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寶貝小編友情提醒,從預防疾病角度出發,接種疫苗是最安全、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但有6種疫苗卻是計劃免疫外的,這也是需要家長們盡早有所知曉的。 1、麻風腮三聯疫苗(MMR) 麻風腮三聯疫苗均為進口疫苗,接種后可同時預防麻疹、風疹和流行性腮腺炎三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這種疫苗已經在國內外使用多年,并被家長接受。一般在寶寶滿1周歲就可接種第一針。 2、水痘疫苗 水痘是由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發的以皮膚出疹為特征的傳染病。水痘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尤其是在兒童中。主要傳播途徑為空氣飛沫、直接接觸和母嬰垂直傳播。 水痘經常在幼兒園、小學中爆發流行。對感染水痘的寶寶,只能采取隔離措施,因此,預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種疫苗。寶寶滿2周歲時,可接種水痘疫苗。美國等發達國家已常規接種水痘疫苗。 3、Hib疫苗——小兒腦膜炎、肺炎的克
疫苗接種是對孩子來說非常的關鍵,它能有效的預防一些特殊的疾病,所以每個寶寶都要進行多種疫苗接種,那么哪些疫苗對寶寶來說是非打不可的呢?本文就告訴家長們,寶寶絕對不能遺漏的疫苗。 1、卡介苗——出生第一針 接種卡介苗,可以增強寶寶對于結核病的抵抗力,預防嚴重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目前我國采用的是減毒活疫苗,安全有效。寶寶在出生后,就要及時接種卡介苗。 禁忌: 當新生兒患有高燒、嚴重急性癥狀、免疫不全、出生時伴有嚴重先天性疾病、低體重、嚴重濕疹以及可疑的結核病時,不應接種。 注意事項: 接種后在接種部位有紅色結節,伴有痛癢感,結節會變成膿包或潰爛。此類現象屬疫苗的正常反應,一般2-3個月自行愈合。 如果寶寶出生時沒接種,可在2個月內到當地結核病防治所卡介苗門診或者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計劃免疫門診補種。 2、脊髓灰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朋友們,從孩子出生后,家長們最好是每月都對寶寶進行相關的體檢,那么寶寶每月的體檢項目有哪些呢?請看下文給出的詳細指導: 稱體重一般規律是:出生時平均3千克,前半年每個月增長0.6千克,后半年每個月增長0.5千克,以后每年增長2千克,具體可用歲數×2 8(千克)的公式來推算。孩子的體重在此計算值的上下10%之內,均屬正常;超過20%為肥胖,低于15%為營養不良。 量身高:嬰兒出生時平均身長50厘米,前半年每個月增長2.5厘米,后半年每個月增長1.2厘米,第二年增長10厘米,以后每年增長5厘米。還要關注上半身與下半身的比例是否正常。上下半身的分界點是恥骨聯合上緣,出生時上下比多為1.7,5歲時為1.3,10歲時為1。 測頭圍:頭圍大小可以反映出孩子腦發育是否優良。測頭圍的操作方法是:用一根軟尺,前面經眉弓,后面經后腦勺,繞頭一周。出生時頭圍
每個孩子出生后都要進行許多次的體檢,但最重要的莫過于以下這8次體檢,所以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媽媽們,請重視起寶寶的這8次體檢,一起來看看吧。 第1次體檢(出生后第42天) 此時,孩子體格發育有以下特點: 視力:能注視較大的物體,雙眼很容易追隨手電筒光單方向運動。 肢體:其小胳膊、小腿總是喜歡呈屈曲狀態,兩只小手握著拳。 微量元素:寶寶在6個月以內,每日需要鈣600mg,而他從母乳或奶粉中只能攝取到300mg左右的鈣。寶寶從出生后第15天就可以開始服用魚肝油和鈣片,易溶于水的鈣劑吸收效果較好,要注意選擇,并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寶寶滿月后可以抱出去曬太陽,讓皮膚內的維生素D源轉變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生殖器:男嬰的睪丸應降入陰囊。 第2次體檢(寶寶4個月時) 動作發育:能支撐住自己的頭部,俯臥時,能把頭抬起并和肩胛成90度。扶立時兩
