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生兒的標準 1、寶寶出生后,哭聲較響亮,啼哭之后開始用肺呼吸。出生前兩周每分鐘呼吸在40~50次之間。 2、寶寶出生后24小時內開始排尿,開始兩天大便呈黑綠色粘凍狀,無氣味。喂奶后逐漸轉為金黃色或淺黃色。新生兒的。 3、新生寶寶的正常體重為3000~4000克,正常體溫在37~37.5攝氏度之間,脈搏以每分鐘120~-140次為正常。 4、新生寶寶出生后就有覓食、吸吮、伸舌、吞咽及擁抱等原始反射。 5、出生后3-7天新生兒的聽覺、視覺逐漸增強,響聲和較強的光都會可引起寶寶的眨眼動作。 從體格發育來說,正常孩子的發育水平不低于以下標準就不必擔心。 1、體重: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體重為3千克,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但出生時體重達2.5千克就屬正常。生后5個月時體重達6千克左右。一歲時體重平均為9千克。足2歲時為12千克。以后體重增加的規律為:體重
身高測量法 測量新生兒身高,必須由兩個人進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寶寶的膝關節、髖關節和頭部,另一人用皮尺測量,從寶寶頭頂部的最高點,至足跟部的最高點。測量出的數值,即為寶寶身高。 頭圍測量法 用軟皮尺測量,從眉弓開始繞過兩耳上緣和枕后,回到起始點,周長數值即寶寶頭圍。 胸圍測量法 軟皮尺經過寶寶兩乳頭,平行繞一周,數值即胸圍。 腹圍測量法 軟皮尺經過寶寶肚臍上方邊緣,平行繞一周,數值即腹圍。 前囟測量法 新生兒前囟呈菱形,測量時,要分別測出菱形兩對邊垂直線的長度。比如一垂直線長為2厘米,另一垂直線長為1.5厘米,那么寶寶的前囟數值就是2厘米×1.5厘米。 眼距測量法 用軟皮尺小心測量寶寶兩眼內眥之間的距離,數值即為眼距。 眼裂測量法 用軟皮尺小心測量寶寶眼外眥到眼內眥的距離,數值即為眼裂。 耳位
1、患傳染病后正處于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兒童不宜打預防針。若此時打預防針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2、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種疾病引起發熱的小兒,若打預防針,會使體溫升高,誘發或加重疾病。 3、有哮喘、濕疹、蕁麻疹的小兒,打預防針后易發生過敏反應,特別是打麻疹活疫苗等致敏原較強的預防針,更易產生過敏反應;對有癲癇和驚厥史的患兒打預防針,尤其是打乙腦或百白破混合制劑等易使兒童發生暈厥、抽風和休克;有嚴重佝僂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兒麻痹糖丸疫苗。 4、患急慢性腎臟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化膿性皮膚病、化膿性中耳炎的小兒,打預防針后可出現各種不良反應,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響患兒康復。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兒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只要心臟功能好,照樣可以打預防針。 5、預防接種期間,若小兒不舒服,有嘔吐、腹瀉和咳嗽等癥狀時,在征得醫生的同意后,可
如何幫寶寶度過種“疫苗”不適期,家長應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寶寶在打防疫針前,媽媽要給他洗一個溫水澡,換上干凈的衣服。 2、向醫生說明寶寶的健康狀況,如有無發燒、是否有較嚴重的咳嗽、腹瀉等,以便醫生判斷有無接種的禁忌癥。 3、寶寶接種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時內不能吃奶、喝熱水。 4、寶寶接種后在醫院或防疫站觀察15~30分鐘。 5、寶寶注射疫苗后當天不要洗澡,不要讓寶寶進行劇烈運動。 6、保護好寶寶注射部位的皮膚,保持皮膚的清潔,避免讓寶寶用手抓到。
寶寶免疫力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媽媽們為寶寶做一個長期積累,以下6個秘訣,您可千萬別忘記! 一、睡好 理由:科學研究表明,寶寶在熟睡時的生長速度是清醒時的3倍,而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寶寶生長荷爾蒙分泌最旺盛的時期! 二、吃好 理由:"民以食為天"嘛,寶寶也不例外,飲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寶寶的健康,吃得好身體才會好!當然,"吃得好"并非一味地攝取高蛋白、高營養的食物,而是指讓寶寶均衡地攝取各種營養成分。 三、 勤動 理由:生命在于運動,雖說人的體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遺傳,但同時也受后天的影響。那些天生免疫力較差的寶寶,只要能夠堅持不懈地鍛煉身體,也會健康成長。 最佳運動推薦:撫觸體操:媽媽給嬰兒進行全身撫觸。做胸部撫觸是從中線做到對側,四肢撫觸則從上臂慢慢向下撫觸,腳部撫觸則應從腳心到腳跟,腳趾也
