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齒不清 小心“肝豆病”傍身 此病屬于遺傳病,銅代謝紊亂會損害大腦,必須進行“驅銅”治療。 眾所周知,地貧患兒需要“除鐵”;但鮮有人知,還有一類患兒需要“驅銅”!但臨床50%的銅代謝紊亂患兒卻曾遭遇誤診。“其實這種‘肝豆病’不算罕見,光我們醫院神經科,在過去10個月,就確診了7名這樣的病人。其中年齡最大的有27歲,最小的僅有1歲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閆振文博士介紹,該病屬于先天遺傳疾病,患者體內存在嚴重的銅代謝紊亂,銅的毒性會導致腦內神經細胞損害,造成患者走路不穩、講話不清等癥狀,如果能夠早診斷并進行“驅銅”治療,完全可以避免以上情況發生。 除了藥物“驅銅”,患者還
什么樣的寶寶愛生病呢?醫生發現,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父母不當的呵護最易讓寶寶生病,讓我們來看看吧!找到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預防了。 不愛喝水的寶寶愛生病 水參與了人體的所有代謝,所以它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一些家長可能發現了,寶寶在上幼兒園以后,生病的機會相對多了起來。因為這個時候,寶寶飲水量明顯減少了,加上活動量增多,身體丟失的水分增多了,使寶寶抵抗力下降,寶寶生病機會自然增加。所以讓寶寶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是很重要的。 應對方法: 1.無論是在家、外出,只要是醒著,每隔一小時讓寶寶喝幾口水。 2.寶寶睡醒后要馬上給他喝水。 3.上幼兒園的寶寶要學會對老師說“老師,我要喝水”這句話。去幼兒園接寶寶時,也要隨身帶著一瓶白開水。 4.寶寶洗澡、運動后要及時喝水。 不愛吃菜的寶寶愛生病 現在有饑餓感的寶寶越來越少了,許多
嬰幼兒時有看似不正常的“癥狀”出現,有的父母過分擔心,而有的父母則過分放心。那么,嬰幼兒哪些癥狀是不能“過分放心”的呢?下面一一介紹。 1、眼睛癢、總流淚 結膜炎經常在感冒后產生,它多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 通常有下面的癥狀:寶寶白眼球泛紅;眼里常是濕潤的,這多半是病毒引起的結膜炎;眼里常有白色或黃色異物,這多半是由細菌引起的;早晨,寶寶的眼皮常粘在一起;寶寶因為癢常揉眼睛。 媽媽可以采取的措施: a、將寶寶的眼睛擦干凈。 方法:每天擦洗寶寶的眼睛2次,可以用浸水的棉球擠干凈后,從寶寶的內眼角向外輕輕地擦拭,換另一支棉球擦另一只眼睛。 b、將寶寶的毛巾與家人的分開。 c、寶寶揉了眼睛后要洗凈寶寶的手,媽媽也別忘了忙完之后要洗凈自己的手。 偏方:在干凈的棉球上滴幾滴母乳,輕敷寶寶的眼睛。
判斷寶寶是否有眼病,可從三個方面了解: 一、從觀察兒童眼睛顏色查眼病 1.可在晚上用手電筒照亮嬰兒的瞳仁,如果孩子的瞳仁有貓眼一樣的黃色反光,這說明孩子可能患有先天性惡性視網膜母細胞瘤。如經醫院確診孩子確實患有此病,可在該病的一二期摘掉患兒的眼球,以保全其性命。如該病發展到三四期,該腫瘤組織會沿著視神經轉移到顱內,那時將難以保住患兒的生命。 2.在手電的照耀下,如果孩子的眼仁呈白色或灰白色(醫學上稱此癥為白瞳癥),這說明孩子可能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如經醫院確診,可在患兒2~3歲時為其做白內障手術。為患兒做此種手術最遲不得超過5歲。如果手術治療較晚,會使患兒產生遮蔽性弱視,且治療起來十分困難。若等到患兒長大成人時再為其做白內障手術,因其弱視嚴重,就失去手術的價值了。 3.您的孩子出生后如果眼球比別的同月份孩子的眼球大,且眼球呈青灰色;其眼仁也大,似牛眼(俗稱牛眼癥)
