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遠大”的財務目標,你是否還在堅持“錢不是省出來的”嗎?單列看來簡直微不足道的小花銷,是導致我們財務表上黑洞不斷的“小漏斗”。可曾發現,典型的三大“漏斗”不知不覺中正在侵蝕著我們的財富。
文/本刊記者 尹娟
俗話說:“大巴掌賽不過小漏斗”。生活里并不缺乏這樣的例子,有的人掙得不少,可是到了月底,一樣要盼星星、盼月亮地期待下個月的工資早點入賬。原因何在?
更多人習慣于從“大錢”上找源頭。可是事實證明,在對待較大額的消費時,人們往往決策的時間比較長,決定也更為謹慎和理性。即便出現一時情緒發泄而沖動消費的情況,次數也不會過于頻繁。因此由于大額消費所帶來的財務困境反而更加容易解決。
而生活里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小額花銷,把他們單列來看簡直“微不足道”,可是這些小額花銷林林總總地累積起來,對財富積累的侵蝕作用卻是巨大的。更糟糕的是,這些“小漏斗”的存在不像大宗開銷那樣惹人注目,支出的時候沒有感覺,回想的時候甚至連記憶的浪花都沒有留下。但正是因為這些生活中的這些“小漏斗”,導致你的財務表上黑洞不斷。
“小漏斗”之一:微不足道的零鈔支出 我們的觀點:貌不驚人的小花費,積累起來也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OL張薔是一位典型的“月光女神”,工作三年間,收入從4000元上升到了6000元。收入提高了,但“月光女神”的稱號卻摘不了帽,臨近年終猛然查看自己的存折賬戶,工資卡上寥寥的1000多元讓張薔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
“最讓我郁悶的是,收入雖然提高了50%,但是我的生活方式并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付著差不多的房租,用著同一個牌子的化妝品,買著幾乎同樣價格的衣服,當然存折上也保持著差不多的余額。列出自己的主要開銷之后,張薔開始問自己:“那么我多掙的錢到哪里去了呢?”
張薔急切尋找的答案就在生活中的小“漏斗”里。性格大大咧咧的她,花錢也是如此,盡管在張薔看來她的大宗花銷并沒有增加,但是她忽略的是,“小錢”的支出卻隨著收入的增長大大增加了。
“我通常都是步行10分鐘到地鐵站,坐地鐵上下班。不過有時候起晚了或是懶得
走路,就叫一輛出租車去地鐵站。起步價的費用好像也算不了什么吧?”
“喝咖啡是從大學時養成的習慣。以前喝速溶咖啡,現在覺得不如咖啡店的香醇。可是省下一天20元的咖啡又能做些什么?”
“寫字樓下西點鋪的蛋撻是我的最愛,有空時我就會溜達下去,買一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