兒科專家表示,1至3歲的孩子定期體檢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那么對于不同年齡的寶寶,體檢時都檢查些什么呢?本文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不同年齡寶寶體檢的項目詳細。 寶寶1周歲時的體檢 動作發育:這時候的孩子能自己站起來,能扶著東西行走,能手足并用爬臺階,能用蠟筆在紙上戳出點或道道。 視力:可拿著父母的手指指鼻、頭發或眼睛,大多會撫弄玩具或注視近物。 聽力:喊他時能轉身或抬頭。 牙齒:按照公式計算,應出6~8顆牙齒。乳牙萌出時間最晚不應超過一周歲。如果孩子出牙過晚或出牙順序顛倒,就要尋找原因,它可能是缺鈣引起的,也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所致。 寶寶18個月時的體檢 大小便:能夠控制自己的大便,在白天也能控制小便,如果尿濕了褲子也會主動示意。 動作發育:能夠獨立行走,會倒退走,會跑,但有時還會摔倒;能扶著欄桿一級一級上臺階,下臺階時,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朋友們,對于一些常見的重要的接種疫苗,家長們一定要記清時間,千萬不可以有提前的現象,下面請看相關詳細內容。 乙肝疫苗:接種3劑次,兒童出生時、1月齡、6月齡各接種1劑次,第1劑在出生后24小時內盡早接種。 卡介苗:接種1劑次,兒童出生時接種。 脊灰疫苗:接種4劑次,兒童2月齡、3月齡、4月齡和4周歲各接種1劑次。 百白破疫苗:接種4劑次,兒童3月齡、4月齡、5月齡和18至24月齡各接種1劑次。 白破疫苗:接種1劑次,兒童6周歲時接種。 麻疹疫苗:兒童滿8月齡進行麻疹疫苗的基礎免疫,1歲半至2歲復種1次。 麻腮風疫苗:1歲半至2歲的兒童接種。 流腦疫苗:接種4劑次,兒童6至18月齡接種2劑次A群流腦疫苗,3周歲、6周歲各接種1劑次A+C群流腦疫苗。 乙腦疫苗:乙腦減毒活疫苗接種2劑次,兒童8月齡和2周歲各接種1劑次
盡管打疫苗對孩子來說很關鍵,這也是預防特殊疾病的有效途徑,但是對于某些特殊的情況,孩子是不能打疫苗的,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到底哪些情況下孩子不能打疫苗。 專家表示,以下幾種情況下,孩子要暫停打疫苗: 第一,發熱。發熱可能是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先兆或表現,在接種疫苗后,發熱的癥狀會加重。此時,不好區分發熱是與疾病有關,還是接種后的正常反應,因此最好暫緩接種疫苗。 第二,除了急性期傳染病的潛伏期、前驅期、發病期及恢復期,即患病后一個月內,可進行應急接種疫苗外,其他疫苗均不建議接種。其他傳染病在潛伏期、前驅期接種疫苗,都可能誘發或加重原有病情;在發病期接種可能加重病情。 第三,過敏體質的兒童不宜接種疫苗。最好能夠查出過敏原,如疫苗中無該過敏原,則可接種。否則可能引起程度不同、表現各異的各種過敏反應。 第四,重癥、慢性疾病患者。如活動性肺結核、心臟代償功能不全、急
每個寶寶從出生后就要進行很多次的預防接種,對于寶寶預防接種,媽媽們也是疑問重重,本文就收集了家長們對寶寶預防接種常見的疑問,并請專家給予詳細的解答。 到了預防接種時間,正好寶寶患病了怎么辦? 如果寶寶僅僅是輕微感冒,體溫正常,不需要服用藥物,特別是不需要服用抗菌素,可以按時接種,接種后1~2周不吃抗菌素類藥物。 如果必須使用,要向預防接種的醫生說明,是否需要補種。如果發熱,或感冒病情較重,必須使用藥物,可暫緩接種,向后推遲,直到病情穩定。如果服用抗菌素,要在停止使用后1周接種。 如果向后推遲了某種疫苗接種,以后的接種是否推遲? 以后的接種可順延向后推遲,但只需向后推遲那個被推遲的疫苗,其他疫苗可繼續按照接種時間進行接種。如果和某種疫苗碰到一起了,是否能同時接種,預防接種醫生會根據相碰的疫苗的種類,判斷是否可以同時接種,還是間隔一段時間,間隔多長時間,先接