Kelly是來自美國德州的漂亮女孩,10歲的她這次和媽媽一起來到深圳旅游,然而由于深圳天氣變化快,Kelly染上了感冒,幾天來一直咳嗽不斷,父親聽朋友介紹說深圳遠東婦兒醫院兒科服務特別好,于是便帶著Kelly來到了深圳遠東婦兒醫院兒科進行治療。 Kelly被深圳遠東婦兒醫院的導診帶到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兒科,Kelly就馬上被兒童游樂場的環境所吸引,她還坐下來陪旁邊等待診治的小孩子玩耍。本來病怏怏的Kelly到了兒童游樂場馬上變得活潑起來,童話般的世界,有積木、滑梯、秋千、木馬等設施,Kelly在看病的間隙在這里參觀,注意力被分散,心情得到放松,Kelly一下子對醫院也不排斥了。 圖:Kelly在兒童游樂場陪等待診治的小朋友玩耍 Kelly聽說檢查需要做皮試,以為會很痛,醫護人員便向Kelly介紹,深圳遠東婦兒科醫院兒科引用最先引進的皮試儀,只要在手腕系上一個類似腕
去年8月的一天中午,張麗華女士的3歲兒子突然出現發熱,體溫超過39.9℃。張女士給兒子喂了點退熱藥及感冒沖劑,就安排兒子睡覺了。大約過了半個小時,突然聽到房間里傳來了“撲通”一聲,張女士沖進了兒子房間:兒子躺在地上,全身強直,眼球上翻,牙關緊閉,神志已經不清了。張女士六神無主地撥通了“120”,把孩子送往醫院。 今年入夏,張女士又來到醫院小兒科求救:今年小家伙會不會還出現?抽風時,父母應該怎么做?發熱時應該給孩子吃些什么…… 驚厥簡介 高熱驚厥多發于6個月至4歲之間的孩子,發病率約30%-50%。6個月以下或6歲以上很少發生,由于嬰幼兒正處在旺盛的生長發育階段,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還很不完善,大腦皮層控制能力較差,抑制過程薄弱,興奮過程占相對優勢,興奮易于擴散,而發熱可使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高,
1、母乳喂養——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說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喂養母乳的機會。 2、撫觸——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 在自然分娩中產道收縮,擠壓胎兒,是一種有益的身體接觸,有利于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出生后,母親的身體接觸,會讓小嬰兒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進寶寶的身體發育,增強肌肉,使關節更靈活,對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尤其有益;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減少哭鬧,改善睡眠。 3、免疫預防接種——積極主動應對 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御傳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積極措施,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等
“只覺得眼睛很癢,沒想到卻爬出了蟲。”昨天,一名2歲男童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就診時,眼科醫生從他的眼睛里夾出了十幾條寄生蟯蟲。醫生診斷發現,男孩衛生習慣不好,才讓蟯蟲寄生在了眼睛里,幸未損傷視神經。 乳白色小蟲1厘米長 秀山縣2歲男童小超(化名)最近幾天總覺得眼睛癢癢的,父母仔細察看后發現,兒子眼睛里竟有數條白色“細絲”在游動。 被嚇壞了的父母趕緊將孩子送到兒童醫院眼科。主治醫生方靜檢查發現,小超雙眼眼球結膜里竟是有線狀蟲體。 醫生立即用專用鑷子夾蟲子,竟連續夾出了十幾條,小蟲呈乳白色,長約1厘米。 醫生病理檢查發現,這種小蟲就是兒童體內常見的寄生蟲——蟯蟲。方靜醫生介紹,蟯蟲已經引起患兒結膜炎,將主要采取藥物治療法。 眼科醫生感到驚訝 “眼睛里爬出十幾條蟯蟲,我
