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小兒腹瀉的高發季節。腹瀉是常見病,在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的排名上,腹瀉高居第二位,僅次于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說腹瀉如猛虎并不為過。 國內的一些老專家清楚地記得,幾十年前,即使在全國著名的醫院,仍然有為數不少的兒童因腹瀉死亡。今天,由于政府和各級醫療衛生部門的巨大努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兒童死于腹瀉的情況已經基本見不到了。不過,猛虎被控制住,并不等于失去了傷人的能力。對于腹瀉的患兒,家長不可疏忽大意,做好腹瀉病患兒的家庭管理,主要是補充液體、繼續合理喂養,一旦發現孩子有“危險”的表現(具體見下文),應該及時帶孩子就診,認真執行醫囑,避免小病變大病,讓孩子受罪,還增加醫療負擔。 治療小兒腹瀉,最重要的是預防脫水和治療脫水 腹瀉最大的威脅是脫水。孩子腹瀉時,不僅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能力受損,相反,
便秘本身通常不是嚴重的毛病,然而若出現嚴重癥狀、持續三周以上、行動不便、或有便血時,應看醫生。便秘可能暗示著某種潛藏的嚴重疾病,雖然發生頻率不高。此外,若便秘附帶出現腹部腫脹,可能表示有腸閉塞。 1、按摩治療便秘 患者取仰臥位,兩手掌相疊,以臍為中心,在中腹、下腹部作順時針方向摩動,以腹內有熱感為宜,約2分鐘。再用食指或中指點揉中脘、天樞、氣海,每穴1分鐘。拇指按揉支溝穴,以有酸脹感為宜,約1分鐘,然后用后掌根從上到下擦腹直肌,約半分鐘,最后,取仰臥位,施術者用手掌根由上到下擦腰部和骶部(腰以下部位),約1分鐘。 2、刮痧治療便秘 重刮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大腸俞、天樞、上巨虛、支溝經穴部位,熱結加刮曲池、合谷經穴部位,氣滯加刮中脘、行間經穴部位,氣血虧虛者加脾俞經穴部位輕刮,下元虛弱加氣海至關元經穴部位輕刮。每經穴部位
寶寶常會莫名其妙地腹痛,加上寶寶年齡小又不會說,常常讓媽媽手足無措。兒科醫生告訴我們,家長要學會辨別寶寶的腹痛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病變?,F在,就快來看一下寶寶腹痛的常見原因吧,利用5個方法,教你快速了解寶寶為何腹痛。 方法1 看腹痛特點 1、陣發性腹痛 常提示有梗阻性疾病,若局部喜歡按壓或熱敷后腹痛減輕,常為胃、腸、膽管等空腔臟器的痙攣。 2、持續性腹痛 腹痛加劇多見于胃腸穿孔。持續性鈍痛,改變體位時加劇、拒按,常為腹腔臟器炎癥、包膜牽張、腫瘤以及腹膜臟層受到刺激所致。 3、隱痛 多見于消化性潰瘍。 4、急性腹痛 不能耐受的劇烈腹痛,伴有其他癥狀如嘔吐、便血、面色蒼白、意識改變、可能是腸套疊、腸梗阻、腸穿孔、過敏性紫癜、胃腸扭轉、胰腺炎等急腹癥。這時候就不要輕易使用鎮痛藥,因為不但會掩蓋病
一般來說,孩子肚子疼常見的原因有腸痙攣、蛔蟲、痢疾、腸套疊、闌尾炎等,多數孩子的肚子疼是由于喂養不當或精神因素導致的。孩子肚子疼的病因復雜,一般要進行綜合判斷才能確診。父母如果了解了孩子肚子疼的原因,再面對孩子肚子疼時就不至于手忙腳亂了,甚至自己就能處理了。 5歲的楊楊告訴媽媽:“今天在幼兒園肚子又疼了。”楊楊媽很納悶:是不是孩子肚里有蟲了?她給楊楊吃了驅蟲藥,誰知孩子還是肚子疼。到醫院檢查也沒查出什么毛病,也許是孩子跑得太快引起的吧,楊楊媽安慰自己,但還是有一絲不安: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孩子肚子疼? 幾乎所有孩子都肚子疼過。一般來說,孩子肚子疼常見的原因有腸痙攣、蛔蟲、痢疾、腸套疊、闌尾炎等,多數孩子的肚子疼是由于喂養不當或精神因素導致的。孩子肚子疼的病因復雜,一般要進行綜合判斷才能確診。父母如果了解了孩子肚子