通過接種疫苗,可為寶寶預防結核病、乙型肝炎、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熱、炭疽和鉤端螺旋體病等15種傳染病。 浙江省于1988年、1990年和1995年先后實現了以省、縣、鄉為單位兒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免疫接種率達到85%的目標。 2007年底,衛生部下發了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將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甲肝疫苗等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對適齡兒童進行常規接種,在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和鉤體疫苗接種。 通過接種上述疫苗,預防結核病、乙型肝炎、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熱、炭疽和鉤端
第1招:母乳喂養——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說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喂養的機會。 第2招:撫觸——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 在自然分娩中產道收縮,擠壓胎兒,是一種有益的身體接觸,有利于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出生后,母親的身體接觸,會讓小嬰兒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進寶寶的身體發育,對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尤其有益。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并能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減少哭鬧,改善睡眠。 第3招:免疫預防接種——積極主動應對 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御傳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積極措施,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等。父母們
寶寶出生以后,為了根除一些特別易感染的病原體,寶寶必須打疫苗,否則一旦感染上,致死致殘率都很高。寶寶必須打的疫苗有哪些呢?哪些疫苗是寶寶必須打的?專家表示,寶寶必須打的疫苗有10種,下面小編就來介紹打疫苗的種類和事件。 年齡 接種疫苗 參考價格 出生24小時內 乙肝疫苗(第一次) 卡介苗(初種) 乙肝疫苗(20ug):國產36元/支 進口88元/支,其余免費 1個月寶寶 乙肝疫苗(第二次) 乙肝疫苗(20ug):國產36元/支 進口88元/支 2個月寶寶 小兒麻痹疫苗(第一次) 免費
首先寶寶在產房里 胎兒出生之后,他的第一聲啼哭很重要,這說明他的肺已經開始工作了。產科醫生會用器械吸寶寶的嘴巴和鼻腔,以清除殘留在里面的黏液和羊水,從而確保鼻孔完全打開暢通地呼吸。接著,護士用毯子把寶寶抱起來放在你身上,讓你們親近一會兒,如果你是剖腹產,護士會把寶寶抱起來給你看。然后,寶寶被交給你丈夫。如果嬰兒早產或是出現呼吸困難,就會立刻被送入新生兒特護病房,接受檢查。如果嬰兒體重超過8斤則要驗血,因為過重的新生兒在出生后的幾小時內有可能出現低血糖。 剪臍帶 臍帶通常在嬰兒出生后幾分鐘內就會被剪掉。醫生用鉗子鉗住臍帶,如果父親被允許進產房,那么這一光榮的使命就交給父親來完成。醫生有可能從臍帶里抽取血樣以供稍后檢驗。如果你愿意把臍帶血捐獻給血庫,操作過程也就在此時進行。 檢查 嬰兒出生后第1分鐘以及5分鐘之后需要分別接受一次阿普伽新生兒評分,即對新生兒的膚
