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校5年75大學生自殺 一年2個自殺高峰期
本報訊 (記者 劉黎霞)“菜花黃,人癲狂”,春季是心理健康疾患高發的季節,面對找工、學習的壓力,大學生容易陷入迷茫誤區。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普通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03年至2008年2月,廣東省高校發生學生自殺事件共75例,高峰期集中于開學后。教育部門要求高校在春季開學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壓力情緒調節更需關注。
自殺事件集聚兩個高峰期
去年9月份發生于廣州大學城的一起學生跳樓事件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大學城廣東藥學院校區3號宿舍樓下,大二女生阿影(化名)面帶微笑地走著,不幸被從7樓墜下的一名男子砸倒在地,經搶救無效后死亡。據稱墜樓的男子是該校一名大四學生,經搶救后已脫離生命危險,而事后經調查了解,這名男生因承辦某公司活動失敗而選擇輕生。一死一傷,除了無盡的遺憾,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給予了更多關注。
在會議上,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稱,從2003年以來五年間廣東省高校發生學生自殺事件有75例,事件多集聚于兩個高峰期,一是2-4月,一是9-10月份。
“原以為女性比較脆弱,但實際上男性的自殺率高于女性。”有關負責人介紹,數據統計顯示,五年間自殺大學生中男性為47人,女性為28人,男性多于女性。自殺原因前三位分別為生理疾病、情感問題、學習壓力,共占據了80%.在學歷層次上,學歷越高,占群體中的比例越高。
自殺是病不是犯罪
“高校教師應該正確認識自殺現象,有人認為,自殺是有罪,是受到刺激,實際上這些都是誤區,自殺就是一種病,慢性、內斂性綜合征的長期積累,從病史上看,90%的自殺者都患有抑郁癥。”在會議上,廣東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委員會的一位專家指出。
如何解釋多集中于兩個高發期?這位專家解釋,春季是萬物復蘇、百花初綻的季節,但從中醫角度上來看,病因是在冬天中積累的,這是春季抑郁癥高發的原因。此外,春季開學往往也是學生學習壓力驟然加大的季節,在環境突然改變的情況下,行為容易失控。
“這種季節性特征決定,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應該有更深入更細致的配合。”省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提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視野要開闊,而且也要與其他工作相配合,否則“獨木難擎天”。
1:4000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
此次會議,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同時表示,廣東高校要在3-5年內按照1:400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