夏天是孩子患感染性腹瀉的高發季節。腹瀉、嘔吐都容易造成寶寶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就有可能造成寶寶脫水。下面就給各位媽媽介紹一些寶寶腹瀉護理的好點子。 點子1 避免腹部受涼 夏天一定要給寶寶蓋好肚子,給寶寶吃一些西紅柿糊,促進大便變干,不要給寶寶吃梨、香蕉等。 點子2 貼臍貼 寶寶腹瀉后,要讓寶寶多喝水,少吃油膩的東西,給寶寶的小肚臍貼上個臍貼,能緩解寶寶的腹痛。 點子3 吃紅薯粉 用紅薯粉兌水,加入一點糖,像蒸雞蛋羹一樣蒸熟,然后喂寶寶。 點子4 炒小米煮水喝 將一小把米放入鍋中用小火炒(不加油),炒至米變黃,加適量的水小火煮,再加上少許番石榴葉,將湯喂給寶寶喝,一天喝一次。 點子5 蘋果蒸熟吃 蘋果一個,隔水蒸爛,去掉皮,喝汁吃果肉,堅持兩天基本上差不多了。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年輕的父母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令人頭痛的狀況,寶寶總是毫無原因地突然出現肚子痛,疼痛持續一段時間后可自行緩解,沒幾天又會發作,甚至一天發作數次,去醫院做了各種檢查,醫生說是腸系膜淋巴結炎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一般不予治療。這種令父母們一籌莫展的腹痛,在醫學中就稱之為“功能性腹痛”。 什么是功能性腹痛? 功能性腹痛是指以胸骨以下、臍的兩旁及恥骨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要表現的功能性胃腸病,其中以臍周疼痛最為常見。功能性腹痛與胃腸道的器質性病變無明顯聯系,具有反復發作性和長期持續性的特點。這種腹痛多發生于2歲以上的寶寶,其中以學齡前的寶寶最為常見,并且女孩的發病率高于男孩。 功能性腹痛一般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但是經常性的腹痛降低了孩子的生活質量,嚴重者還伴有惡心、嘔吐等現象,從而影響孩子的食欲,這
當嬰兒腹瀉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他的精神狀況。當孩子每日大便5~6次,較稀,但食欲好,精神佳,體溫正常時,你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把它歸入生理性腹瀉之列,不需作任何處理。 希望家長多觀察大便,并學習初步的判斷方法。 (1)一般情況下,大便呈臭雞蛋味,多為蛋白質消化不良; (2)奶中糖加多了時,大便多泡沫,有酸臭味; (3)母親喝了太油的湯,乳中脂肪過多時孩子大便呈灰白色,多泡沫;化驗時常報告大便中含脂肪球; (4)當換尿布動作太慢或包裹不當使孩子腹部受涼時,腸蠕動增快,過多的膽汁進入大便,可看到大便發綠; (5)病毒或細菌感染時,則多見水樣便(似蛋花湯樣、水和便分離)或膿血便。 一般見到孩子的大便出現膿血便必須到醫院請醫生指導用抗生素治療,其他情況都是加強護理即可奏效的。 【病因學】 1。體質因素 本病
月月剛8個月。近來夜間睡眠時突然哭鬧,面色蒼白,怎么哄也不能安靜下來。月月爸爸和媽媽馬上帶小月月去醫院,可是到了醫院月月已經好了,害得月月父母白跑了一趟。此病發作時可以聽到腹部咕嚕咕嚕腸鳴的聲音。月月父母疑問:醫生說孩子是腸痙攣,是這樣的嗎?相關專家解答如下。 專家解答:腸痙攣是小嬰兒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引起的腸痙攣主要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如進食生冷或進食過急、過快、吞咽氣體過多,受涼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對牛奶過敏,或進食大量含糖多的食品。不消化的食物在腸腔內發酵,產氣刺激腸壁,以及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腸壁肌肉痙攣,暫時阻斷腸內容物通過,于是近端腸管發生強力收縮及蠕動紊亂,隨著腸蠕動加強,腹痛陣發性加劇,腸鳴音加劇。 腸痙攣發作時孩子表現為突然發生的陣發性的腹痛,有時從睡眠中哭醒。疼痛時間不長,幾分鐘或者數十分鐘。發作時由于小
寶寶一喊肚子疼,媽媽就很著急,其實,有些情況下,并不是疾病引起腹痛,根本無需藥物治療,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以下六種情況會讓寶寶“肚子疼”。 1.肚子著涼了 天氣熱了,苗苗因為貪涼快,晚上睡覺的時候乘媽媽不注意踢掉了被子,醒來后雖然沒有感冒,卻直喊肚子痛。 著涼引起腹痛 寶寶的小肚子上沒什么脂肪,腹壁比較薄,尤其是肚臍周圍更是如此。當小肚子著涼了,胃腸道平滑肌受到了寒冷的刺激,就可能發生強烈收縮,引起痙攣性腹痛。此外,小肚子著涼還會使腸蠕動加快,增加便便次數,只要便便無粘液及膿血,就沒有關系。 小肚子保暖 為防止寶寶的小肚皮著涼,媽媽在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重點保護好寶寶的肚子,就算再熱,也要在寶寶的腹部蓋上一點東西,哪怕薄薄的毛巾毯也好。如果寶寶貪涼踢被子,就給他做個小肚兜。三伏天的時候,
