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發燒,父母最急。
此時,許多家長最不確定的是這四個問題:
問題一:什么時候可以吃退燒藥?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發燒。
當兒童感染細菌和病毒時,兒童的體溫會升高以抵抗炎癥。這有助于增加體內白細胞、吞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的活性,增強免疫力,減緩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
因此,發燒實際上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因此,給孩子退燒藥不是為了治療疾病,而是為了緩解發燒引起的不適。
2016年我國指南推薦使用退燒藥的標準是2個月以上的嬰兒肛溫≥39.0℃,口溫≥38.5℃,腋溫≥38.2℃,或者因為發燒而感到不舒服和抑郁。退燒藥可以用來滿足其中任何一種。記住,滿足任何一個。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僅僅把孩子的體溫作為不吃退燒藥的標準。有時候,孩子的體溫可能不會達到這個標準的溫度,但是如果孩子食欲不振、睡眠不好、哭鬧不安,應該服用退燒藥來緩解癥狀。讓孩子更舒服。
問題二:先吃退燒藥還是先去醫院?吃藥會影響醫生的判斷嗎?
如果孩子3個月以內發燒,應立即送往醫院,不得擅自用藥。
如果孩子年齡超過3個月,體溫升高,精神萎靡,可以去醫院前服用退燒藥,不用等醫生看完再吃藥。
體溫只是醫生診斷的參考指標,更重要的是看檢查結果,如血常規C反應蛋白、流感病毒三聯檢查等。
目前,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各國指南推薦的兒童和青少年退熱藥物。如果嬰兒有胃腸道不適,可以優先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對胃腸道的刺激較小。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退燒藥時,應遵照說明書或醫生的建議,確保劑量準確,不得擅自減少或增加。
孩子吃了退燒藥,感覺很舒服,可以配合醫生的檢查,保證醫生盡快發現病因,對癥治療。
問題三:退熱貼可以用嗎?
當發現孩子發燒時,父母的第一反應是貼退燒貼,但實際上用處不大。
首先,讓我們了解下退熱貼的原理。
退熱貼紙的核心部分是揮發性液體凝膠層。將退熱貼紙貼在皮膚上可以通過揮發帶走皮膚表面的熱量,從而降低局部皮膚的溫度。然而,人體內的溫度由大腦中心控制,并通過血液流動達到平衡。局部少量皮膚散熱對調節兒童體溫沒有太大影響。
其次,國內外權威指南從未承認退熱貼。
在國外,無論是美國兒科學會 、加拿大兒科醫生協會,或英國國家衛生和臨床優化研究所,在處理兒童發燒時沒有提到退燒貼。
在中國,已發布的兒童發熱指南——《中國0-5歲兒童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的循證指南(標準版)》(2016)中,沒有提到用退熱貼處理兒童發熱問題。
最后,解熱膏可能會導致過敏。一些解熱膏會添加冰、薄荷、桉樹油等成分。對這些成分過敏的嬰兒使用解熱膏,容易導致皮疹、紅腫等。不僅不能解熱,而且還能忍受更多的過敏痛苦。
因此,退熱貼對退燒用處不大,也可能導致過敏,不建議使用。
問題4:發燒時如何在家照顧孩子?
兒童發燒期間,家庭護理可從冷卻和補水兩個方面入手。
物理冷卻,建議降低室溫,減少衣服,不建議冰袋和退燒膏,出汗后及時擦干身體或換衣服。當發燒處于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時,使用物理冷卻可能會讓嬰兒。
同時,鼓勵6個月以上的兒童多喝液體(如水);6個月內的嬰兒可以增加喂養頻率,防止脫水。
若因傳染病而發熱,應注意遠離其他嬰兒或其它易感人群。
綜上所述,當孩子發燒時,父母不應該驚慌。除了測量體溫,他們還應該做好這些事情:
一是觀察孩子是否精神萎靡,臉色是否暗沉發紫等,如有上述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第二,如果孩子高燒無聊,月齡超過3個月,可以考慮在就醫前按照說明服用退燒藥。
第三,家庭護理注意讓孩子多喝水,可以打開空調,穿薄衣服,身體汗及時擦干衣服,不建議使用熱膏、冰敷等,原則是讓孩子舒服。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