疫苗的基本設計原理就是將病原菌制成對身體不具傷害的藥劑,但是仍保留病原菌刺激身體免疫系統的能力。以預防醫學的觀點來說,接種疫苗是防止感染性疾病的最好方式。 早產兒身體的各個器官皆未發育成熟,在生命的初期就算能安穩度過危險期而出院,但在往后成長的數年中,會較正常嬰兒更容易感染疾病及容易惡化。因此,早產兒接受預防接種是更迫切且必要的。 當早產寶寶體重達2~2.2公斤,能維持正常體溫,且進食及大小便都正常時,就可接回家照顧了,通常第一次約診回院檢查時若一切正常,則可以于當天接種“卡介苗”及第一劑的“乙型肝炎疫苗”。 若無明顯疾病,其他的預防接種疫苗,則依早產兒出生后的實際月齡(不需要依照其矯正年齡)按時接種疫苗即可,不需考慮體重問題。 有些極度弱小的早產兒,因為住院時間過久,已嚴重耽誤正常預防接種時程,故有時醫生會適度考
正常新生兒的各項體檢標準 1. 體重:正常新生兒出生時體重超過2500 克,一般在3000 ~ 4000 克之間。 2. 身長: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時身長超過47 厘米。 3. 頭圍:新生兒誕生時平均頭圍在33 ~ 35 厘米之間。 4. 胸圍:胸圍比頭圍小1 ~ 2 厘米,平均為32.4 厘米。如果頭圍比胸圍小太多, 叫小頭畸形;如果頭圍比胸圍大太多則可能是腦積水。 5. 皮膚:一般在出生2 ~ 3 天后皮膚開始發黃,出生后4 ~ 5 天是高峰期,皮膚顏色最黃,有時連眼白都發黃,一周后逐漸退掉,這叫做生理性黃疸。但有些寶寶剛出生皮膚就發黃,也是正常現象。 6. 呼吸:隨著一聲啼哭寶寶宣告著自己降生,從這一刻起,肺就開始工作了。但是他的呼吸方式與成人不同。他以腹式呼吸為主,呼吸較淺,而頻率較快,約為每分鐘呼吸40 ~ 50 次。 7.心跳:摸新生
新生寶寶也是要經過縝密的體檢的,新生寶寶主要體檢項目如下: 此時,新生寶寶體格發育有以下特點: 視力 能注視較大的物體,雙眼很容易追隨手電筒光單方向運動。 肢體 其小胳膊、小腿總是喜歡呈屈曲狀態,兩只小手握著拳。 微量元素 寶寶在6個月以內,每日需要鈣600mg,而他從母乳或奶粉中只能攝取到300mg左右的鈣。寶寶從出生后第15天就可以開始服用魚肝油和鈣片,易溶于水的鈣劑吸收效果較好,要注意選擇,并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寶寶滿月后可以抱出去曬太陽,讓皮膚內的維生素D源轉變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生殖器 男嬰的睪丸應降入陰囊。
給寶寶體檢前的準備工作 1.確定好體檢醫院一般寶寶第一次體檢是在生產醫院或者是所在地區的婦幼保健中心,以后的每次體檢去所在的社區醫院就行了。所以媽媽在出院時要向醫生咨詢好42天體檢的具體地方,以免日后手忙腳亂。 2.電話預約在給寶寶辦理體檢事宜前,應先查詢所確定體檢醫院具體的上班時間。因為有的保健中心并不是每天都上班的。可以打電話詢問一下,他們一般在什么時間段給寶寶進行體檢。然后按照他們說的時間前往,同時也要盡量避免高峰時段去醫院。其實第一次體檢也并不一定要在寶寶42天時,有時特殊情況可以推遲幾天。 3.帶齊證件第一次帶寶寶體檢時,需要帶的證件有:戶口簿、寶寶的出生證明、爸媽的身份證、寶寶的病歷本等。有的地方還需要帶疫苗接種記錄等。媽媽最好隨時記錄下寶寶平時在家的詳細健康狀況,寶寶年齡越小記錄就應越詳細。比如寶寶的胃口情況、大便情況、有無腹瀉等等,方便醫生詢問時回答。
提高寶寶抵抗力的方法 1、 我們都知道,通常增強抵抗力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增強運動量。 對于寶寶來說,這種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做運動可以緩解寶寶的壓力,增強寶寶的肺活量。多參加戶外運動還可以讓寶寶對呼吸新鮮空氣,減少病毒和細菌的感染。 2、 注射疫苗也是寶寶增強抵抗力的好辦法。 現在為了避免寶寶被流行新傳染疾病的感染,嬰兒防疫站都會定期給寶寶注射適合每個月齡的寶寶的疫苗。讓寶寶平安的度過該階段的易感染疾病。 3、 我們提倡母乳喂養。 母乳里帶有母親的抗體,母乳喂養的寶寶要比人工喂養的寶寶免疫力高,抵抗力強的原因也在這。母體的抗體隨著乳汁進入到寶寶的體內,逐漸形成寶寶自身免疫系統的抵抗力。 4、 避免寶寶接觸細菌受到感染。 寶寶年齡越小抵抗力越差。因為小寶寶的自身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善,還不能抵抗外界的病菌侵襲。所以家長在帶小寶寶的時候,要格外注
常規體檢項目以及體檢前注意事項 常規體檢項目以及費用 常規體檢項目: 1、內科:血壓、心率、心律、心雜音、心界、肺、肝、脾、腎、腹部壓痛、腸鳴音、神經系統檢查 2、外科:身高、體重、脊柱、皮膚、淋巴結、四肢關節、乳腺、甲狀腺、肛門直腸、前列腺、泌尿生殖器、腹股溝 3、婦科:外陰、陰道、宮體、附件、陰道涂片、病理檢查 4、眼科:視力、砂眼、辨色力、角膜、結膜、眼底 5、耳鼻喉科:聽力、外耳道、鼻竇、鼻咽、咽、喉 6、口腔科:唇、腭、牙齒、牙齦、口腔粘膜、 7、心電圖 8、B超:肝、膽、脾、腎 9、胸部透視 10、化驗 (1)谷丙轉氨酶、澳抗 (2)血糖 (3)血脂:膽固醇 趕甘油三酯 (4)胎甲球 (5)肌酐、尿素氮 常規體檢費用:常規體檢項目費用大概300元左
