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的時候,全家都變得忙亂和焦躁,看著寶寶扎針哇哇大哭,媽媽更是揪心的疼。按理說立秋以后,秋高氣爽的天氣應該更舒適,但為什么寶寶三天兩頭生病,咳嗽起來就沒完沒了,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寶寶身體的哪些“小信號”需要引起注意?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夠預防呢?帶著這些媽媽們共同關心的問題,我們特別采訪了兒童醫院的預防科專家來我們答疑解惑。
季節交替寶寶最易生病
對于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季節交替為什么寶寶容易生病?”,專家解釋說:立秋以后,我們可能會覺得仍然像夏天一樣酷熱,但早晚溫差卻在加大。而且秋天降雨減少,風力比夏天大,很容易造成寶寶的咽喉感染。加上寶寶經過夏天的高消耗,抵抗力會下降。因此,寶寶就會比較容易生病,并且以呼吸道疾病居多,比如肺熱咳之類,體內積熱加上氣候干燥,寶寶很容易就因為衣服穿少了,或者睡覺踢被就生病。
聽了專家的解釋,我們又出了新的疑問,那么傳統育兒經認為秋天要注意防止寶寶上火,多給寶寶吃一些清涼降燥的食物和藥物是否可取呢?專家說:秋天飲食宜清淡是正確的,但秋天寒涼漸重,也不能一味的給寶寶下火,給寶寶增強機體免疫力才是最重要的。
臨陣磨槍不如糧草先行
對于還沒有太豐富經驗的新手媽媽來說,寶寶的病往往是突如其來,白天還好好的,晚上突然就發燒了,突然就咳嗽了。專家說其實寶寶在生病前會釋放一些身體的“小信號”,媽媽需要留心觀察,根據這些信號對癥提前下藥,就能讓寶寶少受不少罪。比如早晨起床時寶寶有眼屎,而且顏色發黃,有口氣,舌尖發紅,大便干結等等,這些都是寶寶有可能會生病的“紅燈”。最好的辦法是增加寶寶的飲水量,多吃蔬菜的新鮮水果,把寶寶的“火氣”去掉,就不容易透發感冒咳嗽之類的病癥。但這只是治本,如果寶寶遇上了病毒傳染,身體自身的免疫力才是最堅實的防火墻。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