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長過于關心孩子的成就,而缺少跟孩子的日常溝通。孩子害怕說出實情后,家長會責備他,所以孩子情愿把委屈收起也不愿意跟父母分享。所以首先家長要學會觀察孩子,孩子的情感世界并沒有成人那么豐富。喜怒哀樂往往都寫在面上,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情緒不對勁,就要主動詢問。媽媽應該做的就是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給孩子,讓他真正的打開心扉。
詢問要注意語氣和方式,不要用逼問的語氣去問孩子發生了什么事。更不要在孩子不想說的時候拼命追問。可以以一個朋友的方式溝通,比如,“媽媽現在是你的好玩伴,你要跟你的朋友說下今天在學校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或者不開心的事呢?”
家長應該在了解事實的基礎上,有區別性的解決。如果確實是老師或者其他人的錯誤,媽媽應該明確告訴孩子,他并沒有做錯,在媽媽心里他還是好孩子,只是跟老師的溝通出現了小問題而已,只要孩子在這方面改進就可以了。
這樣換位思考,讓孩子學會包容、禮讓。與人發生不快和矛盾時,通過換位思考來冷靜處理。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摩擦,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大可不必輕易動怒,而應換位思考,諒解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遇到別人由于誤會而冤枉自己或無意傷害了自己時,更應當予以諒解。孩子懂得了這個道理,有利于長大后的為人處世。
如果事實是別家孩子的問題,可以跟對方家長善意溝通。讓對方家長教導自己的孩子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不在理,家長需要循循善誘,正確教導孩子,讓孩子明白事理,并給對方道歉。這樣對方也會在以后注意。家長跟對方溝通的時候,不要用強硬甚至辱罵的語氣。這樣對方也會難以接受。所以不管誰占理,我們都需要善意溝通,相信大人們都是明白事理的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