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階段,家長陪伴孩子做作業(yè)是必要的,不過一定要講究科學方法。改正平時陪伴中的錯誤做法,不斷根據(jù)孩子的情況作出適應性的調(diào)整,才能讓孩子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一個自覺、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才能達到今后無需陪伴的目的。
1、急脾氣的媽媽遇到磨蹭的孩子,是個什么滋味?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體會。
我的朋友每天都會被她兒子小凡憋的不行,小宇宙時不時就爆炸。我勸她:“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自己的時間概念,帶孩子出門要像牽一只蝸牛去散步。.....”她立馬打斷我:“停!這些道理我都明白。但小凡的磨嘰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這些,他就是“拖延癥”!“每到作業(yè)時間,我坐他旁邊陪著,他不是這個拼音拼錯了,就是那道題看錯了,一個小時的作業(yè)拖成三個小時都無法完成,現(xiàn)在是一看到他犯低級錯誤就恨不得一巴掌拍過去。
“上學出門,已經(jīng)三番四次告訴他快來不及了。他依然慢吞吞地穿鞋子,揉來揉去半天,腳還是半只在鞋里、半只在鞋外。”
“收拾書包,那個磨洋工啊,活像是給地主打工。收一個書包,休息3分鐘,5分鐘之后就跑的沒影了。”
“我就納悶了,向來雷厲風行、時間觀念極強的我,怎么會有一個這么拖泥帶水、膩膩歪歪的兒子?!”
朋友訴苦式地講她的孩子在這樣的陪伴下,學習成績依然跟不上,也不愛學習,但家長確實都很努力地幫助孩子,也付出很多心血,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果?
2、我們常看到有些家長陪孩子寫作業(yè)時:嘴巴不閑,手不閑,更有脾氣暴躁者全程罵罵咧咧,動手動腳。
孩子每寫一字,每做一題,家長就開始嘰里呱啦,叨個沒完:“這一撇咋就這么難看?”“用橡皮別那么大勁”“腰挺直……”
孩子題做錯了,張口就是:“腦子去哪了,都不想的?”“眼睛去哪了,都不看的?”“又錯,你怎么不想好再寫”看到孩子寫字不端正,火氣噌噌往上冒,搶過作業(yè)本,不管三七二十一擦掉,接著怒吼:“馬上給我重寫!”
孩子稍稍停頓,就河東獅吼:“現(xiàn)在幾點啦,你想拖到什么時候……”真是應了家長群里長期流傳的這句話:不寫作業(yè)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到寫作業(yè),雞飛狗跳,烏嗷喊叫……
如果家長陪著孩子寫作業(yè),孩子與家長都出現(xiàn)“精神分裂”狀態(tài),那么家長的“陪”要么是弄巧成拙,要么是多此一舉。父母這種監(jiān)督式的陪寫作業(yè),是對孩子注意力的一種干擾,不但起不到好作用,反而讓孩子產(chǎn)生壓迫感。
3、其實,想讓孩子天天完成好作業(yè)并不難,關鍵是需要家長和孩子形成默契配合。下面就為各位家長們支幾招:
“做作業(yè)”3個必備
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齊全的學習用品。一顆安靜的心!(如果孩子靜不下來,強迫他作業(yè)做的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作業(yè)計劃本”:讓孩子按照不同學科,分條記錄好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及時提醒并對照,如果當日完成記上√,如果未完成,可繼續(xù)加入之后的學習日程中。
“糾錯本”,把暫時不會做的題目和做錯的題目分別記錄下來,便于之后重溫、復習,反思不會做或做錯的原因!
“陪作業(yè)” 4步走
預估:讓孩子先預估完成每門功課的時間,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到點家長要及時提醒,如果沒按時完成,幫助孩子尋找原因;如果是拖拉,給孩子一定的緩沖時間繼續(xù)完成,給孩子設定一些獎勵,激勵孩子盡早完成!
檢查:等孩子完成一門功課的作業(yè)后,給他一定的時間自己檢查,控制在5-10分鐘之內(nèi)。如果孩子確定自己完成無誤之后,家長再仔細檢查。
安排休息:根據(jù)孩子課業(yè)負擔情況,合理安排做休息時間,讓孩子從不同學科中轉換思維,休息的間隙可以給孩子準備點水、牛奶、水果等,進行一定的鼓勵。
總結:在檢查完孩子的所有功課后,如果孩子完成得好,及時表揚;如果出現(xiàn)錯誤,一定要耐心幫孩子進行錯題分析;如果是因為粗心而出現(xiàn)錯誤,可以給孩子設定一些小懲罰,比如減少玩樂的時間、罰孩子做點家務或者做點體育活動等。讓孩子牢記檢查的重要性!
點撥做題”3技巧
有的孩子,確實需要父母點撥那些“爬坡”難題,父母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撥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只是在輔導、點撥時要講究技巧: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