在炎熱的夏季,有的家長就開始就這樣的疑問,由于季節關系,是不是有的疫苗并不適合寶寶接種呢?對于這個問題,親親寶貝小編就咨詢了有關專家,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到底高溫季節哪些疫苗不能接種。 專家表示: 一般疫苗對季節溫度沒有明確規定,所以多數疫苗接種不受季節溫度的限制。 但乙腦疫苗接種程序規定在乙腦流行季節,也就是7、8、9三個月不接種,其他月份可以按照年齡要求接種。 流腦疫苗也是季節性疫苗,一般在冬季11、12月份接種。 當然,高溫季節疫苗接種要注意疫苗的冷鏈管理,一定要按照疫苗溫度要求保管好疫苗,以免疫苗儲存和運輸溫度過高,而使疫苗失效。
給寶寶做體檢有什么好處 嬰幼兒期是寶寶生長最迅速的階段,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階段,按時給寶寶做體檢可以讓你及時了解寶寶的發育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對于寶寶生長發育中可能出現的有些問題,越早發現,越早干預,對寶寶未來的影響就會越小。 多久給寶寶做一次體檢 中國各地區給寶寶體檢的時間表都不太一樣。按照北京市兒童保健常規,寶寶1歲內要做4次體檢,每3個月一次,一般安排在3、6、9、12月齡。在寶寶1~3歲期間,通常每半年做一次體檢。3歲以上的寶寶每年做1次體檢就可以了。你可以咨詢你所居住地區的醫院或社區衛生中心,看看你的寶寶的體檢時間表具體是怎樣安排的。 寶寶體檢的項目有哪些 1歲以內寶寶的體檢項目主要有: 身高、體重、頭圍等生長發育情況。1歲以內的寶寶影響身高體重的更常見的原因是喂養、疾病、睡眠等因素。有時,雖然寶寶的身高、體重按照月齡來說
每個孩子從出生后都要經歷很多次的疫苗接種,對于孩子疫苗接種,家長們經常會有以下這些疑問,在此,親親寶貝小編就請專家詳細的解答這些疑問。 問題一:哪些情況下,孩子暫時不能打疫苗? 梁曉峰答:第一,發熱。發熱可能是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先兆或表現,在接種疫苗后,發熱的癥狀會加重。此時,不好區分發熱是與疾病有關,還是接種后的正常反應,因此最好暫緩接種疫苗。 第二,除了急性期傳染病的潛伏期、前驅期、發病期及恢復期,即患病后一個月內,可進行應急接種疫苗外,其他疫苗均不建議接種。其他傳染病在潛伏期、前驅期接種疫苗,都可能誘發或加重原有病情;在發病期接種可能加重病情。 第三,過敏體質的兒童不宜接種疫苗。最好能夠查出過敏原,如疫苗中無該過敏原,則可接種。否則可能引起程度不同、表現各異的各種過敏反應。 第四,重癥、慢性疾病患者。如活動性肺結核、心臟代償功能不全、急慢性腎臟病變的
吃糖丸是所有寶寶都要經歷的一項接種,有的媽媽會問,什么情況下寶寶不能吃糖丸呢?對于這個問題,親親寶貝小編就查閱了相關資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什么情況下寶寶不能吃糖丸吧。 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禁忌癥是由其性質決定的。 ①脊髓灰質炎疫苗是減毒的活疫苗,它對健康人來說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免疫力低下的人服用后,會造成病毒在體內過度頻繁,過度繁殖的病毒會侵襲脊髓的灰質細胞,造成疫苗型脊髓灰質炎。 所以有免疫缺陷的兒童、白血病患兒、癥狀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兒童是不允許接種此疫苗的。 ②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中含有奶油成分,所以對牛奶及乳制品過敏者禁服糖丸劑型疫苗,可服用液體型脊髓灰質炎疫苗。 ③由于脊髓灰質炎疫苗要經過腸道吸收,所以腹瀉兒童應緩解接種。 ④其他疾病,如發熱、口腔潰瘍、急性傳染期間、嚴重營養不良、活動性肺結核及其他心、肝、腎疾病的發病期或恢復期都應視為禁忌癥,
