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捏脊? 捏脊療法是連續捏拿脊柱部肌膚,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常用于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病癥,所以又稱為“捏積療法”,屬于小兒推拿術的一種。 小孩偏食、厭食、消化不良、營養不良、易感冒等問題較普遍,一直以來都是令家長頭痛的事;另外,小兒先天、后天不足引起的一些慢性疾病也給家庭帶來許多麻煩。捏脊可以幫助孩子祛病強身,是一種簡單易學、效果明顯,適于家庭操作的推拿法。 你準備好了嗎? 捏脊其實很簡單,對場地和操作者并沒有特別高的要求,所以初次給寶寶的捏脊的爸媽也不必心慌慌。 在家中就可以進行捏脊。脫去孩子的衣褲,任其俯臥在床上或家長膝蓋上。家長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的邊側,全身放松,活動一下手指,面帶微笑,用手輕輕撫摸幾下小兒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進行捏脊。 如果郊
氟哌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諾氟沙星,屬于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臨床上一直以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而為人稱道,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腸道、耳鼻喉科、婦科和皮膚科等感染性疾病。 盡管氟哌酸具有療效好,安全性高的優點,價格還便宜,但卻是兒童的禁區。這是因為,這類藥物具有軟骨毒性,會導致關節和軟骨損害,使骨生成受阻。可使四肢長骨兩端的骨骺線提前骨化,而骨骺線正是兒童長高的關鍵點。 這種毒性與年齡和劑量相關。年齡越小骨損傷表現越快、越嚴重;劑量越大,發生率越高。一般女孩在12歲以前,男孩在14歲以前的骨生長比較活躍,需要慎重使用這類藥物。同理,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也不宜服用。 隨著醫學的發展,抗生素種類越來越多,但由于兒童生理的特殊性,許多抗生素因其副作用,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兒童選擇抗生素類藥物時,一定要格外注意
食物堵塞聲門或氣管引起的窒息,俗稱“噎食”,噎食發生具有以下特征:1、進食時突然不能說話,并出現窒息痛苦表情。2、患兒通常用手按住頸部或胸前,并用手摳口腔。3、如為部分氣管阻塞,可出現劇烈咳 嗽,咳嗽間有哮鳴音。 預防噎食,除了及時治療誘因,還應做到“四宜”:食物宜軟,進食宜慢,心宜平靜,食宜適量。如萬一發生噎食,可采取以下急救法:1、清醒兒可采取坐或站位,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后,雙臂環抱病人,單手握拳,使拇指掌關節突出點頂住病人的腹部下正中線臍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壓在拳頭上,連續快速向內、向上推壓沖擊6-10次(注意不要傷其肋骨,噎食嚴重者可仰臥位),搶救者按上法沖擊臍上部位,這樣沖擊上腹部等于突然壓力迅速增大,肺內空氣被迫排出,使阻塞氣
丁丁1歲多,白白胖胖的,并且還有著一張會叫人的甜嘴。他很會“察言觀色”,見什么人都會主動叫喊“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十分惹人喜歡。這一天,丁丁突然不明原因地哭鬧起來,并用小手按著肚子。 哄抱、逗玩也無效,過會兒,便又玩耍自如,如此反復數次。當地醫院按消化不良、腸痙攣用藥治療,丁丁的病情反而越來越嚴重,并且還出現了精神萎靡、血便。這下丁丁媽媽可嚇壞了,急忙帶著丁丁到市兒童醫院檢查,經檢查發現,原來丁丁得了腸套疊。經及時治療后,丁丁很快痊愈出院。 腸套疊在一年四季都可發病,但以春秋季節較多,可能與這兩個季節上呼吸道感染和淋巴腺病毒感染多發有關。它是指腸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鄰近腸腔內的一種腸梗阻現象。我國嬰幼兒腸套疊發病率較高,男孩居多,約占2/3,多發生于2歲以內,尤其是4~10個月的肥胖嬰兒。 1、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腸套疊