小兒急性闌尾炎是小兒外科常見的急腹癥,有腹痛、嘔吐和發熱三大癥狀,其中腹痛是最典型的特征。但幼兒無法準確表達“疼痛”的概念,且低齡幼兒對疼痛的感覺沒有年長兒童和成年人敏感,給診斷增加了困難。據統計,近50%的闌尾炎患兒在做手術時,闌尾已經穿孔!小兒外科專家提醒家長要注意一些細節,早期識別闌尾炎,不讓它從眼皮底下“溜走”。 肚子不咋痛卻已滿腹膿液 4歲的暉暉經常說肚子痛,而大便過后,肚子就不痛了,所以家長對于他肚子痛的訴說習以為常。可是前幾天的“肚子痛”,卻差點釀出大禍來。 那天上午,暉暉說肚子痛,并嘔吐了一些早餐吃的食物。 媽媽給暉暉吃了些助消化的藥后,就沒太在意。臨近中午,暉暉哭鬧得更厲害了,體溫也升到39℃,媽媽開始著急起來,連忙帶孩子去醫院。
發現寶寶肚子痛,父母不可麻痹大意,為了寶寶健康如果發現寶寶哭鬧并且有什么異常要及時送往醫院診治。下面就介紹一些患者寶寶的病例。 患者病例: 1月28日晚上,1歲半的林寶寶被媽媽緊急送到了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原因是孩子肚子痛得不正常。林寶寶的媽媽告訴醫生,兒子白天的時候被奶奶帶出去玩,到下午回家的時候,大家就發現他沒有按時排便,還脾氣大變,不停地哭鬧。媽媽喂他東西,他不領情,全都吐出來了。林媽媽本來想先觀察觀察,誰知到了晚上,孩子的癥狀還是沒有好轉,林媽媽怕孩子出事,才把他送到醫院兒科里來。 &nb
根據往年的資料統計,節假日期間患“積食癥”的孩子占醫院就診總人數的30%左右,因此,在春節來臨之際,我們提醒各位父母:把好寶寶的飲食關,避免患上“積食癥”。 寶寶積食的原因 現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喝, 節日期間大吃大喝的情況往往比以往少了許多。既然這樣,寶寶為何還會積食呢?少了大吃大喝并不等于說孩子吃得少了。由于兒童食品種類的增加,其實,寶寶吃的東西往往比以前更多、更雜,而一些不合理的飲食非常容易形成積食,比如:紅薯和花生、紅薯和雞蛋、冷熱食物混合吃,尤其是先吃熱食后吃冷食,非常容易造成食物在胃內“打架”。 專家表示:積食不是小問題,它不僅增加寶寶腸、胃、腎臟的負擔,還可能給這些臟器帶來疾病。因此,需要父母們引起足夠的重視。 積食寶寶的表現 如果寶
識別吞氣癥 有的孩子在吃奶時突然中斷吮乳,表現煩躁不安,兩手握拳,啼哭不停,面紅耳赤或面色蒼白,醫學上叫嬰兒吞氣癥。當導致寶寶吸入過多空氣的原因消除后,通常就不容易再頻繁地發生吞氣癥了。然而,當寶寶喝奶時又出現嬰兒吞氣癥的癥狀時,應該如何緊急處理呢?應先暫停?奶,用熱毛巾敷在孩子的腹部,然后媽咪以手按住毛巾,輕輕施以按摩,以舒緩腸痙攣的癥狀,幫助把空氣排出來。 嬰兒時期發生吞氣癥的孩子,縱然經過照護改善癥狀,但其腸胃仍屬于較敏感虛弱的,因此需長期注意飲食。例如,少吃辛辣、冰冷的刺激性食物,選擇溫和、易消化的食物。老一輩的人常說“胃病非重癥,牽拖一世人”,可見腸胃毛病對生活與飲食造成的不便,不過,只要時時注意,不要貪圖一時的口腹之?j,并保持情緒的安穩,腸胃毛病就困擾不了你與寶寶???/p> 如何照護有吞氣
人的身體就像一臺神奇的機器,當這臺機器的某一部分出現問題的時候,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小狀況來提醒我們的注意。然而,每天忙碌的生活是否讓你對這些健康警報視而不見了呢?生活家小編特意為繁忙的你搜羅了全面的疾病知識,希望能夠讓你的每一天都過的健康愉快。 6歲以上較大的兒童可自訴腹痛部位和性質,配合醫生作體格檢查,診斷較容易。而年齡小不能準確表達腹痛性質和配合體檢,診斷則存在一定困難。在診斷中注意以下幾點: 1、小兒發熱、腹痛即應考慮到闌尾炎的可能,應做必要的檢查和觀察。發熱,體溫多在37.5~38.5℃之間,闌尾穿孔時嬰兒體溫可達39℃以上。不能除外闌尾炎的患兒應留住院嚴密觀察。當患兒入睡時邊搖晃邊輕拍患兒身體,如表示抗拒或哭啼時應提高警惕,反復進行檢查。 2、腹部體征在診斷上有較大價值。如果反復檢查均可發現右下腹有明顯壓痛,則對確診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