健醫生做專業的分析和判斷,這樣不僅能讓孩子的營養保健得到及時的指導,還能及早發現病癥,予以治療。 常見的測量方法 1. 測體重方法: 在測量前,寶寶應先排出大小便,然后脫去鞋襪、帽子和衣褲,僅穿短衫褲。嬰兒應臥于秤盤中,較大的寶寶可蹲在秤臺中央測重,測量時要注意保暖。 正常: 出生時平均3 千克,前半年每月增長0.6 千克,后半年每月增長0.5 千克,以后每年增長2 千克。 異常: 超過10%
3周歲的寶寶,是最討人喜歡的年齡,他們能和大人直接交流了,相對來說父母也沒有那么辛苦了,寶寶有什么健康問題都會和父母直接的交流,這樣父母們能放心很多,但是小編提醒父母們不要忘記為寶寶做定期的體檢哦。 寶寶3 周歲時 動作發育: 能隨意控制身體的平衡,完成蹦跳,踢球、越障礙、走S 線等動作,能用剪刀、筷子、勺子,會折紙、捏彩泥。 視力: 孩子到3 歲時,視力達到0.5 ,已達到類似成人的精確程度。此時寶寶應進行一次視力檢查,我國大約3 %的兒童發生弱視。孩子自己和父母一般難以發現。在3 歲時如能發現,4 歲以前治療效果最好,5 ~ 6 歲仍能治療,12 歲以上就不可能治療。 牙齒: 醫生會檢查是否有齲齒,牙齦是否有炎癥。
不知不覺,寶寶都2歲了,媽媽們陪伴了寶寶都2年了,相信這2年媽媽都是很辛苦的,但是辛苦中帶著幸福,隨著時間的推移,讓媽媽們更加有經驗怎樣去照顧您的寶寶,尤其是孩子健康的問題。 寶寶2 周歲時 動作發育: 能走得很穩,還能跑,能夠自己單獨上下樓梯。能把珠子串起來,會用蠟筆在紙上畫圓圈和直線。 大小便: 完全能夠控制。 牙齒: 乳牙20 顆已出齊。 聽力: 大約掌握了300 個左右的詞匯,會說簡單的句子。如果孩子到2 歲仍不能流利的說話,要到醫院去做聽力篩查。
18個月的寶寶,讓媽媽欣慰的是,寶寶懂了不少,可以和媽媽做簡單的交流,也學會了走路,但是寶寶的健康媽媽們還是不能忽視的,別忘了為您的寶寶做家庭體檢啊,時刻關注寶寶的健康是每位媽媽的義務和責任。 (寶寶18 個月時) 1 ~2 歲,體檢變為每半年一次。到第6 次體檢的時候,孩子已經18 個月了。 大小便: 能夠控制自己的大便,在白天也能控制小便,如果尿濕了褲子也會主動示意。 動作發育: 能夠獨立行走,會倒退走,會跑,但有時還會摔倒;能扶著欄桿一級一級上臺階,下臺階時,會往后爬或用臀部著地坐著下。 視力: 此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視力,盡量不讓孩子看電視,避免斜視。 聽力: 會聽懂簡單的話,并按你的要求做。 血液: 孩子須檢查血紅蛋白,看是否存在貧血情況。 蛔蟲癥: 1 歲半的孩子,自己能夠吃東
寶寶來到媽媽身邊都半年了,媽媽也有了照顧寶寶的經驗了,但是小編提醒媽媽的是不要忽視了寶寶的健康啊,寶寶6個月了,也該為寶寶做一次家庭體檢了吧,那么寶寶6個月要做什么家庭體檢呢? 動作發育: 會翻身,已經會坐,但還坐不太穩。會伸手拿自己想要的東西,并塞入自己口中。 視力: 身體能隨頭和眼轉動,對鮮艷的目標和玩具,可注視約半分鐘。 聽力: 注意并環視尋找新的聲音來源,能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 牙齒: 6 個月的孩子有些可能長了2 顆牙,有些還沒長牙,要多給孩子一些稍硬的固體食物,如面包干、饅頭干等練練咀嚼,磨磨牙床,促進牙齒生長。由于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多,流口水的現象會繼續并加重,有些孩子會出現咬奶頭現象。 血液: 6 個月之后,由母體得來的造血物質基本用盡,若補充不及時,就易發生貧血。需分析貧血的原因是飲
寶寶4個月了,媽媽們可以在家做一些簡單的體檢,那么給寶寶做體檢需要做什么呢,今天親親寶貝小編就帶媽媽們簡單的介紹下吧。 第1 次體檢(出生后第42 天) 肢體: 其小胳膊、小腿總是呈屈曲狀態,兩只小手握著拳。 視力: 能注視較大的物體,雙眼很容易追隨手電筒光單方向運動。 生殖器: 男嬰的睪丸此時應降入陰囊。 微量元素: 寶寶在6 個月以內,每日需要鈣600mg,而他從母乳或奶粉中只能攝取到300mg 左右的鈣。寶寶從出生后第15 天就可以開始服用魚肝油和鈣片,易溶于水的鈣劑吸收效果較好,要注意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寶寶滿月后可以抱出去曬太陽,讓皮膚內的維生素D 源轉變成維生素D ,促進鈣的吸收。 第2 次體檢(寶寶4 個月時) 動作發育: 能支撐住自己的頭部,俯臥時,能把頭抬起并和肩膀成90 度。扶立時兩腿能支撐身體。 視力: 雙眼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