夏季,因為天氣悶熱的緣故,孩子很容易出現厭食的情況。有個辦法來改善孩子胃口,專家介紹,如果在做菜時添加一些香醋、米醋等佐料,可使孩子胃酸變濃增多,起到生津開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食物消化的作用,從而增強孩子的食欲。 比如,在做豬蹄、排骨、鮮魚時,適量加些食用醋,會使骨質中的碘、鈣、磷等營養物質最大限度釋放出來,溶入湯水中,便于完全吸收;在做骨頭湯、魚頭湯時,適量添加些醋于湯水中,不僅可使骨質軟化,還會使骨頭里面的鈣溶解在湯水中,易于被身體消化分解。 在菜里適量加醋還能幫助吸收營養,數據表明,烹飪時放醋和不放醋相比,放醋的菜可提高人體營養吸收率70%。如果家長能在烹飪特定菜肴時適當添加食用醋,孩子可以大大受益。
嬰兒腹瀉是多由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癥,多發生在2歲以下嬰兒。嬰兒喂食母乳時,正常每天大便次數會比喂食牛奶多一至二次,為黃綠色糊便;而喂食牛奶者,則為黃色成形便。腹瀉則是指糞便中水分增加,且大便成分變質而言。 一般而言,腹瀉時大便的次數會增加、水分增加、大便顏色變成綠色、氣酸臭。 主要癥狀有: 1、輕癥:每天大便五至八次
受訪專家:佘繼林 碩士生導師,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會北京分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治療:久咳、久喘、久瀉 聯系電話:010—52176906, 52176951 門診時間:周一、四上午 當孩子厭食、不睡覺、脾氣急時,爸爸媽媽們多半都會選擇帶到醫院去化驗、吃藥、打針,實在是很麻煩。如果給您介紹一種中醫的方法,可以不打針、不吃藥、沒有副作用,一些常見的小毛病都能不藥而愈,您是否愿意帶孩子來醫院嘗試一下呢? 這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捏積療法。捏積療法在中國傳統醫藥學中,是一種古老而實用的用來治療小兒疳積的推拿療法,它根據中醫的基本理論,通過捏拿脊背所產生的良性刺激,來治療某些疾病。晉朝醫學家葛洪在其所著的《肘后備急方》中,已有捏積療法的具體文字:“拈起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
少吃不易消化的東西 去年的元旦,我是陪女兒在醫院過的。元旦前一天,我燉了一大鍋肘子。女兒很愛吃肉皮,我想吃肉皮對皮膚好,于是讓她敞開了吃。沒想到晚上睡覺時她就說肚子疼、想吐,可是又吐不出來。躺下睡了沒多長時間,又說要吐,就這樣折騰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帶著她直奔醫院,醫生說肉皮膠質多,不好消化,不能讓孩子吃太多。問清楚了她從昨晚到現在一直沒有大便,醫生給用了開塞露,讓女兒在那兒大便。便完之后,女兒舒服多了。有了這次教訓,可不敢由著她的性子吃了。 吃得太多、太雜,或者飲食時間不規律,胃腸道就會以它特有的方式表示抗議:嘔吐、腹痛、腹瀉……為什么一到過節,孩子的胃腸就愛出問題?那是因為沒有好好對待它。如果它會說話,相信它早就抗議了! 抗議一:吃得太雜 節日里,家里好吃的東西很多,這吃一口,那吃一塊,嘴是過癮了,可是胃卻受不
