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崔大夫和教育園教育內容研發負責人彭勤露先生進行了一場父母的心理健康以直播為主題。在直播過程中,很多網友后悔自己的問題沒有翻牌,所以今天,小花園就給大家講講父母養育心態梳理疑惑,統一回答!
1.父母在家庭中應該扮演什么角色?
答:父母的定位將決定他們在家里的角色和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建議父母把自己的社會身份放在家里,把孩子當成和自己平等但未成年的人,而不是需要管理的下屬。這樣,父母在面對孩子時會有更多的耐心和寬容,這不僅可以減少彼此之間的摩擦,還可以建立更健康和親密的親子關系。
2.育學園教育主要做什么?
答:育學園教育是育學園下教育機構,是我們的育學園診所、北京宏和婦產醫院、在線育學園APP共同為0~12歲兒童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務。幼兒園教育最大的特點是醫學與教育相結合。我們將以兒童成長發展評價為基礎。同時,我們還有許多獨立開發的課程,如成長游戲課程、情感管理課程、情感整合課程等。此外,我們還為家長和兒童提供線下心理咨詢服務。
3.父母應該對孩子有什么樣的養育心態?
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和我們自己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父母應該了解孩子的一般發展規律,比如簡單的三翻六爬,但同時,父母也應該知道,撫養孩子不是一本書,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和發展節奏。在真正的育兒過程中,我們必須首先關注孩子本身,普遍的標準。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孩子,多回顧自己的養育方法和心態,及時調整。
4.如何判斷孩子的發育是否正常?
答:家長可以開育學園APP,搜索評估并輸入評估功能。系統將根據您注冊時填寫的兒童年齡自動匹配適合您嬰兒年齡的評估問題。問題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大型運動、精細運動、語言、社會適應性和認知。通過評估,您不僅可以評估兒童是否正常發育,還可以告訴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從哪些方面更好地觀察兒童。
5.14個月大的寶寶總是扔東西,父母該怎么辦?
答:父母需要意識到,14個月大的寶寶扔東西是正常的,是好奇心的表現。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父母可以首先收集貴重和危險物品,為嬰兒提供安全的環境;其次,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投擲游戲,增加互動,轉移注意力。做一個引導者,而不是制止者,把寶寶看似不合時宜的行為變成更適合他的行為。
6.三歲的孩子,父母吃飯,如何引導孩子自己吃飯?
答:父母的行為往往會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表現。父母可以首先反思他們如何對待孩子的日常飲食。如果父母總是追著孩子喂食,孩子會覺得即使不認真吃,也不會餓。因此,強迫孩子吃飯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更建議父母讓孩子決定是否吃,如何吃,如果孩子因為做其他事情,或者真的不餓,暫時不想吃,可以讓孩子晚吃。
7.寶寶不能呆在家里,特別活躍,有什么方法可以讓他安靜一會兒?
答:對于孩子來說,日常的外出活動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疫情期間,當父母不能外出時,他們可以通過游戲有效地陪伴他們,這樣他們的孩子就不會在家里感到無聊。例如,你可以為你的孩子準備彩色書籍、積木和其他玩具,這可以讓他長時間專注于玩;此外,一些運動親子互動游戲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釋放多余的能量。
8.早教的意義是什么?
答:早期教育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綜合早期教育與嬰幼兒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認知、社會適應等五個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強調全面性和科學性。早期教育的地方不僅限于課堂,家長的日常陪伴和親子互動游戲也可以納入早期教育的范疇。
9.0-3歲兒童如何選擇合適的玩具和游戲?
答:玩具和游戲的選擇應適應兒童目前的發展狀況。選擇太簡單或太困難,不適合兒童。因此,建議通過評估了解兒童的發展水平,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父母可以育學園App“我的”菜單下選擇親子游戲檢查和購買小工具幼兒園兒童成長游戲課,本課程面向0-3歲兒童及其家庭。在成長發育評價的基礎上,每天推薦一款與兒童發育水平相匹配的親子游戲,每月提供一次階段評價和評價報告,幫助家長繼續跟蹤孩子的成長變化,更好地實現陪伴。
10.如何理解孩子的心理發育?
答:兒童的心理發育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同時,受不同生活環境和家長教育方式的影響,也會表現出很強的個體差異。因此,家長不僅要學習育兒知識,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普遍規律,還要了解自己和孩子。此外,兒童的行為特征往往與父母的榜樣作用密不可分。例如,孩子們經常通過模仿成年人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做出了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時,他們不僅要考慮這種行為是否與孩子目前的心理發展水平有關,還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孩子。
11.孩子三歲半,總想假裝是寶寶,撒嬌,讓父母喂,抱,心理發育跟不上嗎?
答:事實上,三歲以上的孩子喜歡被寵壞,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顧,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感需求,并不意味著孩子的心理發展無法跟上。然而,這個孩子已經三歲半了,是時候上幼兒園了。為了幫助他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他需要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
如果孩子一直愛撒嬌,經常要求父母喂飯,抱著走,父母需要考慮自己的養育方式是否有問題。因為孩子的行為模式是父母和孩子長期互動的結果。建議家長下次面對孩子撒嬌時,可以鼓勵孩子。例如,當他自己走路時,他稱贊他寶寶長大了,可以自己走!好厲害哦!,當他感受到做事的成就感時,就會逐漸養成做事的習慣。
12.父母工作忙,陪孩子時間少,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嗎?如何實現高質量的陪伴?
