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專業演員,他詮釋過很多角色,以至于我們都快忘了他生活中還有一個“角色”是父親。直至年前的《爸爸去哪兒》的轟然來襲,將他這個稍感“僵硬”的角色無限放大:“郭濤對石頭太嚴厲了”“這種教養方式不對”的聲音不絕于耳,這些聲音讓他惴惴不安,也讓他不知所措。然而,一段時間后,他發現,這種不知所措,卻是“父親”這個角色將終其伴隨的,也許在郭濤看來,“父親”這個角色是他永遠需要學習的。
好的演員永遠行走在修煉的路上,這個修煉不完全是演技方面的,也是生活、品質、品格的修煉
好的演員需要不斷地反思、修煉才能進步。可這修煉也并不全是演技方面,家庭、孩子、老人、社會,人到中年的郭濤開始冷靜地去反思這一切的一切。
他尤其感恩孩子的到來,孩子讓他的修煉多了一份甜蜜的機緣。在好哥們兒吳京的婚禮上,石頭和Angela受邀擔任花童。石頭那天穿著筆挺的小西裝,矜持地站在那里,無視熱鬧有趣的婚禮現場,正經嚴肅地和爸爸確認著自己這個花童的“工作”內容。
看著石頭認真的小臉,那一瞬間郭濤仿佛閃回到了兒時,又仿似歷經了青蔥的青春。他看到了年輕的自己也如石頭一般,對每一件事情、每一份工作、每一份朋友的托付都全力以赴、百分百投入。
這讓郭濤覺得非常欣慰。“這種認真與誠信,不茍且、不潦草,竭己所能忠于別人所托的性格,讓很多人覺得我很軸,也很傻。但這就是我啊,是我們郭家基因里頭所特有的品格。”他希望,未來石頭也能如他一般真正接納自己。
我覺得這些東西可能會潛移默化地留在她的身體里,幫助她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如果說演藝道路上的修煉是一條艱難的藝術之路,那么“父親”這個角色的修煉,更是一堂人生的修煉之課,這也許是在郭濤有了兒子石頭和女兒伊莎貝拉后所深刻感受到的。“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我一直學習的過程,父親是任重而道遠的角色。”是的,比如之前他要學習如何教育一個男孩子,在石頭調皮搗蛋的時候,他可以拿出幾分做父親的威嚴去震懾他。但如今,面對剛剛滿3歲的女兒,他又要去學習如何去養育女孩,因為無論如何,他都做不出一副威嚴的樣子去管制那個天真爛漫的女兒。
小女兒淘氣,愛惡作劇,這常常讓郭濤興奮而又無奈。相對于對石頭的嚴厲,對女兒郭濤變得柔軟很多,他自己都覺得像得了“軟骨病”似地拿她沒辦法。不過,郭濤也有他自己的原則,比如伊莎貝拉摔倒的時候他從來不去扶她,雖然很心疼,但很多時候就當沒看見,讓她自己爬起來,“我覺得這些東西可能會潛移默化地留在她的身體里,幫助她成為一個堅強的人。”就是這樣的“軟硬兼施”,伊莎貝拉和哥哥石頭一樣,小小年紀就堅強果敢,這與郭濤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