小孩每天拉兩三次稀的大便,有時自己就流稀水水。請問專家應該注意些什么? 嬰兒專家回答: 應送大便到醫院化驗,區別是感染性腹瀉還是非感染性腹瀉,前者需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如果是非感染性腹瀉,要補充體內喪失的水分,可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藥房有售,其中包括食鹽即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碳酸氫納1.5克,加溫開水1000毫升,約4玻璃杯)其成分比例合理,有利于吸收,喂服時用茶匙一匙一匙吃,少量多次才能使胃內眼收。若在偏僻地區買不到"口服補液",時,可以在家庭里自制簡易口服液。配方是:食鹽1/2茶匙,蔗糖2湯匙,加開水4玻璃杯。口服補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喂服得當,可以便嬰兒停止嘔吐,減少腹瀉,及早康復。 消化不良者僅有輕度腹瀉,不需用藥物止瀉,只
肛腸科專家指出:孩子的便秘與天氣干冷有很大的關系,并建議父母們多給孩子補充水分,但不主張父母自行給孩子使用藥物。 緩解便秘,首選食療 ·4個月以上的寶寶如果便秘了,就可以喂蔬菜粥、水果泥,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纖維素等食物殘渣,可以促進腸蠕動,達到通便的目的。而香蕉更能在短期內發揮潤腸通便的作用。 ·至于年紀比較大的孩子,要多補充水分,多吃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玉米、番薯及豆類等,同時要控制肉食的進食量,改善飲食,均衡搭配。 藥物,適用于便秘嚴重的患兒 由于孩子的胃腸功能發育還不完善,并不主張隨便用藥物通便。藥物通便雖然見效快,但一不小心就容易導致孩子的胃腸功能紊亂,發生腹瀉等。但對那些很長時間沒有排便的孩子而言,可以先用藥物促進排便,再進行飲食調理。 貼心提示: 專家表示:讓寶寶遠離便秘,還應培養寶寶良好的排便習
調查發現,輪狀病毒感染是引起兒童嚴重腹瀉的最常見病因,而94%的輪狀病毒腹瀉發生在2歲以前。這是中國輪狀病毒監測網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性腹瀉室,歷時5年對我國11個哨點醫院的9549名5歲以下腹瀉住院兒童進行輪狀病毒腹瀉監測后得出的結論。這一調查還發現,孩子出生6個月至23個月期間是輪狀病毒感染的高峰期。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重癥腹瀉的最主要病原,全球每年有約60萬5歲以下兒童因輪狀病毒腹瀉死亡,其中80%在發展中國家。 據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梁曉峰在第三屆國際輪狀病毒疫苗學術研討會上介紹,我國每年有1600萬新生兒,調查顯示每個兒童5歲前都有輪狀病毒腹瀉的困擾,腹瀉住院的兒童中有一半是因輪狀病毒感染致病,輪狀病毒腹瀉造成了很大的疾病負擔。 中國
新華醫院小兒泌尿外科主任徐卯升教授近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家長要從多方面留意小兒尿路結石癥的防治,小兒腎結石,不全是奶粉惹的禍。當孩子出現結石病的“信號”時,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那么,何種因素會促使小兒尿路結石形成呢?代謝異常: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導致高尿鈣癥或酸代謝異常導致原發性高草酸鹽尿癥。這次食用被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的患兒就是因代謝異常導致尿路尿酸性結石。 不過據專家介紹,多數情況下,寶寶尿路結石還是由于“病從口入”。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不科學為主要原因。具體可歸納為三點——— 1。蛋白質、鹽分的攝取量過多:不少小病人平時都對肉食“情有獨鐘”,而且口味較重。另外,巧克力、牛奶進食過多,喝水又太少,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結石。 2。偏愛草酸飲料:如寶寶常喝富含草酸的飲料,即可大大提高草酸結石的發病率。 3。濫補鈣劑