答:首先,這涉及到父母如何規劃工作和生活的比例。此外,陪伴孩子的關鍵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在于提高陪伴質量。我們常說:高質量陪伴這并不意味著父母需要24小時和孩子在一起,而是說當父母可以和孩子在一起時,他們應該致力于與孩子的互動。例如,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2小時,玩手機4小時,前者也是更有效的陪伴。
13.一年級的孩子不喜歡寫作業,但是特別注重畫畫。應該如何引導?
答:首先,家長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讓孩子畫一部分作業,把繪畫和學習結合起來,提高他對學習的興趣。其次,孩子不喜歡做作業,遇到困難退縮是正常的。這個時候直接強迫他學習,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幫他解決困難。第三,父母可以通過鼓勵孩子的優勢來增強自信。父母可以鼓勵他進一步學習繪畫。他畫得越多,就越自信。自信的態度也能幫助他克服其他困難。
14.每次孩子們去購物中心,他們都會哭而不買他們想要的玩具。雖然他們崩潰了,但他們通常會因為面子而妥協。有什么解決辦法嗎?
答: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商場前做計劃。你可以和你的孩子列一份購物清單,規定你今天想買什么。到達購物中心后,請幫助您的孩子在清單上找到商品。孩子們通常非常配合幫助父母購物。其次,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要冷靜應對。如果你每次都妥協,孩子會覺得哭是有效的,下次他會這樣做。你可以先把孩子抱在一個干凈的地方,離開一個引起他憤怒或悲傷的環境。然后,等他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然后和他推理。
15.家人一聊天,孩子就打斷了各種聲音,總想引起大人的注意。這正常嗎?孩子怎么能不以自我為中心?
答:6、7歲以下兒童,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會從自己的需要和情緒出發,忽略別人的意見。因此,當孩子發出各種聲音來打斷成年人的對話時,父母不應該首先用成年人的思維來責怪他不禮貌。同時,他們也應該考慮孩子是否有需求或原因來滿足孩子的需求或幫助他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只是因為無聊而打斷父母的對話,那么當孩子發出奇怪的聲音時,你和你的家人可以忽略他,只要他們繼續正常聊天。當孩子明白發出奇怪的聲音不會引起注意時,很長一段時間后,他可能不會再這樣做了。
16.家里兩個孩子年齡差別很大,老板基本不理二胎。他們怎么能更親密?
答:首先,父母應該特別注意老板的情緒,反思他們對老板的關注是否發生了變化。即使照顧孩子很麻煩,他們也應該每天花時間和老板在一起。其次,邀請老板參與照顧第二個孩子的過程,如為第二個孩子選擇什么樣的衣服、食物等,以增加他們之間的聯系感。
17.家里要二胎,老板不接受,父母應該說服老板接受?
答:父母可以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例如,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畫書或相冊,告訴老板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孩子,他會非常喜歡你的。你也可以邀請老板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后選擇物品,這也可以增加他的責任感和參與感。不知不覺中,老板更容易接受。
18.家里有二寶,怎么和老板溝通?兩個孩子應該怎么撫養?
答:第二個孩子出生后,父母應該盡量對老板保持一致的態度。從老板的角度來看,第二個孩子的出生確實分散了父母對他的關注。因此,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后,父母應該更加關注老板的心態變化,盡量花時間關注老板,給老板更多的安全感。當他們發生沖突時,他們可以試著自己解決。在他們學會自己解決沖突后,他們的感情就會越來越好。同時,所謂平等愛兩個孩子,不是今天陪二胎兩個小時,而是陪老板兩個小時,而是用更適合他們的方式陪伴和教育他們。
19.和孩子呆在一起,看到孩子犯了錯,忍不住對她大喊大叫,但大喊大叫后后悔了。我該怎么辦?
答: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首先,什么是錯誤?父母應該比較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反思他們制定的規則是否合理。他們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規范行事。此外,家長自己也應該學習一些情緒管理知識,并將其應用到生活中。我們的教育園教育團隊還開發了一門叫做的課程情商高的父母情緒必修課,特別是對于0-6歲孩子的父母,你可以通過育學園APP先搜索試鏡,然后選擇購買。最后,父母不需要批評自己。人們有情緒是很正常的。偶爾發脾氣不會對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也不意味著他們是無能的父母,不必有太多的心理負擔。
20.父母遇到孩子和自己想法不一致該怎么辦?
答:父母必須意識到,他們的想法并不一定代表正確,不能認為孩子和父母的想法不同一定是孩子的錯。與其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不如與孩子討論彼此的想法和感受,進一步了解孩子,與孩子制定各種家庭的內部規則。
21.知道攀比是不對的,但總是忍不住和其他家長攀比,怎么調整?
答:如今,父母確實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擔心孩子的成長發育落后于別人的孩子,導致了很多焦慮。如果參照別人孩子的成長發育水平,由于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在這方面,我們必須找到正確的測量方法,如測量發展,使用專業的評價工具;測量生長,堅持記錄生長曲線,更好地掌握兒童的生長發育。
以上是關于3月4日的小花園【父母的心理健康】在這次直播中,詳細回答了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假如任何關系父母養育心態歡迎評論希望進一步了解的問題。也許你是下一個被翻牌的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