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越大越冷靜、越能激發出潛能,這是心理學實驗得出的只屬于男性的“專利”結果。看來,當家庭在承受一定壓力的時候,是父親表現的絕佳機會。
我們當然不想帶寶寶去醫院。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隨著他慢慢長大,你對常去的那家醫院越來越熟悉,因為“生病”這事不可避免。
小調查 你家一般是誰帶孩子看病?
父母一起 53%
媽媽 31%
其他人 12%
爸爸 4%
你覺得爸爸在醫院表現得怎么樣?
能配合我,但總是我讓他干什么,他才知道干什么 56%
手忙腳亂,還不如我自己來 21%
基本站在一邊看著 14%
做得很好,我很滿意 9%
訓練營 寶寶生病,無疑是父母最擔心、最焦慮的時刻。但是很多老爸會覺得這時候更幫不上什么忙,因為孩子只黏著媽媽。其實這時,最需要老爸發揮出自己“越有壓力越清醒”的特有本事:安撫好生病的寶寶,幫助焦急的媽媽放松下來,商量好分工,使混亂的狀況變得有序。
看病過程總策劃 平常 如果能在平常多用些心,就會讓“看病”這件突發的事變得從容一些。
和媽媽共同留意自己家附近醫院的情況,比如有沒有兒科,掛號處的位置,夜里有沒有兒科急診等等。可以把信息集中記錄下來。
了解自己的城市中一些兒童專科醫院精確的地理位置和開診時間。當然也可以把醫院問詢處的電話記錄下來,但是這些電話總是占線,不一定有幫助。
平時可以和孩子玩看病的游戲,減少他對醫生、醫院的恐懼。
準備 如果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就會更加驚恐。孩子穩定的情緒是避免疾病加重的重要前提。
幫助手忙腳亂的媽媽冷靜下來,給她一張清單讓她去準備東西。然后給孩子穿好衣服,跟孩子玩一會兒,或者抱著他邊聽舒緩的音樂邊等媽媽。如果孩子在發燒,先給他用物理方法散熱,比如用溫水擦拭,讓他多喝一些水等。
清單 掛號證或病歷卡
熱水、奶粉(或餅干等)
奶瓶(或水杯)
尿布或紙尿褲
更換的衣服(防止寶寶路上吐或拉)
小毛巾、手紙、消毒濕巾
寶寶喜歡的一兩樣
玩具 足夠的錢(準備一些零錢)
化驗物(便、尿或者
嘔吐物)
如果不是看急診,爸爸可以先到醫院掛號,估計一下時間后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