為了有效的讓寶寶少生病,媽媽們應該盡快幫助寶寶完善免疫能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們如何有效的提升寶寶的免疫力呢?請看下文對此給出的詳細指導: 一、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飲食 研究發現,母乳喂養的孩子患腦膜炎、肺炎等疾病的概率比非母乳喂養的嬰兒低。而且,母乳喂養4個月以上的孩子,得兒童期癌癥的情況也相對較少。這是因為母乳中有著豐富的增強免疫力的物質,僅在母乳喂養的頭4天里,寶寶就能獲取40億個白血球,以幫助免疫系統工作。而且還能獲得T細胞和免疫球蛋白A,這些物質附著在喉嚨和腸道內,構筑起抵御細菌的屏障。 專家建議,嬰兒出生后的頭半年里只喂母乳,之后在添加輔食的同時,繼續喂母乳直到一歲。母親的乳汁不論多少,只要是母乳就好。 二、維生素和礦物質 寶寶的健康生長離不開維生素和礦物質,但除了維生素D和維生素K以外,我們的身體并不生成其他營養素,那么其他的營養物質則必須從
在寶寶的體檢項目中,最常見的就是寶寶的五官檢查,對于五官檢查,有的媽媽會問,寶寶有必要經常做五官檢查嗎?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專家是如何說的吧。 專家表示: 定期對嬰幼兒進行體檢可以早期發現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干預。眼、耳、口腔的定期檢查不僅必要,而且直接關系到孩子的生活質量。 定期聽力篩查可以早期發現先天或后天性耳聾,及時進行聽力語言康復,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兒童聽力障礙如果在新生兒期及時進行治療,可使聾啞率大幅度下降。 一些眼部異常可通過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如先天性白內障和白瞳癥等外眼疾病,斜視、弱視和近視等眼位和視力異常,均可通過定期檢查發現并盡早矯治。 小兒乳牙患齲率很高,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影響恒牙生長,導致牙列不齊,甚至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如胃腸道病、營養不良。引起齲齒的細菌通過血液還可能侵犯其他器官,引起嚴重疾病
相信許多家長都有為寶寶進行聯合疫苗接種的經歷,同時家長們難免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兩種以上疫苗可以一起打嗎?對于這個問題,本文就給出了詳細的解析。 兩種或多種疫苗同時接種叫聯合免疫。進行聯合免疫,必須既不增加接種反應,又能保證免疫效果。 在聯合免疫時,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疫苗決不能在同一部位接種,更不能將幾種疫苗預先在注射器內混合,再接種到人體,這樣將會發生嚴重的反應。 許多計劃免疫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可以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疫苗聯合免疫,但也有些疫苗不能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所以一定要按照疫苗的說明接種。 疫苗接種間隔時間:一般情況下兩次疫苗接種間隔1個月或以上為宜。如果因為疾病或其他原因,在一段時間內需要接種的疫苗種類較多,可以根據疫苗的性質不同,靈活掌握間隔時間。一般2種滅活疫苗或1種滅活疫苗與1種減毒活疫苗可以在同一天不
寶寶接種疫苗,能有效的減少一些特殊疾病的發生率,對寶寶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但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要提醒的是,寶寶種疫苗不是越多越好,請看下文相關詳細內容。 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和新生兒乙肝疫苗這5種疫苗屬于國家規定的第一類疫苗,強制性接種,由政府免費提供,不需要個人支付任何費用。接種上述5種疫苗可以預防結核、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乙型肝炎7種傳染病。 提醒:寶寶種疫苗不是越多越好 第二類疫苗是個人自費、自愿接種的,包括甲肝疫苗、水痘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流感疫苗等,需要自行承擔費用。 接種疫苗應根據孩子的身體情況、疾病的流行情況而定,并不是接種疫苗的品種越多越好。每個季度初,省、市疾防控部門都會列出該季度可能流行的疾病,孩子身體情況適合接種哪種疫苗,家長可帶孩子先咨詢后再做決定。 專家認為,甲肝疫苗、水痘疫苗、流
