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新標準出爐了,窮人年薪3萬~8萬,這讓很多讓有大呼躺槍,是什么原因導致人與人之間貧富差距這么大呢?
“最新中國貧富標準線(年收入):超級大富豪5000萬以上;大富豪1000萬~5000萬;富豪300萬~1000萬;高產者30萬~100萬;中產者15萬~30萬;低產者8萬~15萬;窮人3萬~8萬;很窮的人1萬~3萬;非常窮的人5000~1萬。”
對于具備基本大學教育背景和勞動能力的人群來說,中產是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實現的路徑雖然日益艱難但又似乎可以心向往之,這樣的心理預期支撐著他們奮斗,自我勉勵、對抗生活。
人際消費:虛耗的成本
田秋就職于北京的一家國企,收入不算很高但穩中漸漲,足以保持寬裕的生活。壓力來自于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的同事,他們多是其他國企老總的子女,而田秋是僅有的幾個來自普通家庭的員工之一。每天晚上還沒到下班的時候,辦公室里的女同事們就已經開始熱鬧起來,商量著等會要去哪里吃飯。這是田秋每天最忐忑的時刻,她既希望能夠被邀請,也糾結于要為加入這個圈子付出相應的成本。
大部分處在中下階層的人并不會有為“融入富人”而疲于應付的體驗,但是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為人際支付額外成本的壓力。中國社會的人際屬性決定了個體、家庭為人脈、人情不得不付出與所處層次相對應的“維護費”。
不必要的生活成本正在吞噬中下層人群的財富積累。因為不放心,所以寧可花高價買進口奶粉;怕孩子落后于人,就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為了不out,即便氣喘吁吁,也要緊跟消費的導向和潮流,保持對各類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每個人都被社會洪流裹挾前進。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