如果您的寶寶正在吃配方奶粉,或者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喂養,那么孩子有沒有出現大便干的情況呢?如果是這樣,年輕的父母們可別“等等看”。 據介紹,現在單純靠母乳喂養的孩子比較少,4個月以內的嬰兒有2/3以上僅靠配方奶粉喂養,或者由配方奶粉和母乳混合喂養。 王女士的寶寶出生1個多月了,由于母乳不夠,孩子平時主要靠吃配方奶粉。最近寶寶大便平均兩天才一次,而且每當大便的時候,寶寶的小拳頭攥得緊緊的,小臉也憋得紅紅的,排出的大便干燥成型。為什么這么小的孩子大便會干燥呢?王女士決定找中醫給瞧瞧。 通常所認為的嬰兒大便稀溏,多見于母乳喂養的情況,單靠配方奶粉喂養或者母乳、奶粉混合喂養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大便干結。 特別提醒年輕父母們注意,寶寶吃配方奶粉容易導致內熱,外在表現很可能就是大便干結,如果這個時候大人只想“等等看”,那么不僅會加
冬季來臨,嬰幼兒腹瀉多了起來,每年11至12月是冬季腹瀉發病的最高峰,以6個月至5歲兒童最多見。臨床發現很多家長對腹瀉患兒存在著盲目禁食的誤區,盲目禁食能導致患兒脫水,嚴重的危及生命。在此提醒家長:冬季腹瀉患兒不能禁食,應及時補充營養預防脫水。 80%以上的冬季腹瀉由輪狀病毒引起。當嬰幼兒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后,經過1至3天的潛伏期便開始發病。早期癥狀是嘔吐、發熱在38℃至39℃之間,繼而出現腹瀉,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大便可呈水樣或蛋花湯樣。由于患兒大量失水,很快發生脫水現象,出現精神萎靡、面色灰白、眼窩下陷、皮膚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尿少等脫水癥狀,若不及時糾正可導致死亡。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一旦發現孩子有腹瀉癥狀,應盡早就醫。切不要自行給患兒服用抗菌藥物,否則可能加重病情。 預防冬季腹瀉除保持孩子餐具清潔、洗手使用
嬰兒呃逆,俗稱“打嗝”,是由于膈肌痙攣所致,如果在飯后或生氣、哭鬧時偶然打嗝,并不一定是疾病,可以是正常反應。但當嬰兒出現反復、持久的打嗝,就要引起重視,有可能是某種疾病的表現。嬰兒打嗝,一般是消化不良造成,如果持續打嗝過久,還可能是胸、胃、食道或者腎臟有病,要去醫院進一步診治,同時須要合理飲食,輔助治療。可以選用下列食療方。 豆腐苦瓜湯 配料豆腐2塊,苦瓜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豆腐切成小塊;苦瓜,洗凈,去籽、瓤,切成小薄片,用鹽水腌一下,擠去鹽水。炒鍋中加清水適量,放入豆腐塊、苦瓜片,用文火煲至瓜爛、豆腐熟,再加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功能降逆和中,清火止呃。本膳用豆腐,甘寒,能降逆;苦瓜,苦寒,能清火。兩者組合,尤善清胃降火,故此湯用于胃火上攻,呃逆不止,伴有便結者甚佳。 刀豆湯 配料刀豆(帶殼)30克,紅糖
小兒急性腸炎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病(又稱嬰兒腹瀉),其主要癥狀是腹瀉,可因飲食不當和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引起。腸道內感染以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為多見。人工喂養比母乳喂養者較多發病,其原因除畜乳容易污染外,還與母乳含有一種能促進雙岐桿菌生長的粘多糖有關,雙歧桿菌能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 腸道感染除細菌性痢疾、霍亂、鼠傷寒等外,其它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真菌和原因不明的感染性腹瀉均可稱為腸炎。 2歲以下小兒,在秋冬季出現流行性腹瀉,糞便蛋花樣或白色水樣便,無膿血大便的,患輪狀病毒腸炎的可能性大;如發生于夏季,大腸桿菌致病的可能性大;糞便含粘液、膿血的應考慮細菌性痢疾、空腸彎曲菌或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 (1)輕型腹瀉的,要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和高脂肪飲食,暫飲米湯、豆漿、酸乳或脫脂乳,母乳
