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專家曾提出,做父母的要考“上崗執照”。這個建議也許還很難為國人接受,但畢竟提醒家長,在對孩子有所要求的同時,也要學習當個合格的父母。
增進溝通是良好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與成功的家長進行交流、看家教
電視節目、閱讀各類家教圖書和報刊、上家教網站……為教育好孩子,不少家長煞費苦心,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家庭教育的知識。然而,更多的家庭教育目前還停留在家長自發自為的狀態,缺乏專門機構向家長提供有效的指導服務。
關于家庭教育立法的呼聲甚高。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婦聯遞交提案,主張將家庭教育法列入新一屆全國人大立法計劃,確認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和原則。無獨有偶,在廣東省“兩會”上,22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建議立法規范家庭教育。對此,廣東省政府法制辦公室日前答復,條件成熟后將建議省政府把家庭教育立法列為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項目。
而一直以來,深圳也在關注這一事宜。兩年來,杜小宜等30名代表聯名提交議案,呼吁制定《家庭教育條例》。目前,市婦聯已牽頭擬定立法工作方案,并報請列入2008年立法計劃(調研項目)。
孩子怎么成了“陰陽人” 教育界普遍認為,家庭教育是學校、社會、家庭“三大教育”的支柱之一,比學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個性、人格、文化品位和價值觀念,影響人的一生而成為實質上主導的教育。
然而,由于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存在缺乏教育主體意識,對子女教育責任歸屬不明,缺乏科學育兒方法,不能以身作則等問題,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近年來,青少年犯罪趨于低齡化,部分青少年厭學逃學、好吃懶做、不務正業,在普通學生中出現學習非正常競爭、身體素質下降、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較差等現象,這些與家庭教育不無關系。
杜小宜是羅湖區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的校長,她表示目前很多孩子出現心理問題,都是受家長的心理問題所影響。“學校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主動讓座,但孩子在社會上看到一些不良影響,再加上家長的不良引導,就會減少或者抵消學校教育的效用。”其次,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如果家長的言行和學校教育不一致,孩子很容易成為“陰陽人”,在家一個樣,在校一個樣。
今年深圳“兩會”上,杜小宜等30名人大代表提議,以立法形式規范深圳的家庭教育,并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開展調研,出臺家庭教育管理相關的法律條文。
據了解,該議案被轉交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辦理。該委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