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了 ,愛美的女性都希望有一個美麗的身姿可以展現。于是,減肥成了夏天最熱門的話題。但最近,公司白領小王因為減肥得了厭食癥,不得不在家人的陪伴下到醫院接受治療。
專家靳自斌解析
神經性厭食癥,又稱為厭食癥,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體重明顯下降至正常生理標準體重以下,并極力維持這種狀態的一種心理生理障礙,多見于青少年,發病年齡多在 13-25歲期間,患者多為女性。 很多人得上厭食癥與減肥過度有關,現代社會的審美趨向、追求美的標志是苗條瘦身,一旦這種審美意識轉化為一些人刻意追求的目標時就容易出現此種問題。雌激素、甲狀腺激素分泌下降、皮質類固醇激素升高等內激素分泌失調的人也易患厭食癥。另外,父母對孩子教育不當、孩子對父母過分依賴、從小受到虐待或是生活在單親家庭中,都是導致厭食癥的原因。由于治療厭食癥很困難,所以約10%~20%的人會死于因營養不良引起的并發癥和精神抑郁而導致的自殺。
神經性厭食癥的診斷標準
神經性厭食癥的診斷標準是:故意控制進食量,同時采取過量運動 、引吐、導瀉等方式以減輕體重;體重顯著下降,比平均體重減輕15%以上等。
由于長期控制進食,甚至還不斷地用手指刺激咽部,使吃進的食物再吐出來,這樣就人為地打亂了正常的神經生理反射,漸漸大腦“見到”食物信號不興奮了,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面對香噴噴的食物不再饑腸轆轆,而是真的從心里感覺厭惡、想吐,心理、生物反應趨于一致,這說明病理性神經反射已形成。此時無論怎樣逼迫他們進食,或者他們改變主意想主動進食,恐怕為時已晚,吃飯對她們來說真比吃藥還難。晚期患者的心身癥狀十分明顯,如嚴重貧血、月經紊亂、閉經、精神萎靡、情感淡漠、木訥,甚至出現幻覺和妄想等。雖然病情嚴重,但她們仍不承認有病,對治療持消極態度。
厭食癥的診治必須視患者的病情而定
厭食癥的診治必須視患者的病情而定,病情嚴重的話,甚至必須入院接受心理醫生、專科醫生及營養師的觀察及診治,再配合行為治療,使到病人的體重漸漸回升。若是病情還不太嚴重,在心理醫生的輔導下,也有可能康復。值得注意的是,厭食癥患者如果仍處于發育期,而器官又已受到損壞,可能在病情好轉之后,功能還無法恢復正常,會影響到生理發育和成長。患者是否能康復,也必須視病人的意志力而定,療程則因人而異,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最重要的是,要盡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