如果寶寶經常生病,那么許多家長常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溫馨提醒,作為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1、種: 按時預防接種,如麻疹、卡介苗、白百破、麻風腮、乙肝、流腦、乙腦、傷寒等疫苗,既可防病,避免傳染病侵襲,又能刺激獲得性免疫的完善。 有效提高寶寶免疫力的5種方法 2、動: 堅持戶外活動,經常“三浴”(日光浴、水浴、空氣浴)鍛煉,這樣既可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促進生長發育,也有利于睡眠。 3、睡: 保證寶寶睡眠充民,環境要通風清潔,室內空氣每天要定期交換,成人避免在室內吸煙。 4、食: 4個月內的孩子建議純母乳喂養,因母乳中含有多種抗體、乳鐵蛋白、雙歧因子、活性的免疫細胞等,能增強抗病能力。如母乳喂養條件不允許,可選用配方奶粉。多美滋配方奶粉獨特的益生元組合可以天然地增強寶
每個寶寶都要進行很多次的免疫接種,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要提醒媽媽們的是,寶寶免疫接種后要注意以下這3不要,如果媽媽們忽略的話,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 1. 接種后不洗澡 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位負責預防接種的醫生都會說,接種后24小時內不要給寶寶洗澡。我們通常的理解是——不洗澡是為了不讓接種后的部位接觸水而發生感染。 寶寶免疫接種后的3不要 但其實,不讓寶寶在24小時內洗澡,不是因為接種時接種部位會發生感染,而是寶寶在洗澡時,出水入水都會帶走身體上的大量熱度,從而可能會使寶寶著涼,引起發熱。 2. 接種后少喂食 接種以后,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給寶寶喂太多的飲食。 因為有一部分寶寶,比如16周大的寶寶,已經開始接觸到了輔食,還比如有些吃奶的寶寶,本身進食奶的數量就很大,接種后進食太多會使腸胃有太大的負擔。
到了給寶寶打疫苗的日子,家長們有時候可能有其它安排,在此,親親寶貝小編要提醒家長們的是,遇到這種現象,可以將打預防針的日子推后,千萬不可以提前,請看相關詳細內容。 孩子接種疫苗的時間,醫生都會在接種卡上標明。有的家長特別心急,會提前抱著孩子趕到衛生站或地段醫院接種。其實,這種做法非常不正確。因為如果不到時間就接種,會達不到免疫效果和目的。 提醒:孩子打疫苗千萬別提前 預防接種程序的規定有一定的科學性,是十分嚴密的,也就是什么時候接種什么疫苗有一定的道理,這與孩子身體內的抗體水平和注射疫苗后抗體的產生,以及抗體的持續時間有著一定關聯,家長應根據衛生部門規定的免疫程序按時接種,提早或延遲都不好。 若遇到特殊情況應向醫生說明,由醫生給予安排,這樣孩子才能獲得良好的接種效果。
寶寶出生后,媽媽們就要定期的帶寶寶進行體檢,在體檢過程中,醫生總是摸摸這看看那,這到底是在檢查什么呢?請看下文給出的詳細解析。 1.醫生在檢查什么:撫摸寶寶的脖子 通常在什么時候:您寶寶第一次進行檢查 他在找什么:斷裂的鎖骨。有些寶寶出生時,被醫生用手從媽媽子宮內拽出來的時候,容易造成鎖骨的骨折。如果醫生在寶寶的脖子上摸到一個小凸點,那表明傷口已在愈合。用不了幾周,就會痊愈。這時,他可能會建議將孩子的袖子口與胸部的衣服釘起來,這樣能夠固定孩子的手臂,從而保證鎖骨不受損傷。 醫生給寶寶體檢時是檢查什么 2.醫生在檢查什么 用手掌壓寶寶的頭 通常在什么時候:2歲前的每次檢查 他在找什么:還處柔軟的囟門。一歲時,寶寶的頭應該有一英尺高,他顱骨上的兩個柔軟的地方就是為了適應頭部不斷長大的。但是,如果那兩個軟點很早就消失了,那么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