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在今年的全國人大兩會上,有一件備受關注的事件: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已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著中國的民事權利保護即將進入法典時代。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它不僅是‘保護民事權利的宣言’,也是國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它的編纂是一個系統的、重要的立法項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法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系委員孫憲忠參與了民法典草案的編制。他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表示,民法典將在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中發揮保障作用。
不僅如此,民法典草案充分體現了時代的特點,在民法典草案中規范了現實生活與科技迭代碰撞造成的許多新問題。
及時規范信息時代的新問題
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法典》草案緊跟時代步伐,及時規范一些新模式、新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電子合同,可以用手指在網上租房,用電子商務下單。
隨著互聯網高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合同和網絡交易將更加普遍。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德偉君尚律師事務所首席執行合伙人蔡學恩解釋說,《民法典》草案增加了合同編制中的電子合同規則,可以有效規范網上交易行為,為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在經濟活動中的廣泛應用奠定了法律基礎。
民法典草案的亮點是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和肖像權的規范。蔡學恩注意到,《民法典》草案規定了禁止侵犯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明確了處理個人信息的原則和條件;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通過信息技術偽造他人肖像權。
這很有意義。保護隱私是對人格自由和尊嚴的尊重。人格權獨立編制在我國民法典草案中,加強了人格尊嚴的維護。同時,明確規定隱私權是公民的獨立人格權,體現了我國對隱私權保護的重視。 蔡學恩說。
為未來科技發展留出足夠的空間
民法典草案還規范了前沿科技發展帶來的更多新問題。
蔡學恩介紹,《民法典》草案原則上規定了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全國人大代表、陜西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指出,《民法典》草案規范了人類基因、人類胚胎等相關醫學科研活動。
北京雷石律師事務所律師趙森杰解釋說,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聲音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意味著承認聲音被保護為一種新的人格利益。
我們可能認為這些技術是不可能的,但現在已經成為現實。民法典草案適應科技時代,并出臺了相關規定。 方燕說。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趙森杰認為,民法典草案回應了互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科技進步帶來的問題,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點。但我們正處于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法律法規能否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已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民法典是保持基本穩定的基本法。趙森杰分析,正因為如此,民法典草案不僅充分考慮了科技對經濟社會的影響,規范了相關的發展方向和基本原則,而且為未來的科技發展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如果未來出現新的法律問題,可以通過修正案來補充和完善。 蔡學恩說。
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民法典以系統、科學的方式編制,將治國理念轉化為可操作的規范和具體的法律規定,不僅有助于普通公民遵守,也有助于司法家和律師充分利用。”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盛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指出,《民法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制建設為出發點,以人民最關心的民事權利和民事保障為重點,不僅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而且提高了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蔡學恩認為,國家治理的現代化離不開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和法治制度的現代化。民法典關系到每個社會個體的各個方面,消除了單一民事立法之間的疏漏、重復和沖突,有利于提高民事領域國家治理能力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民法典的實施將以立法的形式滿足法治能力提高的時代需要,為全面推進法治注入強大動力,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 蔡學恩說。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朱麗
冷文生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