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窮養男,富養女”。許多家長,也包括曾經的我,將之奉為“金科玉律”,養兒育女的教條,并時常予以推敲。久而久之,頓悟其間所蘊涵的哲理。做為古訓的“窮養男,富養女”,它或多或少有些重男輕女的文化觀念。
男子承擔的社會責任、壓力大,是家庭的頂梁柱,需要多加磨練,以便將來能客觀的對待外面的世界。女子相應承擔社會的責任、壓力低,就嬌慣點養,不需要經歷磨難,這樣能培養出品味不凡的女性,等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找個家境富裕的丈夫,順利的從父母的呵護過渡到未來丈夫的呵護,過著吃穿不愁,相夫教子,夫貴妻榮母以子貴的生活,如此便可安渡一生。
但現實社會中,卻大相徑庭。女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同樣面臨著種種磨難。自小,在求知求學的道路上,不會因為你是女性錄取分數線就比男性低;差一分都將面臨名落孫山的遺憾。走上社會,激烈的競爭,無情的對手,絕對不會因為你是女性而同情你,對你網開一面,放你一馬。
生活中不如意,比比皆是。不平等的待遇,同樣的付出,更多的努力,卻得不到相等的回報。不經歷磨難,又如何能坦然面對。愛情不需要理由,可以是風花雪月的浪漫,但婚姻卻是一種承諾和責任;它包含著“油鹽醬醋現實,五谷雜糧需要"。沒有經歷風浪,磨練,單純,善良,不諳世事的女性又將如何能順利的從父母的呵護過渡到婚姻生活的現實和沉重。個人以為,無論家境是否富有,無論男女,適當的經歷磨練,經歷苦難,而后懂得生活的艱辛,懂得吃苦,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孝敬父母,懂得取舍,學會感激,懂得滿足,學會寬容,懂得愛也懂得放棄,懂得如何創造幸福的生活;培養他們獨立,勇敢,自強不息的個性,完整的人格。同時要樹立競爭意識、拼博意識,自強意識、風險意識。
我思考的“窮養男,富養女”同樣需要講科學,講理智,講效益,不能溺愛,更不能錯愛。
現在很多父母流行“富養女兒”,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然后我們聽聽專家對這一現象的看法?
實例一:另類育兒理念,富養女兒窮養兒子
重慶的一些年輕父母他們認為,“富養”女兒能培養出品位不凡的女性,而“窮養”男孩能培養其堅韌和頑強的性格。
萬州一家廣告公司的李先生就是典型的“富養”女兒,除了幼兒園的興趣班,女兒在周末還要上繪畫、鋼琴和舞蹈課,不到5歲的女兒年消費和一個大學生差不多。
李先生告訴記者,美麗、溫柔、舉止優雅的女孩從來都會受到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