(1)大便從胎內帶來,呈黑色 出生后幾日內排出的大便呈黑色,是在胎內生成的。 (2)吃母乳的孩子糞便稀 一般一天排便4~5次,但也有一周一次或者一天10次的情況。糞便一般呈黃金色,無味,而且大多較稀,不會出現塊狀糞便。 (3)吃奶粉的孩子的糞便帶些酸腐氣 通常一天排便2~3次,和吃母乳的孩子相比,大便更成型。略有酸腐味,但并非存在什么異常。 糞便中的灰色顆粒是脂肪的凝結 有時候糞便里跟撒播了黑芝麻一樣,會有一些灰色顆粒,這是奶粉里的脂肪凝結的結果,這并不意味著消化不良,正常的消化吸收后排出的糞便也會有這樣的顆粒。祖母一代的人管這種顆粒叫做“拉生屎“,囑托讓孩子多喝稀的,吃奶粉的話要定量。其實吃母乳的孩子的糞便中間或也會有這種顆粒。 (4)異常的便 混合了透明粘液的大便如果排出的便混合了透
孩子便秘,家長一定心急如焚,用藥又怕有副作用,不用又不行,其實最好的療法就是在便秘沒發生的時候阻止它。 兒童便秘是很讓家長頭疼的一件事,因為如果糞便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在孩子的身體里停留的時間過長,會引起頭暈、乏力、口臭、惡心等一系列身體中毒的癥狀。 當然,如果能夠掌握一定的規律,讓便秘遠離你的孩子也是完全可能的。 少量多餐。孩子胃容量小,精力旺盛,幾乎每3—4小時就需要補充飲食。在選擇點心的時候也要注意,中醫提到銀耳、杏仁、蜂蜜具有滋潤作用,不但可以軟便潤腸,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孩子最佳的營養補給來源。按個人喜好加料的飯團,布丁、水果沙拉,甚至一小包葡萄干或枸杞子,都能夠成為不錯的營養來源。那些對牛奶過敏的孩子,則可以用豆漿、豆花取代補充鈣質。不過,在準備孩子的
寶貝最近開始喝配方奶了,便于便總是硬硬的,看他每次拉得都很痛苦,現在發展到4天都不拉,急死我了,聽其他媽媽介紹換了其他牌子的奶粉,可效果還是不理想,怎么辦呢? 專家揭秘 一般來說,寶寶出現便秘的主要原因是; 1、奶粉沖調不當。 2、水分攝取不足。 3、攝取食物量過少,如喝奶量過少時,也會導致糞便殘渣太少而造成便秘。當然,寶寶的飲食習慣改變、活動量增加等原因也會造成暫時性的排便不規律。 便秘與嬰兒奶粉的牌子無直接的關系。有些媽媽在寶寶便秘時會試著轉換不同品牌的奶粉,初時因寶寶腸胃道接受新的刺激,糞便較柔軟,看來便秘似乎改善了,但在適應新的配方后又產生便秘的現象。其實改善嬰幼兒便秘納方法應該是找出便秘的原因,再針對該原因改善。 小兒
寶寶出現吐奶的原因,一是給寶寶喂的奶多了,引起吐奶。因為第2個月大的小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要不,為什么人們常說“嬰兒的腸子是直的”呢。正因為如此,寶寶吃下去的奶很容易翻上來。一般食量大的寶寶更會發生吐奶,而且大便次數也增多,體重增加很快(甚至每天增加40克)。出現這種吐奶時,媽媽可適當減少寶寶每次的吃奶量,增加每天吃奶的次數,即少食多餐,吐奶一般就會好轉。 二是媽媽給寶寶喂完奶后,馬上就把寶寶放躺下,引起寶寶吐奶。正確的做法是,在給寶寶喂完奶后,不要急著把寶寶放躺下,應該把寶寶的身體慢慢豎起,放到自己的肩頭,然后用手輕輕拍拍寶寶的后背,一直到寶寶打嗝為止。這樣寶寶肚子里的空氣排出來了,就不會吐奶了。 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用過,寶寶還是吐奶,那就要觀察寶寶其他方面是否正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