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這個溫柔的水鄉更是藏著木瀆古鎮這樣的好地方。美妙的傳說,綺麗的山水賦予了木瀆神秘的色彩。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取悅美女西施,在靈巖山頂建館娃宮, 并增筑姑蘇臺,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由此得名。
蘇州水鄉 木瀆古鎮
三國時,木瀆已是三吳重鎮。東晉時司空陸玩為陸遜后裔,曾建宅于靈巖山館娃宮舊址,后舍宅為寺,木瀆成為佛教勝地。
宋代,據《元豐九域志》記載:“北宋設木瀆鎮,屬吳縣,鎮以瀆名。”,當時木瀆已是蘇州城西諸鄉鎮的中心。至明代,木瀆為吳縣六鎮之一。清朝中葉,木瀆已是吳中著名商埠。清人徐揚繪有一幅乾隆年間姑蘇繁華風貌的寫實性圖卷《盛世滋生圖》,其中木瀆部分竟占全卷的二分之一。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幸木瀆,為這里的山水風光而傾倒。民國時為木瀆區公所駐地。
木瀆有著“園林之鎮”的美稱。明末清初,私家園林竟達30多處。游人到木瀆,定要看看名園勝景,可體驗何以木瀆會產生杰出人士。嚴家花園的尚賢堂為明代建筑,體量寬敞,通透明亮,雄峙兩邊的楠木大柱,一人難合抱,顯示了傲視群雄的眼光和廣交天下賢士的氣度,而這種眼光和氣度,是這塊土地所孕育出來的民間之花;乾隆曾六次下江南,均到虹飲山房游園看戲,劉墉等也二度下榻,并為主人題寫匾額。
當年的山房,因皇帝的“寵幸”而熱鬧非凡,如今“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恐怕是誰聽到了發生在這里的滄海桑田般的故事,誰都會打上關于人生真諦為何的問號。古鎮東街的遂初園,當年樓閣亭榭館軒舫,連綴相望,怪石古木,嘉花異卉,集中于此,園內的璜川書屋為吳氏四代藏書家所置,珍藏了大量鄉間文獻和宋元善本,名揚江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