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是現今社會最火爆的社交網絡,在微博上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言論,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人道貌岸然的表演,微博上更多的是人們情緒的發泄,我們眼中的微博能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嗎?那么,老外看微博是開闊了視野還是被微博情緒弄得更加迷茫?
雷克今年32歲,德國人,慕尼黑大學漢語專業研究生,2005年,曾作為交換生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2007年,在他26歲生日那天,他從北京徒步走到新疆,用了350天,行程4646公里,寫下了《徒步中國》。
雷克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微博上,這和他的碩士畢業論文有關。去年春節期間,他發現在微博上就韓寒的問題很多人吵得不可開交,挺和倒分成兩派。他感覺很奇怪:這件事情為什么這么重要?他想探討背后所隱藏的微博情緒和社會問題,現在論文已經到了收尾階段,下個月答辯。
雷克看不懂中國的微博情緒。有一天,他在微博上這樣“抱怨”:“我說中國還有些不完美,就被罵個‘臭老外’。我說中國發展的方向是對的,就被罵個‘洋五毛’。說德國好,被罵。說德國不好,也被罵。最悲劇的是,我說在家里換了個燈泡而已,被罵個‘沒內涵的傻瓜’。”
雷克微博獨立客觀的態度,幽默詼諧的語言,吸引了7萬多微博粉絲。
A 雷克“我只代表我自己”
“你們德國人做事特別嚴謹吧。”雷克經常被人問到這個問題。雷克會說,“你這么說確定不是在笑話德國人?”
常有人在網上發同類的微博:“從23個細節感受德國人的嚴謹,體會德國的崛起。”下面放著一串圖片和解說詞。雷克只要看到就會“反擊”,“飄過的德國人表示這些圖和解說詞大部分應該屬于笑話吧?不可能有人把它當真。”雷克說,那不是嚴謹,那是“變態”。
“拜托大家不要再給我發那些令人惡心的微博。什么一年173天上班,什么23個細節,德國人不允許學前教育,德國人只吃薯條……他們不了解德國,估計連自己國家也不了解。請別轉發給我了,謝謝。另外,我跟別的德國人無關,只代表自己。”
他也向公知開戰。有一天,任志強轉發了“德國人信奉的五大哲理”。雷克看到后,開始反擊,“這位任志強先生發的微博,我作為‘德國佬’沒有聽說過還有這么一套。”雷克說,自己之所以反擊,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國的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不是這些,“這些都是虛假的消息,沒有經過核實的,很少有人提到真正值得學習的經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