摘 要:不論多鎮靜的媽媽,只要遇到寶寶發燒,鐵定心急如焚,最怕高燒不退,或者持續多日。 其實“發燒”是“癥”不是“病”,只要通過了解原因,小心面對、正確處理,并建立屬于自己的就醫步驟,就可以了! 急診室:高熱寶寶的危急處理 發燒新定義 人體的正常溫度是36.5℃,小朋友的體溫通常會高出一些,但若超過37.5℃,我們就可以“懷疑”寶寶發燒了。 很多新生兒會被媽媽連同四肢包裹的密不通風,然后抱來醫院求診說寶寶發燒了怎么辦?其實,穿太多是許多新手媽媽的通病,提醒媽媽們,給寶寶穿衣服的準則是,比大人少一件。 發燒定義 臨床上所指的體溫超過37.5℃就是“發燒”,通常是指“口溫”。因為可測量體溫的地方很多,所以分
該病全年均可發作,易引發重癥的EV71病毒在廣東比例并不高,因此,家長無須過分焦慮。 手足口病反季發作?針對廣東近日報告多例幼兒手足口病病例,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表示,手足口病全年都會出現,目前是正常的散發病例,并非所謂的“反季流行”,且兩年前曾在全國流行、易引發重癥的EV71病毒如今在廣東手足口病中并非優勢病毒,家長無須過分焦慮。 發病 主要在六七月份 佛山市三水區近日報告一幼兒園發生五例幼兒手足口病例。本報駐地記者采訪三水區疾控中心時獲悉,專家認為現在出現手足口病主要是近段時間幼兒園晨檢不徹底。另一原因則可能是,天氣寒冷,幼兒沒有勤洗手,手足口病病菌沒有及時被殺滅。 “手足口病年年有,可防可治,且輕癥占絕大多數。” 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長何劍峰主任醫師表示,手足口病在廣東全年都有發生,目前出現的只是散發
面對一個新生命的降臨,很多家長顯得手足無措。確實,初生的寶寶不會說、不會問,他們只會以哭、笑、指手畫腳等最原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日前,兒科專家劉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指出,其實寶寶2歲前的很多行為往往是對某些疾病的暗示,這些疾病小至一般的消化不良,嚴重的可能會是腦癱或者耳聾。而作為家長,如果能把握住孩子的這些“蛛絲馬跡”,及早就醫或向兒保醫生反映情況,就能為孩子贏得寶貴的治療時機。 不哭不鬧小心聽力 丁丁快一歲了,可還不會喊“爸爸”或者“媽媽”。 而在丁丁父母的眼中,這孩子很好帶,很安靜,極少哭鬧。但醫生警告:“孩子的聽力可能有問題。” 劉主任介紹,經檢查證實,丁丁確實存在聽力障礙。“在孩子剛出生到一個月大的時候,一般很少哭鬧,
摘 要:疫苗是保護寶寶健康的重要武器。除了國家強制免疫的一些免費疫苗,還有一些“收費疫苗”,這些收費疫苗是干什么的,什么時候打。 疫苗是保護寶寶健康的重要武器。除了國家強制免疫的一些免費疫苗,還有一些“收費疫苗”,這些收費疫苗是干什么的,什么時候打。要不要打,到底要多少錢,看看小編為您收集回來的資料。 B型流感嗜血桿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價格:160元 接種目的:預防肺炎、腦膜炎、中耳炎、心包炎等。 接種時間:2、4、6月接種,1歲加強 建議:2歲下寶寶根據條件打。 5歲以下寶寶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桿菌。它不僅會引起小兒肺炎,還會引起小兒腦膜炎、敗血癥、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嚴重疾病,是引起寶寶嚴重細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建議體質較弱的寶寶接種。 百白破 價格:19元/進口170元
