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即是秋季的開始,秋季防燥是很多人煩惱的問題,在這樣一個溫差較大的季節怎樣才能享受一個秋高氣爽的時節呢,如何應對秋燥問題是秋季養生的關鍵。
人們在享受秋高氣爽的同時,也別忘了它還帶來了時令主氣——燥。秋燥對人體會產生什么影響,具體該怎么應對呢?祖國傳統醫學認為:燥易傷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醫時患者聽到的最多的名詞。
在干燥的氣候環境中,人體可由此產生諸多津虧液少的“干燥癥”。比如,肺臟受傷,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為干咳無痰或膠痰難咯,謂之“燥咳”。
鼻乃肺之竅,鼻干燥或鼻衄于立秋之后尤為常見,前者幾乎無人可免。喉、咽也分別是肺之門戶和肺氣之通道,秋燥所襲,往往會導致咽干、口燥、音啞等不適。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現的皮膚干澀、皸裂,甚至毛發不榮,都和秋燥有關。
此外,肺與大腸還有密切聯系,中醫曰:“互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腸,腸燥則便秘……根據秋季的發病特點,我們必須增強防病意識,適應氣候變化,努力避免秋燥傷人,防止外邪侵入。
早秋氣溫雖高,但溫差較大,晝熱夜涼,需注意增減衣被,不可貪涼露臥,盡量不用空調風扇;中晚秋氣候逐漸變冷,需注意保溫,加強飲食調護,保持心態平衡。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