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不一樣,得了孤獨癥,生活可能永遠都無法自理……30多歲的沈華6年前就和丈夫從老家東臺來到南京給孩子治病。這是條與命運抗爭的道路,因為目前醫(yī)學上還無法治愈孤獨癥,但母親沒有放棄,“沒有兒子,我也活不下去!”
孩子動不動就吼叫咬人 沈華和丈夫住在城南,這間只有10多個平米的出租房內(nèi)很凌亂,外面的“
廚房間”鍋里是半鍋稀飯。
沈華剛剛從外面找工作回來,回到家里,丈夫正帶著孩子玩耍。這個叫沈小兵的男孩長得很清秀,穿著一件花護衣,看到母親回來了,小兵也不招呼,也沒有歡喜的神色,低著頭跑到這跑到那。
“來,媽媽抱!”沈華招呼著兒子,可是剛把兒子拉到身邊,小家伙就掙扎不已,嘴巴里發(fā)出“啊啊”的叫聲。“兒子至今還不會說話,發(fā)怒了就是叫喊,整個左鄰右舍都被吵得不得安寧。”沈華說,家里面的
玩具都被孩子玩壞了,水杯不敢放在低處,因為小兵會拿起就扔,光影碟機就換了好幾個。沈華右手背有一個
凍瘡一樣的傷口,沈華說,這就是兒子幾天前張口咬的,“搞不清哪天他就會咬你一口。”
為治病花去近八萬元 沈華和丈夫是
鹽城東臺人,1998年生下了這個孩子,孩子出生不久,沈華夫婦就發(fā)現(xiàn)孩子不對勁,不是哭就是鬧,如同有人在隱形中抽打孩子一般。老家人懷疑這孩子是“中了邪”。
孩子四歲時,沈華帶著他到南京來求診,腦科醫(yī)院的專家確診為自閉癥(即孤獨癥),從那一刻起,沈華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據(jù)了解,自閉癥是一種伴隨終身的疾病,患上自閉癥的孩子缺乏溝通能力,語言有障礙,會機械性重復某種動作,如扔東西。自閉癥的成因目前尚不清楚。
沈華覺得,孤獨癥的孩子跟同齡人在一起或許會好些,于是她把孩子送到了老家的幼兒園,可是只上了一天,就被老師勸退回家了,因為小兵一刻也不能停歇,四處搶同學的東西,還用頭撞墻,“從此以后,他再也沒有上過學。”
孩子五歲那年,沈華跟著丈夫來到南京,開始了求醫(yī)之路。老實的丈夫沒有正式工作,就靠手藝在外面攬油漆工,沈華則在家全程照顧孩子。“曾經(jīng)為了教他喊媽媽,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沈華說,自閉癥讓孩子喪失了與外界溝通的能力,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那種狂躁的性格似乎是與生俱來。
沈華說,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治療,丈夫的信心已經(jīng)不足了,可是她始終沒有放棄。去年下半年,沈華還帶著孩子去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