●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是兒童發育最重要的基礎,對兒童的身心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嬰幼兒期是感覺統合發展的最重要時期 嬰兒期的寶寶不喜歡被人抱,每次洗澡都哭鬧不止,甚至拒絕含媽媽的乳頭;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恐懼各種游樂設施,從來不肯滑滑梯,不肯蕩秋千,總是遠遠地看著其他小朋友玩;聰明伶俐、能說會道的孩子上小學后課堂發言非常積極,但每天完成作業卻非常困難,怎么都不愿寫字…… 當孩子出現這些表現時,身為父母的你會怎么想?是孩子天生“不乖”嗎?還是孩子有逆反心理,故意和自己作對? 兒童發育專家提醒父母和老師,對于那些行為古怪、笨手笨腳、多動或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不要簡單地把他們當作“問題孩子”來對待,因為這些孩子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經過專業的感統訓練,他們同樣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樣學習和生活。
我們有方法可以預知寶寶的疾病嗎?有的。中醫文化源遠流長,數千年來在民間和醫學范疇均積累了很多簡單可行的預知方法,大家只要熟知并細心觀察即可作出判斷,并有針對性的提前進行飲食調理,最大可能的減少患病幾率。 中醫預知寶寶疾病口訣: 大便干最為先 食不好睡不安 鼻中青腹中痛 舌苔白又厚腹中有積食 手、足心熱,常有病禍 口、鼻干又紅,肺胃熱相逢 1、大便干最為先 中醫認為大便干是大腸內熱的表象,會造成小兒內熱盛,往往易患感冒發熱。2-3歲以內的小兒應經常給些菜泥、鮮梨汁、蔬菜、水果等,這些都有清熱通便的作用。3歲以上的小兒則可多吃些水果、蔬菜。 2、食不好睡不安 吃飯與睡眠之間有連帶關系,如遇到小兒在睡眠中翻動不安,咬牙,家長就應認真回憶小兒近日的飲食情況。如吃過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都會引起小肚脹,甚至肚子疼痛。 &nbs
生活片段:孩子一歲多時有段時間濕疹長得很厲害,用了一些藥都不見好,我在網上查到首兒網站上介紹首都兒研所自己研制的膚樂霜效果很好,但只能自己去醫院開藥購買,孩子他爸就去兒研所給買回來一些給孩子涂在臉上,效果真的很好,用了一兩天濕疹就沒有了! 有了孩子以后,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遇到一點點問題就去醫院是很不方便的。一些育兒網站上有很實用的帖子和那么多新手媽媽的交流,的確是很有幫助的。我們這一代人的時尚養育方式,漸漸地在年輕父母中普及開來。養育的困惑,孩子生病的煩惱,只要打開電腦,敲敲鍵盤,問題也許就會迎刃而解了。 可能是吃海鮮的緣故,有一次我患上了急性腸胃炎,又吐又瀉,去醫院里輸液,孩子可能吃了我的奶水也感染了也開始拉肚子,一天拉很多次。我很著急,喂黃連素他吐,一聞那個味道就反胃,我只好去上網求助大夫,問我這么大的孩子可以吃什么藥。大夫在網上回答說可以吃媽咪愛、思密
寒冷季節,小寶寶的幾聲咳嗽,足以讓新爸爸、新媽媽緊張不已——是不是得肺炎了?最近,不少年輕家長都面臨一個同樣的抉擇,要不要根據醫生、專家的建議,給寶寶接種肺炎疫苗。這種不屬于國家免疫計劃中的疫苗,為自費項目,打不打家長說了算。 但是,打或不打的科學依據又是什么呢? “天價疫苗”來勢洶洶 “經濟條件允許的話,當然是打的好。”被咨詢的社區醫院醫生大多這樣說。 目前各醫院提供的肺炎疫苗有兩種:7價肺炎球菌疫苗和23價肺炎球菌疫苗。兩歲以下幼兒只能接種7價疫苗。這種疫苗目前只有一家國外醫藥公司生產。這款中文名為“沛兒”的疫苗價格不菲, 寶寶滿3個月齡開始接種,共需4劑,每劑860元,曾有媒體稱其為“天價疫苗”。 這種在百姓看來有些昂貴的疫苗,在醫學上稱