解析預防接種證 一、預防接種證查驗方法 1.在新生入學報名時,學校在辦理相關報名手續時,要求新生家長或監護人出示該新生的預防接種證或有效接種證明。驗證時根據接種證上的接種記錄,認真逐項填寫附表。 如學生的預防接種證已遺失,應盡快到原來的預防接種單位根據其預防接種信息補辦預防接種證。 如果學生是外地來的,應出示原籍辦理的預防接種證。 2.發現未依照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完成相應疫苗接種或接種記錄不完整、不真實或無預防接種證的兒童,將出具書面補種(補證)通知發放給兒童家長或監護人,通知并督促家長或監護人,帶學生到當地規定的接種單位補種或到原接種單位(發證單位)補證。在完成工作1周內將無證或未完成相關疫苗接種學生的名單向當地的接種單位進行報告。 3.兒童在完成補種(補證)后,將補發的接種證或補種完成的接種證交學校驗證登記。對于不能及時補證或補種的學生,應督促學生
要給新生寶寶打疫苗的項目比較多,比方說百破,乙肝,麻疹之類的。那么,給新生寶寶打疫苗注意事項有哪些? 寶寶打疫苗注意事項: (1)要向醫生說明寶寶的健康狀況,弱是早產兒或營養不良,先不要讓寶寶打疫苗,與醫生商量后定時間注射。 (2)寶寶一出生,醫生就會給你一本小冊子,上面會詳細寫有寶寶應該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時間,爸爸媽媽要嚴格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和時間進行接種,不要半途而廢。如果因為粗心錯過規定的注射時間,一定要向醫生說明情況,此外應該按約定時間注射。 (3)給寶寶接種疫苗以后不要急著回家,要在接種場所休息30分鐘左右,倘若寶寶出現高熱或其他不良的反應,可以及時請醫生診治。 (4)在寶寶打疫苗之后,爸爸媽媽們要細心觀察寶寶的反應,不要讓他劇烈運動,如果寶寶有輕微發熱、食欲不振的現象,這是正常的,通常情況下兩天就會自動消失。可是若反應強烈且持續時間很長,就應該立
有以下因素需要考量: ◎體重因素: 只有兩種疫苗須注意: (1)乙型肝炎疫苗:早產兒于體重滿2公斤才能接種。 (2)卡介苗(活性減毒疫苗):早產兒于體重滿2.5公斤才能接種。 ◎還在住院的寶寶暫時不能接受預防注射: 因為身體器官及健康狀況尚未健全,包括下列2種情況: (1)出生后一直在住院的早產兒,雖然體重已經滿2公斤或是已經出生滿2個月了。 (2)因有問題又再次住院的早產兒。 ◎其他注意事項: (1)當早產寶寶體重達2-2.2公斤,能維持正常體溫,且進食及大小便都正常時,就可接回家照顧了!而通常第一次約診回院檢查時若一切正常,則可以于當天接種“卡介苗”及第一劑的“乙型肝炎疫苗”。 (2)若無明顯疾病,其他的預防接種疫苗,則依早產兒出生后的實際
什么情況下寶寶不能打疫苗: 一,患各種疾病的寶寶不宜接種,例如:感冒、腹瀉、發熱、空腹饑餓、嘔吐等情況下,有的疫苗不能注射。 二,患有皮膚病的寶寶也不能進行接種。 三,如果寶寶患有肝炎、結核等傳染病以及嚴重心臟病等疾病時,身體的免疫力會下降,很在可能會隨不住接種所引起的反應,甚至有可能會加重病情。 四,如果你的寶寶不宜接種,但是遇到特殊情況比如被狗咬傷而必須接種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注射疫苗。 五,過敏體質的寶寶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應該咨詢醫生以后再決定是否注射疫苗。 六,有爭性傳染病而未過檢疫期的寶寶不宜接種疫苗
1.提高孩子呼吸道抵抗力 這項工作從夏季就要開始做,每天早上,都帶孩子出去走一走,天氣慢慢變涼,孩子也逐漸適應從天熱到天涼,從風小到風大,從空氣濕潤到空氣干燥的變化。 2.多吃增加免疫力的食物 在為孩子提供膳食時應盡可能地做到品種多樣、比例適當、定時定量、調配得當,并應保證每天有足夠的蛋白質、適量的脂肪、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秋天可多食用諸如紅棗、蓮子、桂園、銀耳、核桃、黑芝麻、山藥、百合、南瓜和茭白等食物,以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3.最好讓寶寶每天做運動 小嬰兒,可以每天堅持幫他做撫觸或被動操;稍大一些的孩子,讓他充分練習爬行和走路,讓孩子多跑跑跳跳,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循環速度,對孩子增加免疫力大有好處。 4.合理給寶寶用藥 能通過食療和護理解決的小病,最好不要用藥物解決,尤其不能濫用抗生素,否則適得其反。 5.保證有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