你知道嗎?父母能把哮喘、肥胖,甚至耳朵發炎這種小病的基因都傳給孩子。那么,怎樣才能保證孩子身體的健康呢?下面的七種家族遺傳病以及應對方案供大家參考。 說起來似乎有點聳人聽聞,從耳朵發炎這種小病到嚴重的糖尿病……孩子的這些健康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遺傳因素引起的。一種長期困擾父母的疾病遺傳給孩子的最高的可能性大約有80%左右。雖然爸爸媽媽不能改變孩子的基因,但是至少可以把自己的病史當作一種警示,更加關注孩子與這些病史相關的身體問題,并及時帶他檢查,及早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把危險系數降到最低。以下向大家介紹七種家族遺傳疾病以及應對方案。 過敏癥和哮喘 遺傳系數:☆☆☆☆☆ 發病率最高的孩子是:爸爸媽媽患有哮喘或者對花生醬、花粉、塵埃等某一種物品過敏的孩子。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被診斷為過敏性哮喘,孩子都會更容易被各種過敏性疾病纏上,尤其是哮喘。如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總是會出現許多無法預料的大小意外,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家長常常不知所措。究竟何種狀況下需要掛急診?寶寶急診時需要注意什么?寶寶急診的眾多問題,就讓專業的醫生為你解答。 寶急診常見疑問 Help!寶寶要送急診嗎? 寶寶的抵抗力、耐受力較低,一旦身體出現問題,往往比大人來得嚴重與危險,因此多數家長發覺寶寶情況不對時,常直接選擇送往急診,但究竟哪些情況家長可以先行在家處理,什么情況必須緊急送醫院治療呢? 家長可根據寶寶的情況來做初步評估。以嘔吐為例,如果寶寶出現上吐下瀉,但嘔吐次數不是很頻繁,空腹休息4~6小時后,嘔吐情形有顯著改善,便可先在家休養;若空腹休息后還是會嘔吐,則懷疑有脫水現象,需立即送醫院檢查。 此外,家長可觀察寶寶的生命體征:包括呼吸、脈搏、血壓、體溫等,同時也應留意寶寶的皮膚顏色、意識、疼痛反應等征兆。如果寶寶的狀況異于正常標
進入冬季,免疫力較低的幼兒極易患上各種季節性疾病。記者近日走訪了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科醫院以及幾家綜合醫院的兒科,發現困擾孩子們最多的莫過于支氣管炎、中耳炎、過敏性鼻炎等3種炎癥,占到兒科疾病的8成以上。醫生告誡家長,許多疾病看起來有點相似,但在預防和治療方面截然不同,家長應當多了解此方面的知識。 謹防寶寶"三炎" 區分支氣管炎與肺炎 近日來張先生為孩子的疾病頗為煩惱。看到孩子連續幾天都干咳不已,聯想到以前發過的支氣管炎,便把以前未吃完的藥物繼續給孩子服用,誰知孩子癥狀不但沒有減輕反倒有加重的跡象。無奈中到附近一家醫院進行檢查,發現孩子的病已發展為肺炎。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保科一位醫生告訴記者,作為小兒常見的一種疾病,急性支氣管炎大多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年幼體弱、氣溫驟變、空氣污濁、免疫力低下是該病的誘因。支氣管炎以咳嗽為主,一般無發熱或
在這個流感高發季節,肺炎球菌、流感病毒二者疊加,會對兒童產生更大危害。專家提醒,流感流行的季節,孩子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意義更大。 危重癥病例多會出現并發癥 目前3歲以下的孩子在我們國家暫時不能接種“甲流”疫苗,但不能接種并不能說明你的孩子沒有得“甲流”的風險。疾病流行往往是禍不單行,單純的肺炎球菌雖然有危害,但是它和流感疊加在一塊會使危害大大放大。同時,在流感流行的時候,肺炎球菌發展非常突出。 在肺炎球菌引起的危重病例里,有并發癥的占大多數,而并發癥主要是細菌性感染,國內國外排在第一位的都是肺炎球菌。因為它普遍存在,有20%到30%的兒童呼吸道里就有,所以一般性的預防措施固然起作用,但因為它分布太廣,所以還是要采取接種疫苗的措施。這個季節,3歲以下的孩子可以接種肺炎球菌疫苗進行預防,特別是2歲以下更有此必要。 引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